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所未有的道路》

《前所未有的道路》

《前所未有的道路》全書59萬字,主要撰寫者是經濟特區創辦和建設期間的珠海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和當事人,他們以親身經歷回顧和總結了經濟特區的創辦和建設過程,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層面,展現了一部波瀾壯闊的中國經濟特區奮鬥史。

基本信息


簡介

《前所未有的道路》《前所未有的道路》

本書大部分文稿是由珠海經濟特區創辦期間的當事人親自撰寫的,也有一些是記者採訪當事人寫成的,這些文章以親身經歷回憶珠海經濟特區創辦過程的各個方面,有特殊的歷史意義。值此經濟特區創辦30周年之際,珠海經濟特區研究會編集此書,旨在以史為鑑,以史為鏡,以史為責。
上世紀80年代中期,珠海市經濟特區大膽進行了一系列改革試驗:這些改革對珠海市經濟特區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特別在市場經濟發展、規劃管理體制、生態環境管理體制、人口管理體制、土地管理體制、城市交通和社保管理體制等等方面的綜合配套改革,其影響則遠遠超出了時間和地域的局限,有力地推動著社會發展進步。
歷史會永遠記住剛剛過去的這30年,也會永遠記住珠海市經濟特區的成長曆程。

創作背景

珠海經濟特區研究會為慶祝經濟特區創建30周年而編寫的《前所未有的道路》一書記錄了經濟特區創辦和建設的各個方面,為珠海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市委副書記、秘書長錢芳莉出席首發儀式。

本書定名為《前所未有的道路》具有三層意思:一是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對接,是一條前所未有的道路;二是經濟特區在三十年內完成城市化、現代化和國際化進程,是一條前所未有的道路;三是珠海經濟特區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仍然保留住了藍天白雲、青山綠水,這也是一條前所未有的道路。這三層意思全部涵蓋在珠海經濟特區的創建過程中。

芳莉代表市委、市政府對該書首發表示熱列祝賀。她說,經濟特區的成功,創造了豐碩的物質財富和精神文明財富,也積累了許多可供世人借鑑的經驗。

原全國人大常委、廣東省委常委、珠海市委書記梁廣大及何仲雲、黃健、李南華謝金雄唐榕達李根深、方炎光等老同志出席首發儀式。

創作風格

《前所未有的道路》一書從構思、組稿、編輯到印刷出版,歷時一年半時間,部分文稿是由珠海經濟特區創辦和建設期間的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同志和當事人親自撰寫,也有一些是由記者、作家採訪當事人寫成,全書共59萬字。這些文章以親身經歷回顧珠海經濟特區創辦和建設過程,從政治層面到經濟、文化層面,從重大歷史進程中的歷史轉折到社會進步的細小變化,都有所涉及,有著特殊的歷史意義。

書籍特色

部記錄珠海經濟特區30年風雨歷程的《前所未有的道路》一書由金城出版社出版並向全國發行。該書結集了多位親歷珠海特區創辦和建設的當事人的回憶文稿,從不同的視角解讀了特區三十年的奮鬥史。上述的場景片段正是梁廣大所寫的回憶文章的一部分,他的這篇文章題為:《小平同志兩次南巡捍衛並推動改革開放大業走向輝煌》,被收錄在《前所未有的道路》一書的第三篇。

《前所未有的道路》一書共收錄近70篇文章,部分作品由記者、作家采寫已公開發表,部分由珠海經濟特區創辦和建設期間,珠海市主要領導人和當事人親自撰寫。內容涵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其中不乏許多鮮為人知的細節。

其觀點

《前所未有的道路》《前所未有的道路》

“珠海”這個名字是在新中國誕生以後才出現的。1953年,為了加強邊防管理,國家把珠江口外的島嶼及西岸部分地區劃割出來,成立了珠海縣。中央決定在珠海試辦經濟特區的檔案下達到珠海,讓珠海人十分欣喜,同時也倍感責任重大。
與其他幾個經濟特區相比,珠海市經濟特區初創階段的困難最大。深圳是國家重點,國務院各部委辦直接參與了深圳一個區一個區、一片一片的開發,深圳創辦特區不久,便掀起大規模建設熱潮。汕頭、廈門雖然沒有深圳的政治優勢,但基礎較好。珠海雖然鄰近澳門,但過去一直都是邊防一線,底子非常薄,1979年的工農業總產值還只有1.28億元。
經濟特區肩負著為全國改革開放探路、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探路的歷史使命,但受極“左”思想困惑,在如何擔當起這一歷史重任的問題上,社會各界一直有不同意見。特別在特區創辦初期,特區人自己在特區發展方針的確立上也很模糊。特區幹部真正擺脫極“左”思想束縛,消除顧慮,統一認識,是在鄧小平同志1984年1月27日至29日第一次南巡視察深圳、珠海兩個經濟特區之後。
八十年代中期,珠海市經濟特區大膽進行了一系列改革試驗:(1)破除高度集中的計畫經濟“一大二公”思想,實行多種所有制經濟並存,將外商投資企業和個體私營經濟作為發展的主要方向。(2)改革投資管理體制,實行市場運作,按市場規律辦事。(3)改革平均主義的分配製度,實行按勞分配,多勞多得,允許和鼓勵一部份人靠勞動先富起來。(4)在行政管理上實行簡政放權,減少層次,提高效率,將50個黨政部門精簡為29個,特區管理委員會管理體制與政府管理機構體制統一起來,一套人馬兩塊牌子,由市長、副市長直接領導。(5)改革規劃管理體制、生態環境管理體制、人口管理體制、土地管理體制、城市交通和社保管理體制。(6)破除閉關自守和小生產者的狹隘觀念,實行優惠政策促進外引內聯。(7)破除由政府對資源實行壟斷的非市場配置資源方式,建立市場競爭機制、引入各種投資建設珠海。(8)破除用人制度上對知識分子的歧視觀念,制定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等一系列改革政策。
這些改革對珠海市經濟特區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特別在市場經濟發展、規劃管理體制、生態環境管理體制、人口管理體制、土地管理體制、城市交通和社保管理體制等等方面的綜合配套改革,其影響則遠遠超出了時間和地域的局限,有力地推動著社會發展進步。
珠海市經濟特區採取兩條腿走路辦法,一手抓投資環境建設,一手抓外引內聯。最初為了建設需要,珠海也和珠三角其他地區一樣,批准開辦了一大批石場賺點小錢。從1984年下半年開始,這種急功近利、吃資源老本不計後果的商業活動就被制止了,到1988年,全市停辦的大小石場200多個。1985年後,珠海市政府每年從原本就很緊張的財政資金中劃撥200多萬元作為綠化荒山專款,連續10多年綠化荒山,綠化美化城市街區。為確保城市生態環境不遭破壞,政府制訂了環境保護八個不準。規劃管理八個統一,土地管理五個統一,人口管理,交通管理五個城市基礎法規,明令禁止引進有嚴重污染的電鍍、磨光、製革、印染、小化工、小煉油廠、水泥廠、小冶煉廠、玻璃廠等項目進入珠海;規定沿海沿河岸線陸地必須後退60米、80米~120米為綠化專用地,任何人不得侵占或興建非公益性建築物以防擋海擋河,一定要把美麗海岸、海灣、海景、河景留給人民共享;山坡25米等高線以上不準興建非公益性建築物,以防擋山。
1988年,珠海市經濟特區提前完成了第一個十年經濟發展目標,珠海市委、市政府重新審視經濟特區所肩負的歷史使命,提出“跳出珠海論珠海”的發展觀,從國際角度、全局視野謀劃珠海經濟特區未來發展,把珠海全境劃分為東、南、西、北、中五大功能區,把開發西區作為重點,全力建設珠海港、臨港工業區、珠海機場、鐵路、大水廠、大電廠、西部五縱五橫大道、伶仃洋大橋等決定珠海經濟特區前途和命運的重大基礎工程。
新的發展戰略在1992年鄧小平同志第二次南巡視察珠海市經濟特區不久進一步全面實施。當時市委、市政府著手辦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重獎有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按照鄧小平同志的指示,作為國家的經濟特區,經濟發展一定要朝高科技方向努力,而且越高越好。但是,珠海科技人才奇缺。80年代國中期,珠海將部分45歲以下未達大專水平的幹部,分別送去中大、暨大、華工、華師等院校大專班脫產學習一至兩年,以後又成立了珠海電視大學、珠海教育學院,優先培訓不能離職學習的幹部,並委託著名高校代培高中畢業的年輕幹部。同時出台優惠政策公開對外招聘人才,凡大專以上文化人被招進特區,其在農村、外地城市和城鎮的配偶、子女可以隨遷入珠海市戶口,分配住房,有特殊貢獻的科技人員,可獲高額獎勵等等。僅在84、85、86三年時間,全國便有1.6萬名應聘者,經擇優選聘,共有幾千名外地各類人才進來珠海,另外還從國外和港澳地區招聘了幾百名專業人才,迅速改善了當時特區幹部隊伍的文化素質和專業水平。為了落實鄧小平同志重知識、重科技、重人才的指示精神,珠海市委、市政府決定用重獎辦法,留住並吸引一流人才在珠海經濟特區創業,讓珠海市經濟特區成為名副其實的人才高地,徹底解決發展高科技產業的最大難題。
珠海市經濟特區重獎高科技人才的訊息傳播出去之後,國內的主要新聞媒體一時反應不過來,沒有報導,倒是境外的報紙搶著發訊息和評論。不過,沒多久、國內的報刊也紛紛議論起來,有贊成的,也有非議的。但不到一年,上海、北京也仿照珠海的做法,給予突出貢獻科技人員重獎。
時光荏苒。珠海市經濟特區在市場經濟發展、規劃管理體制、生態環境管理體制、人口管理體制、土地管理體制、城市交通和社保管理體制等等方面改革所付出的代價,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並不被人理解,珠海的國際化發展戰略和謀篇布局也一度被錯誤地解讀為貪大求洋,好大喜功,自不量力。這種認識上的誤區讓珠海吃了很多苦頭。總結三十年來的發展成就和實踐經驗,人們現在普遍發現,珠海在短時期內積累的經濟總量雖然沒有達到亟待的期望值,但相對於“先發展後治理污染”的發展模式而言,這條發展道路是最科學的。
在三十年特區建設發展過程中,珠海創造了多項全國第一,總結和推廣了多項成功經驗。這其中,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其中最重要的是黨和國家領導人親臨指導和親切關懷。據不完全統計,在珠海經濟特區創建三十年中,先後有100多位400多批次黨和國家領導人親臨視察和指導,他們在經濟特區的活動都有詳實的資料保存。
農民對經濟特區建設和改革開放的貢獻非常巨大。珠海農民拿出了他們賴以為生的土地和蚝田,內地農民則為經濟特區的改革開放提供了大量廉價勞動力。可以構想,如果沒有農民的無私奉獻,經濟特區的建設發展和改革開放事業不會進展得如此順利。
軍隊對改革開放的貢獻也很重大,他們在和平建設年代的貢獻不可估量。在改革開放試辦經濟特區之前,珠海是國防和邊防前線,有大量駐軍把守,軍隊對經濟特區的長治久安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只要軍隊駐紮在這裡,不開一槍一炮也有震懾力;只要社會穩定,就會有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而且,經濟特區建設所需要的很多土地也都是軍隊提供的方便,特區建設發展到哪裡,軍隊都站在國家的全局支持到哪裡,真正體現軍民同呼吸共命運,真正是軍民魚水情深。
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和外國友人的影響,有些是直接的,有些事間接的。最早、最多和最長時間在珠海市經濟特區投資創業的,無疑是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僑胞,沒有他們愛國愛鄉的桑梓之情,沒有他們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和穿針引線,經濟特區的發展不會有這么快,改革開放大業也沒有今天這樣輝煌。
歷史會永遠記住剛剛過去的這三十年,也會永遠記住珠海市經濟特區的成長曆程。

書評

珠海是我國南方港口城市。改革開放以來,珠海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從一個落後的邊陲小鎮迅速發展成為頗具規模的現代化花園式海濱城市。事實證明,珠海所走過的路,既是科學發展之路,也是引領我國改革開放的創新之路。
正值珠海市經濟特區創辦30周年之際,一部回顧珠海經濟特區創辦和建設過程,題為《前所未有的道路》一書由金城出版社隆重出版了。此書共收錄了近70篇文章,大部分文稿是由珠海經濟特區創辦期間的當事人親自撰寫,也有一些是記者採訪當事人寫成,內容涉及珠海經濟特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其中不乏許多鮮為人知的細節。這些文章從親歷者回想珠海經濟特區創辦進程的各個方面,體現了經濟特區特殊的歷史意義。
而創建經濟特區,是中央作出的驚人的戰略舉措。30年前,傳統的計畫經濟體制即將走到盡頭,我國國民經濟也面臨著崩潰。這時,經濟特區肩負起了為全國改革開放探路、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探路的歷史使命。尤其在鄧小平同志1984年1月27日至29日第一次南巡視察深圳、珠海兩個經濟特區之後,珠海市經濟特區大膽進行了一系列改革試驗,例如實行多種所有制經濟並存,將外商投資企業和個體私營經濟作為發展的主要方向;改革平均主義的分配製度,實行按勞分配,多勞多得,允許和鼓勵一部分人靠勞動先富起來;破除閉關自守和小生產者的狹隘觀念,實行優惠政策促進外引內聯;建立市場競爭機制、引入各種投資建設珠海……
這些改革對珠海市經濟特區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特別在市場經濟發展、規劃管理體制、生態環境管理體制、人口管理體制、土地管理體制、城市交通和社保管理體制等方面的綜合配套改革,其影響則遠遠超出了時間和地域的局限,有力地推動了我國社會發展的進步。
由此,珠海市經濟特區提前完成了第一個十年經濟發展目標。珠海市委、市政府在成績面前重新審視經濟特區所肩負的歷史使命,提出了“跳出珠海論珠海”的發展觀,從國際角度、全局視野謀劃珠海經濟特區未來發展的前途和命運的重大基礎工程。新的發展戰略在1992年鄧小平同志第二次南巡視察珠海市經濟特區不久進一步全面實施。按照鄧小平同志的指示,作為國家的經濟特區,經濟發展一定要朝高科技方向努力,而且越高越好。因此,越來越多的中外各類人才湧進珠海,讓珠海市經濟特區成為名副其實的人才高地,徹底解決發展高科技產業的最大難題。
珠海在建設生態文明的道路上,始終以科學發展為指導,使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保護得到了協調一致的發展。以至在30年特區建設發展過程中,珠海創造了“中國魅力城市”的美譽,並總結和推廣了多項成功經驗,走出了一條引領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這其中,傾注了多少人的心血,凝聚了多少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關懷和指導。
回顧珠海30年的歷程,歷史會永遠記住剛剛過去的這30年,也會永遠記住珠海市經濟特區的成長曆程。

2011年新出版的社科類書籍

社會科學是用科學的方法,研究人類社會的種種現象的各學科總體或其中任一學科。如社會學研究人類社會(主要是當代),政治學研究政治、政策和有關的活動,經濟學研究資源分配。廣義的“社會科學”,是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的統稱。
《激盪中國海:最後的海洋與遲到的覺醒》
《尋找一種好制度——盧現祥制度分析隨筆集》
《超越2012:世界危機與人類的選擇》
《神秘的瑪雅末日預言》
《電子設計從零開始》
《昆蟲記:第四卷蜂類的毒液》
《昆蟲記:第五卷螳螂的愛情》
《昆蟲記:第二卷樹莓樁中的居民》
《醫學與科學劃時代的發明發現》
《昆蟲記:第一卷高明的殺手》
《昆蟲記:第三卷石蜂的苦難》
《手把手教你寫作美國名校申請文書》
《新加坡治貪為什麼能》
《十二五規劃戰略研究》
《男人紳士——女子優雅》
《危險花園》
《一聲獅吼》
《哎,我的滄桑50年》
《逃離北上廣:哪一片天空屬於我》
《蟻族——誰的時代》
《互動設計指南》
《2012:倒數》
《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本土派與海外派的對話》
《生化超限戰:轉基因食品和疫苗的陰謀》
《大國的責任》
《塑膠之美——造型·結構·質感》
《向地球提出問題》
《隱藏在自然中的秘密》
《無處不在的身邊科學》
《向草和昆蟲學科學》
《異域盛放》
《四萬萬顧客》
《封口費:記者有風險入行需謹慎》
《大自然的日曆》
《醒來的森林》
《適應者死亡:媒體狂歡時代的全球戰略博弈》
《失落的奧義》
《沒有雙手的小貓——奇比》
《菜園裡的學問》
《城市交通與道路系統規劃》
《同名者》
《傳媒競爭——法則與工具》
《被折騰的世界》
《遇見好城市》
《鈔票那些事——人民幣收藏筆記》
《安源實錄—一個階級的光榮與夢想》
《中國社會各階層分析》
《葉問:根據樹葉鑑別身邊得樹種》
《社會學的意蘊》
《非常攝影手記:EOS 60D完全實用5步通》
《臥底調查1:生死暗訪》
《應急管理概論》
《中國二十年重案追蹤·掃黃打非案》
《中國二十年重案追蹤·打黑案》
《中國二十年重案追蹤·造假案》
《地球是燙的——低碳是人類的必然選擇》
《轉基因賭局》
《前所未有的道路》
《2010中國能源發展報告》
《險象重生的航天事件》
《驚心動魄的大災難》
《偉大的機械發明製造》
《工業史上的偉大發明》
《暴風雪下的絕地求生》
《吳仁寶箴言》
《重金求子》
《最草根生活》
《公民心事:權利、責任、常識》
《核知識讀本》
《中國二十年重案追蹤·走私案》
《被禁止的科學》
《提升人們生活品質的新玩意兒》
《通信化時代的偉大發明》
《中國當代社會階層分析》
《種子的欺騙》
《林中水滴》
《不分東西》
《保衛社會》
《誰說8090不靠譜》
《失控——全人類的最終命運和結局》
《未來沒有城中村》
《中國在梁莊》
《被禁止的歷史》
《面具》
《黑暗任務:NASA不可告人的秘密》
《大國醫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