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探源》

《史記探源》

《史記探源》為二十四史研究資料叢刊。是崔適編撰的歷史類作品。中華書局1986年9月出版,其中心思想,就是崔適的學術傾向――今文經學。有清宣統二年崔氏觶廬初刻本,本書據以影印。另有北京大學出版部排印本。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史記探源史記探源

作者:崔適著,張烈黠校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1986-9-1
字數:158000
版次:1
頁數:229
印刷時間:2004-1-3
開本:
印次:
紙張:膠版紙
ISBN:9787101010534
包裝:平裝

作品經歷

是書據今文經學觀點,考證辨析所謂《史記》為劉歆所竄改者。以為《史記》原屬今文經學,太史公時尚未有古文,後由劉歆據古文經學竄改,而雜有古文學。認為劉歆既偽造《左傳》,則不得不波及《史記》以為佐證。此外尚有後世妄人所增及鈔婿所脫,以及傳鈔過程中出現的衍、倒、改、解之誤,對此皆一一進行深入仔細之考辨,以“證其所本有,辨其所本無”(朱祖謀“序”),志在恢復《史記》原貌。

作品概述

全書八卷,先為序證,論說貫串全書之問題,如春秋古文、尚書古文、書序、終始五德、十二分野等事,然後分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一一進行考辨,除《管蔡世家》等十篇外,全部都有仔細深入之辨析。在對《史記》原文的勘誤論證大都可從,唯所論劉歆竄改之事多有主觀臆斷之嫌,如謂劉歆偽造古文經傳,須廣樹證據,此非歆一人之力所能勝任,故徵天下有通古文經傳及天文、圖讖、鐘律、月令、兵法、史篇文字者數千人至京師,“正乖謬、一異說”,統一經傳史書的記述,於是群經及《史記》皆被竄亂。儘管如此,崔氏能以懷疑精神對《史記》全書進行深入考辨,對於中國古史的記述提出獨到的分析,對於古史研究以及《史記》本身內容的認識,確有重要價值。

有清宣統二年崔氏觶廬初刻本,本書據以影印。另有北京大學出版部排印本。

內容簡介

崔適(1854—1924),近代經學家,受教於俞樾,治校勘訓詁之學,與章太炎是同門兄弟。他的主要著作有《春秋復始》、《史記探源》、《五經釋要》、《論語足徵記》等。
這本《史記探源》的核心思想,就是崔適的學術傾向——“今文經學”。他認為《史記》本為今文學,由於劉歆和後人的篡改,乃雜有古文。
他的學術影響了課堂上的一位學生:顧頡剛,顧頡剛成為疑古史派的領袖,崔適功不可沒。
胡適曾經開過一個“最低限度的國學書目”,裡面不含司馬遷的《史記》,但有崔適的這本《史記探源》。

編輯推薦

因為有了這套講義,才促生了中華教育的聖地;
因為有了這套講義,才規範了中華學子的心路;
因為有了這套講義,才強化了中華學術的骨骼;
因為有了這套講義,才延續了中華文化的血脈!

作者簡介

崔適(1854-1924),近代經學家,受教於俞樾,治校勘訓詁之學,與章太炎是同門兄弟。他的“今文經學”思想對顧頡剛影響極大。其主要著作有《春秋復始》、《史記探源》、《五經釋要》、《論語足徵記》等。

《史記》研究書目

《史記》是我國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