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馬迪人

格里馬迪人

格里馬迪人的英文是Gerry horse Diren,為歐洲晚期智人階段的人類化石。學名為智人 (Homosapiens sapiens)。1902年發現於竟大利格里馬迪的恩芳洞中。最初被認為屬於似尼格羅人,後來則認為許多特徵處於地中海人種的變異範圍之內。時代為晚更新世,其文化遺物屬於奧瑞納文化。

基本信息

發現

格里馬迪人骨架
恩芳洞發現的許多人骨中,有三具被確認為格里馬迪人骨架。一具為中年婦女,另一具為男性青年。這兩具人骨下肢屈曲,相併橫臥於墓穴中,有頭飾和鐲飾隨葬。男的骨骼上還染有紅色顏料。格里馬迪人頭骨狹長,屬超長頭型,眉嵴微顯,鼻寬,下頜骨前突,下巴微弱後縮,牙齒較大,顱高中等。男性腦量為1580毫升,女性為1375毫升。

觀點

格里馬迪人壁畫
義大利法國交界附近的Mentone地方洞窟群中的兒童洞窟等處發現的現代人類的遺骨化石,與之同時存在的 有Aurignacian文化時代的遺物。因具有明顯的突頜,被認為是黑色人種的祖先,把它作為過去的人種,而定名為格里馬迪人種。但有人認為突頜是死後的變形,而應把它併入克羅馬努人

文化背景

格里馬迪人狩獵
歐洲舊石器時代的考古工作開展得早,發現遺址多,研究也深入,19世紀以來已建立起舊石器文化分期的序列。歐洲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可分為兩大系統,一是手斧文化系統,包括阿布維利文化阿舍利文化;一是沒有手斧 的石片石器文化系統,如克拉克當文化。兩者大體是平行發展的。舊石器時代中期以莫斯特文化為代表,其主要特徵是修理石核技術(勒瓦婁哇技術和盤狀石核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典型器物是比較精緻的刮削器和尖狀器。舊石器時代晚期有奧瑞納文化、梭魯特文化和馬格德林文化。這一時期的特點是石器主要用石葉製作,有端刮器、雕刻器和鈍背刀等;骨角器很發達,出現了魚叉、骨針標槍、投矛器等新工具;還出現了裝飾品和繪畫、雕塑等藝術品。狩獵工具有重大改進。人類除了居住洞穴,還建造人工住所。埋葬死者的習俗更隆重,為死者穿著衣服,佩戴裝飾品。藝術有很大發展,主要有雕像和洞穴壁畫。

出現意義

格里馬迪人素描
晚期的智人出現在距今5萬~1萬年前,他們的化石在各個大陸都有發現,如法國的克羅馬農人、中國的山頂洞人 等。這個時期的智人與現代人十分接近。例如,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發現的山頂洞人,不僅腦顱增大,下頦明顯,而且還具有黃種人的一些特徵。晚期智人不僅能製造精細的石器和骨器,和會製造長矛、標槍,用以狩獵、捕魚。他們的狩獵能力也大為提供,會利用地形和設定陷阱來捕捉大的野獸。此外,他們還會摩擦生火,用大獸皮等修建簡單的房屋,用骨針縫製衣物,還創造出了原始的藝術。在他們住過的地方,常常能夠發現繪畫、雕刻和裝飾品,繪畫的內容多與狩獵活動有關。在這個時期,不同的人種已經開始分化和形成,並逐步分布到世界各地。

體質特徵

格里馬迪人化石
腦顱較高較圓。顱容量為900~1300立方厘米。眉嵴中等至缺如,不成連續的條形骨嵴。顱骨最寬處較高(後面 觀)。面部較扁平(鼻與牙齒更接近與眼窩在一條直線上)。頦部發達。門齒相對較小。無牛齒症。骨骼比尼安德特人纖細。恥骨較窄而粗壯。肩胛骨外側有腹溝。長骨較直,關節面較小。屈指肌握力較小。 晚期智人已開始分化出四大人種

遷徙

格里馬迪人環境
冰川期東南亞大陸與紐幾內亞是相連線的。在早於4萬年前,人類使用某種類型的筏,跨過相隔80公里以上的 海面,從紐幾內亞到達澳大利亞。在距今8萬年前至3萬5千年前,以及在距今1萬1千年前,在西伯利亞與阿拉斯加之間曾經有陸橋相連。人類很可能在這兩個時期由於追逐獵物,從亞洲到達美洲

遠古人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