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話

梅州話,世界客都中國梅州!梅州地區(梅江區、梅縣區、興寧市、五華縣、豐順縣、大埔縣、平遠縣、蕉嶺縣)共2區1市5縣都通用梅州客家話。

梅州話

開放分類:客家文化方言語言

圖片討論知識魔

梅州話是一種行用於廣東梅州市區(含梅江區、梅縣區)一帶的漢語方言,歷來被公認為客家話的代表。

編輯摘要

目錄[隱藏 ]

1 簡介

2 語音

3 聲調

4 辭彙

梅州話 - 簡介

以梅州話為收詞依據的詞典

梅州話是一種行用於廣東梅州市區(含梅江區、梅縣區)一帶的漢語方言,歷來被公認為客家話的代表。梅州話在語音、辭彙等方面保留了相當多中古漢語的特點。語音方面表現得尤為明顯。梅州地區(含梅江區、梅縣區、興寧市、五華縣、豐順縣、大埔縣、蕉嶺縣、平遠縣)共5縣1市2區都通行梅州話。

梅州話 - 語音

聲母

1.古全濁音清化,不論平仄,一律送氣。如同【t'oŋ11】,動【t'oŋ53】,讀【t'ok5】,“同”是平聲,“動”、“讀”是仄聲,都以送氣的【t'】開頭。

2.知精莊章四組合流,中古的舌上音、齒頭音、正齒音二等、正齒音三等合併成一組ts、ts'、s。如知【tsɿ44】,支【tsɿ44】,事【sɿ53】,資【tsɿ44】,四字分別歸知組、精組、莊組、章組。但是,精組和其他三組在許多字上還是有區別的,區別不在聲母上而在韻母上。如將【tsiɔŋ44】,張莊章【tsɔŋ44】,後者比前者少一個介音i。中古漢語中二三四等有i介音的字大都符合此例。這說明知莊章三組原來可能是tʃ、tʃ'、ʃ,以與精組的ts、ts'、s相對立。正如在大部分官話方言中一樣,張莊章等字在tʃ、tʃ'、ʃ的作用下失去了介音i。然後tʃ、tʃ'、ʃ又合流到ts、ts'、s去了。那些依然保留tʃ、tʃ'、ʃ的客家次方言也為這個推測提供了證據。

3.見組不論何等,一律作k、k'、h、ŋ。k、k'、h遇i不顎化,這與粵、閩等南方方言相同而不同於官話方言。如見【ki31】,奇【k'i11】,見【kian53】,現【hian53】,牙【ŋa11】,牛【ŋiu11】,疑【ŋi11】。

4.曉母、匣母合口一二等(及某些三等,如微韻)作f,個別作w。曉母在中古漢語中作x,匣母作,全濁清化之後,合流成一個h。合口一二等及某些三等的韻母有一個介音u。這個聲母h與介音u的組合,演化成現在的f或w。如歡【fɔn44】,花【fa44】,輝【fi44】,回【fi11】,還【fan11】,換【wɔn53】,話【wa53】。歡花輝,曉母,回還換話,匣母;歡回換,一等,花還話,二等,輝,三等。而且應該指出,這其中的w只由匣母變來。考慮到在廣州話中曉母加u變f,匣母加u變w的現象,梅州話中的w有可能是受周邊粵語影響產生的變例。即是說,梅州話中只有hu變f一條音變。

韻母

1.不分齊撮(見四呼),中古漢語三四等開合口混同,即只用介音或主元音i,沒有元音y。如須【si44】,魚【ji11】,全【ts'iɛn11】,元【ŋian11】。但臻合三等作iun,與開口不混,如斤【kin44】,軍【kiun44】。山合三等知莊章三組字已先一步失去i介音,因此也不與開口混淆,如專【tsɔn44】(合口),戰【tsan53】(開口)。

2.知莊章三組後的介音i脫落,說已見上。如豬【tsu44】,真【tsən44】,準【tsun31】,車【ts'a44】,升【sən44】,州【tsu44】,針【tsəm44】,占【tsam53】。

3.江、咍、寒、桓、歌、陽等洪大的一等韻的主元音作ɔ,如江【kɔŋ44】,覺【kɔk2】,台【t'ɔi11】,脫【t'ɔt2】,寒【hɔn11】,割【kɔt2】,官【kuɔn44】,歌【kɔ44】,果【kuɔ31】,陽【jɔŋ11】,藥【jɔk5】,唐【t'ɔŋ11】,度【t'ɔk5】。相應地,痕、登、侯等較細的一等韻的主元音是ɛ,如痕【hɛn11】,登【tɛn44】,得【tɛt2】,侯【hɛu11】。

4.支脂之微四韻開口的字在ts、ts'、s後作ɿ。齊韻作i,少數作ɛ。魚韻、虞韻有i介音者齊撮合流後也作i。但兩者在ts、ts'、s後都沒再轉化為ɿ。可見齊韻變細音、齊撮合流應在這個音變之後。齊韻原來應是一個洪音,對照其他客家方言,推測這個音可能正是ɛ。

5.模韻、虞韻一等的字在ts、ts'、s後也作ɿ,和前者合流。但魚韻、虞韻三等、尤韻、幽韻等知章組脫掉i介音後作u,並沒有進一步轉化成ɿ。

6.中古漢語的六個輔音韻尾p、t、k、m、n、ŋ完整地保存了下來。如鴿【kap2】,奪【t'ɔt5】,錫【siak2】,甘【kam44】,團【t'ɔn11】,唐【t'ɔŋ11】。

7.主元音是ɛ、i而中古漢語收ŋ尾的字,ŋ轉成n。如等【tɛn31】,勝【sɛn53】,景【kin31】。

梅州話 - 聲調

古平、入兩聲各分陰陽,上聲全濁字流入去聲,共有六調。

梅州話 - 辭彙

1.保存了相當數量的古詞和古義。如稱繩為索,稱餓為飢,稱早為朝。

2.吸收外來語並創造了一批特色辭彙。吸收自外語者如“嘜”(商標,來自英語mark),□【tsim44】(接吻,來自馬來語chium)。為外來事物創造的詞如番背(外國)、洋油(煤油)、紅毛泥(水泥)、荷蘭豆(一種豆類)等等。[1]

中國方言初窺

東北話

河南話

陝西話

西安話

蘭銀官話

蘭州話

成都話

揚州話

蘇州話

溫州話

長沙話

南昌話

客家話

廈門話

福州話

廣州話

南寧話

潮州話

梅州話

柳州話

北京話

黎話

臨高話

儋州話

上海話

藏話

土家話

羌話

彝話

順昌話

莆仙話

天津話

河北話

香港話

南京話

如皋話

南微話

岳陽話

徽州話

中國方言初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