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尾鯊”級攻擊核潛艇

“長尾鯊”級攻擊核潛艇

“長尾鯊”級核潛艇是美國第三代攻擊核潛艇,1959年至1967年間共建造12艘。

概述

“長尾鯊”級攻擊核潛艇“長尾鯊”級攻擊核潛艇
20世紀50年代末,美國在建造“鰩魚”級潛艇的同時,新設計的水聲設備AN/BQQ-2和“沙布洛克”反潛火箭已經研製成功。為了裝備先進的反潛火箭和高性能的探測設備,為了加大潛艇的下潛深度以及減小機艙噪音和螺鏇槳空泡噪音,美國海軍於1958年-1967年建成了第三代攻擊核潛艇“長尾鯊”級。該級艇共建造13艘。該級潛艇又稱“大鰺魚”級。

詳述

性能數據

該級艇採用水滴型艇型,主尺度:艇長84.9米,艇寬9.6米,吃水7.6米;水上排水量3750噸,水下排水量4310噸。核反應堆為S5W壓水堆,單軸,15000軸馬力,採用2台蒸汽平透傳動方式。。該艇水上航速20節,水下航速25節以上。該級艇的工作深度300-400米,試驗下潛深度400米,

武器裝備

該級艇裝備了射程比魚雷遠的“沙布洛克”魚雷火箭以及相配合的AN/BQQ-2型高效率綜合聲納。為了提高聲納的性能以提高潛艇的攻擊能力,從“長尾鯊”級開始,正式把潛艇的艏端空間全部讓給聲納,把艏端的4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移至潛艇的舯部,聲納基陣的直徑由4米增至6米。

特點

該級艇具有以下特點:

一是噪音低。這是由於該艇裝有三種推進裝置:主動力裝置,應急動力裝置和輔助推進裝置,而且從此以後所有的核潛艇都裝有這三種動力裝置,這樣,降低了機艙噪音。此外該艇還裝有獨特形狀的七葉螺鏇槳,從而使螺鏇槳的空泡噪音減至最低。

二是下潛深度大。該級艇的工作深度300-400米,在此以前的常規潛艇和核潛艇的下潛深度都是200米左右。增大下潛深度即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所謂不可透視的天然裝甲的海水深度,從而減少潛艇被水面反潛艦艇和反潛飛機搜尋發現的可能性,同時也增加了艇的生存能力和實施反潛戰中易於處於有利戰位。
三是攻擊能力強。這是由於該級艇裝備了“沙布洛克”魚雷助飛魚雷及相配合的AN/BQQ-2型高效率綜合聲納。提高了聲納的性能,從而提高潛艇的攻擊能力,

總之,由於“長尾鯊”級潛艇具有以上的優點,標誌著美國海軍攻擊型核潛艇的一次新的飛躍。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