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評傳》

《司馬遷評傳》

《司馬遷評傳》為《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分冊之一。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市場價:¥42元
1

ISBN:7305019968
出版社:南京大學
2006-12-01第1版
2006-12-01第5次印刷
開本:32開精裝
頁數:529頁

內容簡介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五體俱備的歷史巨著;司馬遷是一位集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於一身的文化巨人。在總結前人和作者張大可本人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司馬遷評傳》著重從中國思想文化發展史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史記》賴以產生的歷史、社會、家世、師承及個人經歷等主觀條件;具體評述了司馬遷在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治學綱領下所形成的哲學、史學和文學成就,進而分析了在這些成就中所體現的哲、玻、史戰爭及人才諸思想;結合《史記》傳播的歷史和“史記學”的形成和發展,闡明了《史記》不朽價值的部分,亦占相當的比重。

目錄

司馬遷像及故里圖、遊蹤圖
《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
第一章故里、家世及少年時代
一、司馬遷故里
二、源遠流長的世系
三、“遷生龍門”
四、司馬遷的生年與表字
五、“年十歲則通古文”
六、“耕牧河山之陽”
七、家徙茂陵
第二章出仕與扈從
一、二十壯遊
二、出仕郎中
三、奉使西征巴蜀以南
四、扈從武帝
五、負薪塞河
第三章家學淵源與師承
一、秦國名將司馬錯
二、秦鐵官司馬昌和漢市長司馬無澤
三、受學於董仲舒
四、問故於孔安國
五、私淑“至聖先師”孔子
第四章司馬遷之父司馬談
一、出仕與師承
二、重振天官學
三、論六家要指
四、制定封禪儀
五、發凡起例“太史公書”
六、遺命司馬遷
第五章發憤著書
一、繼任太史令潛心修史
二、制定太初曆
三、修正《史記》斷限
四、答壺遂問述作史義例
五、受李陵之禍
六、發憤著書
第六章體大思精的歷史著作
一、博大的五體結構
二、通變的歷史內容
三、《史記》的取材義例
四、實錄精神
第七章《史記》的文學成就
一、《史記》文學性的界說
二、司馬遷的文學觀和美學觀
三、司馬遷塑造歷史人物典型化的方法
四、《史記》散文敘事的藝術特色
第八章司馬遷的思想
一、天人觀
二、政治觀
三、經濟觀
四、歷史觀
五、戰爭觀
六、民族觀
七、道德觀
八、人才觀
第九章大一統時代的驕子
一、《史記》完稿與修訂
二、司馬遷的卒年
三、《史記》產生的歷史條件
四、司馬遷在中國文化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第十章名山事業垂千秋
一、《史記》為官書,藏之名山,即儲之廟堂
二、《史記》書名與續補竄附
三、史記學的形成——漢唐時期
四、史記學的發展——宋元明清及近代
五、馬班異同成為一門學問
六、建國四十年來的《史記》研究
七、四十年來台灣的《史記》研究
八、《史記》在國外的流傳
九、《史記》通行版本和讀本
附錄司馬遷創作系年(附司馬談)
主要參考書目
人名索引
後記

作者簡介

張大可,1940年12月生,四川長壽縣人。196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曾任蘭州大學歷史系教授,兼甘肅省中青年歷史學會理事長。現任北京外國語學院中文系教授、副系主任,兼歷史文獻研究室主任,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理事。從事於中國歷史文獻和秦漢三國史研究,在這兩個學術領域發表論文70餘篇。已出版學術論著《三國史研究》、《史記研究》、《史記論贊輯釋》、《史記全本新注》等,主編《中國歷史人物評傳叢書》,以及高等院校歷史系基礎課教材《中國歷史文選》、《中國歷史文獻學》。

導語

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從歷史的各個時期、各個領域和各個學科(包括文、史、哲、經、教、農、工、醫、政治等等)有傑出成就的人物中,遴選二百餘人作為傳主,通過對每個傳主的評述,從各個側面展現那些在不同時期、不同領域中有代表性人物的思想活力和業績,從而以微見著、由具體到一般地勾勒出這段歷史中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總體面貌,揭示其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的主要內涵,以利於開門見山、引人入勝地批判繼承、古為今用,也為進一步全面系統地總結中國傳統思想文化打下基礎。
《司馬遷評傳》為其中之一,作者張大可深入分析了《史記》賴以產生的歷史、社會、家世、師承及個人經歷等主觀條件。

前言

偉大的中華民族在長達五千年連綿不斷的曲折發展過程中,像滾滾東流的長江那樣,以磅礴之勢,衝破了重重險阻,奔騰向前,現在更以嶄新面貌,雄姿英發,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這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奇蹟。產生這一奇蹟有諸多原因,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勤勞、勇敢、智慧的各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活動、社會活動、思維活動和對外交往以及抗擊外來侵略過程中,逐漸創造、積累、發展了具有以生生不息的內在思想活力為核心的優秀傳統思想文化。這是一種偉大、堅強的精神支柱,是我們民族凝聚力和生命力之所在,是歷史留給我們所有海內外炎黃子孫引以自豪的無價之寶。
當然,和各國各種不同傳統思想文化一樣,在中華民族的思想文化傳統中,也是既有精華,又有糟粕,因而全盤肯定或全盤否定,不對;一知半解、信口開河或裹足不前、漠然置之,也不對。鄭重而嚴肅的態度應該是對它進行實事求是的科學的研究和分析,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繼承和弘揚這份瑰寶,振興中華,造福人類。人類歷史發展的連續性,就是在不斷去粗取精、繼往開來和改革創新過程中實現的。繼往是為了開來,開來不能離開繼往。民族虛無主義和復古主義,都是違背歷史發展的辯證規律的。
現在我們國家正處在一個新的繼往開來邁向四化的關鍵時刻。繼往就是繼民族優秀傳統之往,開來就是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來。對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從廣度和深度上進行系統研究,實現去粗取精的要求,正是繼往開來必須完成的緊迫任務。我認為這是中國各族人民,首先是文化界、學術界、理論界義不容辭的光榮職責。但面對這一時間上長達五千年,內容上涉及人文科學、自然科學等各個領域的傳統思想文化,將從何著手呢?

後記

司馬遷是我國古代最有創造天才的歷史家和文學家。他有著崇高的人格、堅強的毅力和卓越的史才,所以在兩乾多年前就寫出了一部具有世界史性質的中國古代通史,即紀傳體《史記》。這是一部體系完整、規模宏大、氣魄磅礴、見識超群的歷史巨著,並且是傳記文學的典範。兩千多年來有不可勝計的中外學者閱讀和研究它,都給予崇高的評價。司馬遷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光榮,給炎黃子孫留下了一份最珍貴的文化遺產。我們繼承這份遺產,研究《史記》,學習司馬遷,發揚他的創造精神,這對於提高我們民族自信心,更加奮發地向四個現代化邁進,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繁榮新時代的新史學、新文學,無疑地具有現實意義。
在當代中國,隨著經濟建設的高漲,以及人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史記》正在走向普及,廣大人民民眾知道司馬遷和《史記》的人越來越多,甚至許多退休的老幹部,以及部隊的戰士和首長都捧讀《史記》。當我的《史記研究》《史記全本新注》出版之後,我曾收到有大、中學校的教師、機關幹部、社會知識青年、部隊戰士和首長的來信,表達了他們學習《史記》的熱情。難怪自八十年代以來學術界掀起《史記》熱,已持續十年之久而不衰,原來它有著深厚的民眾基礎。在這一背景下,寫一部全面評介司馬遷和《史記》的評傳,提到議事日程。南京大學中國思想家研究中心,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學者匡亞明匡老主持下,規劃了二百部“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這是弘揚祖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盛舉,這一文化工程的的完成,必將在祖國的騰飛中發揮其不可估量的作用。筆者躬逢盛時,受命撰寫《司馬遷評傳》,欣悅之情,不言而喻。我主觀上要竭盡全力來寫好這部評傳,使司馬遷的英名和精神,不僅進入當代中國廣大人民心中,而且借二百部“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當代群賢合力奉獻之勢,飛越國界,走向世界,讓世界上更多的人知道司馬遷和《史記》。

《史記》研究書目

《史記》是我國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