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院花》

《僧院花》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所作詩詞之一。

作者

白居易

詩詞正文

欲悟色空為佛事,故栽芳樹在僧家。
細看便是華嚴偈,方便風開智慧花。

注釋

①色:佛教謂有形之萬物為色,而萬物為因緣所生,本非實有。空:因緣所生之法,究竟而無實體日空。《維摩經·弟子品》:“諸法究竟無所有,是空義。”

②華嚴偈:即《華嚴經》,其全名為《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方廣指所證之法,佛乃證得之人,佛之果地,萬德如華而莊嚴,故稱華嚴。該經梵本傳說有十萬偈。梁譯《攝大乘論釋》卷十五:“《華嚴經》有百千偈,故名‘百千經’。”晉譯《六十華嚴經後記》:“華嚴經梵本凡十萬偈。”因此《華嚴經》又稱《華嚴偈》。該詩中《華嚴偈》,亦可泛指佛教之經籍。方便:佛教中,此辭有二義,一指引導眾生到達真如之智的方法。方者,方正之理;便者,巧妙之言。對種種之機,用方正之理與巧妙之言。二假設暫廢為方便。利物有則雲方,隨時而施曰便。總而言之,方便都是人道之門徑;分而言之,有權智與假設的不同。

作品譯文

為解即色是空理,便將芳樹種僧家。

一花一句華嚴偈,方便風催開智慧花。

作品鑑賞

解悟色空之理,乃佛教之一大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云:“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裡的“色”,指人們能感觸到的有形的萬事萬物。但並非萬事萬物消逝了,才可稱作“空”,它們的存在本身便是空有。唐代華嚴宗賢首法藏便以因果緣起、理實法界作為《華嚴經》的宗旨,也即華嚴宗對空有的闡說是以因緣和合為其指歸。自居易的這首小詩,極富禪趣,他將深奧的華嚴義理賦予一株芳樹,在審美的愉悅中,得到了禪悟。“你”看,為了解悟色空之理而在僧院種下芳樹,乍看會覺得不可思議。但,既然“色即是空”,則芳樹亦可使人悟空。當人們將審美的眼光換作禪智的目光時,果然有了深一層的體會。風吹芳樹花千朵,禪者所看到的不僅是花在風中的搖曳多姿與千奇百艷。風,它飄然而來,飄然而去,無起無滅、無心無意,這不正是促使事物生成的因緣嗎,也不正是使人開悟的機遇嗎。芳樹上花朵千萬,實際上此生彼滅一日不同於一目,花期一過,綠葉濃蔭,一年又復一年。年年同而年年異。這就是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有不無的禪理。於是,喧囂中見出寂靜,艷麗里看出寂滅。由此看來,每朵花不都蘊含了無邊智慧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祖上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下部(今陝西渭南東北)。貞元中擢進士第,補校書郎。元和初對制策,人等調益雁尉、集賢校理,尋召為翰林學士、左拾遺,拜贊善大夫。以言事貶江州司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征為主客郎中、知制誥,復乞外歷杭、蘇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秘書監召,遷刑部侍郎。會昌初,以刑部侍郎致仕。卒贈尚書右僕射,謚曰文。居易累以忠鯁遭擯,乃放縱詩酒。晚與香山僧如滿等結淨社,嘗科頭箕踞,談禪詠古。白詩不尚艱難,與元稹唱和,世稱“元白體”,元卒,與劉禹錫齊名,號曰“劉白”。有《白氏長慶集》75卷。《全唐詩》存其詩39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