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話

陝西話

陝西省境內包含多種方言(關中方言、陝南方言、陝北方言),狹義的“陝西話”僅指陝西中部渭河流域的關中平原所使用的方言,即關中方言或關中話。本詞條所指的陝西話是狹義的陝西話,關於陝西境內的其他方言見陝西方言詞條。實際上陝西各地方言大有不同,尤其秦嶺以南差異很大。陝南方言就有荊楚方言和巴蜀方言之分,屬於西南官話。陝北地區的方言就屬於晉語系,而關中方言就獨樹一幟,不同於陝北、陝南各地的方言。

基本信息

概況

陝西話陝西話
陝西話屬於中原官話,為其的一個分支,代表方言為西安方言。又分為關中方言東府話和關中方言西府話。關中方言東府話包括西安市、銅川市、鹹陽市、渭南市、商洛市下屬的商州—洛南—丹鳳—山陽、陝北的宜川—黃龍—洛川—宜君—黃陵—富縣、甘肅東部、山西運城—臨汾、河南靈寶一帶,關中方言西府話包括寶雞市。
從分布範圍來講,集中在陝西關中一線;西起甘肅天水一帶,橫貫關中平原,東到河南靈寶、山西運城一帶,北接黃土高原,南伸秦嶺北麓,輻射到甘肅、寧夏、河南、山西周邊省區,人口四千餘萬,是秦腔的標準唱音。

發展歷程

陝西政區自建都陝西的西周始,關中方言被稱為“雅言”。《詩譜》載:“商王不風不雅,而雅者放自周。”《論語》記載孔子教子時說:“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論語駢枝·釋雅言》曰:“夫子誦詩、讀書、執禮必正言其音。”可見周朝雅言作為國家標準語言,已遠及山東等地。西周王朝全面普及雅言在《周禮·秋官·大人行》中有重要記述:“……王制曰:五方之民言語不通,嗜欲不同,達其志,通其欲。”為此,王朝定期召集各諸侯國雅語推廣人員進行語言文字教範和語音訓練,統一通用文字和發音標準,以“達其志,通其欲。”
古稱關西秦聲的關中方言,在古代之所以稱作雅言並做國語使用,除了王朝一統天下的必然需要,其語調發音還有高雅、文雅、風雅、清雅、幽雅等大雅脫俗之義,娓娓道來圓潤清麗,美妙悅耳,理應成為國家正音,人人學范,學說秦聲雅言成為附庸風雅之風尚。今人之雅言已失去關西秦聲之本色,秦腔高吼激越,言語粗獷奔放,說話習慣粗喉嚨大嗓門,但仍不失為中國語言文化中的重要一支特色語。
關中方言從音韻特徵共性看,關中方言地理東至晉西南臨汾和運城兩地區與關中毗鄰的數縣及豫西靈寶、盧氏兩縣,西達寧夏固原東南、甘肅平涼、慶陽和天水地區,南到陝南丹鳳、山陽一帶,北接陝北甘泉、延長一線,正好與史稱的"關中"相吻合.這種方言地理與關中歷史行政地理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從西漢到北魏近八個世紀裡,關中與晉西南、豫西同屬司州,北宋又同為治所在京兆府長安城的永興路所轄,這三個地區方言之間的聯繫可能是在這兩個時期漫長歷史中建立起來的;關中西部與甘肅東南、寧夏固原東南的聯繫自宋代就開始了,元明兩代它們又同屬陝西行省.正是由於行政地理在千百年的歷史變遷中不斷趨於一體化,關中方言才沉澱出自己的個性.
實際上,在唐代等以關中地區為都城的朝代,關中方言是中國的官話,被稱為雅言,《詩經》《唐詩》要用古代的官話,也就是現在的關中方言來讀,才算是當時的標準讀音。
陝西自古帝王都,歷經十三個朝代,大概有兩千多年歷史。中國的文化、語言、文字,都是在此期間形成和創立的。自建都陝西的西周始,關中方言被稱為“雅言”。《詩譜》載:“商王不風不雅,而雅者放自周。”由於陝西曾經是周秦漢唐四大朝代的國都,陝西方言曾經是當時的官方語言,因此古漢語、史記以及唐詩,都需要以關中方言來讀,才能理解其中的一些辭彙,讀出當時的味道來。
不僅如此,由倉頡造字,到秦始皇統一文字,通用李斯小篆,漢代演變成隸書,唐代演變成了楷書。陝西在中國語言文字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地方話介紹

陝西話陝西話
陝西話作為中國西北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方言為祖國的文化獨樹一幟.

陝西話中只有四個聲調,但與 國語 聲調有很明顯的對應關係。大部分字? ?讀音符合聲調對照表。以下以西安話? ?例: 不符合以上對應關係的主要是? 清聲母及 次濁聲母 的 入聲 字。國語把清入字不規則地歸入陰? ?、陽平、上、去四聲,把次濁入聲字? ?入去聲,而關中話則將清入、次濁入? ?入陰平。如清入“八、福、筆、各”? ?次濁入“麥、月”等。

發音特點

陝西關中方言中只有四個聲調,但與國語聲調有很明顯的對應關係。大部分字讀音符合聲調對照表。以下以西安話例:不符合以上對應關係的主要是清聲母及次濁聲母的入聲字。國語把清入字不規則地歸入陰、陽平、上、去四聲,把次濁入聲字入去聲,而關中話則將清入、次濁入入陰平。如清入“八、福、筆、各”?次濁入“麥、月”等。

國語發陰平(一聲調)的,陝西關中方言都念輕聲

國語發陽平(二聲調)的,陝西關中方言仍讀陽平

國語發上聲(三聲調)的,陝西關中方言發去聲

國語發去聲(四聲調)的,陝西關中方言發陰平

-在讀以元音或半元音為開頭的字時,有“η”(ng)做為聲母。如:愛,讀作“ηāi”安,讀作“ηan”

-t和q、j和z、d和j、y和n有部分混淆或倒。(使用區各地不盡一致)如:就,讀作“zōu”而就本來的發音jiu"則用來表示蹲下的意思。

這只是一般規律,根據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講話習慣,還會有一些特例。正是因為陝西話中沒有上聲,發音不需要拐彎,所以講起來酣暢淋漓,十分痛快。另外陝西話會有拖長音的現象,聽起來比較流暢。不像江浙這一帶的方言那樣發音短促。

現代陝西方言一般來講只需在國語的基礎上變調就行了。但是,比較純正地道的方言,在聲母的發音上會有所不同。如國語中發zh的,很多老人在方言中會發成介於v和f之間。

辭彙

知達(zhī da):這裡
物達(wo da):那裡
啊達(à da):哪裡?一般回答用:物兒(wèir ??
啊是(à si):哪?哪個是?一般回答用:物? (wò si)
下面的(個)不讀四聲讀三聲
夜個-昨天
前個-前天
後個-後天
明個-明天
年司-去年
蹭-厲害
咥-吃飯、打人
試火-試一試
難常-困難,不容易辦的
諞-聊天,說話
扎勢-擺架子,打腫臉充胖子
花攪-開玩笑、惡作劇、取笑
產活-好,舒服
騷清-熱情過分,討好獻媚之嫌
牟亂-不舒服、不適,思緒煩亂
馬卡-差勁

克哩麻擦--利索點

陝西話讀唐詩有韻味

過去不曾知道,我們村上人說的關中方言,是中國最古老的語言。還以為農民說的話,比較土氣,生冷硬噌,難登大雅之堂。而實際上,在古代它是中國的官話,被稱為雅言,《詩經》《唐詩》要用古代的官話,也就是現在的關中方言來讀,才算是標準讀音。只有用陝西話才能讀通唐詩,讀出韻味。 
白居易著名的《賣炭翁》:“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其中的“色”如果按國語發“se”音,沒法押韻,按陝西話發sěi音,才能和陝西話“黑”押韻。
詩聖杜甫《夢李白》:“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蒙。落月滿屋樑,尤疑照顏色。水深破浪闊,天使蛟龍得。”其中的測,黑,色,得,都必須用陝西話來讀才能押韻.按陝西話,“測”讀cei,“黑”讀hei,“色”讀sei,“得”讀dei,全詩才能押韻。
詩仙李白的《古風》:“大車揚飛塵,亭午暗阡陌。中貴多黃金,連雲開甲宅。路逢鬥雞著,冠蓋何輝赫。”其中的陌、宅、赫須按陝西方言分別讀作mei、zei、hei,才能押韻。
王維《春中田園作》:“屋上春鳩鳴,村邊杏花白。持斧伐遠揚,荷鋤覘泉脈。歸燕識故巢,舊人看新曆。臨觴忽不御,惆悵遠行客。”這其中的白、脈用國語來讀,不能與末句的客字押韻。但用陝西話分別讀作“北”“們”“肯”,就全部押韻了。
高適著名的《燕歌行》:“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按陝西方言,“色”念sei,才押韻。

陝西話部分辭彙

部分古代沿用至今的詞語

“嫽”字。辭海:嫽--美好。《方言》第二:“嫽,好也;青徐海岱之間或渭之嫽。”“嫽的太”,陝西話“好得很”之意。如果要表示程度加深,則謂之“嫽的太太”。可以徑直追溯到上古時期,在《詩經》中發現它的用例。《詩經.陳風.月出》唱道:“月出皎兮,佼人僚(嫽)兮。”給《詩經》作注的漢代學者毛亨說:“僚,好貌。”漢代的另一位大學者揚雄在其《方言》一書中也說:“嫽,好也。”此後,這個詞便一直保存下來——不過,大多是以複合詞的形式出現的。如唐代的白行簡在其《三夢記》中記有這樣的詩句:“鬟梳嫽俏學宮妝,獨立閒庭納夜涼。”“嫽俏”,就是形容美好、俏麗的樣子的。
“倭也”。指人漂亮,嬌美。如:“你看nia小伙娶的媳婦多倭也!”指事情辦停當,令人滿意。如:“那人心細,活做得倭也,沒啥彈嫌的”.宋代人編有《文韻》中解釋道:“倭,順貌”,即是“平順的樣子”,只是關中人在方言裡因所指對象不一樣,而出現了多義現象。實際上仍是《文韻》所說“順貌”的引申或擴大。
“鄉黨”。“鄉”和“黨”,都是我國古代的民戶編制。據我國第一部斷代史《漢書》記載,“五家為鄰,五鄰為里,四里為族,五族為黨,五黨為州,五州為鄉。”換句話來說,五百戶為黨,一萬二千五百戶為鄉。隨著時代的推移,鄉、黨這樣和農村行政區域單位不再使用,但“鄉黨”這一稱呼卻延用了下來。
喝湯(喝水)。說到“喝湯”,這湯非土話,乃文詞也。藍田人現在還這樣說。湯即熱水也。臨潼華清池有個“九龍湯”(地熱洗澡池),便是此義。 “瓤人”。陝西話里有“讓人”讀(瓤人)一詞,指取笑、譏笑別人的意思。記得中學課本里《信靈君竊伏救趙》中有此一句,“魏公子讓信靈君曰”就是這個意思。這個詞保留的夠古老吧。
“彘”字。寶雞一帶將“豬”讀作“只”,人們總是以為是很土的讀音,其實應當是“彘”,是很古老的語言!《鴻門宴》中“……項王曰:‘賜之彘肩。’樊噲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

陝西方言日常辭彙

知達(zhīda):這裡
物達(woda):那裡
啊達(àda):哪裡?一般回答用:物兒(wèir??
啊是(àsi):哪?哪個是?一般回答用:物?(wòsi)
下面的(個)不讀四聲讀三聲
夜個-昨天
前個-前天
後個-後天
明個-明天
年司-去年
蹭-厲害
咥-吃飯、打人
試火-試一試
難常-困難,不容易辦的
諞-聊天,說話
扎勢-擺架子,打腫臉充胖子
花攪-開玩笑、惡作劇、取笑
產活-好,舒服
騷清-熱情過分,討好獻媚之嫌
牟亂-不舒服、不適,思緒煩亂
馬卡-差勁

中國方言初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