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論玄義》

佛教著作。隋吉藏撰。1卷(一作2卷)。論述三論宗所依據的主要論書《中論》、《百論》、《十二門論》的概要。成書於隋仁壽二年(602),系吉藏在揚州慧日道場時應晉王楊廣之請而作。對外道、大小乘佛教的“迷執”進行破斥,以顯三論宗的“諸法性空”和非有非空的中道之理。對小乘部派佛教的形成和教義也有所介紹。全書分“通序大歸”和“別釋眾品”二門。

《三論玄義》

正文

佛教著作。隋吉藏撰。1卷(一作2卷)。論述三論宗所依據的主要論書《中論》《百論》、《十二門論》的概要。成書於隋仁壽二年(602),系吉藏在揚州慧日道場時應晉王楊廣之請而作。對外道、大小乘佛教的“迷執”進行破斥,以顯三論宗的“諸法性空”和非有非空中道之理。對小乘部派佛教的形成和教義也有所介紹。全書分“通序大歸”和“別釋眾品”二門。通序大歸中,說三論的立意,不出“破邪顯正”二途。“別釋眾品”中,有十三科:①經論相資。說諸佛為眾生失道而說經,菩薩為眾生迷經而造論。②經論能所絞絡。說經以二智為能說、二諦為所說,論以二慧為能說、言教為所說。經論互相絞絡,互為能所。③造論緣起。說龍樹提婆造論,破諸部迷失佛教本意的異執。④諸部通別。說《中論》通破大小二迷、通申大小二教;《十二門論》通破大迷、通申大教;《百論》通破障大小之邪、通申如來大小兩正。三論都是大乘通論。⑤眾論立名。說《大智度論》從釋經,《中論》從理實,《十二門論》從言教,《百論》從偈句立名。⑥眾論旨歸。說《大智度論》以二慧(實慧、方便慧)、《中論》以二諦、《百論》以二智(權智、實智)、《十二門論》以境(實相)(般若)為宗。⑦四論破申。說三論通破眾迷、通申正教;《大智度論》別破般若之迷,別申般若之教等。⑧別釋三論。說三論同具破邪、顯正、言教三義。⑨三論通別。說《百論》為通論之廣,《中論》為通論之次,《十二門論》為通論之略。⑩四論用假。說《大智度論》多用因緣假,《中論》、《十二門論》多用就緣假,《百論》多用對緣假。四論對緣。說提婆出世是為破斥當時盛興的外道,兼破小迷及小乘有所得見;龍樹出世,為當時五百部盛興,破小迷,申大教,令回心向大。三論破緣。說有聞《百論》而得悟,有聞《中論》而得悟,有直至聞《十二門論》方乃得悟。《中論》名題。說此論的立名有廣有略,略但稱《中論》,廣稱《中觀論》。
此書中國無註疏。日本研究此書甚盛。主要註疏有澄禪《三論玄義檢幽集》7卷,真空《三論玄義檢幽鈔》7卷,貞海《三論玄義鈔》3卷,尊祐《三論玄義科注》7卷,鳳潭《三論玄義首書》2卷,明道《三論玄義玄談》1卷,慧雲《三論玄義講話錄》2卷,專精《三論玄義講義》1卷等。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