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沽橋

大沽橋

大沽橋是由世界著名的橋樑設計大師鄧文中院士設計,全長243米,寬32米。其構思為“日月生輝”,坐落在解放橋和廣場橋之間的大沽橋2003年7月6日正式開建,經過一年多的建設成為海河首批新建5座橋樑中最先通車的一座。大沽橋的設計構思為“日月雙輝”,由兩個不對稱的拱圈構成,大拱圈面向東方,象徵著太陽,小拱圈面向西方,象徵著月亮。“日月雙輝”巨型雙拱中的大拱拱圈弧長140米,向外傾斜18度;小拱拱圈弧長116米,向外傾斜22度,它們共由88根吊桿繫於橋的兩側,與橋外伸出的半圓觀景平台相對。據介紹,這種設計全稱為“不對稱外飄式聯合梁系桿拱橋”,至今為止在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

基本信息

簡介

大沽橋大沽橋

大沽橋是由世界著名的橋樑設計大師鄧文中院士設計,全長243米,寬32米。其構思為“日月生輝”,大拱面向東方,象徵初升的太陽,小拱面向西方象徵月亮,構成觀賞平台,行人至此可一覽海河美景。

大沽橋由國際橋樑大師鄧文中提出設計方案,天津城建設計院美國林同炎國際公司合作初步設計,由天津城建設計院年輕的團隊具體進行施工圖設計,天津城建集團負責施工。2003年7月大沽橋開工建設,2004年10月主體完工,2005年11月通車。

坐落在解放橋廣場橋之間的大沽橋2003年7月6日正式開建,該橋設計構思新穎、獨特,為“日月拱”,由兩個不對稱的拱圈構成——大拱圈弧長140米,高39米,向東傾斜18度,象徵太陽,小拱圈弧長116米,高19米,向西傾斜22度,象徵月亮,。“日月雙輝”巨型雙拱中的大拱拱圈弧長140米,向外傾斜18度;小拱拱圈弧長116米,向外傾斜22度,它們共由88根吊桿繫於橋的兩側,與橋外伸出的半圓觀景平台相對。據介紹,這種設計全稱為“不對稱外飄式聯合梁系桿拱橋”,至今為止在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
大沽橋大沽橋

經過一年多的建設成為海河首批新建5座橋樑中最先通車的一座。大沽橋全長154米,主跨106米,邊跨24米,橋面最寬處59米。設計構思為“日月雙拱”,由兩個不對稱的拱圈構成,大拱圈面向東方,象徵著太陽,高39米;小拱圈面向西方,象徵著月亮,高19.2米。

除了美觀之外,拱圈上的88根吊桿還將承載106米主跨橋面的所有重量,這個獨特的設計把普通橋樑水面橋墩的支撐力變為吊桿的拉力,省去了河中的橋墩,真正打造出了“橫跨”海河的壯觀大橋。

照明設計

天津奉化橋位於天津奉化道和解放南路交口,橋樑夜景照明是由法國照明設計大師Louisclair做燈光設計,。照明設計中採用知名國際品牌Targetti的產品,為了不破壞橋樑的藝術感覺,設計中在橋拱上安裝70W和35W下照投光燈代替路燈照明,將路面均勻洗亮,並用線型投光燈進行必要的補光。

大沽橋大沽橋
此工程施工難度大,橋拱及風撐的走線不能破壞景觀,燈具的安裝也給我們帶來了史無前例的挑戰。華彩人以他們的熱忱和敬業精神得到了大師的認可,用光在夜空中勾勒出了一串熠熠生輝的項鍊。

整體橋樑照明僅用35.6KW,是集節能、環保、人文及藝術於一身的夜景傑作。

天津海河大沽橋橫跨海河,是天津重要的交通樞紐,並以其奇特優美的造型成為天津人民的驕傲。我們在設計中充分結合了橋樑自身的結構特點,展現了大沽橋的獨特內涵與風采。正是這套設計方案得到了大沽橋設計者——美國橋樑設計大師鄧文中院士的肯定並付諸實施。

清風微拂的傍晚,天際幾抹七色的雲彩,晚霞自然是眩目的,而身披彩霞的大沽橋才是夜幕中的主角。不論是紅的艷麗,藍的的深情,抑或是綠的平和,每一束,每一點都有著自己的獨特與性格,不管是靜靜的低垂不語,或是張揚的放縱形骸,它們就是這樣細膩著,粗糙著,素雅著,濃烈著,清純著,放縱著……

八里台立交橋照明工程是我公司最早的工程之一,也是天津最早進行亮化的立交橋。其間我們做出了大膽的探索,為天津的夜晚增添了一座流動的、多彩的、變幻的城市樂章。橋體採用紅白兩種顏色鮮明的護欄燈進行勾勒,體現出現代大型立交橋的氣勢與嫵媚。

獲得獎項

大沽橋獲尤金·菲戈獎

大沽橋大沽橋
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召開的2006年度國際橋樑大會7月5日傳來喜訊,天津市大沽橋榮獲尤金·菲戈獎(尤金·菲戈獎是以已故美國著名橋樑設計師尤金·菲戈的名字命名,由國際橋樑大會創立,以表彰通過想像和創新並於近期建成的標誌性橋樑。首屆尤金·菲戈獎於2002年6月頒發,每年全球只有一座橋樑獲此殊榮,我國江蘇江陰長江大橋、上海盧浦大橋先後於2002年、2004年獲得此獎。位於天津海河的大沽橋使天津橋樑第一次獲得全球大獎。),這是天津橋樑首次獲全球橋樑設計建造的最高獎,也是天津首座採用環氧瀝青混凝土鋪裝橋面的橋樑。據悉,此為海河堤岸景觀規劃方案獲國際水岸復興規劃2005年度大獎之後第二次摘取國際大獎,也是分量最重的一次,大沽橋摘得尤金·菲戈獎為2006年度全世界的唯一,也是天津市橋樑工程首次獲此殊榮。大沽橋在著名橋樑大師鄧文中提出設計方案的基礎上,由天津城建設計院和林同炎國際公司(T.丫.UNIN下ERNATIONAL)合作.

大沽橋再摘全國獎

本市北倉污水處理廠、大沽橋、柳林路高架橋榮獲中國市政金杯示範工程獎。由市政三、五公司和設備公司共同承建的大沽橋工程,為三跨連續、主跨一跨過河下承式系桿拱結構。其中橋樑造型、設計、科技創新等摘得國內多個獎項。

附近景點

大沽口炮台

大沽橋 大沽口炮台
津門十景之一,景名“海門古塞”。大沽口炮台位於天津市東南60公里塘沽區海河與渤海的交匯處,素有津門海防要隘之譽。明代,素有津門海防要隘之譽。明代為抗倭始從而設計。清鹹豐八年(1858)奏請朝廷加強海防,確保京畿安全,建大炮台6座,其中3座在南岸,2座在北岸,分別以“威”、“震”、“海”、“門”、“高”5字為名號;另一座建在北岸石壁上。配建小炮台25座。第二次鴉片戰爭中,1859年6月25日,提督史榮椿率部堅守炮台,與英軍激戰,史稱第一次大沽口保衛戰。1900年,提督羅榮光率守軍和義和團並肩抗擊八國聯軍,最終壯烈殉國。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後,大沽口炮台被拆除。現僅存南岸“海”字炮台。

大沽口炮台已成為近代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的歷史見證,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沽潮音寺

位於塘沽區西大沽海河入海口南岸。明初創建。坐西朝東,面向海河。原有前、後兩進院落。現存山門,大殿和配殿。大殿面闊三間,進一間,前後廊,青瓦山頂,磚木結構,為大沽口僅存的祭祀海神的廟宇。

白塔

大沽橋白塔
在薊縣城西南隅,獨樂寺正南300米,舊稱漁陽郡塔。建於遼統和年間,遼清寧四年(1058)重建,在明嘉靖隆慶、萬曆和重建,在明嘉靖、隆慶、萬曆和清乾隆年間重修。明嘉靖十二年(1533)在塔前修建觀音寺,塔身白色,所以亦稱觀音寺白塔

塔平面呈八角形,由高大的束腰須彌座、八角重檐亭式塔身、碩大的率堵波和頂部的十三天相輪組成。通高30.6米,磚石結構。塔基下部砌花崗岩石條,上部的仿木磚雕須彌座,其壺門內浮雕舞樂伎,刻工精細,栩栩如生,是研究遼代音樂舞蹈的重要例證。塔身南面設門,內置佛龕;東、西、北三面設磚雕假門;四個側面凸雕碑形,上書佛教偈語。八個轉角處作重層小塔。塔身上出三層磚檐,檐角系銅鐸。檐上置塔座承覆缽形圓肚、十三天相輪。此塔下部為密檐塔型,上部砌作覆缽式,是中國遼塔造型奇特之一例。素有“金峰平掛西天月,玉柱什擎北塞雲”之譽。

上層室內曾藏有遼清寧四年舍利石函一具和珍貴文物百餘件。

公交線路

經過天津市大沽橋的公交線路車共有3路
天津828路公車經過大沽橋[1]

1.中心站2.大沽橋3.第一醫院4.新貨場5.昌海公寓6.陳家溝子7.和平村8.王串場一號路9.瑩津里10.四十八中11.開雲大廈12.王串場四號路13.金沙江路14.祥和家園15.涪江南里16.岷江路17.滄江道18.錦江里19.大江里[共19站][點擊車站查過路車]

天津868路公車經過大沽橋[2]

大沽橋大沽橋
1.壽園裡2.津誼橋3.西園道4.西園西里5.賓館南道賓西樓6.天津博物館7.文玥北里8.二附屬醫院9.曙光里10.紅光里11.南樓12.東樓13.下瓦房14.天津圖書大廈15.大營門16.音樂廳17.科學會堂18.大同道19.口腔醫院20.大沽橋21.第一醫院22.貨場大街23.昌海公寓24.陳家溝子25.和平村26.王串場一號路27.王串場三號路28.王串場六號路29.正義道30.增產道31.金沙江路32.橋園裡33.何興莊34.東窯窪35.徐莊子[共35站][點擊車站查過路車]

天津901路公車經過大沽橋[3]

1.動物園2.水鄉花園3.時代奧城4.體育中心北5.腫瘤醫院6.體院北7.華夏未來8.氣象南里9.東風裡10.氣象台路德才里11.醫科大學12.康營里13.拉薩道14.濱江道15.長沙路16.煙臺道17.山東路18.大沽路渤海大樓19.赤峰道20.大沽橋21.第一醫院22.新貨場23.昌海公寓24.獅子林大街25.金緯路26.宙緯路27.辰緯路28.北站29.北寧公園30.北站體育場31.天津服裝城32.建昌道33.鹽坨橋34.任賢東里35.曙光路36.天津職業大學[共36站][點擊車站查過路車]

相關文獻

1、大沽橋鋼結構焊接工藝評定試驗研究

2、海河大沽橋施工技術的套用

3、大沽橋拱助支架體系施工技術

橋之美

橋是一種架空的人造通道。由上部結構和下部結構兩部分組成。上部結構包括橋身和橋面;下部結構包括橋墩、橋台和基礎。它們高懸低臥,形態萬千,有的雄距山岙野嶺,古樸雅致;有的跨越岩壑溪間,山川增輝;有的坐落鬧市通衢,造型奇巧;有的一橋多用,巧奪天工。不管風吹雨淋,無論酷暑嚴冬,它們總是默默無聞地為廣大的行人、車馬跨江過河,飛津濟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