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僱傭勞動與資本》

K.馬克思19世紀40年代寫的分析資本主義經濟關係的重要著作。

基本信息

《僱傭勞動與資本》

正文

K.馬克思19世紀40年代寫的分析資本主義經濟關係的重要著作。該書揭露了資本主義剝削實質,分析了資產階級統治和奴役工人階級的經濟基礎。它原是馬克思1847年12月在布魯塞爾德國工人協會發表的演說,1849年 4月份以社論形式在《新萊茵報》上陸續發表,後因該報被封而未刊登完。該書的單行本於1880年在布雷斯勞首次出版。
該書原計畫分為三大部分:①僱傭勞動與資本的關係;②小資產階級農民階級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必然發生滅亡的過程;③國際貿易關係,世界市場霸主英國對其他國家的剝削。但馬克思在書中只講了第一個問題。
書中對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分析是以勞動價值論作為理論基礎的。馬克思的分析表明,他當時不僅知道了剩餘價值是從哪裡產生的,而且知道了它是如何產生的。書中說到:“工人拿自己的勞動換到生產資料,而資本家拿歸他所有的生活資料換到勞動,即工人的生產活動,亦即創造力量。這種力量不僅能補償工人所消費的東西,並且還使積累起來的勞動具有比以前更大的價值”(《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365頁)。不過,馬克思在當時還未能建立起科學的剩餘價值理論,因為科學的剩餘價值理論的建立是以區分勞動勞動力及把剩餘價值從它的各種具體形態中抽象出來為前提的。只有到19世紀50年代末馬克思才徹底解決了這兩個問題,並第一次提出了剩餘價值範疇,建立了完整的剩餘價值理論。
該書以通俗的形式闡明了資本主義生產關係最本質的方面,直到1886年《資本論》第一卷早已出版,F.恩格斯還特別指出這是一本非常好的通俗小冊子,並一再重印。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