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紀念建築》

《中山紀念建築》

《中山紀念建築》圖冊由中國國家文物局指導,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建築創作》雜誌社、南京中山陵園管理局、廣州中山紀念堂、南京博物院、南京大學、天津大學等單位協作編輯,是一部集建築歷史研究、文獻紀錄和攝影資料於一體的專著,同時也是一部高水準的建築藝術賞析圖籍。

基本信息

簡介

《中山紀念建築》中山紀念建築
《中山紀念建築》圖冊由中國國家文物局指導,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建築創作》雜誌社、南京中山陵園管理局、廣州中山紀念堂、南京博物院、南京大學、天津大學等單位協作編輯,是一部集建築歷史研究、文獻紀錄和攝影資料於一體的專著,同時也是一部高水準的建築藝術賞析圖籍。

內容

南京中山陵園南京中山陵園
該圖冊收錄了世界各地四十餘處中山紀念建築的歷史照片、設計圖紙、最新攝影圖片、相關歷史文獻以及一些學者的研究論文,從文化史、建築史的角度,客觀闡釋了以南京中山陵廣州中山紀念堂為代表的中山紀念建築在建築藝術和社會文化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指出包括海外遺存在內的全部中山紀念建築是二十世紀一項珍貴文化遺產,在當代華人社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價值。

該書中收錄的數張南京中山陵及廣州中山紀念堂設計師呂彥直先生的手繪效果圖,為首次公開面世,尤為珍貴。

背景

中山紀念建築

廣州中山紀念堂廣州中山紀念堂
1925年3月12日,現代中國的奠基人、壯志未酬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從那時起,為紀念先生的偉大,“以偉大之建築,作永久之紀念”的建築活動,隨即在中國興起並延及海外,形成了一個歷時六十餘年、覆蓋中國和日本、新加坡、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由陵墓、故居、紀念堂、紀念碑、園林建築景觀和建築歷史街區等不同名目的數百個建築單位所組成的龐大建築群體,堪稱是中外建築史上非常獨特的建築現象——中山紀念建築。

呂彥直與黃檀甫

廣州中山紀念堂廣州中山紀念堂

中山建築大多出自一位青年才俊——呂彥直,他是中國近現代建築史上最為傑出的設計師之一,留下了很多經典之作。關於中山紀念建築背後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重要人物,他是呂彥直生前的好友,也是中山陵的建築師-黃檀甫。雖然在中國建築師的名冊上沒有黃檀甫的大名,但他卻參與了孫中山的兩大紀念建築南京中山陵和廣州中山紀念堂的建築全過程,並為建立和保存二者的建築圖紙和歷史檔案,立下了汗馬功勞。他曾與呂彥直攜手共創“真裕公司”,呂彥直主內搞設計,黃檀甫跑外承接業務。呂彥直病逝前,他委託黃檀甫為自己的全權代表。黃檀甫全程參與南京中山陵和廣州中山紀念堂的建設,同時專門安排一個工程師,陪同王開照相館的攝影師根據工程進度,往返於南京和廣州之間,實地拍攝下南京中山陵第三部工程和廣州中山紀念堂、紀念碑工程主要工序的施工和完工現場,為中山陵和紀念堂、紀念碑建立了一整套極其寶貴的建築檔案資料。1969年1月,黃檀甫在家中辭世。

相關

南京中山陵欲攜手全國中山建築打包申遺

南京中山陵南京中山陵
昨天,在南京召開的“中山紀念建築與中國近現代建築文化遺產”學術論壇上,專家形成共識,發出《南京宣言》:倡議加大中國近現代建築文化遺產保護的工作力度,並提出可以將全國,包括港澳台地區的所有中山紀念建築整體“打包”,儘早納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程式。

中山陵管理局副局長余金保告訴記者,去年,該局就在計畫以中山陵為核心連同附近的其他民國建築,一起捆綁申報世界遺產,材料已經遞交給國家文物局。而昨天通過的《南京宣言》中倡議,將借鑑近期廣東開平雕樓成功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經驗,認真考慮將全國所有的中山紀念建築,包括港澳台三地的相關建築整體“打包”,儘早納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程式。

第三屆中國建築圖書獎圖書

“中國建築圖書獎”已成功舉辦過兩屆,並已在業內外產生廣泛影響,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北京官員的充分肯定。第三屆中國建築圖書獎界定了明確的主題,涉足建築與藝術領域,探尋“建築”與“藝術”的最佳契合點。自2010年1月活動發布以來,共收到143種(套)共205本報送圖書,經過來自建築、圖書、藝術、文化各領域專家評審的審慎遴選,最終有16種(套)圖書獲得第三屆中國建築圖書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