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法國米洛高架橋(MillauViaduct)於2004年12月14日落成。她位於法國南部,目的是為了緩解法國渡假時期往來巴黎和地中海沿岸地區的交通擁塞。這座橋樑由英法兩國共同完成,由英國著名國寶級建築大師福斯特爵士負責設計,打造艾菲爾鐵塔的埃法日集團出資承造。
米洛大橋採用斜張橋形式,為四線道,橋樑以七支懸臂柱支撐,橫跨塔恩河(TarnRiver)。橋面高270公尺,懸臂支柱最高處達343公尺,比巴黎艾菲爾鐵塔還高。總長為2.5公里,橋重為3萬6千公噸,從2001年12月開始動工至2004年12月完工歷時整3年。米洛大橋的橋樑高度及工程竣工時間都創下了世界第一的紀錄。開車在橋上行走時,宛如行走在高高的雲端之上。
設計者
米洛大橋由英國著名國寶級建築大師福斯特爵士(作品包括德國國會新大廈,以及英國倫敦千禧大廈,和泰晤士河上的千禧大橋,並以千禧大廈獲得英國史特林建築獎。)負責設計。諾曼·福斯特,建築學學士(曼徹斯特大學),建築學碩士(耶魯大學),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會員。諾曼·福斯特生於1935年,在曼徹斯特大學學習建築學和城市規劃,1961年畢業後獲亨利獎學金去耶魯大學學習,在那裡取得了碩士學位,1963年開設自己的事務所之前,他一直在美國東西海岸從事城市更新和總體規劃項目。諾曼.福斯特獲得過全世界許多大學和組織的榮譽學位門獎金。他於1990年被女王封為爵士,1983年獲得皇家金質獎章1994年獲美國建築師學會金質獎章。他是眾多學術團體的成員,在世界許多地方進行教學和講學。他曾任建築協會的副主席以及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的客座審查委員。
建造者
米洛大橋是英國和法國共同完成,由英國著名建築大師佛斯特(NormanFoster)爵士負責,打造艾菲爾鐵塔的埃法日集團(GroupeEiffage)出資承造。該公司承擔3億9400萬歐元橋樑興建費用,取得橋樑75年的管理權,這段期間的過路費收入都歸其所有。
設計特點
米洛大橋建築之初曾引起不小的爭議,擔心破壞塔恩河谷周圍景致,但是福斯特以鋼骨為主建材配合其設計功力,讓這座大橋完工後看來結構輕巧,細緻卻不失堅固。他曾說,設計理念就是“要讓大橋看上去精巧到另人難以置信的程度。”
福斯特採用特製鋼材為橋面,而非混凝土,減輕橋樑重量,施工方式採用預造法,就是先將橋面在亞爾薩斯工廠銜接成每塊32公尺寬的鋼材,共2000塊,然後運到橋兩端的山谷銜接起來,緩慢的懸吊到橋面預定段上方安裝﹔橋樑採用白色也達到視覺上的輕量效果。
建築團隊希望米洛大橋不僅讓金門大橋、雪梨港大橋相形失色,更要成為21世紀的人類建築奇觀的“橋樑之母”。
結構
米洛大橋採用斜拉橋形式,為四線道,橋樑採用七個懸臂單塔單索麵支撐,橫跨塔恩河(TarnRiver),橋面高270公尺,懸臂支柱最高處達343公尺,比巴黎艾菲爾鐵塔還高;大橋總長2460米,整個結構耗費鋼材36000噸,占大橋重量的四分之一,橋墩和橋塔採用混凝土建造。
全橋共分八跨,其中,除了最南與最北兩個跨較短為204米外,其餘橋跨的跨徑皆為342米。由於兩端高度不同,全橋以3%的縱坡度由南端向北端下降,而為了提升視距,橋樑設有20000米的水平曲率。
橋面主梁採用鋼箱梁結構,高4.7米,橋面寬32.05米。
7座橋墩高度從77米到240米不等,厚度由底至頂逐漸縮減呈梯形狀,墩底斷面寬度24.5米,到橋面後高度降為11米。每一根橋墩都是由16個段落組成,每個段落重2,230噸,這些段落本身又是在施工現場以每塊60噸、4公尺寬17公尺長的構件組成。橋面頂的橋塔高度均為87米。
建造過程
與一般的橋樑建設不同,工程師們為橫跨兩座高原的MillauBridge想出了獨特的建造方式。先將橋板和橋面部分在其它地方建好,再利用水力發動系統將兩部分巨大的橋面由兩面高原逐漸移動到橋墩上,最後在橋中央合攏。
為了保證精確性,在施工中,使用了世界最先進的衛星定位系統。300多個小型精密反光鏡(感應裝置),被澆注在混凝土橋墩中,或固定在周圍的岩石上。在施工中橋墩只要每升高4米,專家就能利用衛星定位系統接收感應裝置的信號,糾正可能出現的偏差。大橋歷時3年建後,建築垂直誤差不超過5毫米!而它的壽命將超過120年。橋面上支撐拉索的87多米高的鋼筋水泥橋塔,巨大而笨重,不可能在橋上直接修建。人們要先把它造好,再在橋面上鋪設軌道,一點點地挪到橋墩的正上方,這好比在270米高空移動30層的大樓。為保證大橋的抗風能力,橋面主梁結構被設計成三角形,以有效減少風的阻力。除了用計算機模擬試驗外,還進行了戶外模擬試驗。法國氣象局專門修建了一個人工山谷,然後向這個"山谷"灌水,水裡夾雜了許多小顆粒。專家通過水流顆粒的變化模擬出米約大橋所在山谷可能出現的各種複雜風向,從而對大橋各種建築結構的比例不斷修改。最終,大橋的設計可以抵禦時速250千米的強風。而且,大橋的材料比普通橋的材料要輕,這使它兼具了剛性和彈性,遇到超強大風,地震或者熱脹冷縮,它會像雜技演員一樣表現它的超強柔韌性。
大橋建造過程中首先遇到的難題也是風。270米高的建築受到的風力遠超出地面的建築,當兩邊橋體還未合攏時,這一高度的橋體經常被強風吹得劇烈搖晃。風力達到時速70千米時,所有工作人員都要撤出現場。最後,施工人員用巨型鋼管搭出了幾個200多米高的臨時鐵架,托住橋身,才使得工程順利進行。大橋的金屬橋體從南北兩端緩緩向中間靠攏時,經歷了18次嘗試才最終完成合龍。由於大橋有熱脹冷縮效應,設計者在每段橋面連線處,尤其是在橋墩上的兩段橋面的連線處,都設定了靈活的"金屬關節",能允許兩段橋面自由伸縮。
該橋自2001年12月動工,2004年12月14日建成,共花費3年時間完成,其高度、完工時間均創下世界第一。
景觀
米約高架橋的側面輪廓就像一根繃緊的線被一排針刺透一樣,它綿延幾英里,俯瞰四周鄉野,被譽為美學和科學的經典結合。“這座橋簡直是一座藝術與技術完美結合的建築傑作,它好像是飛翔在山谷之間,顯得蔚為壯觀。”
這座橋現在已經成為了Millau市的驕傲,同時也成為法國和Millau市的又一處觀光景點。
橋之美
橋是一種架空的人造通道。由上部結構和下部結構兩部分組成。上部結構包括橋身和橋面;下部結構包括橋墩、橋台和基礎。它們高懸低臥,形態萬千,有的雄距山岙野嶺,古樸雅致;有的跨越岩壑溪間,山川增輝;有的坐落鬧市通衢,造型奇巧;有的一橋多用,巧奪天工。不管風吹雨淋,無論酷暑嚴冬,它們總是默默無聞地為廣大的行人、車馬跨江過河,飛津濟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