鱘魚級攻擊型核潛艇

鱘魚級攻擊型核潛艇

鱘魚級攻擊型核潛艇是第四代攻擊型核潛艇,當初興建此潛艇的目的是為了要取代長尾鯊級核動力攻擊型潛艇,後來又被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取代。自1961年至1975年共建成服役了37艘鱘魚級核潛艇。60年代,美國的長尾鯊級核動力攻擊型潛艇失事沉沒後,為了補足其數量,並為當時的小鷹級航空母艦護航因而衍生。

基本信息

簡介

鱘魚級攻擊型核潛艇鱘魚級攻擊型核潛艇

鱘魚級攻擊型核潛艇鱘魚級是第四代攻擊型核潛艇,於1961年至1975年共建成服役37艘。該級潛艇採用先進的水滴形艇型,但艇體比以往的攻擊型潛艇大,指揮台圍殼較高,圍殼舵的位置較低,這樣可提高潛艇在潛望鏡深度的操縱性能。鱘魚級潛艇可在北極冰下活動,裝有一部探冰聲納。為了有利於上浮時破冰,艇圍殼結構進行了加強,圍殼舵可轉動90度。該級潛艇服役後陸續進行了一些改裝,有些艇正在裝消聲瓦;有些艇裝載了深潛救生艇;還有些艇因裝上了蛙人運輸艇,而具有兩棲攻擊的輔助作戰能力。

美國的“鱘魚”級攻擊型核潛艇在冷戰期間經常與前蘇聯的核潛艇在水下不期而遇,而前蘇聯核潛艇由於採用雙殼體結構,每次相遇都不給鱘魚級核潛艇讓道,大搖大擺、從容不迫地通過,甚至有時還故意追著鱘魚級核潛艇使其被迫偏離行駛航線,弄得鱘魚級核潛艇的指揮官大丟顏面。設計該級潛艇採用先進的水滴形艇型,但艇體比以往的攻擊型潛艇大,指揮台圍殼較高,圍殼舵的位置較低,這樣可提高潛艇在潛望鏡深度的操縱性能。“鱘龜”級潛艇可在北極冰下活

鱘魚級攻擊型核潛艇鱘魚級攻擊型核潛艇

動,裝有.立B探冰聲納。為r有利於上浮時破冰,圍殼舵可以折起。首制艇1963年開工建造,1966年下水,1967年服役,本級艇共建造37艘。影響 “鱘魚”級攻擊型核潛艇是美國在20世紀60—70年代水下作戰力量的主力,承擔著美國本土沿海巡邏核防禦、遠洋護航等任務。不足 “鱘魚”級核潛艇的水下噪聲較高,在120分貝左右,易被水下探測裝置發現。該艇是美國數量最多的一型巡航飛彈核潛艇,現役28艘。其水上排水量5700噸,水下排水量5800噸,艇長119米,艇寬9.2米,水上航速20節,水下航速24節。編制90人。裝備8枚SS—12飛彈,或SS—N—13A飛彈。艇首6座533毫米魚雷發射裝備可用53型魚雷,尾部4座406毫米魚雷發射裝備可使用40型反潛魚雷。

鱘魚級是第四代攻擊型核潛艇,於1961年至1975年共建成服役37艘。該級潛艇採用先進的水滴形艇型,但艇體比

鱘魚級攻擊型核潛艇鱘魚級攻擊型核潛艇
以往的攻擊型潛艇大,指揮台圍殼較高,圍殼舵的位置較低,這樣可提高潛艇在潛望鏡深度的操縱性能。鱘魚級潛艇可在北極冰下活動,裝有一部探冰聲納。為了有利於上浮時破冰,艇圍殼結構進行了加強,圍殼舵可轉動90度。該級潛艇服役後陸續進行了一些改裝,有些艇正在裝消聲瓦;有些艇裝載了深潛救生艇;還有些艇因裝上了蛙人運輸艇,而具有兩棲攻擊的輔助作戰能力。雖然鱘魚級的設計使用壽命為30年,但隨著美海軍的戰略調整,估計會有一些艇提前退役。鱘魚級技術參數外形尺寸:長92.1米,寬9.7米,吃水8.8米。 排水量:水下4780噸。航速:水上15節,水下26節。 潛深:400米(極限潛深可達500米)。人員編制:107人。 動力裝置:1座S5W壓水堆和2台蒸汽輪機,總功率為1.5萬馬力。 武器裝備:4具魚雷發射管,可發射MK48型魚雷、魚叉潛射反艦飛彈以及戰斧對陸攻擊型和反艦型巡航飛彈,總數為23枚,除此之外,魚雷管還可裝MK67或MK60水雷,鱘魚級原本裝有沙布洛克反潛飛彈,後由於該飛彈的逐步被淘汰,而換裝了戰斧飛彈。電子設備:BQQ-2型聲納(後有9艘改為BQQ-5型,使艇長增加了3米),AN/BQQ2多用途綜合聲吶、AN/BQS8水下導航聲吶、MK117魚雷射擊指揮系統、慣性導航設備和“奧米加”導航設備等。 首艇(401)首艇1968年在葫蘆島船廠動工,1971年4月開始系泊試驗,7月開始用核能發電,主機試車考核,8月15日開始海試。1974年8月7日交付海軍使用。後幾艘下水時間依次為1977,1983,1987和1990年4月8日。5艘漢級核潛艇都部署在北海艦隊。布置:該型艇採用水滴型線型,十字形尾附體,單軸推進,首水平舵置於指揮台圍殼前部。艇體採用雙殼體結構。耐壓船體內設有魚雷艙、指揮艙、反應堆艙、輔機艙、主機艙及尾艙等。突出首端上甲板的是水聲系統導流罩。

相關評論

鱘魚級攻擊型核潛艇鱘魚級攻擊型核潛艇
美海軍戰略專家蓋茨不久前聲稱,中國海軍新服役的093攻擊核潛艇外形和設計上深受美國影響,從噪音來講已達到美海軍洛杉磯級水平(估計為110分貝)比維吉尼亞和海狼級仍有差距,但其已裝備如同海狼級一樣的包括TAC(拖弋聲納)、 flank sonar(側舷聲納)以及sail sonar(圍殼航行聲納)在內的複雜聲納系統,可發射YJ-83、JY-62等潛射反艦飛彈和Y-6 重型魚雷,採用了最新高溫氣冷核反應堆具有很高的航速,其對包括日本在內的美盟國海軍造成了很大威脅!事實上商級潛艇只建造了不到5艘,原來中國軍方把目光投向了另一級更為強大的攻擊型核潛艇。據可靠情報顯示最新式095攻擊核潛艇的設計工作於2007年3月份結束,現已有3艘投入建造。在093的基礎上,095將進一步降低噪音到海洋背景噪音的水平(接近90分貝)極難探測,而潛艇的武器將更強大!這種新潛艇的服役將對美國太平洋艦隊造成巨大威脅。相對於095攻擊型核潛艇,我們的盟友日本所裝備的十幾艘常規潛艇將很難抵擋,其將打破西太平洋軍力平衡。因此建造這型潛艇的目的是遭質疑的,中國應當立即停止這一不負責任的行為!

西方普遍猜測,095攻擊型核潛艇將採用所有最新降噪措施。鑒於中國瀋陽工具機廠在精密工具機上的一流技術,早在

鱘魚級攻擊型核潛艇鱘魚級攻擊型核潛艇
宋級潛艇就開始採用7槳葉螺鏇槳推進系統,所以最新的095將毫無疑問會採用更新型的泵推技術。 在武器裝備方面,095更是突飛猛進,除了裝備有更先進的YJ-12超音速重型反艦飛彈和CY-3反潛飛彈外,還將擁有垂直發射系統,可發射DH(“東海”)改進型潛射對陸對艦巡航飛彈,而這種飛彈的射程可以達到2000公里,可打擊敵縱深目標。如果真如西方所宣傳的那樣,日本海軍所裝備的常規潛艇面對中國最新式的095攻擊型核潛艇將毫無還手之力。在噪音水平上,095將達到潛艇所追求的極限,並且擁有相比常規潛艇複雜的多的大功率聲納系統,可以先敵發現先敵開火。095發射的最新式CY-3(“長纓”)反潛飛彈,具有相對於CY-2的85公里(“簡氏”數據)更遠的射程,CY-3飛彈將繼續採用“鷹擊”反艦巡航飛彈的彈體和反潛魚雷為彈頭。面對遠程反潛飛彈的打擊,即使是日本海軍最新式的AIP常規潛艇也毫無生還希望,採用AIP發動機只有區區3節航速相對於從頭頂落下的反潛飛彈簡直是靜止目標,就算此時能轉為全功率驅動仍是難逃一劫。而095的超高航速和機動力,更使得魚雷等武器很難望其項背。而未來095攻擊核潛艇還將擔負起遠下印度洋保衛中國海上交通線的重要使命,是中國海軍的“殺手鐧”。

攻擊型核潛艇

鱘魚級攻擊型核潛艇鱘魚級攻擊型核潛艇
攻擊型核潛艇是以魚雷、反潛飛彈和反艦飛彈為主要攻擊武器的潛艇,主要任務是搜尋和攻擊敵方潛艇、航母戰鬥群和水面艦艇編隊,為戰略飛彈潛艇、航母戰鬥群或海上機動編隊掃清航道,以及戰略戰役偵察、海上護航、破壞敵方交通線等。攻擊型核潛艇和戰略飛彈核潛艇一樣,主要分布在美、俄、英、法、這五個國家。美國是最早發展攻擊型核潛艇的國家,1954年就建成世界上第一艘攻擊型核潛艇,至今已發展了六代共13個級別,100多艘。現役數量最多的是洛杉磯級,一共建造了60多艘,水下排水量為6900噸,水下航速30節,潛深450米,艇員127人。攻擊型核潛艇一般是以魚雷為主要武器,80年代以後,開始裝備反艦飛彈。洛杉磯級除繼續裝備上述武器外,從1989年起開始裝備遠程對地攻擊的戰斧巡飛彈,每艘艇裝備12枚,採用垂直發射方式進行水下發射。海灣戰爭中,這級艇首次向伊拉克本土發射了多枚戰斧飛彈。目前最新的潛艇是海狼級,1995年才服役,水下排水量9150噸,每艘艇造價29億美元,是最先進的一級艇。它的主要特點是噪音小,隱身性能好,水下航速高,攜載武器數量多,魚雷飛彈加在一起有50多枚。

前蘇聯從50年代開始研製攻擊型核潛艇,已經發展了四代。最有名的是第三代A級艇,1983年服役,共建造了6艘。

鱘魚級攻擊型核潛艇鱘魚級攻擊型核潛艇
這級艇的水下排水量不大,只有3300噸,但航速特別高,達到了42節;潛深非常大,可達600-900米,從而成為世界上跑得最快、潛得最深的一級艇。第四代中的麥克級,水下排水量達到9700噸,是世界上噸位最大的攻擊型核潛艇。英國和法國都發展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核潛艇,其中尤以法國的紅寶石級最為著名。這級艇1983年開始服役,水下排水量只有2670噸,是世界上噸位最小的核潛艇。它的水下航速為25節,潛深300米,有66名艇員,裝備4個魚雷發射管,艇上備有18枚魚雷,同時還可使用魚雷發射管發射飛魚反艦飛彈。攻擊型核潛艇是採用核動力推進,但並不發射核飛彈的戰術潛艇,所以限制戰略核武器條約對它沒有約束力。由於核動力裝置具有續航力幾乎沒有限制的巨大優點,所以使這種潛艇可以毫無顧忌地長期在水下航行,跟蹤敵方潛艇或水面艦艇,必要時發起突然襲擊。原來的攻擊型核潛艇武器比較單一,後來發展到可以裝備各種飛彈之後,成了一個綜合多用途的水下攻擊平台,實際上它完全可以取代戰略飛彈潛艇、巡航飛彈潛艇常規潛艇等各種潛艇,所以,發展前景非常廣闊。印度等國正在致力於攻擊型核潛艇的研製。

相關新聞

鱘魚級攻擊型核潛艇鱘魚級攻擊型核潛艇
進入3月,關於中國二次核打擊能力的各種傳言突然多了起來。月初,法新社等媒體紛紛說,中國094型核潛艇最早可在2008年服役,“可以為中國提供現代化和強大的海基核威懾力量”。月中,不少媒體引述美國情治單位的話稱,中國已在近海水域測試了“巨浪-2”洲際彈道飛彈,射程達到8000公里以上,“這標誌著中國將具備二次水下核打擊能力”。月底,美國“戰略版面”網站上又出現了中國094型核潛艇試航的訊息。一系列的報導,引來了各界關於中國二次核打擊能力的再度關注。核潛艇、飛彈最受關注對相關話題說得最起勁的顯然是美國媒體,雖然說法和結論不盡相同,但話題的焦點幾乎都是“巨浪-2”飛彈和搭載它的094型核潛艇。美國情治單位公布的報告,似乎是新一輪關注的起點。3月2日,《華盛頓時報》引述情治單位的報告說,中國094型彈道飛彈戰略核潛艇最早可在2008年服役,“可以為中國提供現代化和強大的海基核威懾力量”,並稱這是五角大樓第一次系統地數清了中國擁有的戰略潛艇的數量。9日,美國合眾國際社說,按照中國目前的發展速度,到2017年中國將擁有比美國海軍還強大的潛艇隊伍,預示著中國將對美國海軍優勢構成長期的挑戰。

13日,美國“戰略版面”網站稱,中國的094型核潛艇2008年應該可以正式開始服役,前提條件是“巨浪-2”飛彈也必須達到戰備使用的水平。如果幸運地渡過這一難關,那么10年內,中國海軍將會有兩三艘094型核潛艇加入戰備值班。

鱘魚級攻擊型核潛艇鱘魚級攻擊型核潛艇
“美國之音”中文網29日報導說,有分析認為,只要中國的094型核潛艇在夏威夷或者阿拉斯加水域游弋,“巨浪-2”飛彈就能擊中美國本土的任何目標。不過,文章引用美國蒙特雷國際研究學院資深研究員、軍事專家袁勁東的話說,根據以往的經驗,美國的情報分析和預測往往把這種軍事部署的時間說得過於超前。“以前說是本世紀第一個十年的中期可能就會部署,可是現在已經是2007年了,還沒有部署。”28日,美國《華盛頓觀察》的文章在談及這一系列話題時引用“美國科學家聯合會”核信息項目主任克里斯汀生的話說,中美在核武力策略上的競賽雖然還不到美蘇在冷戰時那樣嚴重的地步,但中美彼此都在視對方的核實力而做出調整,卻也是不爭的事實。此外,美國海軍情報部門3月公布的2007年中國海軍報告也提到,中國海軍在加強核反擊的能力,努力將自己建設成一支擁有核與常規手段相結合的契約作戰能力的現代化海軍。

其他國家的媒體也顯然注意到了相關的訊息。《俄羅斯報》19日發表題為“美國害怕中國的新型核潛艇”的文章說,

鱘魚級攻擊型核潛艇鱘魚級攻擊型核潛艇
中國的094型核潛艇可攜帶戰略飛彈對美進行第二次核打擊。這將使美協防台灣複雜化。27日,俄《國家報》發表題為“中國具備了反擊美國的核力量”的文章說,日前,中國用094型戰略核潛艇成功試射了一枚射程超過1.2萬公里的“巨浪-2”飛彈,不僅標誌著中國已擁有更強大的核反擊威懾力,而且說明中國研發核潛艇的能力也有了很大進步,同時也是中國走向世界大國的一個重要標誌。有了這種飛彈,中國飛彈核潛艇可以在遠離敵方海岸的深海展開攻擊,而不必擔心對方反潛力量的牽制。如果中國部署幾艘這樣的核潛艇,對美國將構成巨大威懾,因為“巨浪-2”飛彈足以毀滅美國數次。中國對美國的威脅已從戰術層次提高到了戰略層次。日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26日公布的《2007年東亞戰略概觀》中也提到,中國如果成功研發出“巨浪-2”飛彈,中國對美國的遏制力會顯著加強。另外,中國核潛艇從092型改良為094型,今後還會繼續努力增強核飛彈的實力。有效核威懾力的標誌 各界如此關注有關新聞,顯然是因為它們與中國的二次核打擊能力有關。所謂“二次核打擊”,是指在己方核武器基地遭到敵方打擊後,仍能保存足夠的核力量對敵方實施有效的核反擊。核大國在確定核彈攻擊目標時,會對敵方諸如核飛彈發射井之類的核武器基地格外“照顧”,作為首波核攻擊的重點對象。防止這種攻擊發生的最有效辦法就是,在承受攻擊之後,仍然具備對敵人的戰略目標實施核報復的能力。因此,二次核打擊能力就成為一個有核國家具備有效、成熟的核威懾力的標誌。可靠的二次核打擊能力也是防止核訛詐的有效手段,更是“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必須具備的前提。 “二次核打擊能力本身就是一種良性力量。”印度防務評論專家斯利達爾說,“我們放棄了在本地區率先使用核武器的主動權,我們只能等待敵人的出手,我們的核力量必須承受第一輪的襲擊而存活,然後還擊敵人的血腥。戰略核潛艇最有效 要具備二次核打擊能力,首先要有足夠數量的核彈頭在敵方第一次核打擊中生存下來。這就首先要求核彈頭的數量要形成一定的規模。冷戰時期蘇聯的第一波核打擊計畫中,給美國核飛彈發射井預備的“打擊彈頭”有近3000枚。印度計畫在未來數年內製造400到600枚核彈,也是為具備二次核打擊能力打基礎。接下來,就要考慮如何提高核武器在敵方核攻擊下的生存。

目前,多數有核武裝的國家採取以陸基洲際飛彈、戰略轟炸機及核潛艇為主的“三位一體”核打擊體系,以提高核威懾的有效性

鱘魚級攻擊型核潛艇鱘魚級攻擊型核潛艇
,這些核武器只要能躲過敵人的首輪攻擊並存活下來,都可視為二次核打擊力量。就隱蔽性和生存力而言,攜帶洲際飛彈的戰略核潛艇無疑是保存二次核打擊能力的最佳選擇,只有這種武器平台能夠長時間隱蔽在水下而不被敵方偵察系統發現,一旦戰爭爆發,這些“水下幽靈”完全可以從容地實施反擊。而且,彈道飛彈核潛艇的攻擊力遠比機動型洲際飛彈或戰略轟炸機威力強大得多。 一艘“俄亥俄”級核潛艇上攜帶的24枚飛彈、336個分彈頭,可以在半小時內摧毀對方200-300個大中型城市或重要的戰略目標。只要有一兩艘這樣的潛艇在第一波核打擊下生存下來,就能給對方造成難以承受的打擊。這是任何其他方式都達不到的。但彈道飛彈核潛艇造價高昂,一般國家承受不起。此外,製造核潛艇和遠程潛射彈道飛彈的技術難度都很大,很大程度上代表著一個國家的工業水平。冷戰時期,美蘇不僅具備互相摧毀的能力,而且具備互相摧毀幾次的能力。目前,美國戰略核力量是全球最龐大的核打擊群。俄戰略核力量總的發展趨勢是減少數量、提高質量、延長服役期等。考慮到今後投放一枚海基核彈的成本比陸基核彈便宜54%—56.5%,核潛艇可能成為俄最“經濟”的核戰略系統。英國雖然只有海基核力量,但生存率很高,而且有美國的核保護傘。法國人將“凱鏇”級核潛艇看作“解決戰略問題的最後一把鑰匙”。即便是剛跨入核武器俱樂部門檻的印度,也不遺餘力地發展二次核打擊力量。以色列也試圖依靠數量有限的“海豚”級常規動力潛艇加裝帶核彈頭的巡航飛彈,從而具備二次核打擊能力。

說明

鱘魚級攻擊型核潛艇的建造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在冷戰期間與蘇聯爭奪北冰洋。為了使該級潛艇能夠從北極冰層下順利通過,設計者做了精心的設計,使得為客商的水平舵可以轉成垂直狀態。1982年,棘鰭號在珍珠港被改裝成為蛙人運輸艇以便於執行兩棲攻擊任務。此後,射水魚號、銀漢魚號、鮪魚號以及門德爾•里弗斯號也都進行了類似的改裝。威廉•貝茨號、玳瑁號、青花魚號、理察•拉塞爾號則改裝成為海軍深海救生艇的母艇,用以支援深海救生工作。該級艇設計壽命為30年,但是許多艇都提前退役了。1990年,棄用了薩布洛克反潛火箭,也不再裝載核彈頭。1987-1991年,SSN683號(鯛魚號)進行了大規模改裝,艇身加長了約30米,用於安裝海底作戰所需的設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