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郵票新聞》

《林氏郵票新聞》

美國《林氏郵票新聞》都會循例公布美國郵刊的訂戶數字。這項工作最初是由《郵票批發》的創辦人盧修斯·傑克遜進行的。由於美國郵政總局規定所有經郵局投遞的按期刊類郵資標準收費的報刊必須在每年10月填寫明細表,其中包括訂戶數字,從而保證了統計數字的可靠性。

簡介

每年11月,美國《林氏郵票新聞》都會循例公布美國郵刊的訂戶數字。這項工作最初是由《郵票批發》的創辦人盧修斯·傑克遜進行的。由於美國郵政總局規定所有經郵局投遞的按期刊類郵資標準收費的報刊必須在每年10月填寫明細表,其中包括訂戶數字,從而保證了統計數字的可靠性。
..

歷史

當傑克遜於20世紀中期開始進行這項統計時,美國僅集郵類的周報周劃就有6種左右。而上溯到麥金利擔任美國總統期間,美國甚至有每天出版的郵報《每日郵票》。可惜好景不再,隨著近年來郵寄成本急劇增加、讀者群流失和網上免費郵訊的競爭,美國郵刊面臨著巨大的壓力,一些郵刊被迫停、轉、並。《國家郵票新聞》率先於1977年停刊。經營了64年的《郵票》周報在1996年5月關門,由《米基爾氏》接管,並從1996年6月21日起開始發行新的《米氏郵票》周報。《郵票收藏者》周報從1999年初改為雙周刊。傑克遜創辦的《郵票批發》則在2000年3月倒閉。

發展

目前,美國僅剩的郵刊有:周刊2家——《林氏郵票新聞》和《米氏郵票》;1家雙周刊——《郵票收藏者》;3家月刊——《美國集郵家》(美國郵協會劃)、《斯科特郵票》和《環球郵票新聞》。附表列出了包括倒閉前的《郵票批發》在內的美國郵刊近6年內每年的平均訂戶數,但獨缺《環球郵票新聞》的訂戶數據,因為這份郵刊不按美國郵政總局期刊類郵資標準郵寄,因此不必填寫年度報表。從表中可以看到美國郵刊發行量逐年下降的軌跡。從1996年到2001年,除了《斯科特郵票》和《郵票收藏者》的訂戶有上下波動外,其餘郵刊及合計總數均逐年下降。《斯科特郵票》月刊從1998年到2000年連續3年訂數攀升,是因為採取了促銷措施:凡訂戶購買《斯科特郵票目錄》或該社發行的其他郵品,均可獲得程度不同的優惠,最高的折扣率可達20%。《郵票收藏者》的訂數在1997年出現峰值也是因為促銷的結果;該刊從2000年起訂數上揚,是因為將倒閉的《郵票批發》的訂戶攬到了門下。
從2000年到2001年,隨著美國經濟的滑坡,各類期刊和報紙的發行量都嚴重萎縮。郵刊的發行量也不例外,合計總數的下降為近年之最。其中《米氏郵票》降幅最大,達8.6%;降幅最小的是《美國集郵家》,為2.5%;著名的《林氏郵票新聞》降幅達5.7%。雖然《林氏郵票新聞》的訂戶數仍數雄踞榜首,但如果與1990年該刊的訂戶數75938相比,11年間讀者流失了2萬多。
使美國郵刊雪上加霜的是不斷上漲的期刊類郵寄費用。美國對大宗期刊和廣告郵件有一定的折扣,但所有的郵刊都達不到“大宗”的數量標準,無法享受任何折扣,於是郵刊被迫漲價。例如《林氏郵票新聞》一年的訂費從1994年的33美元,提高到1995年的34美元和1996年的39美元,自2001年10月起又調整為45.95美元,7年間上漲了近40%。《林氏郵票新聞》目前仍有始於20世紀40年代的老訂戶,回憶起那個時候,一年的訂費才25美分!雙周刊《郵票收藏者》目前的訂費是36.50美元。作為美國郵協的會刊,《美國集郵家》月刊向訂戶收取25美元的會費,如果提前付款,可以優惠3美元;從2002年起,不再提供這3美元的優惠。

逐年下降

《林氏郵票新聞》主編勞倫斯在2001年11月12日評論郵刊發行量下降時,用“形勢嚴峻,日子難過”為標題,並且對未來的前景感到無從預測。就在他這篇文章發表的同時,傳出了美國郵協由於經濟和人事上的原因,不打算再管轄《美國集郵家》月刊並準備向外簽約辦刊的訊息,使本來就混沌不清的美國郵刊發行前景變得更加撲朔迷離。《美國集郵家》已有114年的歷史,它是許多會員與美國郵協唯一的聯繫渠道。美國郵協的計畫立即遭到《林氏郵票新聞》的抨擊。勞倫斯在評論中指出,《美國集郵家》是美國郵協的生命線;作為一個以集郵教育為首要目標的非盈利組織,不應該把財政收入放在首位。

集郵百科知識之集郵文獻

集郵是人們收集、鑑賞和研究郵票為主要內容的大眾性文化活動。十九世紀中葉,郵票的誕生,集郵活動、研究開展,並隨著科技創新、文化普及和郵票增多而變化發展,隨之各類的集郵期刊、著作也應運而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