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粵劇視聽盛宴———廣府華彩》

《中國粵劇視聽盛宴———廣府華彩》

中國粵劇視聽盛宴——《廣府華彩》是一台集粵劇傳統藝術精華之作,其視覺之絢麗,演技之精湛,既充分展示粵劇的原汁原味,也綻放出粵劇做為古老劇種卻又兼容並蓄的創新精神。

基本信息

簡介

《中國粵劇視聽盛宴———廣府華彩》專場演出在南方劇院登場。主創人員表示:該場努力為觀眾呈現原汁原味的粵劇藝術。 《六國大封相》、《仙姬送子》全劇用“官話”演唱,觀眾雖然只能看字幕,但韻味卻多了許多;《武松大鬧獅子樓》讓大家一睹“南拳”風采;三十年未出現在粵劇舞台上的《時遷盜甲》重新亮相;令人驚嘆的還有《耍牙》。耍牙,相傳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口含二顆、四顆、八顆甚至十顆野豬獠牙,在口內時而快速彈吐,時而上下左右翕動,仍要唱、做、念、打……

廣州粵劇院院長倪惠英說,從“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出發,他們力求給觀眾呈現出最原汁原味的粵劇藝術,“為此我們請出了不少退居幕後多年的老行尊、老師傅,請他們給年輕一代傳授最傳統的粵劇藝術基本功。”

廣州粵劇院出品、田沁鑫執導的《中國粵劇視聽盛宴——廣府華彩》,在廣州南方劇院完成盛大首演。匯集粵劇三百餘年精華之作的本劇,是田沁鑫應邀為廣州市打造的一張藝術名片,當日展示給觀眾的,除粵劇的各派唱腔、難得一見的“絕活”,尚有令人驚艷的舞台視覺,引發各個年齡層觀眾的一片盛讚。

演出介紹

中國粵劇視聽盛宴———廣府華彩中國粵劇視聽盛宴———廣府華彩

2009年,粵劇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是繼崑曲之後“申遺”成功的第二個中國劇種。

《中國粵劇視聽盛宴——廣府華彩》是一台集粵劇傳統藝術精華之作,其視覺之絢麗,演技之精湛,既充分展示粵劇的原汁原味,也綻放出粵劇做為古老劇種卻又兼容並蓄的創新精神。在這場演出中,觀眾不僅可以欣賞到粵劇各大流派的代表作片段,生旦淨末醜不同的風采,還能了解粵劇的歷史,充分領略粵劇之美。

劇評

中國粵劇視聽盛宴———廣府華彩中國粵劇視聽盛宴———廣府華彩

由廣州粵劇院打造的粵劇駐場演出《中國粵劇視聽盛宴——廣府華彩》在南方劇院首演,不僅讓一些對粵劇不太了解的觀眾大開眼界,甚至讓一些老戲迷也讚嘆,很久沒有看到這么精彩的演出了,其中《仙姬送子》、《劉金定殺四門》等折子戲更是幾十年所未見。

驚艷1 :粵劇排場這么靚

一步入劇院,該劇美輪美奐的舞台首先讓觀眾眼前一亮。舞台被裝點成一座嶺南風格的大宅院,屋頂的房檐雕樑畫棟,兩側的鰲魚石雕活靈活現,而幾道金碧輝煌的側幕條更加深了宅院的縱深感。舞台深處傳來樂聲悠揚,原來,一向處於幕後的樂隊被置身於一座雙層的茶樓上,讓演出充滿現場感。

隨著一老一少兩位主持人的幽默串場,《六國大封相》、《仙姬送子》兩台折子戲首先呈現了粵劇的盛大排場。六國將帥精美的戲服和佩飾,幾位仙姬巧妙的現場變裝,以及騎馬、運車等調兵遣將的場面令舞台流光溢彩,觀眾目不暇接。即使在不以排場取勝的折子戲中,演員的服裝也極盡華美,其中移植自崑曲的《遊園驚夢》,杜麗娘和柳夢梅戲服的淡雅清麗不亞於崑曲,服裝的袖口還以漸變色染制。而取材自外國題材的劇目《璇宮夜宴》不但布景和服裝全面西洋化,連粵劇唱段中也加入了不少西洋音樂的色彩和節奏。更令觀眾意想不到的是,這不是一出新編劇目,而是粵劇大師薛覺先早在上世紀30年代就創排的作品,粵劇的開放和包容性由此可見一斑。

驚艷2 :粵劇武打這么絕

演出中展現的粵劇絕活、絕招和南派武打功夫也令觀眾頻頻驚嘆。折子戲《武松大鬧獅子樓》的精彩度不亞於電影,又比電影來得真實,特別是武松和西門慶站在翻倒的桌子四支腳上對打,以及在高低不同的椅子上跪著跳躍等椅子功更令人捏了一把汗。被譽為“粵劇芭蕾”的“踩蹺”則在《劉金定殺四門》中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踩在近10厘米蹺上的武旦劉金定不但行走自如,還能耍著花槍與多位勁敵對打,連攻四道城門。一些老觀眾邊看邊嘆,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現在的年輕演員還能將這樣的絕技表現出來,實屬不易。

不過,全場引起最大反響的還要數《時遷盜甲》,當青年演員陳小刀僅靠兩根繩索,赤手空拳地攀上十米高空“盜取”翎甲,又像蹦極般縱身躍下回到地面,全場觀眾都看呆了。據悉,這項絕活就是失傳多年的粵劇傳統武藝——“三上吊”。演出結束後一位老觀眾表示,能在一場演出中看到這么多難得一見的折子戲實屬難得,再加上還有歐凱明、倪惠英、曾慧、陳小刀等角兒撐場,就更加令人過癮。

演出劇目

踩蹺:表演特技。把腳尖套入蹺中,再用紅綾帶將腳弓和腳跟捆綁固定在蹺套內置的木板上,演員要把身體重心集中到腳尖部分,腳掌、腳跟則藉助木板依託垂直於地面。為了保持身體平衡,演員必須經過艱苦的訓練。

劇目:《劉金定殺四門》

單腳:表演技巧。演員在舞台上單腿站立,另一條腿提起至身前腰際,上身挺胸收腹,柱立保持平衡。

劇目:《劉金定殺四門》

甩髮:有很多種表演技巧,最基本的技法是,演員單腳跪在舞台上,低下頭,讓水發向著觀眾,演員以脖子為軸,用頭帶動水發,一般作順時針方向鏇轉,水發轉得越快,就越顯出演員的功力。

劇目:《斬經堂》

須口:表演技巧。根據不同的粵劇行當會運用不同的須技巧,分別有:抖須、捻須、拋須、揚須、吹須、耍須、撕須、捋須、彈須、咬須等。

劇目:《六國大封相》

田沁鑫導演相關知識

田沁鑫,國家話劇院才女導演,中國當代最具實力和影響力的新銳導演。田沁鑫的主要舞台劇作品均為編導合一,尤其關注人文精神,其作品具有鮮明的文化風格和藝術特質。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