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派

范派

范派是越劇的小生流派,由范瑞娟創立。

基本信息

派別創立

范瑞娟范瑞娟

越劇小生流派,由范瑞娟創立。

范瑞娟的表演以溫厚典雅著稱,具有男性穩健軒昂的陽剛之氣,其唱腔特點是淳樸滋實,寬厚響亮,熱情內涵,咬字堅實穩重,行腔迂迴流暢,拖腔豐富,鏇律起伏多變。

范派創始人

范瑞娟范瑞娟

范瑞娟的唱腔淳樸滋實,穩健大方,熱情內涵,鏇律華采,拖腔豐富,咬字堅實,發音寬厚,具有男性穩健、軒昂的氣質。唱腔在繼承男班[正調腔]的基礎上,吸收了京劇馬連良高慶奎等名家的唱腔音調和潤腔處理,形成音調寬厚響亮、咬字堅實穩重,行腔迂迴流暢的特點,被稱“范派”。演唱時從不追求單純的舞台效果,而是致力於深入開掘角色內心的思想感情。她與琴師合作,大膽吸收京劇[反二簧]曲調,首創了優美、抒情的[弦下調],豐富和發展了越劇的聲樂藝術。范瑞娟戲路極寬,既能把梁山伯、焦仲卿、賈寶玉這類正直、厚道、儒雅的古代書生演繹得溫文而雅,又能把文天祥、韓世忠、李秀成這樣的忠臣良將塑造得鏗鏘剛韌。

代表作品

《梁山伯與祝英台》劇照《梁山伯與祝英台》劇照

范派代表作有《梁山伯與祝英台》中的梁山伯、《孔雀東南飛》中的焦仲卿、《李娃傳》中的鄭元和、《打金枝》中的郭嬡等。

代表人物

師承范派的演員很多,有丁賽君胡少鵬高愛娟陳琦邵文娟筱一峰史濟華張志明王少樓方雪雯章瑞虹吳鳳花、韓婷婷、成美華、陶雁王柔桑斯鈺林等。

范派特色

范派唱腔音域寬,鏇律起伏大,長句多,擅長運用抒情性較強的[慢板]揭示各種人物的情感,曲調顯得華彩而有氣派;起腔小腔和甩腔更具特色,往往通過對唱句尾音的裝飾加花,或把伴奏的過門作為唱腔延伸的手法,使唱腔更深情纏綿。如《梁祝·樓台會》中“一路上奔得汗淋如雨”這句起腔的三個腔節,尾腔都通過音調的加花擴展,使起腔幅度寬廣,音調起伏迴蕩。《梁祝·十八相送》中“恭喜賢弟一路平安把家回”這句的甩腔,音調由高而低,音量由輕而響,在“把家回”三字上,用越劇過門中同韻加花的手法,使唱腔連綿不斷,生動表現了梁山伯抑制不住的內心喜悅,這是典型的范派甩腔。

在唱腔中不通過過門,直接轉調的特殊藝術手法,是范派的又一特色。如五十年代范瑞娟演出《梁祝·樓台會》時,在“今生難娶你祝英台”一句的末尾 “祝英台” 三字,連續運用了幾個鏇律有層次下行的小腔,音調哀傷低沉,緊接著在“滿懷激情無處訴”這句唱中,直接由[尺調腔]轉入[弦下腔],而且鏇律激越上升,強烈表現出人物絕望的憤懣和以死相抗的決心。這種藝術技法和內容緊密結合的表現方式,是范派的獨創。

范派[弦下調]鏇律性強,曲調抒情悠長,作為[弦下腔]的首創者,范瑞娟不斷創新,拓展這一曲調功能。根據不同人物的性格、感情和所處的環境,創造出各種不同的[弦下腔],創腔和演唱時採取不同的處理手法。如《單戀》中“霍姜妻永別了”這一段,音調悲悽,唱腔結構嚴謹而有層次,整個唱段中三次出現“霍姜啊”呼喚名字的唱,以不同的音樂處理細緻展現了人物感情的變化。[弦下腔]一般擅長表現低沉、哀怨的情緒,范瑞娟通過探索使其同樣能表達歡樂的情緒。如《寶蓮燈·對月思家》這段[弦下腔],則吸收了[四工腔]明朗流暢的因素使其顯得明快而歡暢,且富有喜劇色彩,加上唱詞是長短句格式,在節奏上又作了多種變化,音樂節奏顯得更加活躍。在《孔雀東南飛》中“人去摟空空寂寂”一段,採用了由慢而快的安排,以[慢板]開始行腔深沉,情意切切,中段轉入[快中板],以鏗鏘有力的節奏和明快流暢的曲調,表達了人物盼望妻子的急切心情;最後採用了[一字板],節奏果斷堅定,表現了焦仲卿對母親無理威逼的反抗情緒 。

走進越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