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繩甫

費繩甫

費繩甫(1851~1914年)字承祖,稟承家學,和每有獨到之處,治病能兼取東垣、丹溪二家之長,治虛勞主清潤平穩,養胃陰則主氣味甘淡,獨樹一幟,成為宗派,有“近代一大宗”之稱。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費繩甫(1851~1914年)字承祖,稟承家學,和每有獨到之處,治病能兼取東垣、丹溪二家之長,治虛勞主清潤平穩,養胃陰則主氣味甘淡,獨樹一幟,成為宗派,有“近代一大宗”之稱。

求診者日以百計,中年遷滬,以善治危、大、奇、急諸病享譽於時,因忙於業務,無暇著述,僅於診余之暇,口授經驗。費氏子孫輩皆偉其業。

歷史淵源

孟河費氏,數世業醫,代有傳人,迄今已14世。費氏原籍江西鍇北,因戰亂幾經遷移,後定居孟河。

九世祖雲庵公與鎮江名醫王九峰先生為莫逆交,時相切磋。雲庵公常濟困扶危,美德彰著,鄉里至今稱頌。

十世祖伯雄公,以擅治疑難雜證著名,登門求治者甚眾,名噪大江南北。著有《醫醇》24卷,兵燹後失散頗多,現所存者僅《醫醇 heng義》4卷、《醫方論》4卷。立論以“和緩”為宗,認為在平淡之中可獲取神奇之效。不尚矜奇炫異而違反軌度;不事迫切求效而反速危亡。

嘗說疾病雖多,不越內傷外感,不足者補之以復其正,有餘者去之以求其平,毒藥治病,十去其五,良藥治病,十去其七;師古人之意而不泥古人之方,方是善學古人,執古方以治今病,往往有鑿柄之相入者。所傳加味竹瀝湯之治中風;豢龍湯之治鼻血;琥珀導赤湯之治小腸火;玉環煎之治肺熱咳嗽;和營雙解散之治間日瘧等方劑;都有確實的療效。

伯雄公對醫德非常重視,曾說:“欲救人而學醫者可,欲謀利而學醫者不可,我若有疾,望醫之救我者何如,我之父母妻子有疾,望醫之相救者何如,易地以觀,則利心自淡矣。”

當代名醫(二)

在他們成為醫學事業中的一員時,他們嚴肅地保證將他們的一生奉獻於為人類服務,他們用良心和尊嚴來行使他們的職業,病人的健康將是他們首先考慮的, 極盡所能來保持醫學職業的榮譽和可貴的傳統,他們對人的生命,從其孕育之始,就保持最高的尊重,即使在威脅下,也決不將他們的醫學知識用於違反人道主義規範的事情。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