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歸鹿門山歌

這首詩的題材是寫“夜歸鹿門”,頗像是一則隨筆素描的山水小記。但它的主題是抒寫清高隱逸的情懷志趣和道路歸宿。詩中所寫從日落黃昏到月懸夜空,從漢江舟行到鹿門山途,實質上是從塵雜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隱逸道路。詩人以談心的語調,自然的結構,省淨的筆墨,疏豁的點染,真實地表現出他的內心的體驗和感受,動人地顯現出恬然超脫的隱士形象,形成一種獨到的意境和風格。

名稱

夜歸鹿門山歌
作者: 孟浩然

簡介

孟浩然
(689~740),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早年隱居鹿門山,四十八歲入長安趕考落第,失意東歸,自洛陽東遊吳越。張九齡出鎮荊州,引為從事,後病疽卒。他不甘隱淪,卻以隱淪終老。其詩多寫山水田園的幽清境界,卻不時流露出一種失意情緒,詩歌淡雅而有壯逸之氣,為當時詩壇所推崇。在描寫山水田園上,孟浩然與王維齊名,世稱“王孟”。
主題
主題詞或關鍵字: 唐詩
欄目關鍵字: 唐詩三百首
類別: 七言古詩
體裁: 詩
年代: 盛唐 內容介紹

原文

夜歸鹿門山歌①
孟浩然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②。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③。
岩扉松徑長寂寥,唯有幽人夜來去④。

注釋

【注釋】
①鹿門:山名,在今湖北襄陽縣東南三十里。孟浩然曾長期在此隱居。
②漁梁:沙洲名,在鹿門山的沔水中。喧:喧譁聲。
③開煙樹:鹿門山上的樹被暮色籠罩,看不分明,在月光照耀下重新顯現出來。龐公:即龐德公,漢末隱士。
④岩扉松徑:岩壁當門,松林夾路。幽人:隱者,此是詩人自己。

賞析

【賞析】
孟浩然善於表現一種冷寂的境界,這首詩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詩人黃昏從漁梁渡口乘船回鹿門山,渡口人們爭渡的熱鬧場面和自己回山時山中的幽靜景象,形成對比,突出的是後者,表現了詩人心境的恬靜和隱者無拘無束的自由生活。但其中也蘊含著一種淡淡的幽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