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零能耗技術》

《建築零能耗技術》

《建築零能耗技術》(英國)比爾﹒鄧斯特 (Bill Dunster)著,由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於2009年7月1日出版。本書試圖展示如何在建築結構中結合運用簡單的被動設計措施,從而將能源需求降低至可再生能源變得切實可行之點。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試圖展示如何在建築結構中結合運用簡單的被動設計措施,從而將能源需求降低至可再生能源變得切實可行之點。設計時不僅應謹記低碳排放總體規劃的重要戰略地位,還要意識到不同的居住密度要求不同的環境策略。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設計一種嶄新的建築設計語言,以應對這個美麗國度上所發生的重大氣候變化威脅。這種語言中的每個設計決策、每座建築的每個立面和構件,都將有助於營造一個鮮活、生動的有機體,這一有機體的美麗之處在於符合達爾文適者生存的進化論,符合我們這一時代能源流動的限制條件。這一“整體性”的系統思想因為敢於夢想實現一個零碳、零能耗的社會而超越了當下的實用主義建設進程。在氣候變化加劇並達到石油峰值之前,各國都只有大約15年的時間。此後,各國將不得不以今日我們所目擊之速度將自然資源投入到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之中。今日之世界需要中國以睿智的方式進行投資和發展,從而摒棄C20數十年來以石油為主導的思維方式,率先進入一個和平、不會因能源供應萎縮而產生衝突的世紀。

作者

姓名:(英國)比爾﹒鄧斯特(BillDunster)著

目錄

中文版前言
致陳碩先生的一封信兼序

《建築零能耗技術》建築零能耗技術

序言
前言
引言
第一部分:零能耗生活(zediiving)的原理
1.1讓碳成為歷史
1.2 預先解決礦物燃料的問題
1.3 降低需求——有賴於當地可再生能源
1.4 實現低碳足跡的高品質生活
1.5 零能耗標準:一張零能耗生活的清單
第二部分:零能耗設計
 零能耗設計:實現零能耗標準的項目
2.1 零能耗標準指導方針
2.2 零能耗物理模型
2.3 能源利用及碳排放設計的特性描述
2.4 舒適度設計的特性描述
2.5 氣候效應
2.6 新建和升級現有住宅和工作間使之達到零排碳標準
2.7 在大規模開發項目中實現“零碳排放”
2.8 建築結構和保溫
2.9 零能耗工廠被動式風帽熱回收通風系統
2.10 被動太陽能設計
2.11 熱容性
2.12 過熱風險評估
2.13 低碳排放和零碳排放——供暖和熱水
2.14 低能耗空調、除濕及製冷
2.15 可再生電力的供給
第三部分:案例分析
3.1 鄉村零能耗開發範例
3.2 城郊零能耗開發範例
3.3 生活/工作零能耗開發範例
3.4 市鎮零能耗開發範例
3.5 都市零能耗開發範例
3.6 區域零能耗開發範例
第四部分:零碳的中國實踐
4.1 小房子的大夢想——萬科零碳宅
4.2 節能省地的集約型規劃——一徐州零碳城鎮規劃項目
4.3 零碳的城鎮系統——zedsquared計畫
4.4 零碳的風格主義——居易國際原鄉美利堅西鎮項目
4.5 平常建築——上海世博會倫敦館項目
4.6 零碳經濟適用房——寧波諾丁漢零碳項目
4.7 創造就業和gdp的城鎮——零碳裝配式技術
注釋
索引

第三屆中國建築圖書獎圖書

“中國建築圖書獎”已成功舉辦過兩屆,並已在業內外產生廣泛影響,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北京官員的充分肯定。第三屆中國建築圖書獎界定了明確的主題,涉足建築與藝術領域,探尋“建築”與“藝術”的最佳契合點。自2010年1月活動發布以來,共收到143種(套)共205本報送圖書,經過來自建築、圖書、藝術、文化各領域專家評審的審慎遴選,最終有16種(套)圖書獲得第三屆中國建築圖書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