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墓

李廣墓

李廣墓在市區南郊的文山山麓。墓冢高約2米,周長26米,祭庭為3間懸山頂,垣牆大門額題“飛將佳城”。墓碑上鐫有“漢將軍李廣之墓”七個大字。據考證,此墓是李廣的“衣冠冢”。葬寶劍衣物。墓前原有石獸石馬,造型生動,故得石馬坪之名。李廣(?--前119),隴西成紀人(今甘肅靜寧人),生於天水。為西漢名將。天水市西關今有“飛將巷”,相傳為李廣故里。

基本信息

陵墓簡介

李廣墓李廣墓
李廣墓位於天水市城南石馬坪。李廣墓建於何時,史無記載。這座李廣墓是衣冠冢墓,墓地有高達6米的碑塔一座,塔前有祭亭三間,均為三十年代初建造。墓地中央是一高約10米,周長25米左右的半球形墳堆,四周砌以青磚,青草蓋頂,莊嚴肅穆。墓前豎立清乾隆已未年問重建“漢將軍李廣墓”和蔣中正題“漢將軍李廣之墓”兩塊石碑。墓地祭亭門前有兩匹漢代石雕駿馬,造型粗獷,風格古樸,但現已磨損殘缺,略具形式了,石馬坪也因此而得名。

李廣簡介

李廣(公元前186年一前119年)西漢隴西成紀人。為人口訥,不善言辭。他身體高大,兩臂如猿,靈活自如,這就是他善於騎射的優越條件。那時候,北方的遊牧民族——匈奴,經常侵入漢朝的邊塞地區進行掠奪。公元前166年(文帝前元十四年),匈奴又大舉入侵蕭關。廣年二十歲,以良家子從軍擊胡。因立戰功升中郎。補武騎常侍(皇帝的侍衛),嘗隨文帝出行,或衝鋒陷陣,挫傷敵人;或格鬥猛獸,勇力超群,得到文帝的喜愛,曾說:”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

景帝初,與太尉周亞夫削平吳楚等七國之亂,遷上谷太守;歷轉上郡、北地、雁門、代郡、雲中等毗鄰匈奴前沿的邊郡太守,都因力戰傳名。

廣作戰機智勇敢。公元前137年(漢武帝建元四年),廣以衛尉為將軍,出雁門擊匈奴。匈奴兵多,擊敗廣軍,廣被俘虜。當時廣受傷有病,匈奴把兩馬相聯結,讓李廣臥其間。行十餘里,廣裝死,覷見旁邊有一胡兒騎好馬,他突然飛身騰上胡兒馬,推墮胡兒,取其弓箭,鞭馬南馳。匈奴數百騎來追,他一邊奔馬飛馳,一邊取其弓,射殺追者,因而脫險,回漢軍陣地。按漢法律,這次戰鬥,廣曾被俘,部下失亡多,當判死刑,贖為平民。廣家居數年後,匈奴兵又侵入邊境,殺死了遼西太守,打敗了將軍韓安國。於是武帝又起用廣為右北平太守。匈奴聽到後,號稱他為“漢之飛將軍”,一直避開他,數年不’敢入右北平。廣常常出外打獵,一次看見草叢裡的大石,誤以為虎,竟射石沒鏃。

李廣將軍不講陣列,不擊刁斗,卻很重視偵察候望,掌握敵情。家無餘財,也從不講置家產之事。得到獎賞,都分給部下,飯食和士兵一樣,毫不特殊。遇到缺糧缺水的地方,等全軍戰士吃喝完畢,他才去吃喝。為人廉潔,待人寬厚,毫不苛求,故得到戰士的愛戴,願為他效命疆場。

李廣墓李廣墓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元狩四年),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分道大舉出擊匈奴。廣幾次請求隨軍出征,武帝不肯,因其年老,後來才同意他的要求,讓他做前將軍。既出塞.,衛青抓得俘虜,知道了單于所在的地方,便親自率領精兵追擊單于。即令廣與右將軍趙食其出兵東道。廣知道其中內幕,主動向衛青闡述原因,願承擔前鋒,先同單于決一死戰。本來衛青想和自己的好友中將軍公孫敖同去立功,同時暗中又受武帝指示,認為廣已年老,命運不好,不能當前鋒,恐失良機,因而不聽李廣所請。廣憤憤而去。東道無嚮導;度沙漠迷失道路,軍行遲遲,落在大將軍之後。大將軍衛青與單于作戰,單于逃走。衛青橫渡沙漠南歸。遇到李廣和趙食其,責問迷失道路的情況,準備上報武帝。廣不答。衛青即派長史去廣幕府核實。李廣說:“諸校尉無罪,廣自迷失道。”廣回營後,告訴部下說:“廣結髮(成年束髮)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今幸從大將軍出接單于兵,而大將軍又遣(調動)广部,行回遠(走迂迴遼遠的路)而又迷失道,豈非天哉?且廣年六十餘矣,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管文書的官)。”說罷,遂引刀自刎。李廣統率的將士及軍中所有的人都哭了。老百姓聽到後,不論年老年輕的都落下了眼淚。

廣以自殺盡職,不僅當時人人盡哀,而且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為他寫有列傳。對他的才幹,給予崇高的評價;對他的不幸遭遇給予深切的同情, 使他名垂史冊,留傳千古。

李廣的故鄉,即今天水市秦城區所在地。城西關飛將巷,有李氏後裔居屋;石馬坪鄉有李廣墓,系將軍衣冠冢。每逢清明節日,民眾多來此掃墓,追念先賢。

甘肅天水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