《周易正義》

《周易正義》

《周易正義》作為《五經正義》之一,在唐代易學史乃至唐代經學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孔穎達(公元574-648),唐經學家。字沖遠。冀州衡水(今屬河北省)人。生於北朝,少時曾從劉焯問學。隋大業初,選為“明經”,授河內郡博士。到唐化,歷任國子博士、國子司業,國子祭酒諸職,曾奉唐太宗命主編《五經正義》,根據南學約簡、經玄學治經和北派深蕪、引用讖諱的特點,融合南北經學的見解,形成唐化義疏。唐化以其《五經正義》作為科舉取士的標準用書

《周易正義》

內容提要

本書分為上下兩冊,《周易正義》的後世傳本甚多,或題為《周易註疏》,或題為《周易兼義》。但根據書前作者自序及《舊唐書》、《新唐書》,可知《周易正義》應是最初的書名。竭力排除了南北朝時期以佛、道等玄學思想解《易》的各種學說,對北朝象數學派易所取亦不多。主要對王、韓的注釋進行了疏解,並根據漢唐之間的義理派易學對王、韓二人的易學加以補充和訂正。

《周易正義》

周易正義

南宋初國子監所刻 《周易》 單疏本。為傳世孤帙,十四卷全。《周易》亦稱《易經》,儒家經典之首,三國魏王弼和晉韓康伯均為《易經》作注,唐代孔穎達奉太宗命主編《五經正義》,首即《周易正義》。正義又稱疏,系在正經注基礎上,融合眾多經學家見解,對原有經注進行疏證,並對注文加以註解。唐宋以來,歷代科舉取士皆以經書及其註疏為依據,故群經註疏之寫本、刻本流傳甚多。北宋國子監有諸經正義單刻本,稱單疏本,南宋時又復刻之。今傳世群經註疏以單疏本為最早,而流傳至罕。
此本半葉15行,行26字,白口,左右雙邊,間有補版。刻工有包端、王政、朱宥、章宇、陳常、顧仲、弓成、王允成、 李詢、 徐高等,皆南宋初杭州地區名匠。卷後有端拱元年 (988)銜名一葉,前人因謂為北宋刊本。查卷中桓、構等字缺筆,證以刻工,實屬南宋初復刻北宋本。又《玉海》載“紹興九年九月詔下諸郡,索國子監元頒善本校對鏤版,十五年閏十一月博士王之望請群經義疏未有版者令臨安府雕造。二十一年五月詔令國子監訪尋五經三館舊監本刻版,上曰:其他闕書亦令次第雕版,雖重修所費亦不惜也。由之經籍復全”,由是推之,此書與《五經正義》中其餘各經,當刻於紹興十五年(1145)至二十一年(1151)之間。
此本宋代為俞琰所藏。琰字玉吾,吳縣 (今江蘇省吳縣 )人,生平深於易學,著有《周易集說》、《讀易舉要》等。該本中有俞氏家藏、 石澗書、 俞琰玉吾、石澗、林屋山人、易學傳家、讀易樓圖書記等印。明代遞藏唐寅、王世貞家。銜名後,有墨筆“吳郡唐寅藏書”一行,又貞元、仲雅二印。入清則歸季振宜所有。季氏《延令宋板書目》中《周易正義》四冊,即此本。該本中有季振宜印、滄葦、季振宜讀書、御史之章等印。清中葉又歸徐松,有翁方綱跋,又翁氏題款一行及翁方綱、覃二印。另有高松堂鑑定書畫印、莊虎孫印,其人不詳。此書清末為徐坊所得,又由徐歸於傅增湘,有傅增湘印、雙鑒樓藏書印、藏園秘笈等印。1935年,傅氏將此書郵致日本,選集良工,精摹影印行世。後此本由傅氏歸近代著名藏書家陳清華。今藏北京圖書館。

《周易正義》《周易正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