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記》

《城記》

《城記》在完成寫作的10年間,作者共採訪當事人50餘位,收集、查閱、整理大量第一手史料,實地考察京、津、冀、晉等地重要古建築遺蹟,跟蹤北京城市發展模式、文物保護等專題作出深入調研。全書分為十章。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城記》《城記》
作者: 王軍
出 版 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 2003-10-1
字數: 360000
版次: 1
頁數: 357
印刷時間: 2004-5-1
紙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108018168
包裝: 平裝

內容簡介

在完成本寫作的10年間,作者共採訪當事人50餘位,收集、查閱、整理大量第一手史料,實地考察京、津、冀、晉等地重要古建築遺蹟,跟蹤北京城市發展模式、文物保護等專題作出深入調研。全書分為十章,從北京的現實入手,以五十多年來北京城建設史中的歷次論爭為主線展開敘述,其中又以20世紀五六十年代為重點,將梁思成、林徽因、陳占祥、華攬洪等一批建築師、規劃師的人生故事穿插其間,試圖廓清“梁陳方案”提出的前因後果,以及後來城市規劃的形成,北京出現所謂“大屋頂”建築、拆除城牆等古建築的情況,涉及“變消費城市為生產城市”、“批判復古主義”、“大躍進”、“整風鳴放”、“文化大革命”等歷史時期。

編輯推薦

《城記》剛剛逝去的上個世紀,是北京急劇變化的百年。對於文明積澱深厚的這個歷史名城來說,這僅僅是其滄桑變幻的一個瞬間。而這個瞬間所爆發的力量,至今仍使這個城市保持著一種歷史的慣性,塑造著它在今天以及將來的形態,有體有形地影響或決定著這裡每一個人的生活。《城記》試圖廓清北京城半個多世紀的空間演進,還有為人熟知的建築背後,鮮為人知的悲歡承啟;歷史見證者的陳述使逝去的記憶復活,塵封已久的文獻、三百餘幀圖片讓歲月不再是傳說;梁思成林徽因、陳占祥華攬洪……建築師多劫的人生,演繹著一出永不落幕的戲劇;這一切的緣起,只是因為北京,這個“在地球表面上人類最偉大的個體工程”,擁有一段抹不去的傳奇。
這裡在復活北京城半個世紀的滄桑回憶,作者曾把這本書叫做《城祭》,後改作《城記》,但有評論說,這是“一部北京老城的死亡檔案”。
北京的悲劇在於,由於共產黨人的遠見,它在戰火中奇蹟般地保存下來;然後在和平建設時期卻被逐漸毀掉。由於領悟了毀城背後民族的大命運,作者沒有訴諸道德義憤,也超越了具體的人事臧否和恩怨,而以記者的冷靜、客觀忠實的記錄,不厭其詳地鉤沉探微、採訪眾多當事人,用故紙和史實儘可能地逼近這樁眾說紛紜的歷史公案。正是這份冷靜和客觀,賦予了本書堅實的現場感,強硬的歷史質感,以及真實的巨大震撼力。

作者簡介

《城記》王軍新華社主任記者,1991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後在新華社北京分社從事經濟報導工作。1993年開始對梁思成學術思想、北京古城保護及城市規劃問題作系統研究,發表學術論文《梁陳方案的歷史考察》、《1955年:中國傳統與現代主義的決裂》,參與《梁思成全集》年譜部分的編寫,應邀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作學術演講,參與策劃梁思成建築設計雙年展、北京城記憶數字影像展。在完成本書寫作的10年間,共採訪當事人50餘位,收集、查閱、整理大量第一手史料,實地考察等地重要古建築遺蹟,跟蹤北京城市發展動態,對建築創作、房地產開發、城市發展模式、文物保護等專題作出深入調研。

特色

與文字同樣重要的是書中選配的三百餘幅插圖,不乏私人珍藏的照片及畫作,如梁思成先生工作筆記中的畫作和首次發表的梁思成水彩寫生畫。

目錄

前言·北京城的滄桑瞬間
1 古都求衡
 改造北京
 拆與保的交鋒
“北京城會被迫遷都嗎?”
2 營城之論
 分歧之始
 被禮讚的城市
 朱自清無搶救之意
北平古建築地圖
“把消費城市變成生產城市”
3 梁陳方案
 查理·陳
 籌劃新市區
 與蘇聯專家的較量
 行政中心區位置的建議
4 訟議紛起
 遭遇強勁對手
 城牆存廢問題的討論
 未獲成功的申辯
 擬定規劃草案
 新房子蓋到哪兒去了
5 “大屋頂”辯
張開濟的兩次檢討
中國傳統與現代主義
退而求其次
  針對“浪費”的討伐
6 哲匠之惑
 長安左門與長安右門的拆除
 吳晗發難
 大院自成小天下
7 書生意氣
 “鳴放”中的辯白
 早春過後的風暴
 兩位著名的反對派
 “陳華聯盟”
 一對“冤家”
8 藍圖初展
總圖繪定
拆除城牆行動
未被實施的故宮改建計畫
  行政中心進入舊城
 城市人民公社
9 新舊決裂
  “大馬路“之爭
  城牆的最後拆除
  度日如年的巴黎之行
  “徹底清除舊物質文化”
  找不到答案
10 餘音難逝
情哉斯人
解不盡的結

與建築相關的書籍(1)

盤點與建築相關的書籍,便於我們對建築知識的梳理、學習!

第三屆中國建築圖書獎圖書

“中國建築圖書獎”已成功舉辦過兩屆,並已在業內外產生廣泛影響,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北京官員的充分肯定。第三屆中國建築圖書獎界定了明確的主題,涉足建築與藝術領域,探尋“建築”與“藝術”的最佳契合點。自2010年1月活動發布以來,共收到143種(套)共205本報送圖書,經過來自建築、圖書、藝術、文化各領域專家評審的審慎遴選,最終有16種(套)圖書獲得第三屆中國建築圖書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