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采鳳

金采鳳

金採風,女,一級演員。原名金翠鳳。祖籍浙江省鄞縣,1930年出生於上海。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她工閨門旦,兼擅花旦。唱腔繼承袁(雪芬)派,並吸收有施銀花、傅全香的音腔成分,自成一格,有“金派”之稱。其特點委婉流暢、富有韻味、好聽易學。最有代表性的角色是《盤夫》中的嚴蘭貞、《碧玉簪》中的李秀英。代表作有《盤夫索夫》、《庵堂認母》、《碧玉簪》、《西廂記》、《彩樓記》、《漢文皇后》等。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金采鳳金采鳳
金派創始人
中國成立後第一部至今在中國電影及戲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越劇電影《祥林嫂》 ,她是劇中“青年祥林嫂”;中國電影史上有一部經典流芳的電影《紅樓夢》 ,她是裡面的“王熙鳳”;中國戲劇舞台上有一出曾家喻戶曉,後來拍成了電影的《碧玉簪》,她是裡面的李秀英;在膾炙人口的《西廂記》里,她是那傾國傾城的崔鶯鶯……她創立了越劇流派中委婉流暢、韻味雋永的金派。她就是越劇藝術表演大師金采鳳。
她高挺的鼻樑依然留有當年的俊俏,她輕翹蘭花指,時光仿佛倒流,活脫脫青衣重現。在演出啟幕之前,記者採訪了她。金采鳳回憶:這是她第四次來溫州了,其中一次是1984年,她和她的先生攜“五人演出小組”來溫州在東南劇院演出《碧玉簪》,賈小萍還同台演出,扮演丫環春香。

主要演出

金采鳳金采鳳
自幼喜愛越劇,1946年考入雪聲劇團訓練班,工小生,因唱電台而顯露名聲。後轉東山越藝社改演旦角。1948年,東山越藝社在明星大戲院演出《王魁負桂英》時,傅全香突然嗓音失潤,臨時由她頂替,使她第一次扮演主角。1950年歇夏間,與丁賽君合演《梁山伯與祝英台》得到觀眾好評。與呂瑞英、丁賽君被稱為“東山”的“三鼎甲”。1951年8月,加入華東戲曲研究院越劇團,得到重點培養,由前輩演員對其幫教和輔導。1952年演出傳統老戲《桑園訪妻》一折,在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上獲演員三等獎。1954年,主演的傳統劇《盤夫索夫》參加華東區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獲表演一等獎。之後,又主演了《碧玉簪》《彩樓記》等劇目。1955年,隨中國越劇團赴民主德國和蘇聯演出。1959年赴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演出。1961年赴朝鮮演出。1989年赴美國演出,並多次到香港演出。1962年,在電影《紅樓夢》中成功地塑造了王熙鳳一角。1963年主演的《碧玉簪》被攝製成電影。
“文化大革命”後,參與男女合演。在1978年拍攝的寬銀幕越劇藝術影片《祥林嫂》中扮演青年祥林嫂。在反映周恩來領導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的現代劇《三月春潮》中扮演女主角玲娣。1981年在《魯迅在廣州》中扮演許廣平。1983年在《漢文皇后》中扮演竇皇后。1987年與呂瑞英、劉覺、張桂鳳合演的電視片《西廂記》中扮演崔鶯鶯。1988年與曹銀娣、蕭雅主演的《漢文皇后》由上海電視台攝成電視片。
1991年上海音像公司等4單位聯合攝錄了她的演出劇目集錦《越苑採風》共7集,內容有《盤夫索夫》、《庵堂認母》、《碧玉簪》、《西廂記》、《彩樓記》、《漢文皇后》等劇的摺子和片斷。上海聲像出版社出版發行了《金採風表演藝術集錦》錄像帶2盒(含MTV、卡拉OK)。她工閨門旦,兼擅花旦。唱腔繼承袁(雪芬)派,並吸收施銀花、傅全香的音腔成分,自成一格,有“金派”之稱。其特點是委婉流暢、富有韻味、好聽易學。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盤夫》中的嚴蘭貞、《碧玉簪》中的李秀英。學生有謝群英、黃美菊等。1993年獲美國紐約美華藝術協會頒發的“亞洲最傑出藝人獎”。196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相關介紹

龍套從電台唱紅

金采鳳金采鳳
當年的上海灘匯聚了一批越劇名伶,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傅全香、徐玉蘭、陸錦花、徐天紅……與她們相比,金采鳳無論從年齡、資歷,都還只是個小字輩,演出時也只是跑跑龍套。在舊時代,許多越劇名演員,除演日、夜兩場外,還要到電台去演唱,但當時名演員只能到電台唱十分鐘,就要到劇場去化妝。金采鳳是“跑龍套”演員,空閒時間多,戲院老闆覺得她的嗓子脆亮,所以每天叫她到電台去唱。那時金采鳳不但會范瑞娟小生的唱腔,還會袁雪芬旦角的唱腔,到電台播唱《梁祝哀史》 ,她一個人要唱兩個角色,一會兒演梁山伯,唱的是“范派”,一會兒演祝英台,唱的是“袁派”,聽眾都以為是袁雪芬和范瑞娟在演唱。
電台演唱給了金采鳳很好的學習和鍛鍊機會,她也更努力地學習許多流派唱腔,掌握了各派唱腔的特色和韻味,這為她形成自己的唱腔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總理點將扮“鶯鶯”

上海眾多的越劇名伶都曾是積極的革命青年,因此,在解放初期她們都得到了國家領導的保護和重視,越劇也因此在上海繁榮昌盛。而金采鳳能主演《西廂記》 ,也源於與周恩來總理的一段佳話。那時,《西廂記》是出國演出的重點劇目,也一直是袁雪芬的拿手戲。一次,周總理來審查節目時,曾提出要重視培養接班人,並表示希望來看看青年演員排戲。於是,金采鳳和一批青年演員有了排演《西廂記》的“特殊任務”。一天深夜11點了,青年演員們接到通知,有首長來看演出,結果竟是周總理和鄧穎超。說起這段往事,金采鳳記憶猶新:“周總理笑咪咪地對我說:‘這兩場戲年輕人不容易理解,比較難演,你要好好學習!’”第二年,一位外國元首來訪問,要看越劇《西廂記》。當時袁雪芬正好不在上海,有關同志向周總理作了匯報,請示是否改看別的戲。周總理說:“怎么沒人演?你們上海不是還有個青年演員金采鳳,她就是演崔鶯鶯的嘛!”就這樣,當時還名不見經傳的金采鳳和《西廂記》結緣,從此“星”路坦途。

不做專場有原因

做為金派的創始人,金采鳳在1991年排演了《漢文皇后》之後,就告別了舞台。儘管她的演出劇目集錦也被上海音像公司等錄製發行,但她一直沒有像其他大師或藝術家那樣舉辦過專場演出。問其原因,金采鳳這樣回答:“我留下了幾部電影、電視劇作品也就夠了。做專場演出需要花很多錢,不如將這些錢用於對青年演員的扶持和越劇藝術的推廣上。再說,我先生原是個導演,他在時,我們一導一演,或許還有意義。他去世後,我一個人,又上了年紀,再去做專場,我覺得意義不大了。”
但金采鳳卻熱心學生們的專場演出,金派的嫡傳弟子中青年演員謝群英、黃美菊等舉辦專場演出,金采鳳都趕去指導、捧場。她告訴記者,她的大門會一直為喜愛越劇和忠於越劇事業的年輕人敞開,只要肯用心學藝,她在任何時候都會收“徒弟”。至今,她的門下還有一位溫籍弟子,儘管是位業餘的越劇愛好者,但金采鳳一直手把手教到現在。

溫州要重視流派

金采鳳說,溫州出了不少好演員,小生有王少樓、王鳳鳴、湯麗芳等,花旦有張臘嬌、賈小萍等。“她們現在其實都處於藝術最成熟的時期,應該繼續發揮作用。尤其是小生,舞台生命應該更長,她們現在的表演是最有功力的。”談及溫州的越劇發展狀況,金采鳳說:“溫州的越劇要更好地發展,一定要重視流派。現在幾位流派的創始人都還健在,只要青年演員肯學,我們都會毫無保留地傳授。只有把流派的戲和精華學到家,才能發展和創新新的流派。”

獲得獎項

1952年演出傳統老戲《桑園訪妻》一折,在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上獲演員三等獎;
1954年主演傳統劇《盤夫索夫》參加華東區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獲表演一等獎;
1993年獲美國紐約美華藝術協會頒發的“亞洲最傑出藝人獎”。

走進越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