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士坦丁大帝頭像》

《君士坦丁大帝頭像》在形式及觀念上就與這種藝術傾向的某些方面相合拍。為了獲得形象上的說服力,塑造手法趨向簡潔,公式化因素也逐漸加強。

簡介

君士坦丁頭像君士坦丁頭像

名稱:《君士坦丁大帝頭像
時間:約公元315年
材質:大理石
規格:高260厘米
現藏地:義大利羅馬卡皮托利博物館

特點

從該作可見羅馬帝國後期的藝術與後來歐洲中世紀的基督教藝術是一脈相承的。這尊出土於羅馬城內馬克森提巴西利卡的作品從現存頭像的高度和一些殘片的規模可知,此雕像原來是一尊巨大的坐像。自戴克里先皇帝以降,皇權已被神化,基督教那種重神輕人的思想滲透到了當時的帝王肖像雕刻之中。就人物的髮型和臉部沒有鬍鬚這一點看,與帝國初期的奧古斯都像屬於同一風格,但君士坦丁被表現為至高無上的精神力量的化身。羅馬肖像雕刻以刻畫人物性格著稱的優良傳統,遭到嚴重的破壞,肖像雕刻被一種抽象的概念和精神力量所代替。君士坦丁大帝巨像除了使人感到他的威嚴的權勢力量以外,已無法了解他的真實面貌和個性了。

《君士坦丁大帝頭像》在形式及觀念上就與這種藝術傾向的某些方面相合拍。為了獲得形象上的說服力,塑造手法趨向簡潔,公式化因素也逐漸加強。羅馬人在肖像的表現中,浮雕也是經常藉助的手段之一。如《提圖斯凱鏇門內壁浮雕》、《和平祭壇浮雕》,它們都是帝國前期的重要作品,具有寫實性、歷史性和記事性的特點。其中羅馬雕像個性表現的傳統仍然起著重要的作用,增強了人物的真實感,提高了浮雕的表現力,給人以自然的親切。

人物背景

《君士坦丁頭像》是為紀念羅馬著名的英雄君主君士坦丁而雕刻的,它大約創作於公元315年,原立於羅馬一座大會堂里,現在只殘存下頭部和一隻右手。
君士坦丁是羅馬歷史上的一位傑出君主,他統一了國家,重建了後期羅馬帝國,締造了“羅馬中興”,並將首都由羅馬遷至拜占庭,改稱君士坦丁堡,自稱君士坦丁大帝。其最重要的貢獻在於,他是羅馬第一位信仰基督教的君主。教傳教士向貧苦無告的人們傳播未來世界的福音,可是教義上要人們逆來順受這一點,也給困於內部的羅馬統治者留下了可供利用的空隙。君士坦丁看準了這一點,他一生最輝煌的業績便是在公元313年頒布了《米蘭敕令》,使基督教獲得了合法地位。

藝術賞析

現存的《君士坦丁頭像》,高260厘米。當時,古羅馬時期的英雄雕塑,為誇張英雄的非凡神力和威儀,頭、身比例多為1∶9,而非後世的黃金分割比例。按這種比例計算,該雕塑高15米至20米,由此可想像原來整個雕像是何等高大和威嚴,堪稱美術史上極為少有的巨像。在雕刻上,這尊雕像形象栩栩如生,結構組織精確細膩,尤其那一雙永遠凝視遠方的超常大眼,賦予了君士坦丁大帝一種超乎尋常的威儀,幾乎逼近了神聖而莊嚴的法老形象。這位“超人”形象的英雄,高大的鼻子、緊閉的嘴唇、粗壯的脖子都散發著一種神聖、超凡脫俗的、非人間的氣息,讓觀者去欣賞感悟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人們雖然無從知道人物的本來面貌,但從僅存的頭部中,就能感覺到他那高不可攀的地位和權勢逼人的力量。該作品現陳列於羅馬市政博物館。

西方古典時期的文化藝術及人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