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濟柱

史濟柱

史濟柱(1918年-),男,漢族,浙江餘姚人。出身於中醫世家,隨祖父史騰蛟學醫,家學淵源,深得真傳,1940年畢業於上海中國醫學院。特別對於骨關節結核、類風濕性關節炎、膿胸、強直性脊柱炎、急性胰腺炎等有獨特經驗。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史濟柱任北站醫院中醫科主任,主任醫師,上海市中醫學會理事及外科學委會副主委, 上海市衛生局高級技術職稱評審委員,《上海市中醫藥雜誌》及《中醫年鑑》編委,上海市閘北區科協副主席及醫學會副理事長,退休後任上海市中醫藥學會理事會顧問,上海市中醫醫院顧問委員會委員,上海市北站醫院顧問,上海市閘北區中醫院名譽院長,1979、1981年二次被評為上海市勞動模範,1984年被評為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1991年起享受國家特殊津貼,1995年上海市衛生局評為“上海市名中醫”,1997上海市閘北區政府授予“衛生工作突出貢獻獎”。是上海市繼承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班指導老師,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五十六年,擅內外科,早年熟讀《內經》、《傷寒》、《金匱》等經文,而又廣泛涉獵歷代名家著作,勤求古訓,博採眾長,既承祖傳外科經驗,又對內科疑難雜症悉心鑽研,治學務求廣博,而致力於專攻,發表論文三十餘篇,其中《從臨床實踐對“五體痹”“五臟痹的認識”》一文,闡發了《內經》痹論奧旨,探討了“五體痹”“五臟痹”和現代醫學風濕病及一些結締組織病的關係,在1996年首屆國際中醫風濕病學術研究會上被評為優秀論文,進行了大會交流,同年選入大型國際交流系列叢書《世界優秀醫學論文選要大全》(中華卷),“類風濕性關節炎醫案醫話”及“筋骨痹的用藥心得”分別被收入《上海老中醫經驗選編》和《當代名醫臨床精華》史濟柱精於辨證,善用經方,旨謂:“臨證處方務須辨證審因,膽大心細,醫操人生命,非同兒戲”,認為經方藥簡效宏,若辨證正確,奏效迅速。

個人榮譽

為了建立北站醫院中醫病房,史濟柱曾經立下汗馬功勞,62年通過市肝硬化腹水療效的交流,使該病房成為上海市中醫學會內科學委會研究肝硬化腹水的學術活動基地,由當年該會

史濟柱 史濟柱

學委會委員,名醫夏仲芳、夏理彬、姜春華、張耀卿等每月一次來院參加學術討論,1985年中醫病房光榮被評為“上海市集體勞動模範”,市衛生局中醫處曾在該院召開綜合性醫院中醫病房工作現場會議,交流介紹經驗。為了弘揚祖國醫學,使後繼有人,不辭辛苦帶教和培養了中醫和西學中醫師數百名,史濟柱還奔走於市駐滬部隊醫療機構西學中班進行講課。史濟柱先後被推選為上海市閘北區人民代表、政協委員、人民委員、政協常委、人大常委、上海市第七、八屆人民代表等。

科研成果

《中醫內外結合治療各種原因瘺管72例療效分析》在1987年中醫國際學術會議專題交流基礎上,1996年獲得《世界傳統醫學突出貢獻國際優秀成果金杯獎》。

學術觀點

治外瘍重整體,治病求本

史濟柱醫術精湛,學驗俱富,平素推崇清代醫學徐靈胎既精通內科雜症, 又擅治外科難症,故臨證不避內外,通治兩科,認為形之於外,必根於內,治外而不求之於內,是捨本逐末,外科專家陳實功亦曾說:“癰疽雖屬外科,用藥即同內傷。”因此強調要做到精於內而專於外,認為二者結合有利於瘡瘍和疾病的診治,故每以湯藥為主,結合外治,外瘍病人經其處治莫不見效,如鄭姓8歲男孩,患左下頷骨髓炎,局部腫脹,左頷下瘺口膿脂外滲,屢治未效,X線攝片提示:左下頷骨骨體破壞,伴有0.7×1cm死骨二塊,實因懼手術,請史老診治,投以生黃芪、潞黨參、大熟地、升翹、白蘝、生甘草等扶正敗毒之劑內服,外摻推骨散,治療2,先後排出死骨二塊,瘺口隨之而愈。 史濟柱對骨與關節結核的治療積有豐富經驗,骨結核中醫稱之為流痰,但流痰只是局部的表現,實際上它是一種全身性疾病,故又稱之為骨癆,其辨證必須局部結合整體,治療時多以益腎溫經為主,兼顧脾胃的方法,常重用大熟地、角膠之屬益腎壯骨,補精填髓,為扶正氣,而培其本,以治其根,使腎充骨密易於化痰敗毒,消瘀散結。在陽和湯基礎上自創骨癆湯、癆起癱湯,與外用的消散膏、腫散等結合套用,療效滿意。如何××,女,39歲,上海手錶廠職工患胸腰椎結核,於1996年7月至97年5月期間,在醫院住院進行病灶清除 融合術及用利福平、異煙肼等抗癆治療,好轉後出院,但冷膿瘍連續發生,再次住院冷膿瘍切開排膿後瘺管形成,胸椎外凸畸形,於1997年5月中旬來市中醫院專家門診就診,診得患者第11、12胸椎部椎骨明顯外凸,外院X線片顯示胸10、11、12、腰1,骨質破壞,左髖外側瘺口膿水清稀,形容消瘦,胃納不振,脈濡,舌質淡,舌苔薄膩,辨證為癆毒深入,骨骼受損,腎督二虧,脾胃失運,與骨癆湯為主隨證加減內服,外用黃連紗條等換藥,經治9個月11天瘺口收斂,體力恢復正常,X線複查病灶穩定,胸椎外凸畸型略有改善,血沉在正常範圍,繼續康復治療,隨訪一年多,情況良好。

史濟柱認為,治病必求於本,是中醫傳統經典教導,證之臨床確有其深刻意義,特別是一些疑難重症,更須重視脾腎先後天之本,古人比之如水之有源,樹之有根,澄其源則流自清,灌其根而枝乃茂,治病而重視脾腎有同樣的意義。數十年來對於一些疑難重症,如膿胸、肝硬化腹水、骨結核、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脊髓空洞症等,都是在治病求本的思想指導下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無濕不成痹,濕去痹自通

“無濕不成痹”是史濟柱數十年來從臨床實踐中的心得,認為濕為粘膩重濁陰邪,其性著而難移,無論內外各種疾病,凡與濕有關者,每多纏綿難愈,一些頑固痹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脊柱炎等,常纏綿多年未愈者,與濕關係很大,雖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濕實為主,風寒風熱無濕不成痹,風寒熱可以速去,但濕很難快除,《內經》云:“地之濕氣感則害人皮肉筋脈”,濕與風寒相結,走竄全身,澀滯筋骨關節,酸痛重著難忍,蘊而化熱,或感風熱濕,使關節紅腫疼痛。《金匱》“濕病篇”云:“太陽病關節疼痛而煩,脈沉而細者,此名濕痹,濕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是反快,但當利其小便”。從上段文字來看,由於濕的原因,可以單獨命名為濕痹,其他如麻黃加術湯的治療寒濕,麻杏苡甘湯的治療風濕,防己黃芪湯及桂枝附子湯的治療風濕表虛和表陽虛,白朮附子湯的治療風濕里陽虛,都是以濕為主的,故治痹要重視治濕,濕去風寒自除。但濕有內濕外濕之分,內濕為脾虛失運,水濕內停引起,外濕則是外感六淫之濕引起,多由陰雨或潮濕所致,而內濕外濕可相互影響,如脾虛失運內濕盛的人易感外濕,感受外濕以影響脾的運化功能,治濕之法甚多,如健脾、宣肺、溫腎、發汗、利小便等,但脾的運化是基本的。脾失健運易使水濕內停,外濕也就易侵,尤在涇云:土德不及,濕動於中,氣化不速,濕侵於外,脾健則氣血生化有源,水濕有所歸。

治療骨關節結核經驗

概述

史濟柱主任醫師是上海市名老中醫之,他年已八十,積累了數十年豐富的臨床經驗,以他精湛的醫技治癒了大量病人,尤其在治療骨關節結核方面,更是療效顯著。有幸師從史老2年, 學習其治療方法,得其教誨,受益匪淺,現將史老治療骨關節結核的經驗作一介紹。

骨關節結核是發生於骨與關節間的結核性化膿性疾病,因其成膿之後,可流竄到病變附近或較遠的空隙處形成膿腫,破損後膿液稀薄如痰,夾有豆腐花樣物質,形成漏管後,遷延不愈,易損壞筋骨,輕者致殘,重則危及生命,而且治癒率低,預後較差。此病中醫稱為流痰。流痰的發生一方面是由於腎虧髓空,兒童多為先天不足,骨髓不充;成人則多由後天失調,腎精虧損,以至骨骼空虛。另一方面是由於痰濁凝聚,風寒侵襲而致血脈被阻,癆毒陰邪深入關節之間而成。史老治療骨關節結核病人主要以下從四個方面著手。

扶正藥物的運用

1.1補腎藥物的運用

流痰的生成最根本的原因是腎虧髓空。腎主骨生髓,腎藏精,精生髓,髓養骨,

內科治療 內科治療

骨的生長、發育、修復均有賴於腎臟精氣的滋養和腎陽的溫煦、推動。所以史老在治療骨關節結核時,最注重補益肝腎,以促進骨髓的充盛和骨質的修復。常用藥有熟地、川斷、補骨脂、骨碎補、牛膝、鹿角類藥、杜仲、功勞葉、龜版,其中最常用的為鹿角類藥、補骨脂、骨碎補。流痰的形成是外因風寒濕邪乘隙而入,寒痰阻於筋骨關節之間而成。此幾味藥均為大溫之藥,都具有溫補腎陽之功,常用於虛寒瘡瘍之症。如患者舌質偏紅,則不用鹿角類藥物,以免傷陰。腎陽虛者常用鹿角類藥、肉桂、菟絲子、桂枝、補骨脂、骨碎補。如出現陰虛火旺之症,史老常選用熟地、山萸肉、天麥冬、龜版、鱉甲之類藥物。1.2補益氣血藥物的套用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流痰生成的病因之一即氣血不和,而使風寒濕痰之邪乘隙而入。因此,氣血旺盛則不易受邪致病,而且瘡瘍也易於起發,破潰,易於生肌長肉,促進癒合。況且此病為慢性消耗性疾病,日久耗傷氣血,膿血泄後,氣血更傷。所以說:“氣血是瘡瘍之本”。史老在治療流痰潰後很注意氣血的調養,給予大劑量的黃芪、黨參、當歸、黃精等補養氣血。由於長期服用中藥,史老也很注意顧護胃氣,在處方中酌情的給予健脾和胃藥,如:白朮、茯苓、佛手、陳皮,使病人在治療的過程中食慾旺盛,口味正常,有充足的食物營養全身,促進傷口癒合。

清熱解毒藥的套用

此病的形成,現代醫學認為是結核桿菌侵犯骨關節間所致,而中醫認為是感受外邪所致。因此,史老在治療流痰的過程中,始終有葎草和澤漆兩味藥。史老認為此兩味藥物有抗結核作用。其中葎草性味苦寒,有清熱解毒,清虛熱利尿的作用。現代醫學藥理報導葎草對結核桿菌有較強的抗菌作用。澤漆性微寒,有清熱利尿,化痰散結之功,常用於瘰癧結核與肺結核的治療,史老將此藥引申到流痰的治療,兩味藥的用量均為30g。

祛痰化濕藥的套用

由於本病的形成原因之一是寒痰注於筋骨關節之間,因此化濕祛痰藥的套用是必不可少的。史老常選用白芥子、白芷、膽星、白僵蠶、米仁、茯苓等。其中最常用的是白芷和白芥子。白芷性溫,有消腫排膿,化濕止痛之功,白芷治療瘡瘍,初起能消散,潰後能排膿,是外科的一味常用藥。白芥子性溫,具有祛痰散結消腫之功,治療痰注肢體、流注、陰疽等症,兩藥均為辛溫之藥,對於寒痰具有良功。

外用藥物的使用

因前來就診的患者,多是膿腫已潰,並已形成漏管,所以史老給予白降丹化痰拔毒,輕者用紅升丹或黃升丹祛腐,或做成藥線插入漏管,再根據不同情況,分別套用五五丹、七三丹、八二丹等抹瘡口以拔毒生肌,待膿將盡時用生肌散外抹或玉紅膏外搽,以生肌斂口。

治療胸腰椎結核的經驗

胸腰椎結核在脊柱結核中發病率最高,病變出現寒性膿腫(以後稱膿腫)壓迫椎管內脊髓或胸、腰神經根時並發截癱。滬上名醫史濟柱用中醫補腎化痰方法消除膿腫,防止截癱並發,有很豐富的經驗。

病因病機

腎虛寒痰內蘊化熱成膿中醫對本病稱為流痰、龜版痰、穿骨流疽等,屬於“骨疽”“虛損”範圍,腎氣虛弱,或外受損傷誘發該病,多發於青壯年。此乃腎水耗損,骨骼失於滋養,陰寒之邪乘虛而入,久之化痰,痰濁凝聚隧道骨縫,使氣血流行不暢,痰濁內蘊,暗耗腎氣,腎陽虛弱,難以溫化痰濁,日久化熱,熱則肉腐,肉腐化膿,骨質日益侵蝕破壞,正氣虛弱則正不勝邪。邪盛深及正元,如此循環終致虛證,故病變中見虛實挾雜,但以虛證為本,實證為標的病症。

治療原則

補腎化痰,扶正敗毒本病屬虛,病在骨,宜扶正補腎,寒痰內蘊阻絡,宜溫化寒痰敗毒,自擬“骨癆湯”主治,由熟地、補骨脂、骨碎補、生黃芪、全當歸、黃精(各)15g皂角刺、川芎、生甘草(各)10g葎草、澤漆(各)30g組成。綜合此方具有補腎扶正,化痰敗毒之功。根據臨床出現腎陰、腎陽偏衰之候,以骨癆湯加減,腎陰虛者加龜版、生地;潮紅明顯加知母;腎陽虛者加鹿角膠(或霜或片)、附子、肉桂等;膿腫未潰者重用黃精、皂角刺;膿腫潰破者外用八二丹、五五丹藥線插入引膿液外流,促進傷口閉合。

當代名醫(二)

在他們成為醫學事業中的一員時,他們嚴肅地保證將他們的一生奉獻於為人類服務,他們用良心和尊嚴來行使他們的職業,病人的健康將是他們首先考慮的, 極盡所能來保持醫學職業的榮譽和可貴的傳統,他們對人的生命,從其孕育之始,就保持最高的尊重,即使在威脅下,也決不將他們的醫學知識用於違反人道主義規範的事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