僱傭勞動

僱傭勞動是無產者把勞動力作為商品出賣給資本家並提供剩餘價值的勞動。亦稱工資勞動。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由於工人的勞動力成為商品,他們的勞動就具有僱傭勞動的性質。勞動力成為商品和僱傭勞動的出現,是一件事的兩面,兩者是相關聯的。

僱傭勞動

正文

無產者勞動力作為商品出賣給資本家並提供剩餘價值的勞動。亦稱工資勞動。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由於工人的勞動力成為商品,他們的勞動就具有僱傭勞動的性質。勞動力成為商品和僱傭勞動的出現,是一件事的兩面,兩者是相關聯的。
僱傭勞動的出現和發展,是一個歷史過程。在封建社會末期,隨著簡單商品經濟的發展,價值規律作用的擴大,手工業者和農民等小商品生產者逐步發生兩極分化。其中少數人發財致富,上升為資本家,大多數人則貧困破產,淪為僱傭工人。但當時這種分化過程比較緩慢,不能適應資本主義發展的要求,於是統治階級便採用野蠻的暴力手段,對大量的小商品生產者進行剝奪。通過這樣的資本原始積累過程,一方面使大量資本集中在少數資本家手中;另一方面使小商品生產者擺脫了人身依附關係,取得了人身自由,同時也失去了生產資料,成為一無所有的無產者,只能依靠出賣自己的勞動力來維持生活。到了18世紀後期,隨著機器大工業的發展,僱傭勞動制在社會上便占了統治地位。
勞動對於工人來說,只是維持勞動力再生產的一種手段。在勞動過程中。工人在必要勞動時間內再生產勞動力的價值,在剩餘勞動時間內為資本家生產剩餘價值。他只有為資本家提供了剩餘勞動,生產了剩餘價值,才能夠占有必要勞動,獲得自己勞動力的價值(見必要勞動與剩餘勞動)。
僱傭勞動制度是一種具有隱蔽性的剝削形式。在奴隸制度下,奴隸本身沒有人身自由,在奴隸主與奴隸之間不存在勞動力的買賣關係。在奴隸勞動中,有一部分是再生產他自己的生活資料的必要勞動,但從表面看來,好象全部勞動都是無償的。在封建制度下,農奴為自己的勞動和為地主的勞動,在時間上和空間上都是明顯分開的。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工資是勞動力的價格,但在表面上,卻表現為勞動的價格。好象工人的全部勞動都得到了報酬。工人的無償勞動即剩餘勞動也表現為有酬勞動的形式,從而掩蓋了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
僱傭勞動同資本之間是一種對立統一的關係。一方面,它們是統一的,因為兩者互相產生,互相依存。僱傭勞動是資本存在的前提,如果沒有無產者出賣勞動力,資本就不會產生。反之,如果沒有資本被用來購買勞動力,僱傭勞動也就不能出現。所以,僱傭勞動又以資本的存在為前提。另一方面,它們又是對立的,因為資本剝削著僱傭勞動。兩者的根本利益是截然相反的。僱傭勞動所創造的價值,被劃分為工資和剩餘價值兩部分,這兩部分互成反比:在工人所創造的一定量的價值中,資本所得的剩餘價值增加,勞動所得的工資就要減少;反之,如果工資增加,剩餘價值就要減少。
僱傭勞動制是人類歷史上最後一個人剝削人的社會制度,僱傭工人要求得自身的解放,必須聯合起來,為徹底廢除資本主義僱傭勞動制度而鬥爭。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