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畫報》

《北洋畫報》

《北洋畫報》創刊於1926年7月7日,創辦人是馮武越,1937年7月29日停刊。其中刊載各類照片2萬餘幀,涉及時事新聞、重大事件以及戲曲電影人物等。並於1927年7月至9月間另出版副刊20期。

基本信息

創刊時間

1926年7月7日

《北洋畫報》《北洋畫報》

停刊時間

1937年7月29日

社址

1934年7月7日出版的《北洋畫報》八周年紀念專號刊載一幅《北洋畫報》社二層辦公小樓的照片,並標明畫報社社址位於法租界二十三號(即自錦州道至丹東路之間興安路)。

北洋畫報社社址北洋畫報社社址

創辦人及主編

《北洋畫報》的創辦人是馮武越,為當時中國銀行總裁馮耿光之子,法國留學生,能文、能書、能畫,曾擔任張學良的法文秘書,其妻為趙一荻之姐。《北洋畫報》與軍閥政府的關係較

《北洋畫報》創辦人馮武越《北洋畫報》創辦人馮武越

為密切,天津、北京的文化美術界的人多與他有往來。《北洋畫報》獨資經營,但經濟來源是張學良支持的。馮武越曾說:“大家認為《北洋畫報》是張學良的機關報,其實只初辦時登載過一些三、四方面軍的訊息,經後很少談政治,偶爾登載一些有諷刺性的政界花絮而已,所以銷路廣,京津而外,外省定產也不少。因為辦報的意圖不是為賺錢,紙張印刷精益求精,其中印過的書畫精品,有一部分是張漢卿的藏品。”從《北洋畫報》中不難看出,它是依附於奉系軍閥的利益的。九一八事變後,馮武越又創辦了《圖畫新聞》。後因東北情況急劇變化,張學良出國養病,經費補助斷絕,馮武越急流勇退,先是停辦了《圖畫新聞》,後又將《北洋畫報》兌給了同生照相館經理譚林北。譚林北是一個善於經營的商人,經營方式沿用舊制。1937年7月29日,天津淪陷後,《北洋畫報》出版了最後一期後遂宣告停刊。
天津報界名流王小隱劉雲若吳秋塵等擔任過主編。

辦刊宗旨

傳播時事,灌輸常識,提倡藝術,陶冶生靈。

內容與版面

《北洋畫報》的內容與版面比較穩定,先後沒有太大的變化。“至於各項材料,亦均有一定之位置,非不得已,不輕移易,所以使讀者展報章,即知何自而獲觀所最注意之部分。”內容

《北洋畫報》《北洋畫報》

主要包括社會時事、國際新聞、政事、軍事宗教文化教育體育、史地知識、名勝古蹟、京劇電影繪畫書法篆刻攝影,還有工業農業醫藥衛生天文生物等。“畫報的好處,在於人人都能看,人人喜歡看,因為畫報應利用這個優點,容納一切能用圖畫照片傳布的事物,實行普及知識的任務,不應拿畫報當作一種文藝遊戲品看。”由此可見,《北洋畫報》是大眾的、綜合性的畫報。作為受過西方文化薰陶的“新派士紳”,馮武越的文化理想“實質上是希望與他同在一個階層的新派士紳的生活方式得以宣揚,得到大眾的認同,從而成為整個社會的理想。而這種生活方式,體現為熱烈的追求資產階級化的日常生活,同時對傳統文化抱玩賞的態度。”
《北洋畫報》四開四版,用道林紙印刷,每期四版:第一版正中,上為《北洋畫報》四字,並注有“天津北洋畫報”的英文名稱。該版通常是一張美人圖和廣告,有全國各地的名門閨秀,有影星歌星舞星、戲劇名交際花,一段時期也登過奉系軍閥的照片,但絕不刊登妓女照片;二版為時事版,初期報導奉系軍閥活動,張作霖、張學良的活動居多,特別是1927年6月18日,用大量的圖文詳細報導了張作霖在北京就任陸海軍大元帥時的訊息,一段時間還連載“時事日記”,條目式地報導中外新聞;三版多為戲劇、電影訊息,介紹中外電影,評說傳統戲劇,記錄明星動態,也有陳少鹿陳師曾齊白石李苦禪石冥山人等書畫家的中國名畫名帖,更有“某印局長尋死”、“陶園怪事”、“乳的威風”、“天乳運動”等小道訊息和花邊新聞,並開闢《西洋攝影名作》專欄,專載裸體藝術照;四版專載小說、筆記、漫畫等,兼有廣告,曾連載喜晴雨軒主的《津橋蝶影錄》、趙煥亭的武俠小說《山東七怪》和“女子三百六十行”畫作等。

《北洋畫報》的標題大都是中英文對照,因此,《北洋畫報》對構建跨文化傳播、中西方文化的溝通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出版周期

初為周刊,繼改變面貌為三日刊,1928年10月25日第225期起,改為每周二、四、六出版。

經營方式

《北洋畫報》“新舊兼采,中西並用,天下之美,網於一報”。考究的字號、字型、行文等技術處理,使各單元內容穿插有序,井井有條。同時,《北洋畫報》更因彩色印刷擁有相當的

《北洋畫報》《北洋畫報》

讀者群,備受商家青睞,廣告生意更盛,時常刊登整版或半版廣告。

《北洋畫報》儘管得到了張學良的支持,但是畫報的銷路、廣告也是其主要的經費來源,因此,《北洋畫報》的主編們一方面努力辦出他們理想中的畫報,同時也採取了一些措施擴大經營,增加收入。(一)連載是留住讀者、吸引讀者的一種很好的方式,出自名師手筆的通俗小說,有利於提高畫報的名氣。(二)封面是畫報的視窗,《北洋畫報》的封面多刊載明星名媛及軍政界名人的肖像,“以最精美最有價值或最與時事有關係的圖片登於封面上方中部”,給讀者以美的享受和強烈的視覺衝擊,增強客群對畫報的興趣。(三)《北洋畫報》常設一些互動欄目,並開設有《編輯者言》,表明編輯們的心意,讓讀者進一步了解刊物,《北洋畫報》對讀者的重視與尊重也得到了讀者熱情的回應。(四)創辦多種副刊,提高刊物的綜合性和專門性。1926年7月6日,《北洋畫報》創辦了《北畫副刊》,“因為北畫正張容納不了許多的文字,所以我們創設這張副刊。一方面把較長的文字和小說筆記之類,統歸納到副刊里來,一方面在正當騰出點地位,多登點銅版圖畫。漫畫之類,也移入副刊,將來可以多登點。最後一句,獨立的畫報,在華北我們是唯一的,畫報附設副刊,在中國我們是始創的。”自《北畫副刊》開始,以後又相繼有《電影專刊》、《戲劇專刊》、《兒童專刊》,推動了《北洋畫報》的發展。

信息容量

從創刊至停刊,先後出版總計1587期,總信息條目47000餘條,其中刊載各類照片2萬餘幀,涉及時事新聞、重大事件以及戲曲電影人物等。並於1927年7月至9月間另出版副刊20期。
書目文獻出版社1985年影印出版了北京圖書館所藏全套《北洋畫報》,加上新編索引共33卷。

著名活動

1930年春,《北洋畫報》為紀念戲劇專刊出版百期,舉辦了一個由社會各界投票選舉京劇四大女伶皇后(俗稱“四大坤旦”)的活動。當時,《北洋畫報》上印有選票,選舉人可將選票剪下,寫上候選人姓名,投入各戲院門前設定的投票箱。經過三個多月,於當年6月21日在《北洋畫報》488期上公布了選舉結果:以得票多寡為序,首名為胡碧蘭(25534票),次名為孟麗君(21767票),再次為雪艷琴(20809票)與章遏雲(19131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