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畫報

《北洋畫報》創刊於1926年7月7日,當時在中國傳媒界被稱為“北方巨擘”,該刊由馮武越、譚北林所創辦,吳秋塵主編。

基本信息

畫報簡介

《北洋畫報》創刊於1926年7月7日,當時在中國傳媒界被稱為“北方巨擘”,該刊由馮武越、譚北林所創辦,吳秋塵主編。是一家獨資經營的刊物。馮武越,為當時中國銀行總裁馮耿光之子,曾留學法國,能文、能書、能畫,擔任過張學良的法文秘書。
《北洋畫報》內容包括時事、社會活動、人物、戲劇、電影、風景名勝及書畫等,以照片為主,兼有文字,其宗旨在於“傳播時事、提倡藝術、灌輸知識”;副刊專載長篇小說、筆記、名畫、漫畫等。
《北洋畫報》最具代表性的標誌是在《北洋畫報》的報頭之下,每一期都刊登一幅人物肖像,如名媛閨秀、戲劇電影名流、學校女高才生、交際花、美女以及軍政界名人。
翻開穿越歲月時光的《北洋畫報》,中國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社會生活的眾生百態鮮活生動地呈現在我們眼前。軍閥、政要、富紳、名伶、貴婦、名媛,照片、圖片、書畫、詩文,南北東西、中國外國,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古蹟、風土名勝、文體活動,內容豐富多樣,形式輕鬆活潑,原汁原味地反映出當時的社會風尚。當時的社會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都能在其中找到圖文線索,如溥儀出走津門、陸小曼與徐志摩成婚、魯迅在北平師範大學演講等。
《北洋畫報》問世後,立即成為天津乃至整個華北地區的熱銷畫報。 刊期初為周刊,繼改為三日刊,最後為隔日刊。《洋畫報》當時在中國傳媒界被稱為“北方巨擘”。
抗日戰爭爆發後,1937年7月29日,《北洋畫報》因財力不支停刊。從創刊至停刊,先後出版總計1587期,總信息條目47000餘條,並於1927年7月至9月間另出版副刊20期。為北方畫報中刊行最長、出版期數最多的畫報。
《北洋畫報》是中國現代歷史的一扇視窗,讓我們回眸和感知許多過往雲煙。該刊對研究中國北方乃至全國現代史和“九。一八”至抗日戰爭爆發前夕的華北政局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特別是對研究京劇、電影等藝術及中國近代書畫藝術和近代教育、體育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評選四大坤旦

1930年春,《北洋畫報》為紀念戲劇專刊出版百期,舉辦了一個由社會各界投票選舉京劇四大女伶皇后(俗稱“四大坤旦”)的活動。當時,《北洋畫報》上印有選票,選舉人可將選票剪下,寫上候選人姓名,投入各戲院門前設定的投票箱。經過三個多月,於當年6月21日在《北洋畫報》488期上公布了選舉結果:以得票多寡為序,首名為胡碧蘭(25534票),次名為孟麗君(21767票),再次為雪艷琴(20809票)與章遏雲(19131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