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陽縣

祁陽縣

祁陽,文化底蘊深厚,因地處祁山之南而得名,因有浯溪而聞名,是一個邑縣,始建於三國時期,有1800多年歷史。祁陽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陶鑄的故鄉,是經國務院批准的湘南改革開放過渡試驗區之一,也是湖南省招商引資重點縣。祁陽縣,隸屬於湖南省永州市,位於湖南省西南部,湘江中上游,永州市東北部。西接永州市零陵區和冷水灘區,東抵常寧市,南臨新田縣、寧遠縣、雙牌縣和桂陽縣,北連祁東縣。地處東經110°35′-112°14′,北緯26°02′-26°51′。祁陽東西橫跨64.5公里,南北縱長90.5 公里,總面積2538平方千米,下轄20鎮、8鄉、3街道,總人口106.56萬人(2012年)。2015年,祁陽縣轄3鄉20鎮3街道。2013年,祁陽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94.3億元,比上年增長9.5%。祁陽縣擁有國家AAAA風景區—浯溪碑林和“亞洲第一漂”—金洞漂流等旅遊資源。2016年12月,列為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祁陽縣祁陽縣
黃帝時“劃野分州,祁為湘上游”。舜帝時,祁陽為“荊州南境”。春秋戰國時,祁陽為楚國之南疆。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置郡縣,祁陽屬長沙郡。
西漢,分長沙郡南部,置桂陽、零陵二郡,祁陽屬零陵郡泉陵侯國。東漢時,除泉陵侯國為縣,祁陽屬泉陵縣隸屬未變。(縣史志辦)
三國,東吳孫亮太平二年(257年),分泉陵縣,置祁陽縣和永昌縣,仍屬零陵郡。
西晉,懷帝永嘉元年(307年)由荊州改屬湘州零陵郡。南北朝的宋、齊、梁、陳,祁陽的隸屬關係未有重大改變。
隋朝,開皇九年(589年),祁陽、永昌併入零陵縣,隸屬湘州永州總管府,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改湘州永州總管府為零陵郡,祁陽屬零陵郡。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析零陵縣復置祁陽縣,並將永昌縣併入祁陽,將縣治由金蘭橋(今祁東)遷至老山灣(今茅竹鎮老山灣村)。唐貞觀元年(627年),撤祁陽縣併入零陵縣。唐貞觀四年(630年),祁陽縣被恢復,隸屬江南西道永州。
五代,隸屬江南西道永州零陵郡。
宋朝,祁陽隸屬荊湖南路永州零陵郡。
元朝,屬湖南道宣慰司永州路。
明朝,隸屬湖廣承宣布政使司永州府。景泰三年(1452年)遷縣治於檀山灣(今址)。
清朝,隸屬湖南省衡永郴桂道永州府。
中華民國,三年(1914年),改衡永郴桂道為衡陽道,祁陽隸屬衡陽道。民國九年,衡陽道被撤銷,祁陽直屬省轄。民國二十六年十二月,設立行政督察區,祁陽屬湖南省第九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二十九年四月,改九個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為10個,祁陽屬第七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第七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為永州專區專員公署,永州專區與零陵專區名稱並存,祁陽縣隸屬永州專區專員公署。
1950年5月,永州專區名稱停止使用,統稱零陵專區。
祁陽縣祁陽縣
1952年11月,改隸湘南行政公署。1954年7月,改屬衡陽地區專員公署。
1983年7月,重新隸屬零陵地區專員公署。1995年11月,撤零陵地區專員公署設立永州市,祁陽縣隸屬永州市。
1987年末,全縣共設11個區,1個區級鎮;54個鄉,12個鄉級鎮,轄916個村民委員會,37個居民委員會,8815個村民小組,216個居民小組。
1995年5月,祁陽縣轄21鎮6鄉(含金洞管理區的1鎮6鄉)。
2008年6月,設內下鄉。
2010年12月,撤浯溪鎮設龍山、浯溪、長虹街道。
2011年10月,撤金洞管理區萬寶山工區成立萬寶山鄉人民政府。
2001年末,全縣總人口98.14萬人。轄21個鎮、6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 :浯溪鎮、觀音灘鎮、茅竹鎮、大忠橋鎮、三口塘鎮、肖家村鎮、八寶鎮、白水鎮、黃泥塘鎮、進寶塘鎮、潘市鎮、梅溪鎮、羊角塘鎮、下馬渡鎮、七里橋鎮、大村甸鎮、黎家坪鎮、文富市鎮、文明鎮、龔家坪鎮、金洞鎮、小金洞鄉、曬北灘瑤族鄉、鳳凰鄉、白果市鄉、石鼓源鄉、上司源鄉。共有951個村(居)委會。

行政區劃

2011年末,祁陽縣轄:觀音灘鎮、茅竹鎮、三口塘鎮、大忠橋鎮、肖家村鎮、八寶鎮、白水鎮、進寶塘鎮、黃泥塘鎮、潘市鎮、梅溪鎮、羊角塘鎮、下馬渡鎮、七里橋鎮、大村甸鎮、黎家坪鎮、文富市鎮、文明鋪鎮、龔家坪鎮、金洞鎮等20個鎮,龍山街道、浯溪街道、長虹街道等3個街道,內下鄉、小金洞鄉、曬北灘鄉、鳳凰鄉、白果鄉、石鼓源鄉、上司源鄉、萬寶山鄉等8個鄉,共31個鄉級政區。
2015年11月,根據祁陽縣鄉鎮區劃調整方案,祁陽縣現轄鳳凰、石鼓源2個鄉和曬北灘瑤族鄉共3個鄉;觀音灘、茅竹、大忠橋、三口塘、肖家、八寶、白水、黃泥塘、進寶塘、潘市、梅溪、羊角塘、下馬渡、七里橋、大村甸、黎家坪、文富鎮、文明鋪、龔家坪、金洞20個鎮;龍山、長虹、浯溪3個街道。
縣人民政府駐浯溪街道。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祁陽縣地形以山地、崗地、丘陵為主,地勢南北高、中部低;南陲陽明山脈重巒疊嶂,北邊四明山、東方祁山山脈起伏連綿。山地約占祁陽縣總面積41.56%,丘陵占13.84%,崗地占16.69%,平原占21.80%,水面占6.11%。

水系

祁陽縣水系均屬湘江及其支流。湘江於大村甸鎮的崇山村世瓦皂進入本境,從黃泥塘鎮的九洲流入常寧、祁東。境內流程100.8公里,流域面積為23238.5平方公里,一級支流南有白水、北有祁水,東有清江。
白水
白水是湘江一級支流,發源於陽明山麓桂陽縣的白水鎮白水洞,經常寧市蒲竹源瑤族鄉,於曬北灘瑤族鄉梘下村的白竹背入境。流長117公里,流域總面積1810平方公里,其中境內流長78.1公里,集雨總面積1071.6平方公里。”白水河因而得名。
祁水
祁水是湘江一級支流,原名東江、小東江,發源於邵陽縣米羅山水龍坳,經祁東縣太和堂、城連圩、包聖殿、磚塘4個鎮從祁陽縣文明鋪鎮左家嶺村進入,流經文明鋪、文富市、黎家坪、下馬渡、浯溪5個鎮。河長118公里,集雨總面積1685平方公里,境內河長67.2公里,流域總面積568.2平方公里。因其盤繞祁山而得名。
清江
清江是湘江二級支流,源於祁東縣大興鄉劉家嶺村早曦嶺東麓,從祁東、祁陽交界的羊角塘鎮石井村進入,從清溪坪村流入祁東縣歸陽鎮紅光村後入湘江。沿途合泥鰍水、蘭橋水、白塘水、謝家嘴水,流長41公里,流域總面積282平方公里,在祁陽縣境內流長18公里,流域總面積148平方公里。因江水清沏而得名清江。
黃溪河
黃溪河又名黃花河,白水支流。源頭為祁陽縣串風坳西南歇馬庵,從大忠橋鎮入境,經大忠橋鎮、白水鎮,在白水鎮廖塘匯入白水河,在境內流長23.5公里。因上游水流湍急、渾濁而得名。
大黃司河
白水主源流,發源於寧遠縣荒塘瑤族鄉,從縣內下入境,經曬北灘、小金洞兩鄉,於小金洞鄉白沙凼匯入白水河,境內長40公里。
氣候
祁陽縣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其特點是:春溫多變,寒潮頻繁;夏多暴雨,易遭洪澇;秋常乾旱,氣候炎熱;冬少嚴寒,間有冰凍。年平均氣溫縣城18.2℃。年均日照為1591.9小時;無霜期為293天。年平均降雨量1275.7毫米,最高年份達1635.9毫米,最少年份為1000.3毫米。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祁陽縣已探明的礦藏有煤、石灰石、銻、等20多種,享有“有色金屬之鄉”之稱。

森林資源

祁陽地處湘南,永州市北部,陽明山北麓,是陶鑄同志的家鄉,是全國油茶之鄉、國家油茶產業發展示範基地和國家級林業科技示範縣,也是中央財政森林撫育補貼、造林直補和生態公益林補償試點縣,湖南省重點林區縣。全縣轄25個鎮鄉辦場,總人口105萬,土地總面積2538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積153.8萬畝,森林覆蓋率46.63%,森林蓄積量259.8萬立方米。近年來,全縣圍繞"發展現代林業,建設生態文明,推動科學發展"工作主題,堅守林業"三條線",統籌兼顧"造、撫、管、用",搶抓機遇,通力協作,林業經濟實現快速發展,生態建設穩步推進,林業產業呈現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態勢。
祁陽用材林有杉、松、樟、楠等,經濟林以油茶為主,兼有油桐、烏桕;藥材主要有白果、烏梅、杜仲、淮山、丹皮、白芍、香附、烏藥、蛇膽等100餘種。其中煙煤儲量1億噸;用材林6.4萬公頃,林木蓄積量達300萬立方米;油茶林40萬畝;柑桔等水果28萬畝。

水能資源

祁陽水資源豐富,水能蘊藏量32萬千瓦。全縣建有大小電站85處,總裝機容量6萬千瓦,年發電量1.6億千瓦時。

人口民族

人口

2017年末,祁陽縣常住人口為86.95萬人,按城鄉分,城鎮人口40.84萬人,農村人口46.11萬人;按性別分,男性44.09萬人,女性42.86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3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2.77‰;死亡人口0.68萬人,人口死亡率為6.5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20‰。年末城鎮化率46.97%,比上年增加1.94個百分點。

民族

祁陽縣有瑤族、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壯族滿族、白族、傣族黎族、水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哈尼族、拉祜族、仫佬族、布朗族、彝族等少數民族。

政治

縣委書記:周新輝
縣委副書記、縣長:金彪
縣委副書記:陳小平
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陳莉
縣委常委、組織部長:鄭國榮
縣委常委、紀委書記:廖道南
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彭國鋒
縣委常委、武裝部部長:龔紅輝
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陳志標
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唐明生
縣委常委、統戰部長:張少宣

經濟

綜合

祁陽縣祁陽縣
2017年,祁陽縣地區生產總值292.52億元,比上年增長8.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9.92億元,增長2.9%;第二產業增加值104.23億元,增長6.9%;第三產業增加值138.37億元,增長11.4%。按常住人口計算,全縣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3488元,同比增長11.5%。
全縣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7.1:35.6:47.3。工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9.3%,比上年下降0.3個百分點。第一、二、三次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6.7%、30.8%和62.5%。其中:工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27.1%。
全年全縣固定資產投資336.25億元,比上年增長12.5%。其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90.17億元,增長16.5%。按產業分,第一產業投資11.42億元;第二產業投資151.83億元;第三產業投資173億元。
2017年全縣總收入完成18.14億元,較2016年增加3.03億元,增長20.1%。稅收收入完成15.25億元,較上年增加3.26億元,增長27.2%,占財政總收入的84.07%。非稅收入完成2.89億元,較去減少0.23億元,同比下降7.3%。一般預算支出50.98億元,增長12.2%。其中: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1.65億元,增長24.8%,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3.19億元,增長34.3%,醫療衛生與計畫生育支出9.63億元,增長33.8%,節能環保支出1.31億元,增長44.5%。
2017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存款餘額355.65億元,比年初增加6.51億元。其中:住戶存款271.39億元,比年初增加2.23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59.59億元,比年初增加6.32億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131.87億元,比年初增加2.35億元。其中住戶貸款餘額為84.27億元,比年初增加1.71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47.61億元,比年初增加0.64億元。

第一產業

2017年,祁陽縣糧食種植面積108.94千公頃,與上年持平。其中,油料種植面積24.82千公頃,比上年增長8.5%;棉花種植面積0.51千公頃,比上年增長4.1%;蔬菜種植面積30.59千公頃,比上年增長1.7%。全年糧食總產量63.06萬噸,同比減少2.3%。
全年肉類總產量10.26萬噸,增長2.3%。其中,豬肉7.84萬噸,減少0.7%。生豬出欄104.67萬頭,減少0.9%,存欄67.08萬頭,同比增長3.9%。
2017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86.36萬千瓦,比上年末增長0.4%。其中:農用排灌動力機械50.13萬千瓦;聯合收割機達829台。實際機耕面積達80.67千公頃;機械收穫面積41千公頃。

第二產業

2017年,祁陽縣實現全部工業增加值87.70億元,增長7.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2%。
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統計主要產品中,砂石14470噸,增長15%;大米462186噸,增長11.0%;米制半成品3745噸,增長34.0%;印染布553萬米,增長2.0%;服裝350萬件,下降16.0%;鞋1010萬雙,下降12.0%;水泥3360092噸,下降16.0%;日用玻璃製品21907噸,增長7.0%,鋁材16774,增長11.0%;電子元件588萬隻,增長8.0%。
2017年祁陽經濟開發區完成工業總產值255億元,增長17.36%。規模工業總產值228.91億元,增長15.14%。實現稅收4.8億元,增長14.28%。全年固定資產投資額達50.19億元,增長54.24%。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完成10億元。新入園企業14家。新開發工業園區面積2平方公里,新建標準廠房15萬平方米。
2017年建築業資質等級以上企業21個,完成總產值36.67億元,增長13.7%;實現增加值18.63億元,增長5.0%。
全年完成工業投資總額149.63億元,增長17.1%;工業技改投入96.99億元,增長17.4%。

第三產業

2017年,祁陽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0.77億元,比上年增長10.5%。按行業分,批發業完成19.73億元,比上年增長16.6%;零售業完成46.73億元,比上年增長9.0%;住宿業完成6.13億元,比上年增長13.1%;餐飲業實現8.18億元,比上年增長9.6%。
2017年進出口總額29187萬美元。其中,出口26381萬美元,進口2806萬美元。新批外商投資項目6個。契約使用外資金額4.14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金額1.75億美元。
全年完成10.46億元,同比增長12.9%。銷售建築面積48.96萬平方米,銷售額22.58億元。

社會事業

科技

截至2017年,祁陽縣共申請專利312件,授權專利133件。技術產業增加值38.30億元,增長12.9%。

教育

祁陽縣一中祁陽縣一中
截至2017年,祁陽縣有學校133所,其中,職中2所,112個班;高級中學1所,66個班;完全中學2所,104個班;初級中學27所(另一貫制學校8所,589個班;十二年一貫制學校1所,94個班;國小91所(另105個教學點),1534個班;特殊教育學校1所。全年全縣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共招生3243人,在校學生達到8751人;普通高中共招生5009人,在校學生達到14515人;國中共招生11401人,在校學生達到32455人。國小共招生11877人,在校學生達到69989人。幼稚園在園人數24953人。
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小生升國中比率為100%,國中升高中比率為92.37%。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91.4%。2017年參加聯考人數5571人,二本以上上線人數2185人,其中重點本科上線681人。全縣現有各類民辦教育機構371所,其中幼稚園184所,普通國小91所,初級中學35所,高中4所,職業學校2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其他民辦教育培訓機構54個。
祁陽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祁陽縣職業中專創辦於1984年,1995年易地重建。是湖南省示範性(特色)中等職業學校。
祁陽師範學校
湖南省祁陽師範學校創辦於1979年,是一所永州市教育局主管的公辦中等專業學校。
祁陽一中
祁陽縣第一中學創辦於公元1912年,是湖南省示範性高中(原名省重點中學),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祁陽二中
祁陽二中原名重華中學,創建於1943年,是全縣最早的完全中學之一。
陶鑄中學
原名祁陽三中,1988年為紀念陶鑄同志誕辰80周年,更名為陶鑄中學。陶鑄中學已有65年辦學歷史。
祁陽四中
祁陽縣第四中學曾經是湖南省示範性高中(原名省重點中學)2011年底被摘牌。永州市首批重點中學。
祁陽七中
祁陽七中原為祁陽縣第七初級中學,源於1956年白水完小附設國中,1959年正式立名為祁陽縣第七初級中學。

衛生

截至2017年,祁陽縣共有衛生機構59個,其中醫院、衛生院 37個,婦幼保健院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監督檢驗機構1個,共擁有床位3111張。其中鄉鎮衛生院30個,擁有床位1042張。現有執業醫師和助理工程師1468人,註冊護士929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繼續推進,全年參加農村合作醫療人數85.43萬人,平均參合率98.95%。

社會保障

祁陽縣祁陽縣
截至2017年,祁陽縣城鎮新增就業人員6888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4.5%。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3052人。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3.27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85.01萬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5.64萬人。城鎮基本養老保險職工人數4.74萬人。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登記參保人數52.43萬人。參加工傷保險職工人數5.09萬人。參加生育保險職工人數3.2萬人。參加失業保險職工人數2.59萬人。領取失業保險金職工人數0.0118萬人。
2017年全縣納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11607人,發放城市低保資金5578.8萬元;納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9223人,發放農村低保資金6340.8萬元。
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床位數60張,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收養人員數51人。銷售社會福利彩票6000萬元。直接接受社會捐贈1500萬元。

人民生活

截至2017年,祁陽縣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2812元,同比增長8.7%;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達13489元,比上年增加239元,比上年增長1.8%。全縣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28504元,同比增長9.0%;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9422元,比上年增加1554元,比上年增長8.6%。

交通運輸

祁陽交通便捷,湘桂鐵路、衡昆高速公路、322國道、祁冷公路 、S320線貫穿全境,鎮鎮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祁陽火車站年貨物吞吐量150萬噸,客運站是全國規模最大的縣級站;湘江從縣境中心穿過,終年通航,可直下洞庭湖,通江達海;永州機場距縣城僅30公里,祁陽初步形成了水運、公路、鐵路、航空現代化立體交通網路。
2017年全縣實現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增加值8.95億元,比上年增長6.3%。全年公路周轉量109506.1萬噸公里,增長0.03%,水運周轉量707.29萬噸公里,增長10.8%。公路貨運量2069.7萬噸,比上年增長0.3%;水運貨運量173.6萬噸,增長15.8%。公路客運量5349.6萬人,增長0.18%;水運客運量79.03萬人,增長6.2%。

歷史文化

自古以來,祁陽就是舜文化、楚文化、湖湘文化的要地,浯溪文化的發祥地,祁劇的源頭。祁陽是著名的曲藝之鄉,舊有“唱不過祁陽”之說,這反映了祁陽一帶戲曲藝術的繁榮,著名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曾經感嘆:“祁陽子弟滿天下”。發源於祁陽的曲藝有祁劇、祁陽小調、祁陽漁鼓、祁陽花鼓燈、祁陽木偶戲等,其中祁劇和祁陽小調均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民俗文化

祁劇
祁劇祁劇
祁劇,比京劇的歷史還早400年的地方劇種,舊稱祁陽戲、祁陽班子。祁劇是湖南地方戲曲中流行地域最廣、歷史最悠久的一個劇種。湖南省八個古老的地方大戲劇種中,只有祁劇占據了永州、衡陽、郴州、邵陽、懷化、婁底等大半個湖南省的地盤。祁劇兼有高腔、崑腔、彈腔3種聲腔,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地形成永河、寶河兩大流派,其舞台語言均統一使用祁陽官話。演唱時永河派由鼓師幫腔,寶河派用嗩吶幫腔,聲調高揚、激越。祁劇劇目繁多,曲牌豐富,是彈腔為主的多聲腔的湖南大戲種。
祁劇的傳統劇目和現代編創劇目共有1000餘個,其中彈腔劇目約占劇目總數的80%。主要傳統劇目有:《目蓮傳》、《精忠傳》、《金銀花》等。
祁陽小調
祁陽小調流行於湖南祁陽、祁東、零陵、衡陽一帶。祁陽小調早期只唱不說,以後逐步發展成以唱為主、說唱結合的形式。2010年,湖南省祁陽縣的“祁陽小調”,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祁陽木偶戲
木偶戲源於漢代,盛於唐宋。在祁陽一帶,元、明時期已有木偶戲演出。清嘉慶道光年間,祁陽木偶戲已很盛行,遍布於文明鋪和潘家埠一帶。到了鹹豐年間,有名木偶劇團首推祁陽文明鋪李陶兒家的“仁和班”。民國時期,祁陽有半職業、職業木偶劇團108個,藝人500餘人。著名藝人有劉光奎、王連生、唐耀、劉玉生等人。
祁陽漁鼓
民國年間,祁陽漁鼓的演唱遍及祁陽,以單人漁鼓和群口漁鼓的形式在城鄉傳唱,祁陽漁鼓曾廣泛流傳於祁陽、衡陽、耒陽、郴州一帶,但是已近衰微。
祁陽漁鼓的演唱主要風格為:無本可循、無曲可依,通俗易懂、伸縮自如,演唱方法有對唱、表演唱、漁鼓小品、戲劇演唱等多種演唱方法。
祁陽漁鼓代表曲目有:《陶鑄付款》、《乾隆下江南》、《好醜媳婦》、《玉鐲冤》等。
漁鼓藝人代表人物有:劉興國、鄒華春、鄒華山、鄒崑山等。

名優特產

祁陽文明米粉
文明米粉是祁陽的傳統風味,因其明末清初始創於該縣文明鋪鎮而得名。
油茶
油茶,又名茶籽樹,屬山茶科山茶屬,是中國特有的木本油料種之一,油茶種子榨出的油稱茶油,是優質木本食用油。
祁陽草蓆
祁陽草蓆已有2000多年歷史,是湖南有名的土特產品之一。主要有睡席、壁席等品種。草蓆既是床上用品,也可作為裝飾品。
祁陽筆魚
祁陽筆魚,產於湖南祁陽地區的浯溪一帶,形似毛筆狀,有“席上珍品”之稱。用筆魚和辣椒煸燒而成。
祁陽烏梅
祁陽烏梅,已有四百年的歷史,種植在睦關頭、雲盤甸、太白山、赤塘等鄉之低矮丘陵山地上。

旅遊景點

浯溪碑林

祁陽縣風景區祁陽縣風景區
浯溪碑林風景名勝區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湖南省十大文化遺產、百姓喜愛的“湖南省景”、湖南新“瀟湘八景”。2009年2月1日,浯溪碑林被國家批准為AAAA級旅遊景區。景區位於縣城西南的湘江西岸。

文昌塔

祁陽文昌塔,坐落在祁陽縣城東區的湘江之濱、祁陽師範西側;與浯溪碑林遙相對峙。祁陽文昌塔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天主教堂

天主教堂坐落於縣城浯溪鎮九塘沖,縣人民醫院住院部旁,1936年建成,歐洲哥德式建築。是湖南省現有最古老、保存完好的天主教堂。1995年被定為湖南省重點宗教活動場所,2006年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龍溪古民居

龍溪李家大院及周邊古民居位於祁陽縣潘市鎮龍溪村,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距衡昆高速公路出口1500米,龍溪李家大院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李家大院始建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歷經80餘年陸續建設至萬曆十年(1583)才全部建成。

三聖湖

三聖湖旅遊區位於祁陽縣南面的大江林場和肖家村鎮轄區內,區內有瑤、漢居民1068人,距縣城45公里。

八廟溫泉

八廟溫泉又稱暖水渡溫泉,位於祁陽縣城東40公里的肖家村鎮八廟村,毗鄰芭蕉村風景區和肖家中心國小。

石洞源景區

石洞源風景區面積為10平方公里,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陶鑄同志的故鄉。景區內現有陶鑄故居、陶公亭、松風亭、陶母墓、鐵錚圖書館。

金洞漂流

金洞漂流位於金洞國家森林公園,有“流金的仙人洞”之稱。

瀟湘樓

瀟湘樓位於湖南省祁陽縣城浯溪鎮祁水(小東江)與湘江交匯處突兀的石山上,因傍古城牆瀟湘門而得名。瀟湘樓始建於明嘉靖年間,現樓系民國初年重建,為磚木結構中西合璧式建築,建築面積一百餘平方米。

陶鑄廣場

陶鑄廣場位於湖南祁陽城西,為紀念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陶鑄同志誕辰100周年而修建,2008年建成。

著名人物

自宋至清,祁陽人中進士的有126人,明清中舉的有129人。祁陽著名人物其中主要有:三國蜀相蔣琬,北宋榜眼路振、戶部尚書陳薦,清朝兵部吏部尚書陳大受,抗法名將歐陽利見,民國文學巨匠黃鷸,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陶鑄,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周玉成、劉金軒。

湖南湖北

一湖之隔的湖南、湖北。來完善他們,分享知識!

湖南省-知名景區

所在地景點名稱
長沙市
長沙市橘子洲頭 | 嶽麓山 | 毛澤東紀念館 | 毛澤東楊開慧故居 | 天心閣 | 馬王堆 |長沙市動物園 | 烈士公園 | 海底世界 | 火宮殿 |秋收起義紀念館
望城縣銅官窯 | 雷鋒紀念館 | 千龍湖
寧鄉縣劉少奇故居
瀏陽市胡耀邦故居 | 大圍山 | 石燕湖 | 豐竹園 | 青竹湖
沙縣櫻花溫泉
婁底市
婁底市湄江 | 波月洞 | 洛陽灣 | 水府廟 | 曾國藩故居 | 蔡和森紀念館 | 紫鵲界梯田 | 梅山龍宮
常德市
常德市

壺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桃花源 | 夾山國家森林公園 | 花岩溪國家森林公園 | 常德詩牆 | 柳葉湖 | 黃山頭國家森林公園 | 河洑國家森林公園 | 太浮山森林公園 | 蒙泉湖 | 城頭山 | 太陽山 | 德山公園

郴州市
郴州市仰天湖草原 | 蘇仙嶺 | 萬華岩 | 王仙嶺 | 五蓋山 | 天堂溫泉| 義帝陵
宜章縣莽山國家森林公園 | 湘南年關暴動舊址
資興縣東江湖 | 觀瀾書院 | 回龍山 | 鵝山國家森林公園
汝城縣福泉山莊
蘇仙區飛天山天下十八泉 | 湘粵古道
北湖縣石林 | 龍女溫泉
永興縣便江 | 板梁古村
永州市
永州市上甘棠古村
祁陽縣金洞漂流| 文昌塔 | 三聖湖
東安縣舜皇岩
零陵縣柳子廟
江華縣盤王殿
江永縣女書園
雙牌縣大黃江源瀑布群 | 文廟
寧遠縣九嶷山舜帝陵
道縣月岩
株洲市
炎陵縣炎帝陵
攸縣白龍洞
醴陵縣紅色官窯
茶陵縣南宋古城
湘潭市
韶山縣韶山毛澤東同志故居 |滴水洞
湘潭市彭德懷紀念館 | 齊白石故居
衡陽市
衡南縣江口鳥洲
衡陽縣南嶽衡山 | 南嶽大廟 | 石鼓 | 回雁峰 | 岣嶁峰 | 陸家新屋 | 湘西草堂
衡東縣羅榮桓故居
耒陽縣蔡侯祠
懷化市
芷江縣芷江受降紀念坊
會同縣粟裕故居| 高椅古村
漵浦縣向警予故居
新邵縣白水洞
新寧縣崀山
城步縣南山大草原
隆回縣魏源故居 | 高洲溫泉
綏寧縣鐵杉林
武岡縣中山堂 | 雲山 | 法相岩
岳陽市
岳陽市岳陽樓 | 君山島 | 東洞庭濕地| 張谷英村
汨羅縣屈子祠 | 任弼時故居
張家界市
張家界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 | 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 | 黃龍洞 | 寶峰湖 | 慈利五雷山 | 桑植九天洞 | 賀龍故居洪家關 | 湘鄂川黔根據地紀念館 | 茅岩河漂流 | 崇文寶塔 | 土家風情園 | 普光寺 | 葫蘆殼溫泉 | 澧水源頭五道水 | 烈士塔 | 秀華山館 | 老院子 | 大庸府城 | 婁江漂流
湘西自治州
湘西鳳凰古城 | 猛洞河漂流 | 芙蓉鎮王村 | 德夯苗寨 | 關田山古苗寨

湖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自治州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
長沙市嶽麓區 | 芙蓉區 | 天心區 | 開福區 | 雨花區 | 瀏陽市 | 長沙縣 |望城縣 | 寧鄉縣
株洲市天元區 | 荷塘區 | 蘆淞區 | 石峰區 | 醴陵市 | 株洲縣 | 炎陵縣 | 茶陵縣 | 攸縣
湘潭市岳塘區 | 雨湖區 | 湘鄉市 | 韶山市 | 湘潭縣
衡陽市雁峰區 | 珠暉區 | 石鼓區 |蒸湘區 | 南嶽區 | 耒陽市 | 常寧市 |衡陽縣 | 衡東縣 | 衡山縣 | 衡南縣 | 祁東縣
邵陽市雙清區 | 大祥區 | 北塔區 | 武岡市 | 邵東縣 | 洞口縣 | 新邵縣 | 綏寧縣 | 新寧縣 | 邵陽縣 | 隆回縣 | 城步苗族自治縣
岳陽市岳陽樓區 |雲溪區 | 君山區 | 臨湘市 | 汩羅市 | 岳陽縣 | 湘陰縣 | 平江縣 | 華容縣 | 屈原管理區*
常德市武陵區 | 鼎城區 | 津市市| 澧縣 | 臨澧縣 | 桃源縣 |漢壽縣 | 安鄉縣 | 石門縣 | 西湖管理區* | 西洞庭管理區*
張家界市永定區 | 武陵源區 | 慈利縣 | 桑植縣
益陽市赫山區 | 資陽區 | 沅江市 | 桃江縣 | 南縣 | 安化縣 | 大通湖管理區*
郴州市北湖區 | 蘇仙區 | 資興市 | 宜章縣 | 汝城縣 | 安仁縣 | 嘉禾縣 | 臨武縣 | 桂東縣 | 永興縣 | 桂陽縣
永州市冷水灘區 | 零陵區 | 祁陽縣 | 藍山縣 | 寧遠縣 | 新田縣 | 東安縣 |江永縣 | 道縣 | 雙牌縣 | 江華瑤族自治縣
懷化市鶴城區 | 洪江市 | 會同縣 | 沅陵縣 | 辰谿縣 | 漵浦縣 | 中方縣 | 新晃侗族自治縣 | 芷江侗族自治縣 | 通道侗族自治縣 |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 | 麻陽苗族自治縣 | 洪江管理區*
婁底市婁星區 | 冷水江市 | 漣源市 | 新化縣 | 雙峰縣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 | 古丈縣 | 龍山縣 |永順縣 | 鳳凰縣 | 瀘溪縣 | 保靖縣 | 花垣縣
(註:帶“*”屬於地方設立的行政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參見:湖南省行政區劃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