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侗族自治縣

通道侗族自治縣

通道侗族自治縣位於湖南省懷化市最南端,湖南、廣西、貴州三省(區)交界處,是通往中國大西南的要道。地處雲貴高原東緣向南嶺山脈過渡地帶,雪峰山西南余脈延伸境內,分屬長江、珠江兩大水系。東鄰湖南省綏寧縣、城步苗族自治縣,北接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南毗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侗族自治縣、龍勝縣,西連貴州省黎平縣。歷史上,通道縣為楚越分界的走廊地帶,素有“南楚極地”、“百越襟喉”之稱。全境東西寬58公里,南北長68公里,總面積為2239平方公里,占全省總面積的1.4%。主要有侗、漢、苗、瑤為主的14個兄弟民族,其中侗族占總人口的78.3%。通道縣是湖南省成立最早的少數民族自治縣,2002年2月被列入國家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人民政府駐雙江鎮。通道縣是全國綠化模範縣、全國生態示範區、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全國最佳休閒旅遊縣、中國大學生最喜歡的旅遊目的地、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中國最具潛力的十大縣域旅遊縣。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行政區劃
秦為古鐔成地,屬象郡。
漢、三國至兩晉為武陵郡譚成縣地(漢高祖五年置)。
東晉至南朝宋為武陵郡舞陽縣地(義熙年間撤鐔成縣併入)。
南朝梁,陳至隋為沅陵郡龍檦地(由舞陽縣改)。
唐為敘州潭陽郡朗溪縣地(由龍標縣地分出)。
宋元豐七年(1084)置羅蒙砦(元祐三年廢,今縣溪)。崇寧元年(1102)始置羅蒙縣,治羅蒙。以治地有羅蒙山而得名。翌年(1103)改羅蒙縣為通道縣,屬靖州(原誠州,同年改)。
明洪武十年(1377)五月,撤通道縣併入靖州,洪武十三年(1380)五月復置,屬靖州,清因之。
民國初期,通道縣隸辰沅道。民國十一年(1922)廢道,縣直屬於湖南省。民國二十五年(1936),
通道縣坪坦村——長席宴通道縣坪坦村——長席宴
湖南省實行行政督察制度,通道縣隨行政督察區次第的調整,先後屬第四、第七、第十區管轄。
新中國成立後,通道縣先後隸會同專區(1949.10~1952.8)、芷江專區(1952.8~1952.11)。
1952年11月,芷江專區改稱黔陽專區,通道縣隨屬。
1954年4月,國務院決定撤銷通道縣,成立通道侗族自治縣,仍隸黔陽專區。
1959年3月,通道縣和靖縣合併,仍稱通道侗族自治縣。
1961年7月,通、靖分治。
1981年6月,黔陽地區改稱懷化地區,通道縣隨屬。
1998年5月,懷化撤地建市,懷化地區改稱懷化市,通道隨屬至今。

歷史上南北經濟、文化交往大都通過通道縣城(今縣溪鎮)孔道。宋崇寧二年(1103),官吏王祖道從羅蒙(通道始建縣名)籌劃治理廣西,安撫平定侗鄉907峒,集結

d
六萬四千壯丁,開通道路一千二百里,“自以為漢唐以來所不臣之地,皆入版圖”。從此溝通湘、桂、黔毗鄰地帶,因此改羅蒙縣為通道縣,通道縣名始此。

行政區劃

通道侗族自治縣通道侗族自治縣
通道侗族自治縣建築

區劃沿革
宋置通道縣時,所轄面積小,僅為今江口、縣溪、播陽、獨坡及牙屯堡大部一帶。
1951年後,隨著行政區劃的幾次調整,縣域面積不斷擴大。1951年8月,貴州黎平縣洪州區飛地牙屯堡、頭所、五所、黃柏、地了等村寨及插花地寨什、鄧團、池喇、地雍等村寨劃入通道管轄,縣域面積擴大約10.5平方公里;同年11月,綏寧縣八區劃入(原民國時期的石岩鄉、蓉江鄉、半里鄉),面積約1000餘平方公里。1954年10月,廣西三江縣八區高步、橫嶺兩鄉劃歸通道,劃入面積約285平方公里。1957年3月,原屬綏寧縣的溪口鄉和樂安鋪鄉的龍塘、杉木橋、聯團、小水等地劃歸通道,劃入面積295.5平放公里。至此,通道縣的管轄範圍基本定型,總面積無大的變化。全縣南北長68公里,東西寬58公里,總面積2225.4平方公里,折合3338035畝。
1950~1958年9月,縣以下設鄉。1958年10月—1983年,實行政社合一體制,設公社、大隊、生產隊。1984年,改革政社合一體制,恢復鄉村建制,公社改為鄉,生產大隊改為村,生產隊改為村民小組。
全縣設2鎮、20鄉、242村,1654個村民小組。是年7月7日,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恢復大高坪苗族鄉和傳素瑤族鄉,新建鍋沖苗族鄉。同年9月,縣溪鄉和縣溪鎮合併,成立新縣溪鎮。
1986年9月1日,經省民政廳批准,播陽鄉、臨口鄉改為建制鎮。
1996年5月,撤銷團頭鄉、牙屯堡鄉,成立牙屯堡鎮。
1997年1月,撤銷雙江鄉,併入雙江鎮;撤銷地陽平鄉,併入縣溪鎮。
2000年,菁蕪州鄉、溪口鄉改為建制鎮。
2002年,隴城鄉改鄉為鎮。
2010年末,全縣共設8鎮、13鄉、252村(居)委會、1663個村民小組。
2015年,通道侗族自治縣進行鄉鎮區劃調整:
同意江口鄉、鍋沖苗族鄉、縣溪鎮成建制合併設立縣溪鎮。鎮人民政府駐原縣溪鎮人民政府駐地。
同意杉木橋鄉、溪口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溪口鎮。鎮人民政府駐原溪口鎮人民政府駐地。
同意木腳、下鄉2個鄉,臨口1個鎮成建制合併設立萬佛山鎮。鎮人民政府駐原臨口鎮人民政府駐地。
將馬龍鄉、傳素瑤族鄉、雙江鎮成建制合併設立雙江鎮,將隴城鎮竹塘、南地2個建制村併入新設立的雙江鎮;將坪陽、甘溪2個鄉的行政區域與隴城鎮的路塘、隴城、安鄉、石坪、遠沖5個建制村和老寨社區合併設立隴城鎮;將黃土、坪坦2個鄉的行政區域和隴城鎮的中步、雙斗、吉大、坪寨、下宅、平穩、牙大7個建制村合併設立坪坦鄉。
同意獨坡鄉、大高坪苗族鄉、菁蕪洲、播陽、牙屯堡3個鎮的行政區域和鄉鎮人民政府駐地不作調整。
區劃詳情
2018年5月,通道侗族自治縣轄坪坦鄉、獨坡鄉2個鄉,大高坪苗族鄉1個苗族鄉,雙江鎮、縣溪鎮、萬佛山鎮、溪口鎮、菁蕪洲鎮、牙屯堡鎮、播陽鎮、隴城鎮8個鎮,總面積2239平方千米,總人口24.17萬人,縣人民政府駐雙江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通道侗族自治縣位於湖南邊陲的懷化市最南端,湘、桂、黔三省(區)交界處,是通往中國大西南的要道。東鄰湖南省綏寧縣、城步苗族自治縣,北接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南毗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侗族自治縣、龍勝縣,西連貴州省黎平縣。全境東西寬58公里,南北長68公里,總面積為2239平方公里,占湖南省總面積的1.4%。

地形地貌

通道侗族自治縣通道侗族自治縣
通道縣境地處雲貴高原與南嶺西端的過渡地帶,東北為雪峰山余脈延伸地,西南有貴州苗嶺余脈,全境山多田少,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
全縣地貌的大體輪廓是:以境內南部的八斗坡為長江與珠江流域的分水嶺。分水嶺以北,東、南、西三面較高,北部隆起,中部凹陷,地勢向中、向西北傾斜,山地夾丘陵、谷地,且具有明顯的帶狀分布規律,屬長江流域,占全縣總面積的93.8%;分水嶺以南,地勢由北向南急劇下降,地表切割深,地勢起伏大,山高谷深,形成獨特的山地地貌景觀,屬珠江流域,占全縣總面積的6.2%。
1、黃竹山:黃竹山位於木腳鄉和城步縣交界處,海拔1740米(主峰在城步)。
2、爛泥界:爛泥界因緊傍爛泥沖故名。位於臨口鎮上洞村東與城步苗族自治縣臨界之地段,距鎮政府約11公里。山脈呈西南——東北走向,長約5公里,主峰海拔1620米,為縣內海拔最高點。
3、長大坪:長大坪原名強盜坪,又名湘濤坪。位於下鄉鄉東南端,距鄉政府約11公里。靠廣西龍勝縣的平等鄉邊界處,東北——西南走向,長約10公里。主峰海拔1548.8米,為通道縣境內第二高峰。
點擊查看原圖地貌特徵4、大光界:大光界位於木腳鄉和綏寧縣交界處,海拔1346米。5、三省坡:位於獨坡鄉南偏東,距鄉政府約10公里。由於它與貴州省黎平縣、廣西省三江侗族自治縣交界而得名。東北——西南走向,屬新華夏系三隆起帶。主要由震旦系含礫板岩和含礫砂岩構成,主峰海拔1337米。
6、岩沖頭:岩沖頭位於木腳鄉東北端,距鄉政府約11公里。呈南北走向,長約2公里,主峰海拔1282米。
7、吳家山:吳家山因山鄰上洞村吳家坳而得名,位於臨口鎮東南端,距鎮政府約9公里。山體呈東西走向,長約2公里,主峰海拔1252米。
8、三個凼:三個凼山脊有三個天然凼,故名。位於杉木橋鄉南端,距鄉政府直線里程13公里。山脈成東北——西南走向,長約2公里,主峰海拔1220米。
9、摩天界:摩天界位於木腳鄉東北偏東,距鄉政府8公里。山體呈南北走向,長約2公里,主峰海拔1146.1米。
10、大高山:大高山主峰海拔1077.9米,位於大高坪苗族鄉東南側,東西走向,長約4公里。
11、八斗坡:八斗坡位於隴城鄉南,距鄉政府約4公里許,系8座斗形山坡疊連組成。山呈南北走向,長約2公里,主峰海拔935.6米,它是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山嶺。
12、大霧梁:大霧梁位於湘、桂、黔三省(區)交界的大高坪苗族鄉地了村和黃柏村之間的蒙沖界,海拔890米。
13、萬佛山:萬佛山位於臨口鎮太平岩村,距縣成雙江20公里,海拔597.9米。

氣候

三省坡三省坡
通道侗族自治縣境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性氣候區,四季分明,但夏天酷暑,冬少嚴寒。氣溫年較差小,日較差大,春溫回升遲,秋溫降得早。四季時段分配為:3月23日~6月11日為春季,為期81天;6月12日~9月12日為夏季,為期93天;9月13日~11月18日為秋季,為期67天;11月19日~3月22日為冬季,為期124天。

水文

通道侗族自治縣龍底河漂流通道侗族自治縣龍底河漂流
通道侗族自治縣境內溪河密布,有集雨面積在5平方公里以上的溪河94條,每百平方公里有溪河4條,總長1455.88公里,分屬兩大水系。從八斗坡向南,有平等河、普頭河、恩科河、里溪河、洞雷河等5條,經廣西龍勝、三江等縣流入潯江,匯入融江,屬珠江水系,流域面積僅占全縣總面積的6.2%。其餘89條溪河匯集於渠水,經靖洲、會同、洪江等縣市,注入沅江,屬長江水系,流域面積占全縣總面積的93.8%。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通道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境總面積333.8萬畝,扣除水域、交通用地和居住區用地,實有土地324.15萬畝,其中,耕地26.11萬畝,人均1.14畝,園土3.06萬畝,人均0.13畝,林地277.64萬畝,人均12.07畝,牧草地2.95萬畝,人均0.13畝,未利用土地14.37萬畝,人均0.62畝。

動物資源

通道侗族自治縣點擊查看原圖
通道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境內森林茂密,氣候溫和,地形複雜,野生動物種類繁多。據清嘉慶《通道縣誌》物產篇記載:林獸有20種,林禽有27種。1983年在林業區划過程中,對全縣野生動物進行調查,共有獸禽100餘種,有蝶類11科、100餘種。在獸禽中,屬國家級保護動物41種,屬省級保護珍貴或有益動物21種。在蝶類中,有寬尾鳳蝶、枯葉蝴蝶、中華虎鳳蝶、白棍紋蛺蝶、暗赭三線蝶等珍稀物種。
通道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境內列入國家級和省級保護動物有: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華南虎、金錢豹、雲豹、黃腹角雉、白鶴等。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冠長尾雉、獼猴、穿山甲、黑熊、水獺、大靈貓、小靈貓、花面狸、林麝、紅腹角雉、鴛鴦、蘇門羚、毛冠鹿、銅雞、金雞、白鷳、鷹嘴龜、大鯢(娃娃魚)、虎紋蛙等。
國家三級保護動物:豹貓、華南兔、貉狐、紅腹松鼠、豪豬、箭豬(刺蝟)、鼬、獾、黃鼬、青鼬、中華竹鼠、銀星竹鼠、竹雞、紅嘴相思鳥、環頸雉、小田雞、山斑鳩、鵪鶉、針尾鴨、蟾、青蛙等。
省級保護珍貴或有益動物:猴子、黑熊、野牛、狗熊、狼、岩羊、鹿、白頭翁、蛇鳥、戴勝、八哥、畫眉、灰鶴、啄木鳥、貓頭鷹、猴面鷹、杜鵑、黃鸝、燕子、蝙蝠等。

植物資源

因地理位置和獨特氣候的長期作用,通道縣介於華中,華南和滇黔桂植物區系的過渡地帶,含三個區系的植物成分,以華中植物居多。特點是:起源古老,孤寡種屬多,稀有珍貴品種多,可供開發利用種類多,且分布廣、蘊藏量大。境內有木本植物109科、352屬、1202種,其中有52種為全省首次發現,有15種為全省特有樹種;有草本植物100餘科、500餘種,其中孟蘭為國內首次發現;有竹類植物21種,其中四方竹、筋竹、白竹、紫竹、羅漢竹、龜甲竹、大節竹、實心竹為稀有竹種:有厥類植物41科,95屬、324種;有藤本植物18種;有菌類植物8種。此外,有甘溪鄉恩科村天然竹柏群落、木腳鄉坪水村華南五針松群落和香果樹群落、坪陽鄉新江村海南五針松群落等獨特植物群落。
通道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境內列入國家級保護的植物有:
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珙桐、桫欏(樹蕨)、水杉(原生種)、銀杏(原生種)、南方紅豆杉、伯樂樹(鍾萼木)、香果樹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蓖子三尖杉、白豆杉、長苞鐵杉、剌楸、閩楠、楠木、花櫚木、紅椿、櫸木(原生種)、麻楝、杜仲、喙核桃、觀光木等。
國家三級保護植物:華南五針松、穗花杉、楨楠、川桂、翅莢木(任木)、厚朴、八角蓮、華榛、半楓菏、沉水樟、紅花木蓮、白桂木、凹葉厚朴、黃蓮木、銀鵲樹、銀種花、白幸樹、紫莖、華南栲、紅豆樹、毛紅椿、天竺桂等。

人口民族

通道侗族自治縣境內居住有侗、漢、苗、瑤等13個民族,其中以侗族為主,全縣總人口23萬人(2013年),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占81.3%、侗族占78.3%,純侗族居住的鄉鎮有甘溪、坪陽、隴城、坪坦、黃土、獨坡等6個。
截至2013年末,通道侗族自治縣戶籍數6.45萬戶,人口23.75萬人。全縣常住人口戶數5.81萬戶,常住人口20.9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5.86萬人,農村人口15.06萬人。城鎮化率28.1%。
截至2017年末,通道縣2017年常住人口21.08萬人,戶籍人口239534人。常住人口中:農村人口13.17萬人、城鎮人口7.91萬人。城鎮化率為37.52%。

政治

通道縣領導(截至2014年7月)
職稱 名稱
縣委書記 印宇鷹
縣長 趙旭東
常務副縣長 陳飛庭
縣委常委、副縣長 楊保峰
副縣長 蔣電
楊燁
楊林
石政懿
楊長清
龍滿鑾
劉軍

經濟

綜合經濟

2017年,通道侗族自治縣地區生產總值417041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6年增長8.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0544萬元,比2016年增長3.4%;第二產業增加值126892萬元,比2016年增長6.8%;第三產業增加值209605萬元,比2016年增長12.3%。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9784元(現價),比2016年增長12.86%。
2017年,通道侗族自治縣三次產業結構為19.3:30.4:50.3。第三產業比重比2016年提高3.3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8.1%,比2016年下降1.7個百分點。第一、二、三次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7.9%、25.3%和66.8%,第三產業貢獻率比2016年提高2.6個百分點。其中,工業增加值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22.6%,比2016年提高0.7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2017年,通道侗族自治縣農業實現產值6.21億元,比2016年增長2.81%;林業產值3.44億元,增長8.18%;牧業產值3.75億元,增長2.81%;漁業產值0.39億元,增長2.63%。
2017年,通道侗族自治縣糧食種植面積14.13千公頃,比2016年增長0.07%;油料種植面積7.37千公頃,比2016年增長3.08%;蔬菜種植面積3.61千公頃,增長1.12%。2017年糧食、油料、蔬菜產量為8.35萬噸、0.99萬噸、5.74萬噸,分別比2016年增長3.73%、3.13%、3.42%。

第二產業

2017年,通道侗族自治縣全部工業增加值11.73億元,增長6.5%,其中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7.4%。規模工業對地區生產總值的貢獻率達到19.3%。為扶持工業企業發展壯大,縣政府出台《通道侗族自治縣幫扶工業企業九條措施》,並落實扶持資金250多萬元。省委關於發展產業擴大就業的扶持政策,從財稅、金融、住房、用工等十個方面扶持實體經濟發展。出台了工業集中區發展扶持辦法,全年招商引資到位資金21.37億元,新增規上企業6家。宏河矽業等12家企業完成技改,神華林化公司獲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臨口風電場第一期機組併網發電,三省坡風電場開工建設。
2017年,通道侗族自治縣建築業總產值2.34億元,比2016年增長32.2%;建築業增加值0.98億元,增長15.5%。2017年房屋建築施工面積43.92萬平方米,房屋建築竣工面積11.55萬平方米。

第三產業

2017年,通道侗族自治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76億元,比2016年增長10.9%。
按銷售單位所在地分,城鎮零售額10.2億元,比2016年增長11.1%;鄉村零售額4.57億元,比2016年增長10.3%。
按行業分,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12.21億元,比2016年增長10.5%;住宿和餐飲業收入額2.56億元,比2016年增長12.6%。
2017年,通道侗族自治縣完成商貿物流交易12.6億元,比2016年增長26%;完成電商交易2.16億元,增比2016年長20%,入列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3年末,通道侗族自治縣共有國中(含九年一貫制學校)9所,中心校及教學點94所,普通高中1所,職業高中1所,各類幼稚園99所。全縣在校學生及幼兒31515人,其中普通高中生1931人、職業高中生494人、國中生6750人、小學生15557人、在園幼兒6783人。全縣教職工2157人,其中職業總校117人,中學740人,國小1026人,幼稚園274人。高中學業考試九科合格率81.82%,二本以上高考錄取率36.73%。

文化事業

2013年,通道侗族自治縣共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6個、歷史文化名村2個、非遺項目3個;紀念館、藝術館各一個,21個鄉鎮建成文化站,242個行政村配備農家書屋。全年完成“演藝惠民、送戲下鄉”82餘場,涉及全縣21個鄉鎮100餘個行政村,參加演出活動的民間業餘文化團體20支,文藝骨幹350多人,演員1800餘人,開展“周末廣場文藝演出”、“廣場月月樂”活動42場次,組織農村文藝演出隊進城演出10場次,觀眾多達11萬多人次。累計投入159.6萬元,解決廣播電視盲村用戶7764戶;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6.3%、97.3%;有線電視用戶1.84萬戶。

衛生事業

2013年末,通道侗族自治縣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22家,病床722張,其中非營利性醫療機構228家,營利性醫療機構15家。非營利性醫療機構中,縣直醫療機構3個,中心衛生院6個,鄉鎮衛生院15個,村級衛生室176個,其他醫療機構22個。衛生專業技術人員879人中,取得護士執業資格註冊人數381人,執業助理醫師以上註冊人數278人。正高職稱2人,副高以上職稱25人,中級職稱160人,初級職稱375人。全縣居民每千人均擁有醫生1.16人,護士1.59人,床位3.01張。

交通事業

通道侗族自治縣通道侗族自治縣
通道縣逐步形成以209國道、懷通高速公路、枝柳鐵路,江口經縣溪至播洪公路、杉木橋經菁蕪洲至獨乾公路、杉木橋經臨口至雙林公路為主框架的“四縱四橫”交通網路。至2011年底,全縣公路通車裡程1258.32公里,其中G209國道94.88公里,S221省道48.44公里,縣道209.695公里,鄉道180.933公里,村道478.449公里,其他245.923公里,全縣21個鄉鎮全部開通油路或水泥路;全縣242個行政村已有218個村已實施通暢工程,通暢率達90%。

民俗風情

侗鄉民眾喜迎春侗鄉民眾喜迎春
通道侗族文化獨特。獨特的侗族文化主要表現在建築、服飾、飲食、歌舞、體育、合款、祭薩、習俗等方面。
在民族建築方面,鼓樓、寨門、風雨橋被稱為侗族建築的“三寶”;在民族服飾方面,有侗錦、侗帕、侗帶;在民族飲食方面,侗家有醃肉魚、醃碎骨、醃菜、油茶、苦酒等;在民族歌舞方面,侗鄉被譽為“歌舞之鄉”。歌和舞蹈以侗戲、琵琶歌、哆耶、蘆笙舞居多;在民族體育方面,侗鄉被稱為“民族體育之鄉”,傳統的搶花炮、射弩、高腳馬、哆毽、盪鞦韆等已被列入國家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比賽項目;在祭薩講款、為也等民間習俗方面,迄今為止許多侗族村寨在舉行祭祀或慶典紀念活動中,仍然保留了祭薩、講款、為也等習俗。

旅遊資源

建築建築
通道是湖南的文物大縣。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3處(馬田鼓樓坪坦河風雨橋群、芋頭古侗寨群),省級6處(坪坦回龍橋、橫嶺古樓群、陽爛寨門、播陽白衣觀、鍋沖兵書閣、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通道轉兵會議會址——縣溪恭城書院),市級2處,已列入縣級的7處,暫未列入文物保護單位的各類文物達900多處,還有下鄉新石器時代大荒遺址、紅軍小水戰鬥紀念碑、黎子界紅軍墓等等。
主要有被地理學家稱讚為“天然萬里長城”的100餘平方公里的丹霞地貌萬佛山風景區;有保存較為完好的隴底原始次森林和100萬畝松濤森林風光;有巍然屹立的獨岩峰;陽洞灘瀑布;有保持侗族民族特色原汁原味的芋頭侗寨古建築群、“百里侗文化長廊”、馬田鼓樓、白衣觀、回龍橋、兵書閣、普修橋、小水戰鬥紀念碑等民族建築群。其中,芋頭侗寨古建築群、馬田鼓樓已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五大侗族自治縣

三江侗族自治縣位於廣西北部,湘、桂、黔三省(區)交界。地屬於亞熱帶南嶺濕潤氣候區,山地谷地氣候區。總面積為2454平方公里,東連龍勝縣、融安縣,西接融水縣、貴州省從江縣,北靠湖南省通道縣、貴州省黎平縣,南鄰融安縣、融水縣。縣城古宜鎮距離柳州市203公里,距桂林市167公里。
芷江侗族自治縣位於湖南省西部,地處武陵山系南麓雲貴高原東部余脈延伸地帶。東鄰中方縣、鶴城區,南接洪江市、會同縣及貴州省天柱縣,西連新晃侗族自治縣及貴州省萬山特區,北界麻陽苗族自治縣及貴州省銅仁市。縣城芷江鎮距懷化市僅39公里。素有“滇黔門戶、黔楚咽喉”之稱。
新晃侗族自治縣位於湖南省最西部,居湖南“人頭形”版圖的“鼻尖”上,沅水支流舞水的中游,東連本省芷江侗族自治縣,南、西、北三面分別與貴州省天柱縣、三穗縣、鎮遠縣、玉屏縣及萬山特區毗鄰。全縣轄7鎮16鄉297個村,總面積1508平方公里,居住著侗、漢、苗、回等26個民族,總人口26萬,其中侗族占80.13%。1956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侗族自治縣。
通道侗族自治縣位於湖南西南部,懷化市南端,東鄰邵陽的綏寧城步,西邊貴州黎平縣,北靠本市靖州,南接廣西的龍勝三江,處湘、黔、桂三省六縣交界之地,是湖南省南下兩廣的咽喉要道。縣人民政府駐雙江鎮。縣
玉屏侗族自治縣位於中國貴州省東部,銅仁地區南部,為黔東門戶。面積517平方千米。2003年人口14.16萬,少數民族人口占67.8%。有侗、漢、苗、回等18個民族。

湖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自治州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
長沙市嶽麓區 | 芙蓉區 | 天心區 | 開福區 | 雨花區 | 瀏陽市 | 長沙縣 |望城縣 | 寧鄉縣
株洲市天元區 | 荷塘區 | 蘆淞區 | 石峰區 | 醴陵市 | 株洲縣 | 炎陵縣 | 茶陵縣 | 攸縣
湘潭市岳塘區 | 雨湖區 | 湘鄉市 | 韶山市 | 湘潭縣
衡陽市雁峰區 | 珠暉區 | 石鼓區 |蒸湘區 | 南嶽區 | 耒陽市 | 常寧市 |衡陽縣 | 衡東縣 | 衡山縣 | 衡南縣 | 祁東縣
邵陽市雙清區 | 大祥區 | 北塔區 | 武岡市 | 邵東縣 | 洞口縣 | 新邵縣 | 綏寧縣 | 新寧縣 | 邵陽縣 | 隆回縣 | 城步苗族自治縣
岳陽市岳陽樓區 |雲溪區 | 君山區 | 臨湘市 | 汩羅市 | 岳陽縣 | 湘陰縣 | 平江縣 | 華容縣 | 屈原管理區*
常德市武陵區 | 鼎城區 | 津市市| 澧縣 | 臨澧縣 | 桃源縣 |漢壽縣 | 安鄉縣 | 石門縣 | 西湖管理區* | 西洞庭管理區*
張家界市永定區 | 武陵源區 | 慈利縣 | 桑植縣
益陽市赫山區 | 資陽區 | 沅江市 | 桃江縣 | 南縣 | 安化縣 | 大通湖管理區*
郴州市北湖區 | 蘇仙區 | 資興市 | 宜章縣 | 汝城縣 | 安仁縣 | 嘉禾縣 | 臨武縣 | 桂東縣 | 永興縣 | 桂陽縣
永州市冷水灘區 | 零陵區 | 祁陽縣 | 藍山縣 | 寧遠縣 | 新田縣 | 東安縣 |江永縣 | 道縣 | 雙牌縣 | 江華瑤族自治縣
懷化市鶴城區 | 洪江市 | 會同縣 | 沅陵縣 | 辰谿縣 | 漵浦縣 | 中方縣 | 新晃侗族自治縣 | 芷江侗族自治縣 | 通道侗族自治縣 |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 | 麻陽苗族自治縣 | 洪江管理區*
婁底市婁星區 | 冷水江市 | 漣源市 | 新化縣 | 雙峰縣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 | 古丈縣 | 龍山縣 |永順縣 | 鳳凰縣 | 瀘溪縣 | 保靖縣 | 花垣縣
(註:帶“*”屬於地方設立的行政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參見:湖南省行政區劃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