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話

莆田話即興化方言,興化方言屬漢語方言系閩海方言群,為福建省十個漢語方言之一,在整個語言體系中占有一定地位。

簡介

莆仙莆仙

“莆仙話”,是分布於中國福建東部沿海的方言,無對應的文字,分布於莆田、仙遊、福州市的福清南部、永泰部分地區,以及泉州泉港的部分地區。以莆田話為代表,屬於漢藏語系漢語閩方言,使用人口約500萬,因歷史上該地區屬於興化軍、興化府,故莆仙話又稱為興化話。以莆仙話為載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莆仙戲等。

作為地方方言,莆仙話無所拘泥,辭彙量大且時有增加,擁有大量獨有且獨特的辭彙,表達精確而活潑生動。另外莆仙話中有大量諺語 、歇後語、韻句、典故等,為莆仙人廣泛使用。

莆田話

莆田話即興化方言,興化方言屬漢語方言系閩海方言群,為福建省十個漢語方言之一,在整個語言體系中占有一定地位。興化方言俗稱“莆仙話”。興化方言的特色是:八音(包括白陽入)分明,保存著較多的唐以前中原古漢語。國際音標中邊擦清音(舌尖前音)就是興化方言的獨特標誌,有人認為這是古百越族的底層語言遺存。

莆田話流行區域除莆田市的莆田縣、仙遊縣、涵江區、城廂區、湄洲灣北岸、湄洲島外,還分布在福清、永泰、惠安等市、縣的部分村落。宋、元後,不少莆仙人因謀生或飄洋過海,或遷徙他鄉,隨著他們的足跡,興化方言也被帶到各地。遠的如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等都有興化方言的分布,近的如閩東、浙南沿海均發現興化方言島。

在台灣,有不少寮、廊、坑、厝、店地名前冠以“興化”,這表明在今日的台灣,也不乏興化方言的蹤跡。

在漢語方言特別是福建諸方言中,興化方言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這是由其語音特點所決定的。

莆田話在保存上古漢語、中古漢語的某些特點方面較其他漢語方言顯著,國際音標中的邊擦清音(舌尖前音)就是獨特標誌;清代學者錢大昕提出的“古無輕唇音”、“古無舌上音”等古音方面的著名論斷,可以在興化方言中找到大量例證;在廣化寺有兩座宋

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建造的《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咒》石經幢,上用中、梵文勒刻,其中梵文英譯本中的“伽、迦”等與興化方言讀音相同。

由於古音的大量存在,所以很多人感到興化方言“好說不好寫”,有的話好像很“土”,根本就寫不出來。其實不然,興化方言任何一句話都可寫成文字,且句句字字有來歷。如,莆仙人將淘米水之類的豬飼料叫做“潘”,1949年大眾書局出版的《大眾字典》第377頁關於“潘”字的解釋有兩個,第一個是:淘米泔水;第二個是:姓氏。又如,莆仙 話把成年的男人叫做“打捕”,源自古代氏族社會中男人主要外出打獵捕魚。莆仙話連古代社會的家族成員分工都能反映出來,其源流之久長可見一斑了。

興化方言八音(包括白陽入)分明。在今國語中,只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 個聲調,沒有入聲。這是因為在古漢語的演變中,入聲字已於元代消失了。但是,莆仙話中卻仍然保留著大量的中古漢語的入聲,構成完整的八音。有些人寫舊體詩詞時,分不清哪些字是仄聲,用莆仙話一讀便知:音節短促不能拉長尾聲的便是入聲,入聲屬於仄聲。

莆田話在語音上的另一個特點是, 無前後鼻音之分,只有鼻音尾韻;無平捲舌音之分,僅有舌齒音,因此莆仙人說國語常鬧笑話。

莆田話還有個音變特徵。所謂音變就是某些字、詞在同其他字、詞連讀時,語音發生了變化。雖然其他方言也有這個特徵,但遠比莆仙話來的簡單。這也是莆仙話難學的一個重要原因。

莆田話中不僅保存著大量的古漢語語音,也保存著大量的古漢語辭彙。許多古籍中可以看到的辭彙,一直被莆仙話繼續沿用著,只是讀音發生了變化而已。

莆田話中不僅保存著大量的古漢語語音,也保存著大量的古漢語辭彙。許多古籍中可以看到的辭彙,一直被莆仙話繼續沿用著,只是讀音發生了變化而已。莆田話在辭彙上除了大量繼承古漢語辭彙外,另一特點是辭彙的通用性較其他漢語方言發達,特別是動詞。如:莆田人的“打”字,可表達120多種不同意思的動作,仙遊人的“裝”字,幾乎可代替所有動詞使用。

使用地區

莆田話流行區域除莆田市的仙遊縣全境、涵江區、城廂區、荔城區、秀嶼區、湄洲灣南北岸、湄洲島外,還分布在廣東的潮州、汕頭揭陽汕尾梅州市大埔縣、豐順縣湛江雷州茂名的電白、韶關海南省,本來是莆田縣新厝鎮的福清西南部,部分分布:廣西東部、南部,浙江溫州南部、東部等地和永泰南邊、福清西邊、浙江舟山群島、江蘇興化等市、縣的部分鎮、村。雖然隨著移民外地的莆田人的莆田話受到當地周圍的方言影響,還有的莆田人是在移民泉州漳州幾百年後再次移民到其他地方,他們的莆田話已經同化成泉州話或漳州話,但上述這些廣東、海南、浙江、廣西等地地方方言來源於莆田話。

歷史沿革

唐朝後期、宋開始,大量莆仙人因謀生或遷徙他鄉,例如移民泉州漳州並且不久就被當地話同化了,在泉州、漳州的莆田話比較容易地轉化成泉州話或漳州話,所以在泉州漳州不容易形成興化方言島。廣東和海南的莆田話分布區多由莆田人直接移民過去的。雖然隨著移民外地的莆田人的莆田話受到當地周圍的方言影響,還有的莆田人是在移民泉州漳州幾百年後再次移民到其他地方,他們的莆田話已經同化成泉州話或漳州話,但上述這些廣東、海南、浙江、廣西等地地方方言來源於莆田話,廣東和海南的莆田話分布區多由莆田人直接移民過去的。主要在唐朝後期,北宋期間,南宋末期,元朝後期,明朝中後期,清朝的沿海遷界時陸續有莆田人移民現在的潮州汕頭、湛江、雷州和海南島,移民原因是莆田人口過多和逃避外軍侵略的戰亂。還有的莆田人是在移民泉州漳州幾百年後再次移民到潮州、汕頭、海南島等地,因此這部分移民到潮汕的莆田人帶有某些泉州話或漳州話的特點。主要移民路線:莆田直接到--潮汕,少量移民路線:莆田-泉州-潮汕、莆田-漳州-潮汕、莆田、泉州-漳州-潮汕。潮汕話主要來自於閩南方言莆田話,而莆田話本身就和泉州話漳州話有區別,所以潮汕話開始就和泉州話等有很大區別,潮汕話已經嚴重偏離泉州話等。由於潮州和漳州相鄰,所以有受到漳州話的影響。雖然有大量的莆田人移民廣東海南,但仍然有大量的莆田人留在了莆田,而留在莆田的莆田人的莆田話則繼續受福州話的影響,和潮州話有了一些差距。潮汕長期遠離祖籍地閩南的莆田,不和福州相鄰,和漳州相鄰,容易受漳州話等其它方言的影響,但是潮汕話是以閩南莆田話為基礎的受漳州話等影響的閩語。由於福州是省城,莆田與省城交流多,而莆田不與漳州相鄰,所以莆田話受福州話影響程度大於泉州話受福州話影響程度,而且莆田話難以受漳州話影響。莆田話和粵語有很多可以互通,莆田話和粵語的某些部分區別很困難,有受粵語影響的潮汕話仍然通過另外的方式保留了莆田話的部分特點。莆田縣界東北,千年以來一直以莆田縣新厝鎮北邊蒜嶺與福清交界,新厝一帶在自從莆田縣成立時就隸屬莆田縣,自古就居住著幾萬莆田人,該地自古就使用莆田話,是莆田話區的一部分。新厝鎮在1956年因為福清要發展工業而被劃給福清。

海外傳播

或飄洋過海,隨著他們的足跡,興化方言也被帶到各地。遠的如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等都有興化方言的分布,閩北的邵武、閩東的福鼎、浙南均有興化方言島。

語言獨特

作為地方方言,莆仙話無所拘泥,辭彙量大且時有增加,擁有大量獨有且獨特的辭彙,表達精確而活潑生動。另外莆仙話中有大量諺語、歇後語、韻句、典故等,為莆仙人廣泛使用。

和漢語一樣,莆仙話也是一種形象語言,偏重用形象思維表達抽象的邏輯思維,善於以直覺形象摹擬自然界。以下試從兩個方面以莆仙話辭彙為例說明。
一、把抽象的概念看成形象的事物。用以“話”為詞素的莆仙話辭彙來說明。

在莆仙人看來,話語不但可以被藏起來、撿去、搬動,而且有頭有尾巴,有蒂有骨頭,還有方向性。不信聽聽莆仙話是怎么說的。
莆仙人說某人“會撿話”,是說那人愛扯閒話、搬弄是非。因為“撿話”的人會把話傳給第三者,也就是“搬話”的意思。有的人會“生話”,把自己的意思添加在別人的話中傳出去,或說無中生有的話。“生話”還有一個意思,就是產生不滿意的話。莆仙人說:“兩個人齊(在一起)久了會生話”。好在有的人會“藏話”,讓流言止於智者。在莆仙話中,“話骨”指話里暗藏著不滿或語帶譏諷。“講骨頭話”的意思是沒有根據地亂說。“話頭話尾”指片斷的話里留下的含意。“話蒂”意為隻言片語。有的人會故意講“倒頭話(反話)”,其真正意思得從話中相反的方面去理解。“倒頭”在莆仙話里是“方向相反”的意思。“一面話”是一面之詞,我們不能輕易相信。“天烏(黑)一邊的話”違背天理,一說出來老天也發怒。“拍(打)死人的話”對別人有嚴重後果。“死話”是道理上說不通的話。有的人肯說“乞食(乞丐)話”,就是低三下四的話。“講話大聲”與聲波的音量無關,是指說話有分量。有時莆仙人說某人“眼睛會講話”,那是說那人善於察顏觀色,很機靈。
二、以形象為工具摹擬沒有形象的對象,使話語內容生動可感。

用以“嘴”為詞素的莆仙話辭彙來說明。在這些辭彙中,為敘述方便,按與“嘴”相結合的詞素分為形狀、性質、動作三類。在形狀類中,莆仙話“嘴短”指由於客氣不肯吃別人的東西。但其反義詞是“嘴賤(嘴饞)”不是“嘴長”,後者用於形容生氣的樣子。還有“嘴生長”,是鼓勵人多開口(去問)。“嘴尖”的人話多且刻薄,愛說別人的壞話。“嘴長目凸”形容生氣時撅起嘴巴瞪著眼睛的樣子。
在性質類中,“嘴閒”、“嘴無閒”都不好。前者指愛扯閒話,後者指多嘴、管閒事。真叫人無所適從。“嘴閒閒”則指沒東西吃嘴巴閒著,或者沒有話題。一字之差,失之千里。“嘴破破”的人常常走嘴,有什麼機密可別告訴他(她)。“嘴厚”與“嘴澀”差不多,都指由於生病或發燒嘴不想吃東西或吃了覺得沒味道。還有一個“嘴鈍”,指味覺遲鈍。“嘴紅紅”的人用說話來顯示自己本事高。莆仙話“嘴紅紅,講別人”,是說有人自己事情做不好,還敢去指責別人做的不好。“嘴軟”即“嘴甜”,意為能說會道,其反義詞不是“嘴硬”。“嘴壞”的人愛說別人壞話。莆仙人有時評價一個人:“嘴壞,人無(不)壞”。意思是那人雖然愛說別人壞話,但沒有做損害人的事,心眼也不壞。持肯定態度。“嘴毒毒”的人說話惡毒,傷害別人。“粗嘴”是以粗言野語罵人。“皇帝嘴”指吃最好的東西或話說出口就不改。莆仙話“乞食(乞丐)身,皇帝嘴”是說有的人貧賤,卻很會挑食。“賊嘴”罵人說話不算數。
在動作類中,“換嘴”指偶爾吃一餐美味佳肴。好像正月初一早上換一身嶄新的服裝去遊春。可以吃的但沒有營養的食物“騙嘴”。莆仙人說:“騙嘴洗屁股”,有的食物雖然騙過了嘴巴,但消化不了,還得費功夫拉出來、擦屁股。真是既沒用,又添麻煩。“出嘴”就是賭咒。莆仙話“我和你齊(彼此都)出嘴”,雙方都賭咒才公平。有的人只會“磨嘴輪(耍嘴皮子)”。有的人只會“拍(打)嘴花”,口頭說得好聽,實際上不想兌現。有的人會“使嘴(光使喚人,自己不幹活)”。“應嘴”就是回嘴。“聽嘴”是聽話。“給嘴苦”是為了吃或為了謀生。有時候我們說一個人“嘴抹油”,是說那個人說話滔滔不絕,好像嘴皮子上了潤滑油。莆仙人教訓小孩子“有耳無嘴”,就是要他們多聽少說,少管閒事。“嘴歪目眨”用於形容努嘴或以目示意的樣子。
上面用莆仙話中一部分以“嘴”、“話”為詞素的辭彙為例,從一個方面說明莆仙話的形象性。形象語言講話、思維過程離不開形象;長於直覺,重意會。這跟漢字、漢文化的影響有關。

莆仙話成語

由於莆仙話單音節辭彙較多,莆仙話成語雖然以四字格式為主,但也有二、三、五字等格式。莆仙話書面材料較少,成語大都是人們口裡常說的習用語,長期沿用。往往蘊含著豐富的內涵。本文列舉31個莆仙話並列結構成語(其並列成分為名詞)。並解釋成語內容上的文化風俗特色。
豆漿米粉 本地小吃。把興化米粉放入沸騰的豆漿中稍微一煮就可以食用。
鈍刀利手 工具不好使,但使用工具的人卻動作利落。常用於讚揚對方。
土蝦魚仔 手下。烏合之眾。含貶義。土蝦,河裡的蝦。
天貓天狗 能幹或敢幹的人們。如“叫一幫天貓天狗去幫忙”。
年暝歲尾 農曆年底;將近年終的時候。年暝:農曆十二月底。莆仙話“年暝兜”指歲末。
肉麵 豬肉(含豬腿)和線面,用於做禮品。莆仙婚俗,“定日(送日子)”那天,男方送給女方的禮物中有“肉麵”,一般放在禮盤中,和其他的禮物一起挑到女家,叫“擔肉麵”。另外,女兒向父母祝壽或“做閒生日(過生日)”時,其主要禮品也是“肉麵”。線面取“長久”的意思,豬腿寓“走動”之意。莆仙話“親情有行有親”,就是說親戚之間只有互相走動來往,才會有親意。一般“豬腿”是不能全部收下的,如果全收下則被認為收禮方不想再來往、斷絕親戚關係。
醬油醋 調味品。由醬油加上適量的醋調製而成,用於蘸食品吃,並非在烹調過程中加入菜餚中。如用於蘸水餃吃時還加上薑末、蒜末。莆仙宴席每個酒桌上都放一小瓶醬油和一小瓶醋。每位用餐者面前放一個小碟子,根據自己喜好倒入醬油和適量的醋,或只倒醬油或醋。“醋”由於連讀音變讀[1-]母。
前生前世 前世。如“前生前世廝(相)欠債”。
初一十五 出行的吉日。莆仙民間有“初一十五,不使勘路”的說法。說明這兩天適於出行。
手巾扇 手絹和紙扇。按照莆仙婚俗,定親時男方送給女方的禮物:一對手絹和一對紙扇。和聘金及其他禮品一起送給女家。女家收下,又回送一些禮物,親事於是定下來。“扇”由於連讀音變讀[n-]母。
菜頭菜塊 白蘿蔔煮成的菜和白蘿蔔切塊醃成的小菜,比喻質量差的小菜。如“食飲糜配菜頭菜塊”意思是吃稀飯,而且下飯是蘿蔔醃菜,也就是一伙食很不好。在莆仙,用於鹽醃的蔬菜有以下幾種:芥藍菜、芥菜、包菜、白蘿蔔、南京菜(甘藍)、菜花。
親情大細 親戚和同族的人,泛指所有親戚。莆仙話“親情間”指親家。大細人,指族親。“大”由於連讀音變讀[1-]母。
春花午時草 比喻容易過時的或應時的美好事物。“午時草”是莆仙端午節人們用於燒制沐浴用的“午時水”而從野外採集來的各種野菜、樹葉、農作物的葉子等。
三十暝昏初一早 除夕夜與春節,泛指過年。農曆十二月三十日(如果農曆十二月是小月,就是二十九日)晚上家人團聚“圍爐”吃年夜飯,初一早上“遊春”即逛街遊覽風景名勝,是一年中最好吃好玩的日子。莆仙話“日日都是三十暝昏”意為天天都像過年一樣(吃得很好)。
牛頭眾生 畜生(常用作罵人的話)。指行為卑鄙惡劣不講理的人,特別是對女性無禮的男子。眾生:牲畜。
牛筋馬力 比喻有蠻勁和韌勁。含貶義。如“幾個呆囝(小孩)牛筋馬力,一頭石獅給拖倒落尾(被拉倒了)”。
古鑼古斗 古舊的鑼,古花瓶,比喻老古董;老面孔;不變的事物。“斗”在莆仙也指花瓶,如“落斗”指把花插到花瓶里供觀賞。
金珠寶貝 寶貝;心肝寶貝。在莆仙,“金珠”是對小孩的愛稱,但大人讚揚小孩時也會說“金珠咯”,意為“乖、寶貝”。“珠”讀[n-]母。
枯腳缺嘴 泛指有殘疾的人,枯腳:瘸腳。缺嘴:唇裂。
胡蠅草螞 用於“胡蠅草螞拍拍”中,指正業以外的較小的收入或活動;不合正道的收入或活動。草蜢:螞蚱。
分毫釐絲 極少或極微小的數量。如:“那差分毫釐絲(就差一點點)”。
椅子椅子邁 家底薄。椅子邁,指比一般椅子更小的小椅子。“邁”的意思為小。如“椅子椅子邁厄家庭”。
阿豬阿狗 泛指不知姓名的某個人或某些人,含詼諧或輕蔑的意思。莆仙認為,小孩子賤名好養。舊時小孩子除正式名字之外,還會有小名兒如阿狗、阿妹丁、阿丕、阿毛等。
阿虛阿化 說話不切實際、虛誇或為人不實在。莆仙說某人“張化化”,意思是打扮得花里胡哨。
碗仔碗卵 大大小小的碗很多。類似的說法有“缸仔缸卵”、“瓶仔瓶卵”。
陰德福德 福德;因善行而得到的(利益)。
紅青白綠黃 五顏六色;花花綠綠;顏色鮮艷。
紅柑茶 食品。可用於治療消化不良。把茶葉塞進桔子中,晾乾。用的時候切下一塊放在容器中,加上水,再把容器放入鍋中隔水煮。喝熬成的湯。“茶”由於連續音變讀[1-]母。
鹽米 食鹽與大米。用於“食鹽米”的說法。如“我鹽米食比伊厄多”,意思就是“我歲數比他大”,蘊含有閱歷(或見識)比他豐富的意思。人天天都要吃鹽和大米(大米是南方人的主食)。人吃的鹽和大米越多,歲數越大。

芫荽蔥 調味品。“灑芫荽蔥”指稀稀拉拉只給一點點,或說某人什麼事都要介入。“蔥”由於連讀音變讀[1-]母。
雲阿霧阿 比喻說話不著邊際;不真實,使人迷惑。如“伊講話雲阿霧阿,無人聽知(聽得懂)”。

中國方言初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