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峰山勝景

蓮峰山勝景

蓮峰山位於縣城東南34公里處的蓮峰鄉張家灘與古蹟坪村之間,屬西秦嶺山系蝸山支脈,因山區群峰傲立,山勢險峻,九峰環峙,狀若蓮化而得名。又因馬鹿成群出沒山林而俗稱“馬鹿山”。蓮峰山為省級森公園,山巒起伏。山腰間天然次生林混雜有原始森林,古松參天,叢灌密布。山頂清泉涌波,流水澡瀑,松濤鍾磐之聲不絕於耳,霧露香菸之氣索繞山崖,宛若仙境。

簡介

蓮峰山勝景蓮峰山勝景
位於縣城東南34公里處的蓮峰鄉張家灘與古蹟坪村之間,東望隴西、南眺漳縣,面積198公頃,海拔2214-2441米。蓮峰山地質為砂岩土石山體,系西秦嶺地槽地帶,山巒起伏,山體陡峻,植被良好,風景優美。蓮峰山,因九峰環峙、狀似蓮花而得名,又因馬鹿成群出沒山林而俗稱“馬鹿山”。蓮峰山素以奇秀著稱,是古絲綢南路上的一顆瑰麗明珠。

景區內有大山、二台、三台、四台、五台、後五台、皇洞、釋迦庵、老君山九座獨立山峰,懸崖峭壁,形態各異。山腰古松參天、叢灌密布,山頂清泉涌波、流水潺潺,松濤鍾馨之聲不絕於耳、霧靄香菸之氣縈繞山崖、置身其內,大有飄飄欲仙之感。正如清代詩人吳鎮游蓮峰山詩中所寫的那樣“孤鶴淚煙海,遙投仙客家,五峰雲散盡,湧出碧蓮花”。

據考察,從漢代以來,這裡就有石窟寺廟建築,至元、明時期達到鼎盛,到全國解放初期,布滿各個山峰的古建群落有三十四處、二百餘間,雕塑彩繪、風格各異、栩栩如生,是一座文化藝術的寶庫。可惜這些古建藝術幾經劫難後,毀壞殆盡,唯剩殘垣斷碑,依稀可辨。

今大山上保留有明嘉靖三十七年惠大夫遼東太僕少卿翼澮撰寫的《圓明寺靈異記》碑;五台矗立著明萬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隴西進士戶部主事楊恩撰寫的《首陽山辯》碑;皇洞有《李仙師傳》碑。
值得一提的是東漢揚虛候馬武征兩羌時,曾屯兵此山,大山腰有一棵數人合圍的千年古松,相傳是馬武掛鞭樹。元朝鞏昌使宜總帥隴右王汪世顯曾將此山作為王府遊覽地,每年夏季都要住在山上避暑度假,並派汪氏宗親汪德廣為山上寺廟主持。明清以來,許多名士騷客退隱官員常年住在蓮峰山上,修身養性,讀書寫詩,留下了許多墨跡。

如今,蓮峰山每年接待的遊人數以萬計。1993年春天成立了甘肅省蓮峰山森林公園,制定了修建設計規劃,蓮峰山將以更新的姿容迎接天下遊客,成為渭河上游的一顆明珠。

歷史

蓮峰山勝景蓮峰山勝景
“不看岷山千年雪,錯把蓮峰當蓬萊。”距渭源縣城30多公里的蓮峰山,是深藏在旱塬的名勝之一,像一顆翡翠鑲嵌在南部山地,素有“隴上碧蓮”之美稱。這裡峰巒競秀,崖壁崢嶸,鬱鬱蔥蔥,絢麗多姿,呈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丹霞地貌的特有景觀。這樣一個極具旅遊潛質的地方,為何沒能得到遊客的關注和青睞?

根據明代萬曆年間隴右道御使朱燮元撰寫的《重修夷齊廟碑》《渭源縣誌》記載,蓮峰山最初叫首陽山,後來東漢楊虛侯馬武曾駐紮山下,人們為了紀念馬武便叫它馬武山。但我們聽到當地百姓都叫它馬鹿山,問及原因。一個傳說就作了回答。商末周初,孤竹國兩位皇子伯夷叔齊互讓君位,不食周粟,沿渭河出走,最後隱居於此,靠採摘山上的蕨菜充飢度日。直到有一天,玉皇大帝憐惜兩位皇子的氣節,生了惻隱之心,便派了兩隻天上的神鹿下界,用乳汁餵養他們。二人死後,神鹿經常出沒于山林。村民見此鹿似馬似鹿,又非馬非鹿,高大魁梧,健步如飛,便起名叫馬鹿。因有馬鹿出沒,此山隨之稱做馬鹿山。

現在人們叫它蓮峰山,是因其山形而取名。因為它是由大山、皇洞、釋迦庵等九座獨立山峰組成,九峰對峙,狀如蓮花,是國家林業總局命名的“渭河源國家級森林公園”。

景點

蓮峰山勝景蓮峰山勝景
不二法門與八卦樓

山腰間的“不二法門”,門兩側是幅對聯:“是誰能將眼光放開,看得穿大千世界;請你先把腳跟立定,方可入不二法門。”是由原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朴初先生題寫的。隨行者解釋說,單從字面理解,就是說上大山只有這一條路可走;而從佛教角度來說,“不二”是佛教中誠心修佛的人的最高境界,達到這種境界後就會不貪不欲,不生不滅。大山是佛教聖地,所以在此修不二法門。進門前,當地人提醒:先立定腳跟,再入不二法門,直上大山。

大山山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八卦樓。據說這是整個蓮峰山現存最古老的一座建築。八卦樓兩側還有兩眼清泉———龍眼泉,兩眼泉深不可測,山有多高,泉有多深,天旱不減,雨澇不增,而且直通大海。龍眼泉與八卦樓共同組成龍頭,而大山就是一條龍,八卦樓昂首鎮守這一方水土。

顯光殿前“馬武掛鞭”樹

在通往大殿的路邊,有一塊斑駁的石碑,依稀能看見“圓明寺靈巽記”六個字。隨行者解釋說,“靈巽”就是顯奇觀的意思。這是由明嘉靖二十七年中惠大夫遼東太僕少卿翼繪撰寫而成。據記載,圓明寺落成之日,天上現出了七彩佛光,整個寺院沐浴在一片莊嚴祥和的佛光之中,因此在山頂曾建有顯光殿一座。但現在,我們已經看不到當初的顯光殿了,因為在文革中,此殿也未能倖免。

現在的大殿是住在山上的一位老尼姑通過化緣的方式在各地籌集資金,並由善男信女們出力修建而成的。

在大山的一側,有一棵幾人合圍不住的古松,稱“馬武掛鞭”樹,距今已有1900多年。傳說東漢楊虛侯馬武征西羌時,曾駐紮在山下,每次上山都會帶上他的馬鞭,休息時將馬鞭掛在這棵樹上,這棵樹也因馬武而出名。由於年代久遠,樹頂已乾,也印證了那句古語“高山之巔無美木,大樹之下無美草”。

蓮峰山勝景蓮峰山勝景
蓮峰山極具旅遊潛質

在大山的山腰,有南北朝時期開鑿的20多個洞窟,與天水麥積山石窟敦煌莫高窟屬於同一時期。大山是佛教聖地。據考證,從漢代起這裡就有石窟寺廟建築,至元明時期達到鼎盛。到全國解放初期,布滿各個山峰的古建築群落有34處,200餘間,僧侶700多人。每年農曆四月初八是蓮峰山的山會,附近各縣的遊人前來此處,可以說是人山人海,車水馬龍,熱鬧非凡。

下了大山,再上皇洞。皇洞道教建築,洞前有九棵錯落有致的細葉雲杉,颯然臨風,吸收著天地靈氣,守護著這一方道教聖地。關於他們,也有一段美麗的傳說。傳說玉皇大帝在此修道,心裡非常思念女兒,他的女兒們看到父親一個人在此有點孤寂,便來到此地,每當黃昏將至,月亮升起時翩翩起舞,天亮時又變成樹形,陪伴父親。山上還有玉女泉,據說就是她們飲用、洗漱的地方。

其實,蓮峰山不僅風景怡人,傳說眾多,它還是一個天然的寶庫,僅野生名貴中藥材就有三七、野黨參、野當歸、天南星等344種。

這樣一個地方,為何沒能得到遊客的關注和青睞呢?從路程上講,蓮峰山距離蘭州並不遠,3個多小時的車程即可到達,道路狀況不錯,景觀建築和民俗活動也不少。從硬體看,蓮峰山極具旅遊潛質。只是受到當地經濟條件的制約,對外宣傳較少,使其藏在深閨人未識。有關民俗專家認為,只要加大宣傳,讓蓮峰山走出甘肅,就能做大旅遊業,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可喜的是,當地有關部門已經意識到了問題所在,並開始著手調整。

相關資料

蓮峰山勝景蓮峰山勝景
美食
香甜可口糖酥餅已有百年歷史,選用精粉、五香粉等佐料,按一定的要求製成餅,吃越來軟硬適宜,香甜可口。

刺少肉嫩洮河魚洮河魚膘肥肉嫩,刺少質嫩,含蛋白質高,具有獨特風味烹為菜餚,滋味腴美,上口柔糯,餘味濃香。

色香味長熱涼麵臨洮涼麵具有味美可口,冬熱夏涼之特點。吃起來麵條柔韌爽口,滑嫩、酸鹹辣齊具,味中有味。

味美脆酥瑰花糖瑰花酥糖是臨洮的傳統食品,具有幾百年的歷史。經過獨特工藝製成,味美脆酥,香甜可口,回味悠長,風味??獨特,遠銷10多個省市。

交通

位於縣城東南34公里處的蓮峰鄉張家灘與古蹟坪村之間,東望隴西、

購物
豆類產品質量優良特別是渭源、漳縣、岷縣盛產的蠶豆,粒大飽滿,色澤乳白,在國際市場享有盛譽。

油類
亞麻油(即胡麻油)、花籽油、芸芥油、菜籽油等。這些油品各有特點,亞麻油名列前茅,它含有對人體必需的較高的脂肪酸,不含對人體有害的芥酸。此外,在油墨、油漆、合成樹脂等化工部門也有廣泛的用途。

洋芋又名馬鈴薯土豆,是我區的一大寶。每年可拿出十億斤左右,進行深加工。洋芋用途廣,營養價值高。既是菜,又是糧,還有和胃、調中、健脾、益氣之功效。

附近景區

蓮峰山勝景蓮峰山勝景
·蓮峰山勝景

·太白山景區

·臨洮新美花卉高科技園區

·仁壽山森林公園

·貴清山

·遮陽山

·渭源縣灞陵橋公園

·定西市安定區玉湖公園

相關詞條

·天井峽

·隴西堂

·威遠樓

·海巔峽

·蓮花山自然保護區

·馬家窟遺址

甘肅旅遊景點

甘肅歷史悠久,是中華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很早以前華夏始祖伏羲氏曾在這裡推八卦、授漁獵。甘肅作為我國東南部通向西北的交通要道、漢唐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甘肅大地上,散布著上千處人文景觀,其中有堪稱世界石窟壁畫藝術寶庫的敦煌、萬里長城的最西端嘉峪關、以泥塑著稱於世的天水麥積山石窟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