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門寺[基本概況]

鹿門寺[基本概況]

鹿門寺國家森林公園位於襄陽市東南郊,漢水中游,距市中心20公里,距襄陽城區15公里,與襄陽市襄城區、樊城區和國家4A級隆中風景名勝區隔江相望。其主景點千年古剎鹿門寺始建於東漢時期。鹿門寺國家森林公園是三國文化的發祥地。躬耕於隆中的諸葛亮曾拜龐德公為師。龐德公常邀龐統、諸葛亮、司馬徽及徐庶、崔州平等人縱議天下大事,商討治國之策。由此,演繹出膾炙人口的三國故事。1992年被國家林業部門批准為“鹿門寺國家森林公園”,被湖北省政府命名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被確定為省級重點自然保護區,同年,被省政府批准為“鹿門寺風景名勝區”。2006年被評為國家AA級景區,是湖北省48家重點景區和襄陽市十佳景區之一。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鹿門寺鹿門寺風景區山門
鹿門寺興盛時,有佛殿齋堂等房屋500餘間,傳說“騎馬關山門”。後幾經損毀,1980年始逐步修復。現有與佛寺相關的景點鹿門牌坊、八角井、天井、暴雨池、龍頭池等等。鹿門寺環山臨水,山澗幽深,林木蒼翠。漢末名士龐德公不受刺史劉表數次宴請,攜家登鹿門山採藥;唐代詩人孟浩然宦場失意幽居鹿門山,吟詠山水自得其趣;晚唐文學家皮日休也曾幽棲鹿門……因此,世稱“鹿門高士傲帝王”。

後人曾建許多紀念性建築,現存“龐公製藥洞”、“浩然亭”、“三高祠”(塑龐統、孟浩然、皮日休像)及宋、明、清碑刻百餘塊。鹿門山及附近崗巒,共建有“山門翠微”、“詩家遺風”、“鹿門隱居”、“沙丘點後”、“香爐秋紅”5景區32景點。遊客從襄樊市出發,若乘遊艇可沿當年孟浩然夜歸鹿門之水路登山;若乘汽車則一路坦途,穿襄陽新城文字,跨兩河在橋,觀賞群山起伏的鹿門寺風景區。

鹿門寺鹿門寺湖北文化局頒發牌匾
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襄陽城南約15公里處東津鎮鹿門山。始建於東漢建武年間,是漢唐以來的佛教勝地和文人雅士的集聚地。建武年間襄陽侯習郁立神祠于山,因神道口刻有二石鹿,俗稱鹿門廟。西晉改名為萬壽禪寺,唐復名鹿門寺。漢末名士龐德公、唐代大詩人孟浩然、皮日休皆棲隱於此。明景泰年間(1450~1456),在此建“三高祠”,並供其像,以示紀念。明末毀於火,清初以來,屢有修廢。現保存有石鹿、龍頭噴泉、瀑雨池、天井、大殿等古建築和碑刻。

鹿門寺已修葺一新,並有龐德公採藥棲身洞、孟浩然亭、伏虎亭望江亭等16個景點。此處環境優美,群山環繞,清泉涓涓,周圍的森林面積2600餘畝,森林覆蓋率92.5%,已被列為國家森林公園。

鹿門寺初建時規模宏大,秀麗壯觀,歷代名僧常來主持佛事.北宋政和年間最為興盛.鹿門山群峰環峙,林密石怪.東漢末年,襄陽名士龐德公攜妻入山採藥不歸,盛唐,著名詩人孟浩然,張子容,白雲先生王迥等都曾在此地隱過.全國各地不少名家才子到此相機聚,成為當時的一個文學藝術交流中心。自唐以來,留下眾多的瑰麗詩篇。

地理環境

鹿門寺鹿門寺附近酒店
鹿門寺系大洪山余脈,山熱嵯峨,怪石林立,山林總面積29176畝,森林覆蓋率達92.6%。境內鹿門山、霸王山香爐山、李家大山和獅子山五峰疊翠,體勢巍峨,綠海婆娑,煙樹蔥籠,溝壑縱橫,泉水潺潺,人文史跡星羅棋布,五大名峰延綿起伏,呈環狀分布,自然景觀美不勝收。顯現出一道道奇異的旅遊風景線。自然景觀景點達30餘處,著中景點12處,集“奇、險、幽”於一區。蜿蜒東去的漢水中占地15平方公里的沙洲--鹿門灘,與鹿門寺南北呼應,構成了一幅完美的山、水灘自然風景畫。

鹿門寺處在北亞熱帶濕潤季風型大陸氣候過渡地帶,年平均氣溫15--16度,無霜期220天--230天,境內四季風光如畫,陽春、山花爛漫,鳥語花香;盛夏,綠樹成蔭,泉水潺潺;金秋,漫山紅遍,層林盡染;隆勻,銀裝素裹,冰清玉潔。優越的自然環境孕育繁衍了多種植物,擁有植物78科,157屬,223種,珍貴藥用植物22種,動物17物,鳥類有16種,喬、灌、草層次明顯。實屬旅遊、休閒、渡假之勝地,是人們“回歸自然”的理想場所。

歷史文化

鹿門寺鹿門寺

中國歷來最悠久的地區之一,遠在60萬年前,人類已在此繁衍生息。襄樊系襄陽、樊城兩城合稱,樊城因周宣王封仲山甫(樊穆仲)於此而得名,襄陽以地處襄水(今南渠)之陽而得名。樊城始於西周,襄陽築城於漢初。自東漢獻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荊州牧劉表徙治襄陽始,襄陽曆來為府、道、州、路、縣治所。襄樊市始建於1950年5月,1979年6月升為省轄市,1983年9月與襄陽地區合併,實行市帶縣體制。1986年12月8日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

襄樊已有2800多年的建城史,華夏第一古城池保存完好。中華民族智慧的化身諸葛亮在襄陽城西13公里處的古隆中寓居10年,成就了著名的“前出師表”“後出師表”和“隆中對”,聞名中外的《三國演義》120回中,有31回發生在襄樊這片大地上。宋玉、杜審言、孟浩然、皮日休、張繼、李白、杜甫、米芾等一大批文人名士使襄樊大地更具人文底蘊。

景點介紹

鹿門寺鹿門寺景點
鹿門寺興盛時,有佛殿、齋堂等房屋500餘間,傳說“騎馬關山門”。後幾經損毀,1980年始逐步修復。現有與佛寺相關的景點鹿門牌坊、八角井、天井、暴雨池、龍頭池等等。鹿門寺環山臨水,山澗幽深,林木蒼翠。漢末名士龐德公不受刺史劉表數次宴請,攜家登鹿門山採藥;唐代詩人孟浩然宦場失意幽居鹿門山,吟詠山水自得其趣;晚唐文學家皮日休也曾幽棲鹿門,世稱“鹿門高士傲帝王”。

後人曾建許多紀念性建築,現存“龐公製藥洞”、“浩然亭”、“三高祠”(塑龐統、孟浩然、皮日休像)及宋、明、清碑刻百餘塊。鹿門山及附近崗巒,共建有“山門翠微”、“詩家遺風”、“鹿門隱居”、“沙丘點後”、“香爐秋紅”5景區32景點。遊客從襄樊市出發,若乘遊艇可沿當年孟浩然夜歸鹿門之水路登山;若乘汽車則一路坦途,穿襄陽新城,跨兩河在橋,觀賞群山起伏的鹿門寺風景區。

足踏鹿門山,山潑黛,水嵌藍,翠相挽。繞過寺廟,拾級而上,半壁岩石突兀懸在山腰。竹枝、荊條、葛藤密布四周。綠色的苔蘚、水草掛在奇形一轉異狀的鐘乳石上。一片水簾,萬顆珍珠,汩汩墜入池中,發出銀珠落玉盤般的聲響。這就是名揚四方的“暴雨池”。鹿門山不僅以暴雨池、天井、八卦池、龍頭聞名八方,更為神奇的是這四大景順山勢而下,自然排列,四點成一線。遙想當年,寄望未來,踏著孟浩然常走的山徑,得得上山,盡情品味“竹露滴清響”的妙境,可別有一番情趣。

歷史遺產

鹿門寺領導到鹿門寺考察觀光
鹿門寺位於襄樊市東南郊,漢水中游,距市中心20公里,距襄陽城區15公里,與襄樊市襄城區、樊城區和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古隆中隔江相望。是1984年和1987年襄樊市政府命名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文化名城建設景點”之一,1992年被國家林業部門批准為“鹿門寺國家林林公園”,被湖北省政府命名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被確定為省級重點自然保護區,同年,被省政府批准為“鹿門名勝風景區”。

早在東漢初年,光武帝劉秀大臣習郁巡遊鹿門山,並在此建立了古剎---鹿門寺,建設殿堂數百楹,歷經魏晉南北朝至唐宋時期而香火不衰,成為全國著名的佛教聖地。唐代名僧處貞、丹霞、宋法燈禪師主持過鹿門寺。漢代高士龐德公、唐代詩人孟浩然、皮日休曾隱居於此,史有“鹿門高士傲帝王”之說。泰始皇傳孫泰豐曾屯兵霸王山。水鏡先生司馬徵,臥龍先生諸葛亮,一代詩仙李白、王維、米芾、曾鞏等歷史文化名人曾經在此駐足、流連,並留下了不朽的詩作和勝跡。唐宋八大家之一曾鞏曾發出“不踏蘇嶺石,虛作襄陽行”的慨嘆。

相關詞條

[2] 湖北名勝 http://club.travel.sohu.com/r-hblife-374-0-0-0.html[3] 訂房網 http://www.u0531.com/hubeiindex.asp

襄樊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襄樊襄陽樊城的合稱,地處湖北省西北部,漢水中游,東連江漢平原,西通川、陝,南接湘、粵,北達宛、洛,自古就有“南船北馬”、“七省通衢”之說。據方誌載,周宣王封仲山甫於樊,是為樊國,建城至今已有2800多年;襄陽古稱襄國,漢初置襄陽縣。1983年襄樊市與襄陽地區合併,轄襄陽、宣城、南漳、保康、谷城五縣和棗陽一市,代管隨州、老河口兩個縣級市,總面積26563平方公里,人口600萬,其中市區面積326平方公里,人口54.3萬人。
景點 抱璞岩|承恩寺|夫人城|古隆中|廣德寺| 隆中山|五道峽|白竹園寺|米芾紀念館 | 水鏡莊|李曾伯紀功銘摩崖|鹿門山|鹿門寺|綠影壁|孟浩然墓|米公祠|龐居洞|水鏡莊|唐杜工部之墓|習家池|襄陽古城|徐庶廟|漁梁洲|九連墩戰國古墓|五道峽|薤山旅遊度假區|楚皇城城址|湯池峽溫泉度假區|宜城張自忠將軍紀念館|南漳香水河風景區|襄樊襄王府綠影壁|唐梓山風景區|三顧堂|戰國長城遺蹟|洪湖藍田生態園|東山遊樂園|巴楚樂宮|車溪民俗風景區|林家大灣林彪舊居)|老塔山|畢升森林公園|吳家山森林公園|英山烈士陵園|南河風景區|青龍山熊河風景區|保康野花谷自然風景區|錦繡園高新農業觀光園|南河小三峽風景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