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魯巴人

約魯巴人

約魯巴人,西非奈及利亞民族。約2185萬人(1995年),為國內第二大民族。主要分布在奈及利亞西部和西南部,另有少數分布在貝寧、多哥和加納。屬尼格羅人種蘇丹類型。

約魯巴人(Yorubas)
西非奈及利亞民族。約2185萬人(1995年),為國內第二大民族。主要分布在奈及利亞西部和西南部,另有少數分布在貝寧多哥加納。屬尼格羅人種蘇丹類型。它包括的支系,在奈及利亞有奧約、翁多、伊費、埃格巴等,在貝寧被統稱為納戈人。約魯巴人在進入21世紀人口已逾2,000萬。他們的語言屬於尼日-剛果語系貝努埃-剛果語支。
絕大多數的約魯巴男人務農、種植薯蕷、玉蜀黍、黍類作為主食;也種植芭蕉、花生、豆類和豌豆等作為輔助食物;可可為主要經濟作物。婦女很少種田但掌握著大部分複雜的市場交易方法,因之她們的社會地位多以其市場經營中的能力和職位來衡量,而與其丈夫的社會地位無關。約魯巴人一向是非洲手工藝人中最為心靈手巧的,而且以多產著稱。他們的工種很多,為︰鐵工、織工、皮革工、玻璃工、象牙雕和木雕工等。13和14世紀時,約魯巴人的青銅鑄造採用脫蠟法(cire perdue),其製品精美絕倫,西非匠人無出其右者。約魯巴婦女紡紗織布、編織筐籃,還從事印染工作。
從歷史上看,約魯巴民族擁有共同語言和共同文化,但可能從未有過一個單一的政治單位。他們似乎是一千多年以前自非洲東部遷移到他們現在居住的尼日河下游以西的這片地方。在前殖民地時期,他們終於成為最為都市化的非洲人。他們建立過很多大大小小的王國,各以其首都或首邑為中心,由一名世襲的國王或奧巴(oba)進行統治。他們的城鎮人口稠密,結果發展成為現今的奧約(Oyo)、伊萊-伊費(Ile-Ife)、伊萊沙(Ilesha)、伊巴丹(Ibadan)、伊洛林(Ilorin)、伊傑布奧德(Ijebu-Ode)、伊凱雷埃基蒂(Ikere-Ekiti)等城市。17世紀時,奧約發展為約魯巴諸王國中最大的一個(參閱奧約帝國〔Oyo empire〕條),而伊萊-伊費則始終是一座具有濃厚宗教意義的城鎮,按照約魯巴神話的說法,那裡是大地生成的地方。18世紀末至19世紀這段時間裡,由於約魯巴諸小王國之間紛爭不休,再加上達荷美(Dahomey; 即今貝寧)的豐人(Fon)和穆斯林富拉尼人(Fulani)的不斷入侵,奧約王國及其他一些國家相繼衰落。約魯巴人傳統上的諸國王仍然保持下來,只是其政治權力已所剩無幾。
在傳統約魯巴人城鎮裡,國王(奧巴)的宮邸位於中心,規模甚大,結構複雜,周圍是本城鎮各父系宗族的住所。宮邸與各住所現在常以現代建築風格構成。
約魯巴民族中社會與政治組織頗為多樣,但他們也擁有許多共同的基本特徵。繼承與繼位按照父系代代相傳;父系宗族成員在一名首領領導下共居一處,共有某些名字和禁忌,供奉本族的神祇,有權參與宗族土地的管理和使用等。約魯巴人也有幾種自願組合的社團,包括「埃格貝會」(egbe),為一男性娛樂組織;「阿羅會」(aro)為農民互助組織;「埃蘇蘇會」(esusu),系一經濟互助組織,成員繳納定量資金後可以獲得貸款。政治權威屬於奧巴及一個酋長會議;每一個城鎮各有自己的酋長,所有酋長都隸屬於國王(奧巴)。國王同時也是宗教領袖,被視為神聖不可侵犯。
許多約魯巴人現在已成為基督教徒或穆斯林,傳統宗教信仰仍保留。傳統約魯巴人宗教有一組複雜的神祇體系,上有造物主,下有約400個等級不同的小神和精靈,而大多數小神和精靈與其本身的宗派及祭司密切相關。約魯巴語有大量文學作品,包括詩歌、短篇小說、神話和諺語。
約魯巴人使用約魯巴語,屬尼日科爾多凡語系尼日剛果語族。有用拉丁字母拼寫的文字。多信基督教原始宗教,少數信伊斯蘭教。約魯巴人最早居住地為伊費,後散居於貝寧灣熱帶森林地帶。各支族建立的王國統稱“森林王國”。歷史上奧約王國一度強盛,成為所有約魯巴王國的政治中心。1977年奈及利亞實行地方政府改革後,取消了土王和酋長的行政權。但至今土王和酋長仍擁有極高的社會地位。被尊稱為“傳統領袖”,保留各種傳統禮儀,並參加各級政府的諮詢機構。
從19世紀開始,約魯巴人遭受英、德、法等國的殖民統治,很多人被掠到美洲當奴隸。經過長期鬥爭,從1960年起,約魯巴人同當地各族人民一起獲得各所在國的獨立。20世紀50年代以後,奈及利亞石油工業興起,使約魯巴地區經濟迅速發展。
多數從約魯巴人多數從事農業,種植木薯、芋類、香蕉、豆類、可可和油棕。婦女以善於經商聞名西非。由於歷史上各地居民均圍繞王宮修蓋民房,加之商業發達,因而市鎮發展較早。伊費、奧約、伊巴丹、阿貝奧庫塔等城鎮均有百年以上歷史。

遠古人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