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之才

陳之才

陳之才,女,1922年8月生,上海市嘉定區人,上海市長寧區天山中醫院內科主任醫師。曾先後拜名中醫沈六吉、張贊臣為師、1947年到上海開業行醫,1952年考入醫療機構工作。

基本信息

曾任職務

曾任全國中醫、中西醫結合風濕病委員會委員、顧問,上海市中醫學會理事、痹病學組組長,上海市高級科學技術幹部職稱評定委員會委員,長寧區中心醫院中醫科主任,光華醫院副院長,天山中醫醫院院長、顧問。先後被評為全國衛生先進工作者,上海市衛生先進工作者、市勞模、市三八紅旗手。1993年被聘為上海市繼承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研究班導師,1995年被評為上海市名中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學術觀點

一、四診中以問診為先

望、問、聞、切四診,望、聞、切可以由醫生本人潛心觀察、仔細檢查可得,但問診必須病人的配合。一般治病用藥首先識病,要識病必先獲取證的信息。故診病時首先要細問病情,知病之來、病之演變、病之現狀,方可知病之起始。疾病過程,病之深淺。以及病人之何苦。希望醫生解除何種主要病痛。然後結合望、聞、切所得,綜合分析。進行辨證論治。如果有些老年病人,敘述病情只顧任情傾訴,主次不分,前後顛倒。醫生還須抓住重點,提出問題追問,才可在錯綜複雜的病情中,辨出主次,結合其他三診進行分析。問診還須問及過去檢查情況、治療經過、服藥情況,所服藥物何者有效?何者無效?何者有反應等等?對有效療法可以借鑑,對無效或有某種不良反應,必須引以為戒,可以少走彎路。因此,四診中必須以問診為先,病人的過去情況,自覺症狀,治療經過必須由病人詳細自述,方可獲得疾病的全面資料。不主張“病人不開口,即可處藥方”的做法。

二、治療要重視“氣血”“津液”“脾胃”:

人體中器官、組織等活動正常,形之於外的必須是精力充沛、面色紅潤、毛髮光澤、肌膚滋潤、耳聰目明,而飲食有味,消化力強,夜寐安穩。二便自調中必須視察舌上潤,口有津......這是健康的標誌,說明氣血調和,津液充沛、脾胃運化健旺,這樣人體中五臟六腑亦安然無恙。一是有病,外邪之入侵,必存內在之虛,故在治病時,必先抓住這三個要點,辨別其主要損在何處?再推其形成於損的原因何在?方可有的放矢,尤其是慢性病,病久元虛,元虛是總稱,先抓住三者,是提綱挈領之法。

三、要在“松”“通”字上下功夫:

人體有些疾病,是由於攣急、阻滯、阻塞、血瘀、痰蒙原因造成,尤其是老年人血管硬化,引起心腦供血不足,或心絞痛頻頻發作,或者頭目皆眩、頭痛如啄,甚至跌仆中風;有些老年人冬咳嗽氣急,痰涕粘稠,更甚者老年痴呆、行動遲緩,神情呆木,智力衰退......因此醫生必須結合具體情況,予以松解、疏通的方法,使氣通血和,痰去瘀散,這樣可以使病情緩解,提高生活質量,延長壽命,絕不可認為老人病即虛、虛即補,而是要在“松”“通”字上下功夫。當然,為此補為推進“松”“通”之力,則亦是必須的。

四、醫心醫病相結合:

疾病可分兩大類,即身病與“心”病,身病是在身體上某一部分有病,而“心”病則病在指精神,思想等方面,旁人很難看出,而病人非常痛苦。如有些病人受到某次嚴重打擊之後,食不知味,夜不成寐,精神恍惚,有的因事長期抑鬱,有的對自己疾病缺乏正確認識,時時怕惡變,有的後長期久治不愈,心灰意懶,認為此生矣,這些情況醫生必須耐心解釋,,針對現實,進行寬慰,引導,甚至提供幫助,使病人能正確對待周圍事物,正確對待疾病,醫生態度必須誠懇,必須為病人設身處地著想,而且注意病人的隱私權,使病人感到寬慰、對醫治有信心,消除顧慮,增強生活信心,因此我認為“治病先治心,心定病自輕”。

五、學習西知,為我中用:

中西醫各有長短,應該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主要是利於病人,有利於醫學的發展,隨著時代的前進,中西醫之問,門戶之見日少,尤其是西學中之後,更是發展了許多前所未有的成就,令人欣喜。

於50年代起即學習西醫基礎知識,70年代以後與西醫在一起工作,在治療脈管炎、胃癌、類風關等疾病中,獲得了許多過去在中醫領域以外的知識,充實了中醫用藥的思路與方法,取得了進一步的療效。

雙重診斷是中西醫結合明顯之處,在當前醫學和知識日益提高,病人對西醫疾病有了更多的了解,因此中醫亦必須從西醫的疾病中分析出中醫的辨證與用藥,這樣對治療更有幫助,但必須記住,西醫的疾病不能固定中醫的用藥,中醫還是以立足於辨證論治。

證治經驗

抓住兩個“三”,治療類風關

陳之才陳之才

本人在50年代臨床實踐中,對類風濕性關節炎者(以下簡稱類風關)的診治,是通過不斷摸索,逐步改進的。

第一階段:依中醫傳統證治方法,從風、寒、濕三氣偏勝而辨證用藥。

第二階段:79年~88年在光華醫院。集中精力在臨床上研究以蛇製劑為主,中西醫結合治療類風關。

第三階段:總結出此病有五大特點:病因不明,病程較長,病情複雜,反覆發作,無特殊療法;將類風關病情發展概括為四個字:痛、腫、強、變。因此對類風關的分期提出了自已的看法。採取病人主訴與醫生觀察、主客觀結合分期方法:第1期:痛而無腫,無活動限制,第2期,痛而腫,活動不利,第3期,痛而腫,再加纖維性強直,第4期,痛而腫,關節強直甚至變形。並簡化為一痛、二痛+腫,三痛+腫+強,四痛+腫+強+變。

在治療類風關時主張首先必須抓住止痛與退腫。因為類風關病人最痛苦的是腫痛,而腫痛發展會使關節強直變形。抓住這兩者,一可解除病人痛苦,二可截斷病人關節強直與變形的途徑。並提出了如何對疼痛與腫脹的辨證規律,如病人訴疼痛,先問痛之處,痛之性狀,再查其痛處溫度是涼是熱、喜按拒按,然後再詢問痛處自感是冷是熱,再結合脈象,舌苔以及二便、睡眠等綜合分析。對腫脹則必須看皮色,後撫皮溫,再捫腫勢的方法。簡化為紅、白、冷、熱、堅、軟來辨。第四階段:在臨床實踐中,提出了類風關的治療,必須注意四個要點:即診斷要慎重、治療要抓重點、用藥要辨證、療效要鞏固。因為類風關有三難一高特點(難受、難醫、難愈及致殘率高),因此病人認為這是“不死的癌症”,所以不能輕易下診斷,一見手指關節疼痛,錯把骨關節炎也說是類風關,增加病人精神上壓力。而用藥一定要辨證,要抓住重點辨證論治,不能憑病名即下藥,要根據病因的風、寒、濕、熱辨,要根據內因的屬於何髒何腑的虧損辨,即用止痛藥需辨,如附子,烏頭大辛大熱運用於寒證,馬錢子苦寒,運用於熱證,通經散結而止痛,其他如玄胡索、乳香、沒藥又是活血止痛。在用有毒藥物必須從小劑量開始,不可過量,以防生後患,但在用藥有效之時,必須鞏固療效,不但要堅持服藥鞏固,而且要注意思想上,生活上各方面的調攝。

近年來,開設了老年門診,對老年人類風關,又提出了治療老人痹,必須顧夙疾,必須益其氣。必須顧津液這是針對老人一身多病者不少,而且老年人氣虛津液衰少者多,因此必須注意,並提出了三步法,即初期和營祛風寒濕,中期養血生津通經絡,後期益氣健脾加搜剔。最近又在學習前賢和近代、當代治痹專家論述,進一步認識到治療類風關必須內外兼顧,即內抓氣血,津液胃三方面,外抓風、寒、濕三氣偏勝,簡言之為抓住兩個“三”治療類風關。再結合具體情況加味處方,用之臨床,確有療效。

用藥特色

一、常用益氣藥黃芪:

我在治病中重視氣,而黃芪是補氣藥中的主藥,它補氣的作用雖比人參弱,但它有益氣昇陽、固表內托、利水退腫的作用,而且這方面的功能比人參強。據現代藥理研究。黃芪有強心作用,能增強心肌收縮力,提高心搏血量,改善微循環,改善心肌缺氧,且有擴張血管作用。降低血壓。並有增加機體免疫作用,調節機體免疫功能,從而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為此我在臨床上用黃芪之處甚多,如治療類風關常用防己黃芪湯加味;治療心腦供血不足,用黃芪加丹參等;治療慢性尿感用黃芪為主加健脾益腎藥物;經常感冒者,在感冒過後用玉屏風散出入;血虧用當歸補血湯,黃芪倍於當歸。使用黃芪時,必須注意凡氣滯、濕滯、食滯、實熱邪盛時勿用。免犯實實之誤。

二、保津八要:

津液屬陰,是人體中液體的總體,與血為津,滋養全身,陰虛者初見津液衰少,外則生內熱,故在發現有津液衰少之時,必須處處注意保津。

津液衰少時可見口乾舌燥,甚者舌上光到剝,溲少便結,肌膚麻木等共同症狀,要根據其兼症不同而處治。

如遇外感需發汗解表者,發汗不可太過,防汗多傷陰,不用麻黃、桂枝、要用連翹薄荷、防風、(注意薄荷一次用量不超過3g)。

如遇大便乾結難解者,不用芒硝、大黃、要用增液、潤腸、五仁丸之類。如遇小便短少,要用茅根、蘆根、清熱生津兩顧。

如遇慢性咽炎,咽部經常乾痛,咽色暗紅,要清熱不忘養陰,用銀翹、甘草、桔梗之外,再加玄參、沙參、石斛、玉竹之類。

如咳嗽痰粘難咯,要用蘆根、生米仁、冬瓜子、天花粉、胖大海、射干、瓜蔞皮等。

如動則自汗、要用太子參、麥冬、五味子加煅龍骨、煅牡蠣益陰斂汗。

如目乾澀、腰疼、頭暈、要用枸杞子、菊花、女貞子、墨旱蓮

在平時飲食中,要忌煙、酒、辛辣、少食蔥、蒜、姜、韭及熱性食物。總之,時時刻刻,保護津液是身體健康之基礎。

科研成果

芎歸芍草湯對消化道平滑肌的鬆弛作用

本人使用芎歸芍草湯治療攣急證,在臨床上取得了一定的療效。為了進一步證實,1992年特請上海醫科大學藥學院藥理教研組作了動物實驗研究。

此項實驗,曾在上海醫科大學學報1996年9月第23卷增刊上發表文章:“芎歸芍草湯對消化道平滑肌的鬆弛作用”文中認為實驗結果顯示了芎歸芍草湯對離體腸鼠迴腸小小腸蠕動均無明顯抑制作用,但在消化道平滑肌處於興奮狀態時,有顯著鬆弛作用,這與臨床上芎歸芍草湯能有效治療消化道疾病相吻合。

從醫醫案

陸××,女,54歲。

陳之才陳之才

初診:1976年1月10日

主訴:75年12月10日,因患子宮頸癌住院手術,術後其他情況尚佳,眠食均安,但小便不能自排,插導尿管,後西醫用藥無效,因之導尿管拔而復插者再三,曾給服過人參及補中益氣湯均無效,婦科,泌尿科檢查無異常。

檢查:面色紅潤,脈象弦緊,舌苔尚正常,能下床自由活動,言語有力。但神情有些緊張,擔心不能拔去導尿管。

追問病史:患者平時小便過急時,反而排出不暢,必須臥床片刻方能暢泄,五年前,在一次闌尾手術後,亦有類似情況,但用西藥一周后即可自解。曾診斷為尿道痙攣。

診斷:手術後氣血阻滯,尿道攣急。

處方:川芎9g當歸15g炒白芍30g甘草5g制香附9g廣鬱金9g降香5g桔梗5g車前草10g

服藥3貼後,小便自導尿管中溢出,後拔除導尿管後小便即能自解。

一周后複診,再給上方七貼善後,痊癒出院。

按:患者,家庭婦女,過去有尿急時排尿困難,必靜臥片刻才能暢泄之病史。在一次闌尾手術後,亦有小便不能自排一周,此次是子宮頸癌手術,患者情緒比較緊張,顧慮頗多,因此術後一月小便尚不能自排。

在會診時,結合四診所得,分析並非氣虛、血虧或尿道有其他疾病引起,亦非實質性塊物梗阻。而脈弦緊,顯有攣急之象,故用芎歸術芍草湯以解攣急,並加香附,鬱金舒肝理氣,以桔梗升提開氣,以車前利尿,一舉而獲效。

個人論文

論文

標題:《痹病論治學》其中“痹病護理和調攝”一文由本人所寫

陳之才陳之才

出處:1989年11月人民出版社。

標題:《實用中醫風濕病學》其中“風濕病的護理與調攝”一文由本人所寫

出處:1996年5月人民衛生出版社p193

標題:《中國中西醫結合實用風濕病學》其中“蛇製劑治療類風關的研究”一文由本人所寫

出處:1997年中醫古籍出版社出版p413~417。

標題:《中醫藥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其中“以蛇製劑為主治療類風關的臨床研究”一文

出處:1997年2月中國學術出版社出版p202

標題:《長寧醫萃》

出處:1985.7.上海市長寧區衛生局、醫藥衛生學會印、其中醫案“緻密性骶髂關節炎”醫話“補能治病,補能致病”“通陽退熱”“要善於吸取教訓”“尿感反覆發作須用補法”系本人所

當代名醫(二)

在他們成為醫學事業中的一員時,他們嚴肅地保證將他們的一生奉獻於為人類服務,他們用良心和尊嚴來行使他們的職業,病人的健康將是他們首先考慮的, 極盡所能來保持醫學職業的榮譽和可貴的傳統,他們對人的生命,從其孕育之始,就保持最高的尊重,即使在威脅下,也決不將他們的醫學知識用於違反人道主義規範的事情。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