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小徑的花園》

《交叉小徑的花園》

《交叉小徑的花園》可以說是一部讓人陷入迷宮而不得不讀的書,同時,它也是一本當代青年不可不讀的經典名著。作者是阿根廷作家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這篇小說很典型地表現了博爾赫斯的人生哲學,其中心思想就是:時間和空間都是不可窮盡的,時間和空間都是無限的,好像宙斯手中不斷增殖的王者金環。世界是一團混亂,時間是循環交叉的,空間是同時並存的,充滿著無窮無盡的偶然性和可能性。人生活在世界上,就像走進了迷宮,既喪失了目的,也找不到出路。

基本信息

名書簡介

交叉小徑的花園交叉小徑的花園
作者:(阿根廷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1899-1986年)
類型: 小說
成書時間:1941年

作者簡介

《交叉小徑的花園》博爾赫斯
博爾赫斯(JorgeLuisBorges)(1899~1986)阿根廷詩人、小說家兼翻譯家。生於布宜諾斯艾利斯一個有英國血統的律師家庭。在日內瓦上中學,在劍橋讀大學。掌握英、法、德等多國文字。中學時代開始寫詩。1919年赴西班牙,與極端主義派及先鋒派作家過從甚密,同編文學期刊。1923年出版第一部詩集,1935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說集,從此奠定了在阿根廷文壇上的地位。1946年因在反對庇隆的宣言上籤名,被革除圖書館中的職務,派任市場家禽稽查員,但作家拒絕任職並發表公開信表示抗議。1950年至1953年間任阿根廷作家協會主席。1955年任國立圖書館館長、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哲學文學系教授。1950年獲阿根廷國家文學獎,1961年獲西班牙的福門托獎,1979年獲西班牙的塞萬提斯獎。

內容精要

一個名叫俞琛中國人在戰爭中為德國人間諜,他的同夥身份暴露,被英軍間諜理查·馬登擊斃,俞琛不得不乘火車到他的朋友阿爾貝家避難。不料馬登跟蹤來到阿爾貝家。正當馬登衝進客廳時,俞琛趁阿爾貝轉身往抽屜取信那一瞬間,開槍打死了他,結果俞琛被捕並被處以絞刑。在同一天報紙上登載了阿爾貝被暗殺和英軍襲擊法國市鎮的訊息。俞琛襲擊阿爾貝顯然不是出於報私仇,而是蓄意製造一件謀殺案,以便通過報紙的報導,向柏林暗示英軍所要襲擊的目標,而阿爾貝被殺,純屬偶然。

相關評價

《交叉小徑的花園》(小說集)是一本“關於無限的書的迷宮的書”,僅憑這句繞口令般的解釋就知道它多么值得一讀,在小說《代表大會》之前的引文里,城堡門上寫著神奇的箴言:“我不屬於任何人,我屬於全世界,你們在進來之前已身在其中,你們在離去之後仍身在其中。”迷宮在此成了我們難於逃脫的噩夢。面對巨大的迷宮,代達洛斯選擇了飛遁,而已經不相信永生的博爾赫斯並不企圖從中突圍,他只是平淡地說他“希望有一個結束”,並渴望隨後被遺忘。他以此否定了世界,並使自己得以成就,正如同他否定了自己,以使作為作家的博爾赫斯從他筆下生成一樣。

專家點評

《交叉小徑的花園》幽徑、鮮花
博爾赫斯早年受歐洲20世紀初各派哲學思想的深刻影響,後來又一直生活在圖書館寂寞冷落的環境里,所以他創作的題材多數是在閱讀各種書籍時觸發引起的幻想。在圖書館這個書的巨大迷宮里,他從容地穿梭,並且把自己的文學創作也當作一個迷宮來對待。

時間和空間為作品主角

他的作品的獨特之處就在於把時間空間當作作品裡的主角。在《交叉小徑的花園》中,主人公不是俞琛,不是阿貝爾,而是時間,他們都陷入了時間的迷霧中。就好像小徑的分岔似乎蜿蜒向每個不同的可能性,你不清楚它究竟是把你帶向出口,還是更巨大的糾纏中。這篇小說很典型地表現了博爾赫斯的人生哲學,其中心思想就是:時間和空間都是不可窮盡的,時間和空間都是無限的,好像宙斯手中不斷增殖的王者金環。世界是一團混亂,時間是循環交叉的,空間是同時並存的,充滿著無窮無盡的偶然性可能性。人生活在世界上,就像走進了迷宮,既喪失了目的,也找不到出路。他自己就是一個“迷失在形上學迷宮中的阿根廷人”。
《交叉小徑的花園》插圖

因果關係倒置

他的作品往往違反了物理學邏輯學一條最基本的原則,將因果關係倒置。總是先有果,再有因。作者構想了空間和時間所有的可能性,在閱讀他的作品時,讀者成了作者的因,通過讀者,作者和讀者成了同時代的人,同樣的情節循環重複,讀者會很驚訝地發現以前從未察覺的東西。博爾赫斯認為作家應當凌駕於時間和空間之上,如果擺脫不了時間和空間的束縛,就會拘泥於現實,文學創作和文獻記錄或者新聞報導就沒有區別了。據有的傳記材料介紹,博爾赫斯愛讀貝克萊休謨叔本華的著作,他的這種思想可能就是不可知論宿命論唯我主義混合物

作品包含荒誕性

寫作技巧方面,博爾赫斯的作品包含著很大程度的荒誕性。一方面,他總是利用一個次要情節以引出主要情節,而兩個情節之間的關係又頗為荒誕。另一方面,在細節描寫中,更有著許許多多的荒誕之處。作者所構思的這種荒誕的情節,卻正是作者的“人生就是迷宮”的這一思想的表現。
《交叉小徑的花園》博爾赫斯

魅力價值

對於博爾赫斯的獨特性質的小說,有人稱為“迷宮式小說”,或者稱為“虛構小說”,認為他開創了一種新的流派。這種流派,評論家或稱為 “極端主義”,或稱為“宇宙主義”,或稱為“卡夫卡式的幻想主義”。這樣的冠名就像博爾赫斯小說本身一樣玄奧。不管叫什麼名稱,概括起來,它有四大特點,即:題材的幻想性,主題的哲理性,手法的荒誕性,語言的反覆性。閱讀這樣的作品,讀者起先會對博爾赫斯的藝術才能表示讚賞,然後就會感到失望,因為他發現,小說的題材和小說中的哲理是自相矛盾的,而且小說把人類寫得毫無價值,在時間和空間面前是如此的無力。儘管如此,博爾赫斯的小說仍然以其無法言說的魅力吸引了一批批讀者。因為人總是試圖去揭開迷宮的奧秘。
對於中國的讀者來說,他們會在博爾赫斯的小說中發現熟悉的東西。如同許多西方人一樣,博爾赫斯也認為東方充滿著神秘,因而東方就成為他喜愛的題材。中國翻譯家陳眾議在一篇紀念文章中提到,儘管博爾赫斯一生從未踏上中國的土地,但是“他有一種感覺,覺得自己‘一直身在中國’。這是因為,在他的心目中,中國是悠遠和神秘的代名詞,是書的策源地”。《交叉小徑的花園》所寫的中國,就是例子。在《長城與書》中,他提到了中國的秦始皇,並斷定“空間範疇的長城和時間範疇的焚書是旨在抵抗死亡的有力屏障”。長城在博爾赫斯筆下,像在卡夫卡筆下一樣無窮無盡,令人迷茫。

妙語佳句

(1)鏡子和性交都是污穢的,因為它們使人口增殖。
(2)一個人可以是另外一些人的敵人,可以是另外一些人的另外時刻的敵人,但是不能成為一國之敵,不能與螢火蟲、花園、流水、風兒為敵。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