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葫蘆郭

糖葫蘆郭

冰糖葫蘆是很有北京特色的一種食品。從某種程度上說:它甚至可能代表某種樸素安祥而又不乏歷史感的市井生活。

糖葫蘆郭糖葫蘆郭
林語堂在一部回憶清末民初北京歷史文化的專著里,也未能忽略它的存在,仿佛信筆提及:“不管白天還是晚上都會聽到小販們叫賣甘美圓潤的凍柿子的吆喝聲,還有孩子們喜歡吃的冰糖葫蘆,裹著糖的小果,五六個串成一串,染上紅色招徠顧客……”這部書是他後來在大洋彼岸用英文寫作的。可見冰糖葫蘆的造型,已深深鑲嵌進他的記憶里了。冰糖葫蘆,仿佛也構成一位讀書人對老北京城的回憶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了。

簡介

糖葫蘆郭糖葫蘆郭
早些年在北京春節的廟會上還時常看到串得長長的糖葫蘆,最頂上貼著一面小彩旗,一串上足有百十來個山楂果,被紅紅的果實壓彎了的竹籤子,拿在手中一顫一顫的,更增添了節日的熱鬧氣氛。

而這種久違的感覺在一踏入九門小吃老北京院落的大門就能讓您體會到,探出的仿古廊檐下,紅彤彤的各式品種的冰糖葫蘆喜滋滋站在特製的木墩上,像一顆結滿碩果的小樹和每位食客打著招呼,現吃現蘸的果子都等著穿上晶瑩透明的糖稀帶著靈氣和喜氣讓您品嘗,買好拿在手裡穿梭在各家檔口前挑選自己喜愛的食品,都能讓周邊的食客投來羨慕的目光,開心在臉上。

經營九門糖葫蘆的郭家掌柜幾十年一直對糖葫蘆情有獨鍾,對自己的糖葫蘆頗有自信。郭掌柜最早於2000年就進入王府井新東安市場運作,與民間藝術家協會古振川老師在中國大飯店一層宴會廳進行過現場表演,隨後幾年裡陸續出席了京倫飯店嘉里中心日壇會館民族飯店等場所舉辦的活動和現場傳授,現已作為小吃協會顧問的京城叫賣大王臧洪老師及演藝界名人也曾多次品嘗並獲得好評。郭掌柜稱自家的糖葫蘆絕對誘人、老少皆宜、品種繁多能讓人吃得開開心心!隨時能感受到過節的氣氛,

2006年在宣武區委、區政府、區委統戰部、區工商聯的下,《宣武區老北京傳統小吃延續發展協會》成立。糖葫蘆郭作為第一批會員加入協會與其它十幾戶老字號一同在風景秀麗的什剎海“九門小吃”內共同打造老北京的小吃名片。為振興北京小吃事業作貢獻。

特色小吃

糖葫蘆郭糖葫蘆郭

糖葫蘆:早年糖葫蘆郭店鋪面賣貨,後院加工,自產自銷,主營季節應時當令的精美食品。冬季自製糖葫蘆,該店製作食品的原料,挑選極為嚴格。冰糖葫蘆的製法更是別具一格,山楂選用山東出產的優質金星山楂;輔料選用金黃色的冰糖。然後挑選上好的紅果去核,串成一串,但果與果之間要留一定的空隙,使每一個紅果均勻地沾上冰糖。有的還將果子切一個口子,夾上自製的細豆沙、核桃、山藥泥,外面薄薄地貼上一層黑豆沙,豆沙上再擺列不同形狀的白瓜仁,而後沾上冰糖汁。外觀紅、白、黑三色分明,食之甜酸脆綿,清香利口。

關於冰糖葫蘆

老北京的冰糖葫蘆

糖葫蘆郭糖葫蘆郭
冰糖葫蘆是北京的傳統名吃。北京人幾乎人人都喜歡吃冰糖葫蘆,因為它既好看又好吃,既經濟又實惠。紅彤彤的山楂按大小排列,穿在竹籤子上,外面裹著透明的糖稀,一串串糖球就像一條條結滿果實的枝條,引誘人們前來採摘。糖葫蘆的冰糖晶瑩甜脆,山里紅(山楂)鮮紅酸軟,二者搭配合理,甜而不膩,酸不倒牙,一口咬下去,格崩一聲脆,喉嚨里會不由自主地發出快樂的響聲。

冰糖葫蘆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相傳起源於大約800年前的南宋紹熙年間。那年皇帝趙惇最寵愛的黃貴妃有病。她面黃肌瘦,不思飲食。御醫用了許多貴重的藥品無效。趙惇只好張榜求醫。一位江湖郎中揭榜進宮,為黃貴妃診脈後說:“只要用冰糖與紅果(即山楂)煎熬,每頓飯前吃5至10枚,不出半月病準會好。”開始大家將信將疑,好在這種吃法還合貴妃的口味。黃貴妃按此法服用後,果然如期病癒了。

由此可見,早在南宋時就知道山楂的藥用功效。明代名醫李時珍曾經這樣說:“煮老雞肉硬,入山楂數顆即易爛,則其消向積之功,蓋可推矣。”現代醫學檢測證明,山楂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E胡蘿蔔素等多種營養物質和膳食纖維。維生素C、維生素E和胡蘿蔔素是抗氧化劑,能提高機體免疫力。膳食纖維是身體的“腸道清道夫”,充足的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道的蠕動和消化腺的分泌,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和廢物的排泄。此外,山楂中還含有多種活性物質,如三萜類烯酸和黃酮類物質,具有擴張血管,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改善心臟活動,軟化血管降低血壓和膽固醇等作用。山楂有如此藥用功效,適量食用自然可以治病。也許是黃妃所食的山珍海味積住了消化道而致病,小小山楂正好對症吧。

後來,這種做法傳到民間。老百姓把山楂串起來,經過多年製作,逐漸積累經驗,形成以下這種傳統的做法。製作冰糖葫蘆關鍵技術是熬糖。冰糖其實是砂糖,放在紅銅或黃銅的大勺里熬。熬的時候一要注意火候,火候不到容易發粘,吃時會沾牙;而火候太大,不僅顏色重,且吃起來發苦。二要把握稠度,稠了蘸不起來,稀了掛不住。另外要將山楂去核,去核不能將山楂一切兩半,要用小刀在山楂的中間一轉。將核取出後用竹籤穿上,然後放到熬好的熱糖里滾一下。熱糖冷卻後,便成為晶瑩透明的糖葫蘆了。

過去,一般老百姓認為冰糖葫蘆做的最好的是東安市場琉璃廠信遠齋。一到農曆十月,這兩家的冰糖葫蘆就開始上市了。逛了東安市場的人如果沒吃那裡的冰糖葫蘆,不免有些遺憾。信遠齋的冰糖葫蘆當時可稱糖葫蘆中的精品。梁實秋先生在《雅舍談吃》一文中記述道:冰糖葫蘆“以信遠齋所制為最精,不用竹籤,每一顆山里紅或海棠均單個獨立,所用之果皆碩大無比,而且乾淨,放在墊了油紙的紙盒中由客攜去”。

春節更是冰糖葫蘆大賣的時候。從正月初一到十五,在北京和平門外琉璃廠廠甸廟會上人山人海,人潮間四處穿梭著冰糖葫蘆的身影。廠甸廟會上的糖葫蘆個頭特別大。它是用長長的荊條做芯,在山裡紅外刷上以甜水做成的飴糖,通體呈白色。小的3尺一條,大的五六尺,頂上還插有用紅紙、綠紙做成的小三角旗。廠甸廟會起源於明朝嘉靖年間,除其間少數幾年停頓外,一直延續不斷,如今已然400年有餘了。它與南京夫子廟,上海城隍廟,成都青羊宮並稱為中國四大廟會。糖葫蘆成為北京入歲時逛廠甸的標誌,也成為北京人過春節的象徵。

人生好像這冰糖葫蘆,甜甜的酸酸的,讓人回味無窮。一位朋友曾撰文描寫過童年時在北京吃冰糖葫蘆的情景。到了春節,他最喜歡同大人們一起去逛廟會。那裡最先吸引他眼球的不是甑兒糕、玻璃粉、螺絲轉兒、馬蹄燒餅以及爆肚、炒肝、驢打滾、糖耳朵,而是如紅樹般聳立在街邊的冰糖葫蘆。還沒走進廟會大門,總是先買一串通紅的冰糖葫蘆。他總是攥在手裡老半天捨不得吃,先用舌頭輕輕舔掉凝固的糖稀,含到嘴裡等它慢慢地溶化,清涼涼甜絲絲的氣息充盈了全身,五臟六腑滋潤滑爽;再輕輕地咬一口山楂細細一嚼,那滋味兒,酸中帶甜,甜里透酸,仿佛一種迷人的鏇律蕩漾在心頭。多么美妙啊!亦甜亦酸、甜酸相伴,原汁原味的生活不就是這個樣子嗎?

在21世紀的今天,價廉物美的冰糖葫蘆依然是北京的知名小吃。現在不僅在春節熱賣,而且在情人節、五一、十一等節假日也熱賣,越賣越紅火。花樣翻新,種類繁多,除了紅果(山楂)外,有山藥的、山豆子的、桔子的、荸薺的、香蕉的、獼猴桃的,還有紅果夾餡的:蜜桃餡、豆沙餡、棗泥餡等。1999年,山東臨沂市下崗職工朱呈容做的冰糖葫蘆在北京有名一時。她在山楂去核的地方填充了朱古力、果醬甚至熟雞肉、牛肉等,再包上一個寫有“朱老大夾心冰糖葫蘆”字樣的包裝袋子。很快,她不僅讓自己脫貧致富,而且形成了一個規模宏大的產業。在這種效應的激勵下,北京城的冰糖葫蘆事業也很快上了層次,“老北京冰糖葫蘆”、“全福德冰糖葫蘆”等品牌也擺進了商店、超市的貨櫃,大大滿足了北京市民的口腹之慾。

1997年,流行歌手馮小泉一曲《冰糖葫蘆》紅遍大江南北,並獲廣播電影電視部97中國十大金曲獎。歌中唱道:“都說冰糖葫蘆兒酸,酸裡面它裹著甜;都說冰糖葫蘆甜,可甜裡面它裹著酸。冰糖葫蘆好看它竹籤兒穿,象徵幸福和團圓,把幸福和團圓連成串,沒有愁來沒有煩……”唱得多么好啊!把幸福和團圓連成串,沒有愁來,沒有煩,充分表達了普通老百姓渴望幸福的美好心愿。

冰糖葫蘆的製作方法

糖葫蘆郭糖葫蘆郭
原料:白砂糖、山楂、竹棍食用油

設備:小平底鍋1口,木板2-3塊(注意使用木板要先用浸泡)。

製作工藝:先將白砂糖放到鍋中,再加入乾淨的清水,加水量以浸透白糖為宜。然後一邊加溫一邊攪拌,待鍋內糖液全部沸騰,就停止攪拌,繼續小火加溫。到鍋內有劈啪響聲後,用筷子蘸少許糖液放入冷水中冷卻,冷卻後,用牙咬一下,如果粘牙,需繼續加熱;如果不粘牙,有吃水果糖的感覺,證明火候恰到好處。此時可把預先穿好的山楂串放放糖鍋中,滾一圈粘滿糖液,拿出放在抹上食用植物油的木板上,用力摔一下,這樣做出糖葫蘆有一個明顯的大糖片,很美觀。在冷卻五分鐘後,即可取下。

山楂既可去核,也可不去核;還可在山楂上用刀劃口,夾入花生仁或者蘋果、核桃仁等,做花樣冰糖葫蘆。

要加蜂蜜的話,冷卻熬好的糖漿時用蜂蜜水即可,不能在熬糖時加蜂蜜,因為高溫破壞蜂蜜的營養。

相關詞條

北京小吃1

北京作為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府,擁有悠久的歷史,自然在吃的方面也不含糊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