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郵票圖鑑》

《中國郵票圖鑑》

《中國郵票圖鑑》,馬任全、馬佑璋編著,2009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

基本信息

簡介

《中國郵票圖鑑》《中國郵票圖鑑

新版《中國郵票圖鑑(1878—1949)》的英文版和中文版,分別於馬任全逝世當年在美國和中國出版。可是中文版的排字差錯較多,不無遺憾。新世紀來臨,中國集郵水平正向國際高水平挺進之際,佑璋作為江蘇省集郵界的領軍人物,在本職崗位上退休之後,更是全身心地投入集郵,發願再次修訂馬氏圖鑑,經歷五年之努力,終於由江蘇人民出版社推出了最新版馬氏圖鑑——綠色封面燙金字“馬任全編著馬佑璋修訂”的《中國郵票圖鑑》。

背景

郵票目錄是最重要的集郵工具書,也是最基本的集郵文獻,但與郵票圖鑑相比,郵票目錄就像是普通中學上音樂課時使用的簡譜,郵票圖鑑才是大師級藝術家譜架上的曲本。那么,郵票圖鑑與郵票目錄有什麼區別呢?歐洲的集郵名詞用拉丁字母組成,中國的集郵名詞用漢字組成,然而集郵源自近代郵政,至今才170年的歷史,想從《康熙字典》來探究集郵名詞,只可用於檢查,卻無助於解讀。在集郵界,對於“郵票目錄”和“郵票圖鑑”自有獨特的釋義,不宜套用出版界的習慣。正如戴了將軍帽的孩子並不真是將軍,配有圖片的郵票目錄並不真是集郵學術研究領域認定的郵票圖鑑。

中國郵票發行近70年後,也就是華人集郵活動發軔約50年後,愛國集郵家馬任全有感於中國郵票圖鑑的重要,遂發願傾力打造,他在自編《國郵手冊》的基礎上,瀏覽群書,反覆甄選,旁徵博引,調查研究,並延請當時在上海的集郵專家、資深古典郵票專營商、集郵文獻收藏家、“近代票權威”參與厘定,終於成就了《國郵圖鑑》,中英文合刊,其英文書名為Ma’sIllustraredCatalogueoftheStampsofChina。從此,中國有了第一部名符其實的郵票圖鑑,華郵收藏界再次揚眉吐氣,將其奉為“聖經”,又經海內外集郵家和郵商的多方引用,數十年來聲名遐彌。集郵界習稱這部1947年出版、紅封面燙金字“馬潤叟編著馬任全譯篡”的《國郵圖鑑》為“馬氏圖鑑”。當年印刷1000本,編號發行。此後,中國大陸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又經文化浩刼和集郵復甦,馬任全成為中國集郵家的代表人物,榮任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副會長,此時,他已年逾古稀,但他深為中國郵票圖鑑未獲續編出版而不安,他伏案奮筆,修訂補充,他遊說宣傳,爭取出版,郵友們為他校閱、繪製插圖,家屬們幫他奔走聯繫,直到他病重在床,還殷切希望新版《國郵圖鑑》早日問世。由於這本郵票圖鑑詳載1878~1949年的中國郵票,不可迴避這個時期發行的郵票及它們的圖樣,需要展示包括“人民公敵”在內的人物肖像,這還是當時大陸出版物難以闖蕩的禁區,因此新版馬氏圖鑑的問世一波三折,可以說,馬老在對此書的期盼中走完了人生的最後一程。可幸馬氏集郵後繼有人,馬老哲嗣佑璋不僅足能傳承,而且有所發明,在郵政用品的收集和研究等方面還青勝於藍,現已成為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的首批會士和郵展委員會副主任。

集郵百科知識之集郵文獻

集郵是人們收集、鑑賞和研究郵票為主要內容的大眾性文化活動。十九世紀中葉,郵票的誕生,集郵活動、研究開展,並隨著科技創新、文化普及和郵票增多而變化發展,隨之各類的集郵期刊、著作也應運而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