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釘李

門釘李

門釘李,門丁肉餅或門釘肉餅是北京的一種傳統小吃。因為形狀像古時候城門上的門釘而得名。而且據說門釘肉餅有吉祥的含義。

特色小吃

門釘李 門釘李

門釘肉餅:又作門丁肉餅,是一種老北京的清真食品。傳說清御膳房為慈禧做了一道餡食的點心,慈禧吃過後覺得很適口,問廚師這種食品叫什麼名字。御膳房的高廚想到宮廷大門上的釘帽,就隨口回答說“門釘肉餅”,門釘肉餅象徵永遠吉祥。門釘肉餅其做法跟一般餡餅沒啥區別,就是形狀不太一樣,一般的餡餅扁平,而門釘是直徑約五厘米,高約三厘米的圓柱體,由於形似舊時城門上的門釘而得名,因而“門丁”是簡化的不規範寫法。吃門釘肉餅一定要趁熱,如果涼了,流出來的牛油遇冷凝固,吃著都糊嘴。不過您也別太性急,要是迫不及待一大口咬下去,燙嘴不說,油能滋您一身。這跟灌湯包有點相似,在焦黃的麵皮裡面,飽含著濃濃的湯汁,集合了牛肉的鮮和大蔥的香,著實誘人。

關於門釘肉餅

來歷

門釘李 門釘李

據說清朝時皇宮的御膳房為特意慈禧太后做了一道有餡的點心,慈禧很喜歡吃,問這種食品的名字。廚師臨時想到宮廷大門上的門釘,就回答說叫做門釘肉餅。 門釘肉餅的做法和一般的餡餅區別不大,只是餡餅是扁的,而門丁肉餅則是高約3厘米,直徑5厘米的圓柱體。餡傳統上是牛肉大蔥。門釘肉餅選擇牛肉的上腦和鮮嫩肥瘦相間的部位剁成餡,調以香油、洋蔥、鮮姜、花椒等輔料拌制,用精白麵粉和成鬆軟麵皮,包成像宮廷紅門上的門釘形狀,直徑4厘米,厚2厘米,放在鐺中煎烙成熟,可算得皮薄餡足的一種美食了。它外焦里嫩,清香潤口,咬一口鮮湯四溢,風味獨到。

參考原料及做法

麵皮:普通麵粉

餡料:牛肉餡、洋蔥、雞蛋、醬油、鹽、糖、味素、十三香(或花椒水或其他香料)

1.和包餃子的麵團一樣,將麵粉加涼水,和成比較軟的麵團,餳半小時左右,中間再揉一次,讓麵團充分鬆弛。

2.將牛肉餡加上雞蛋和各種調料調勻,可以加適量的水來攪拌調節肉餡的乾稀。再加入切碎洋蔥丁拌勻。

3.將麵團分成比餃子的劑子略大的面劑子,擀成比較薄的麵皮,放上肉餡,收口。將收口朝下,搓成“圓饅頭”狀的餅坯。

4.餅鐺燒熱後調成中小火,加適量油,放入餅坯,再加上適量水,蓋上鍋蓋,大約5-10分鐘後鍋內水基本收乾,底部煎成金黃色時,就可以將餅翻個兒面朝下,煎至金黃色即可。

香噴噴的、外焦里嫩的、兩面兒金黃色的門釘肉餅出鍋了!

吃法

由於門釘肉餅油很大,而且牛油很容易凝固,因此趁熱吃比較好,口感也好。但是趁熱吃也容易不小心燙嘴。而且一般吃的時候,最好淋上一些醋,既能去除油膩的感覺,又能帶來更好的口感。

知名字號

門丁李

白魁老號

隆福寺的“豐年灌腸號”

北京小吃1

北京作為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府,擁有悠久的歷史,自然在吃的方面也不含糊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