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城經濟開發區

樊城經濟開發區

樊城經濟開發區是於2003年1月經原湖北省政府體改辦、省開發區管理辦公室正式批准設立,地處樊城區太平店鎮。2004年6月全國開發區清理整頓中,被省政府確認為全省140家保留的開發區之一。開發區規劃面積5.28平方公里,可開發面積3.75平方公里。2005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6.23億元,年實現,創利2300萬元,完成財政收入1300萬元,基本形成了紡織服裝、板材木業、精細化工三大支柱產業。

行政區劃

樊城經濟開發區現有版土面積600平方公里,轄2個鎮、8個街道辦事處,59個社區居委會(不包括兩鎮的6個居委會),89個村、760個村民小組,全區常住人口和暫住人口總計80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7萬人。

科技資源

樊城經濟開發區 樊城經濟開發區
樊城經濟開發區科技資源豐富,轄區內駐有400多家中央、省、市級科研院所等企事業單位,擁有各類高中級人才1.4萬人,尤其是以航天42所、 江漢公司漢江機械廠華光器材廠建昌機器廠等為代表的三線軍工企業和科研院所,聚積著一批在全國享有一定知名度的專家、教授和科技帶頭人。全區共有中國小、幼稚園160多所(高中3所,國中24所,國小、幼稚園133所),其中城區71所(中學16所,國小、幼稚園55所),牛首、太平店鎮89所(高中1所,國中8所,國小80所)。全區共有教師職工5765人,其中城區3324人,兩鎮2441人。全區在校學生10萬多人,其中城區6萬人,兩鎮4萬多人。全區連續五年中考綜合指數名列全襄樊市各縣(市)區第一名。有區屬醫院6所、衛生防疫站1個、婦幼保健站1個,幹部職工近1000名。

民族宗教

樊城經濟開發區 樊城經濟開發區
樊城經濟開發區現有25個少數民族,總人口在5000人左右。少數民族最多的是回族,主要居住在米公辦事處的友誼街,最少的是 錫伯族。轄區有 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三個教派,5000多人,伊斯蘭教近3000人,基督教2000多人,天主教有近百人。樊城區現有歸僑35人;僑眷、僑屬258戶、1261人;港澳同胞74戶、190人,港澳胞屬74戶、199人,在國外的華僑華人205戶、987人,分別散居在 美國日本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越南香港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交通運輸

樊城經濟開發區 樊城經濟開發區
樊城經濟開發區交通便利,區位優越。地處荊豫之樞,漢江之塞,西接渝陝,東連江漢,南通湘粵,北達宛洛,素有“南船北馬,七省通衢”之稱,現已形成公路、鐵路、水運、航空相互銜接的立體交通運輸體系。公路四通八達,東起福州、西至蘭州的316國道,北起內蒙錫林浩特、南至海口的207國道,東起上海、西至新疆伊寧的312國道,都穿境而過,列入國家和湖北省九五重點工程的襄荊( 襄樊荊州)、漢十( 漢口十堰)、許樊( 許昌—樊城)3條高速公路正在緊鑼密鼓的建設之中;市內20多條公共汽車客運線全部從樊城發出,構織了縱橫交錯的交通網路;襄樊火車站座落樊城,襄渝、焦柳、漢丹3條主幹線在此交匯,是全國重要的鐵路交通樞紐,並建有全國最大的鐵路單向編組站,東至上海、南至廣州、西至重慶、北至首都的各線直達列車均已開通;轄區內的襄樊飛機場和緊緊相鄰的老河口飛機場現已開通至 北京廣州上海深圳成都重慶鄭州武漢海口等直通航線10多條,每周開設20多個航班;素有中國萊茵河之稱的“黃金水道”漢水依傍而過,境內有 梯子口回龍寺興武街等20多座碼頭,52個泊位,年吞吐能力400萬噸;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程控電話及電報、圖文傳真直通全國及世界各地。

基礎設施

樊城經濟開發區 樊城經濟開發區
樊城經濟開發區內基礎設施實現“五通一平”,擁有日供水20萬噸的水廠兩座,每小時供汽325噸,裝機容量2.4萬千瓦時的熱電站一座,22萬伏變電站一座,已開通萬門程控電話,金融、商貿、教育、衛生等社會配套服務體系亦日趨完善,完全具備了吸納大產業大項目的能力。

開發區規劃有六個功能小區,分別為化纖工業園區、紡織工業園區、高新技術園區、板材加工園區、機械加工園區、農副產品深加工園區。開發區內現有湖北化纖集團有限公司、湖北化纖開發有限公司、湖北金環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經緯化纖有限公司等幾家化纖企業和13家紡織企業,12家板材加工企業,主要產品為年產14000噸粘膠短纖、12000噸粘膠人造絲、35000噸化纖棉漿粕、1500噸玻璃紙、2000噸滌綸工業線、2000噸丙綸工業線、6000噸浸膠帘子布、5000噸二硫化碳。紡織企業擁有紗錠10萬錠、年產棉紗3萬噸,織機1000台套,年產各種布2000萬米,板材年產量5萬立方米。園區企業現有總資產21億元,淨資產8.5億元,員工1500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300多人。初步形成了化纖、紡紗、織布、印染、針織服裝加工產業一體化以及板材規模化生產。

樊城經濟開發區 樊城經濟開發區

區內新型管理體制及運行機制日趨完善,開發區按照“小政府、大服務、高效率”的要求,實行封閉式管理,開放式運行,開發區積極實行“低稅區和零費樓”政策,採取“一站式”服務。樊城經濟開發區以其顯著的區位優勢、豐富的資源、便捷的交通條件,優惠的政策和高效、精幹的管理運行機制,以大開放的姿態,熱忱歡迎中外客商前來觀光考察,洽談貿易,投資開發。

樊城經濟開發區是於2003年1月經原省政府體改辦、省開發區管理辦公室正式批准設立,地處樊城區太平店鎮。2004年6月全國開發區清理整頓中,被省政府確認為全省140家保留的開發區之一。開發區規劃面積5.28平方公里,可開發面積3.75平方公里。二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社會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樊城經濟開發區突出超常規、跨越式發展這一主題,繼續加大基礎設施投入,不斷拓寬招商思路,全面最佳化發展環境,經濟和各項事業走上了健康發展之路,共引進企業13家,區內企業累計達到51家,2005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6.23億元,年實現銷售收入4.5億元,創利2300萬元,完成財政收入1300萬元,基本形成了紡織服裝、板材木業、精細化工三大支柱產業。

發展條件

樊城經濟開發區 樊城經濟開發區
樊城經濟開發區交通區位便利,距襄樊市區30公里,漢水、316國道、襄渝鐵路穿境而過,境內有3座30噸級碼頭,方圓40公里內有襄樊和老河口兩個機場,緊臨漢十、 太澳許樊高速公路。內設有 陳家湖火車站,物流運輸可直達全國各地。擁有日供水20萬噸的水廠兩座,裝機容量2.4萬千瓦時的熱電站和11萬伏變電站各一座,每小時供氣325噸的公用工程近期內能夠滿足企業的需要。通訊光纖網路完善,金融、商貿、教育、衛生等社會配套服務體系完善,完全具備吸納大產業大項目的能力。園區內現有 湖北化纖公司湖北經緯化纖公司兩家大型化纖企業。其中,湖北化纖公司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6%,全國排名第五;湖北經緯化纖公司一期年產3萬噸粘膠短纖生產線已經投產,二期年產3萬噸粘膠短纖生產線正在建設之中。圍繞這兩家企業的產品和公用工程優勢,大力發展化纖紡織企業,可實現“需包裝、零運輸、零倉儲”等目標,大大降低生產成本。

為了進一步加快襄樊新型工業化進程,做大做強襄樊紡織工業,推進城鄉統籌發展,2005年3月,襄樊市委、市政府決定以樊城經濟開發區為載體,利用太平店鎮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的優勢,在樊城開發區規劃範圍內興建襄樊市化纖紡織工業園,形成襄樊市汽車、化纖紡織、能源“三足鼎立”的工業發展格局。同時,將樊城經濟開發區的建設列為襄樊市的重點工程,決定由市、區兩級政府直接投入,由太平店鎮政府具體建設,以推動開發區健康快速發展。

產業特色

樊城經濟開發區 樊城經濟開發區
樊城開發區共規劃有五個功能小區,即化纖紡織、板材木業、機械鑄造、農副產品加工、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立足太平店鎮的經濟基礎和產業布局,開發區產業發展定位以發展化纖紡織工業為主,側重發展板材加工等有利於促進農業結構調整的產業,扶持發展汽車零配件和國家政策扶持的高新技術產業,積極培育旅遊休閒業,使傳統產業的提升與新興產業的振興同步進行。規劃到“十一五”末期,將開發區建設成為中國中西部乃至全國著名的化纖紡織基地,將太平店鎮建設成為功能完備,生態和諧,古樸典雅,經濟發達的現代衛星小城市,形成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產業聚集的特色經濟板塊,使區內年生產總值達到50億元以上。經過招商引資,目前,開發區已入駐企業51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3家;化纖紡織企業13家,年產28000噸粘膠短纖、14000噸粘膠人造絲、35000噸化纖棉漿粕、1500噸玻璃紙、2000噸 滌綸工業絲、2000噸丙綸工業絲、6000噸浸膠帘子布、30000噸棉紗、20萬米布匹及多種紡織成品,基本形成了化纖、紡織、織布、印染、針織服裝加工成龍配套生產線;板材加工企業11家,年產板材成品10000立方米,帶動了附近速生用材林基地的快速發展。依託板材加工企業,僅去冬今春,太平店鎮就新發展速生用材林2萬畝以上,植樹100多萬株。化纖紡織,板材木業和精心化工等三大主導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的91%。

投資環境

樊城經濟開發區與太平店鎮實行領導體制鎮區合一,管理職能分塊履行,對外兩塊牌子,對內一套班子的行政管理體制,管委會直接代表區人民政府行使行政管理和審批職能,直接審批5000萬元以下的投資項目。5000萬元以上的項目由管委會直接代理,報經上級有關部門審批。管委會開發區對外來投資企業實行“一條龍”辦證制,收費“明白卡”制,全程服務制和信用承諾制。開發區內相關規費一律按下限收取。外資企業投資者的投資收益匯出境外時,免徵所得稅。通過招標獲得土地使用權的投資項目,除規劃、環保外,其他環節取消行政審批。凡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投資項目,其產品出口商檢、通關等,由管委會協調相關職能部門統一辦理。同時,全面加強生態環境建設,杜絕嚴重污染項目和污染治理項目入駐,並計畫興建污水廠,切實改善環境質量。經過建設,開發區內基本實現了“五通一平”。

經濟資源

樊城經濟開發區 樊城經濟開發區
憑藉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勤勞智慧的樊城人民,樊城經濟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與發展,經濟實力明顯增強,現已成為襄樊的經濟中心和商貿中心。2001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0.84億元,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3.04億元、1.82億元和5.98億元,占國民經濟的比重分別為28%、17%和55%,財政收入完成1.7億元(含 牛首太平店鎮)。

樊城農業耕地面積20.5萬畝,宜林沙洲和山崗9萬多畝。氣候特徵為亞熱帶大陸性氣候,年均溫度在15.1~15.9℃,全年無霜期225~250天。水利資源豐富,漢江流徑約50公里,年均入境江水388億立方米,另有水庫7座(牛首鎮4座,太平店鎮3座),水域面積4000多畝。農業生產格局主要以糧油、蔬菜、花卉林果、養殖為主。特別是進入“十五”以後,我區高標準規劃並啟動了“樊城萬畝花卉苗木大世界”的建設,目前開發面積已達3500畝,園區內長6.1公里的景觀大道即將完工,為我區農業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樊城區現有工業企業家,其中鄉及鄉以上企業家,這些企業絕大多數是在計畫經濟時期創建的集體企業或鄉鎮企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受買方市場的影響,我區工業企業由於設備陳舊、技術含量低、產品結構單一,除紡織服裝類企業外,生產經營普遍不景氣。近兩年來,區委、區政府堅持以民營化改革為基本取向,大刀闊斧地推進企業改革,採取調整最佳化股本結構、買斷產權、動態股權、破產重組等多種形式,順利實現了瑞源公司等6家企業公轉民,長虹商場等12家企業破產,企業改革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工業企業運行的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特別是輕紡優勢進一步顯現。目前,我區有紡織服裝類企業18家,有紗錠8萬錠,年產紗11700噸,織機1270台套,年產布2200萬米,縫紉設備370台套,年產服裝130萬件,產品大多出口,這是入世後我區工業的優勢發展產業,發展的空間和潛力巨大。

樊城區自古商賈雲集,漢晉以來均稱商業重鎮——小漢口,是鄂豫川峽的物資集散地,近年來,樊城的商貿經濟更是迅猛發展,截止目前,全區各類市場總數達80多家,商業街20多條,年銷售額50多個億,個體工商戶近3萬戶,私營企業1200多家,從業人員近20萬人,三產年稅收占區財政收入的比重達70%以上。

主要企業

樊城經濟開發區 博拉經緯纖維有限公司
博拉經緯纖維有限公司
公司年產8萬噸 粘膠差別化短纖維項目,是全球最大的從事纖維加工生產的印度博拉集團與福建經緯集團強強聯合,由印度博拉集團併購湖北經緯化纖有限公司在樊城經濟開發區境內成立的合資公司。是被湖北省列為86個重點支持、監控的項目,是迄今為止襄樊市一次性引進外匯資本投資工業企業最大的項目。

公司於2006年9月登記成立,項目占地面積250畝,註冊資本金3.69億元,計畫總投資20億元人民幣,截止目前已投資3.6億元人民幣。第一條3萬噸生產線,2005年10月正式投產;第二條5萬噸生產線計畫於2008年10月投產。其主要產品粘膠差別化短纖維為國家鼓勵發展的高新技術產品,是紡織行業的優良原料,市場前景廣闊。兩條生產線投產後預計實現銷售收入10億元,利稅5000萬元,提供就業1000多人。對於改善湖北省的產業結構,帶動和促進襄樊地區的經濟發展將發揮重要作用。

公司發揚“創新進取、勇於超越、追求一流”的企業精神,秉承“以質量立足市場,以科技開拓未來”的經營理念,高起點、高質量地建設國內現代化企業。公司技術力量雄厚,現有籌建人員96人,其中具有多年從事化纖工業生產經驗的高、中級職稱專業技術人員60多人。公司工藝設備先進,從國外已開發國家引進的絲束切斷機、粘膠過濾機等設備具有當代國際先進水平。生產工藝過程採用國內先進的DCS自控系統控制,控制精度高,自動化程度高,可保證產品的優良品質,大大提高市場競爭實力。公司以人為本,建立了嚴謹、高效、靈活的民營企業管理機制,充分發揮員工的聰明才智,激發企業活力。

參考連結

http://www.fckf.gov.cn/
http://www.youyouchina.com/hub/xf/fcq/zrzy.asp

中國縣市三

中國的耕地不到美國的1/3,而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4倍以上,人多地少是中國的基本國情,人口對應的就是城市的規劃問題,了解中國的城市區劃,了解各地的風土人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