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升森林公園

畢升森林公園

畢升森林公園,畢升森林公園位於湖北省英山縣城北郊,占地約一萬畝,三十二處人文景點分布全園,自一九九八年建園以來,共接待遊客近五十萬人次。 畢升森林公園是畢升故里,大別山腹地。

基本信息

公園景點

畢升森林公園入口畢升森林公園

雞鳴尖,面懷潘花之市,背靠包氏之天,一峰獨秀,襟帶兩河,是得天獨厚的形勝之山。峰頂原有伽藍寺,始建於唐代,後毀於戰火。相傳有高僧尋山至此,聞雞鳴,賦詩云:“擎燈把火到雞鳴,望見貪狼一木星,今日暫為香火地,後來鐘鼓響鈴鈴。”宋淳佑中,制置使吳淵於此立寨,曰“黃鷹寨”。民間流傳,英山自古以來,人才輩出,皆因此山效靈。有詩人讚頌:“山城豪氣廣聞名,輩出奇才地效靈,何以藏龍鍾毓秀,只緣喚醒有雞鳴。” 1998年,英山縣在這裡開發建立了“畢升森林公園”,左邊是“畢升紀念館”,雕樑畫棟,飛檐斗拱,金碧輝煌,氣勢雄偉;錯落有致的“懷畢亭”、“茗香亭”、“林隱閣”、“起舞亭”、“雞鳴閣”、“獅嘯亭”、“觀浪亭”、“賞蓮鏟台”、“聽鐘樓”、“望泉亭”、“迓憩亭”、“活字長廊”,建築風格奇特,蘊含意義各異,加之松柏擁翠,百卉爭榮,朝輝夕陰,氣象萬千;精心移植的英山八景,分布在祟山峽谷之中,一個個妙趣橫生,為公園增添了色彩;雞鳴尖的西麓,為宗教區域,重建的伽藍寺,雄偉壯觀,倚山塑造的如來大佛,高數十丈,既是佛教膜拜的偶像,又是人們觀賞的藝術珍品。寺右有臥佛殿,寺左有觀音像庵,禪房丈室,經樓佛閣,一應俱全,那破霧的晨鐘,穿雲的暮鼓,神怡熙熙攘攘的遊人香客。

地理概況

畢升森林公園畢升森林公園
畢升森林公園位於大別山生態旅遊區中心,交通極為便利。中原第一山——天堂寨位於畢升森林公園境內,主峰海拔1792.13米,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素稱“吳楚東南第一關”。

畢升森林公園屬於北亞熱帶與暖濕溫帶交匯的典型地帶,擁有大面積的原始次生林,森林復蓋率為95%,這裡是古老珍稀動植物種群的避難所和衍生地,被譽為植物的王國、動物的樂園、杜鵑花的世界、娃娃魚的故鄉。

長逾萬米,落差達800米的大峽谷——龍潭河谷,谷險潭深,風景獨秀,是傳說中水怪出沒的地方,有終年不涸的大小瀑布18條。有高達百米的排天瀑和陡峭巍嚴的龍門峽、仙氣充盈的龍宮洞景觀、千年古藤園等植物種群點綴其間,形成了一個遊覽風光走廊,被旅遊專家讚譽為“華中河谷第一景”。

畢升森林公園地質歷史悠久,生境複雜多樣,有在海洋1700米以下才能見到的溜灰石,被譽為地質奇觀。畢升森林公園自然條件優越,年平均溫度12.5℃,夏季平均溫度22℃。是旅遊、休閒、避暑的樂土。畢升森林公園還有豐富的人文景觀。王安石留屍、歷朝義軍屯兵,近代革命遺址,都為她增添了神秘而光輝的色彩。

景觀介紹

桃花溪

畢升森林公園景色圖片畢升森林公園景色圖片

桃花溪在桃源山下。溪岸多桃林,暮春時節,落英繽紛,溪水流霞。相傳東晉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就是以這裡為背景的。張旭描寫的桃花溪,雖然不一定是指這裡,但卻暗用其意境。此詩構思婉曲,情趣深遠,畫意甚濃。 水中露出嶙峋岩石,如島如嶼(石磯);那飄流著片片落花的溪上,有漁船在輕搖,景色清幽明麗。“石磯西畔問漁船”,一個“問”字,詩人也自入畫圖之中了, 從這幅山水畫中,既見山水之容光,又見人物之情態。詩人佇立在古老的石磯旁,望著溪上飄流不盡的桃花瓣和漁船出神,恍惚間,他似乎把眼前的漁人當作當年曾經進入桃花源中的武陵漁人。“問漁船”三字,逼真地表現出這種心馳神往的情態。他問得天真有趣:“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他似乎真的認為這“隨流長”的桃花瓣是由桃花源流出來的,因而由桃花而聯想起進入桃源之洞。這洞究竟在桃花溪的什麼地方呢?這句問訊漁人的話,深深表達出詩人嚮往世外桃源的急切心情。然而桃花源本是虛構的,詩人當然也知道漁人無可奉答,他是明知故問,這也隱約地透露出詩人感到理想境界渺茫難求的悵惘心情。詩到此戛然止筆,而末句提出的問題卻引起人們種種美妙的遐想。詩人的畫筆,玲瓏剔透,由遠而近,由實及虛,不斷地變換角度,展現景物;但又不作繁膩的描寫,淡淡幾筆,略露輪廓,情蓄景中,趣在墨外,就象一幅寫意畫,清遠含蓄,耐人尋味。

龍潭河

畢升森林公園畢升森林公園

龍潭河谷發源於大別山主峰南側。谷險潭深,風景獨秀。期間景點密集,九潭十八瀑,最深天潭26米。飛瀑龍潭,怪石奇峽,清流激盪。河谷兩岸遍布千年灌木林,百年古藤圓等。“原草原木原生態生機無限,野滋野味野味野風情風物傳奇”。

文化遺產

畢升森林公園有濃厚的佛道教文化氛圍。自古唐代慈應祖師開山建寺至今已有1370多年歷史。三角山名山古寺交相輝映,據史志載,興盛時期曾有“三十六寺廟、七十二庵觀”、“三千和尚、八百道人”的盛況。 戰爭遺蹟眾多:三角山因景觀奇特,地勢險要,自古以來,這裡一直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是農民起義軍征戰的主要據點。黃巢、徐壽輝、李自成、陳玉成等著名義軍將領在此征戰,留下了許許多多的山寨遺址和戰爭遺蹟。是研究歷史的教科書。 紅色旅遊資源豐富:在革命戰爭年代,三角山是鄂、豫、皖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四軍、紅十五軍、紅二十八軍、新四軍五師和劉鄧大軍轉戰大別山的重要革命根據地。革命前輩徐向前、李先念、高敬亭、劉伯承、張體學等曾先後在此浴血奮戰,留下了光輝的革命足跡,三角山已被列為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對公眾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場所。

環境狀況

畢升森林公園畢升森林公園

生物資源豐富,森林茂密,森林立木蓄積量15萬立方米,森林復蓋率高達81.6%,有國家和省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60多種,古樹名木眾多,是天然博物館、綠色基因庫、動植物棲息繁衍的“理想王國”,科研欣賞價值高。 環境氣候宜人:這裡風景優美,環境清幽,氣候宜人,夏季最高氣溫只有28-31℃(武漢38-41℃),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高,是天然氧吧,水質含有17種人體所需多種微量元素,四季不潮濕,夏天無蚊蠓,無噪音、空氣和廢水污染,是一方淨土,全年適宜遊覽日期可達250天,最適宜旅遊避暑、休閒療養。

襄樊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襄樊襄陽樊城的合稱,地處湖北省西北部,漢水中游,東連江漢平原,西通川、陝,南接湘、粵,北達宛、洛,自古就有“南船北馬”、“七省通衢”之說。據方誌載,周宣王封仲山甫於樊,是為樊國,建城至今已有2800多年;襄陽古稱襄國,漢初置襄陽縣。1983年襄樊市與襄陽地區合併,轄襄陽、宣城、南漳、保康、谷城五縣和棗陽一市,代管隨州、老河口兩個縣級市,總面積26563平方公里,人口600萬,其中市區面積326平方公里,人口54.3萬人。
景點 抱璞岩|承恩寺|夫人城|古隆中|廣德寺| 隆中山|五道峽|白竹園寺|米芾紀念館 | 水鏡莊|李曾伯紀功銘摩崖|鹿門山|鹿門寺|綠影壁|孟浩然墓|米公祠|龐居洞|水鏡莊|唐杜工部之墓|習家池|襄陽古城|徐庶廟|漁梁洲|九連墩戰國古墓|五道峽|薤山旅遊度假區|楚皇城城址|湯池峽溫泉度假區|宜城張自忠將軍紀念館|南漳香水河風景區|襄樊襄王府綠影壁|唐梓山風景區|三顧堂|戰國長城遺蹟|洪湖藍田生態園|東山遊樂園|巴楚樂宮|車溪民俗風景區|林家大灣林彪舊居)|老塔山|畢升森林公園|吳家山森林公園|英山烈士陵園|南河風景區|青龍山熊河風景區|保康野花谷自然風景區|錦繡園高新農業觀光園|南河小三峽風景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