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屆坎城電影節

第58屆坎城電影節在法國落下帷幕。本次頒獎典禮上,亞洲電影未能續寫去年的輝煌,僅有來自中國內地的影片《青紅》獲評審會獎

簡介

亦譯作康城或坎城電影節,世界最大、最重要的電影節之一。1939年,法國為了對抗當時受義大利法西斯政權控制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決定創辦法國自己的國際電影節。第二次世界大

第58屆坎城電影節第58屆坎城電影節

戰爆發使籌備工作停頓下來。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9月20日在法國南部旅遊勝地坎城舉辦了首屆電影節。自創辦以來,除1948年、1950年停辦和1968年中途停斷外,每年舉行一次,為期兩周左右。原來每年9月舉行。1951年起,為了在時間上爭取早於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改在5月舉行。1956年最高獎為“金鴨獎”,1957年起改為“金棕櫚獎”,分別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等。此外,歷年來還先後頒發過愛情心理電影、冒險偵探電影、音樂電影、傳記片、娛樂片、處女作、導演、男女演員、編劇、攝影、剪輯等獎。
坎城電影節因大海、美女和陽光(Sea Sex Sun)而被稱為3S電影節。每年盛事期間,在著名的海濱大道及附近的海灘上都會有眾多美女雲集,期待著影界大腕、星探們的發掘,一圓她們的明星夢。

開幕

法國當地時間5月11日傍晚(北京時間5月12日凌晨),第58屆坎城電影節開幕儀式在坎城的電影宮隆重舉行。已經是下午6點半的坎城仍然陽光燦爛,眾明星陸續踏上電影節的紅地毯。首先走上紅毯的是法國老牌女星凱瑟林-德納芙,電影節開幕影片《旅鼠》的導演多米尼克-摩爾帶領《旅鼠》劇組作為壓軸陣容最後亮相。競賽單元評審團主席埃米爾·庫斯圖利卡率領其餘8位評審亮相紅地毯為開幕式影片《旅鼠》捧場。著名導演吳宇森跟電影節競賽單元評審團一眾評審一起在倒數第二組“方隊”中出現,成為全場的亮點。

單元

電影節的活動分為六個單元:“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會外市場展”。有兩組評審委員分別評審長片和短片,“正式競賽”

坎城國際電影節坎城國際電影節

的部分由各國電影文化界人士組成,其人選都是頗有聲望的導演、演員、編劇、影評人、配樂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擔任主席。非競賽部分以提拔新人為主,其中“導演雙周”及“一種注視”發掘了不少頗具潛力或業有成就的導演。

獲獎名單

棕櫚獎 《孩子》(L\'enfant) 導演:達內兄弟(Jean-pierre Dardenne/Luc Dardenne)

第58屆坎城電影節第58屆坎城電影節

最佳女演員獎 《自由區》(Free zone) 漢娜-拉斯洛(Hanna Laslo) 以色列
最佳男演員獎 《艾斯卡達的三次葬禮》(The Three Burials of Melquiades Estrada) 導演:湯米·李·瓊斯(Tommy Lee Jones) 美國
最佳導演獎 《躲避》(Caché) 導演:麥克·漢尼克(Michael Haneke) 奧地利
最佳劇本獎 《艾斯卡達的三次葬禮》(The Three Burials of Melquiades Estrada) 導演:湯米·李·瓊斯(Tommy Lee Jones) 美國
評審會大獎 《破碎之花》(Broken flowers) 導演:吉姆·賈木許(Jim Jarmusch) 美國
評審會獎 《青紅》 導演:王小帥 中國
最佳金攝影機獎 《Sulanga Enu Pinisa》 導演:加亞桑德拉(Vimukthi Jayasundara) 法國
最佳金攝影機獎 《你和我所認識的人》(Me and You and Everyone we Know) 導演:米蘭達·朱萊(Miranda July) 美國
最佳短片金棕櫚獎 《立刻購買》(Podorozhni) 導演:Igor STREMBITSKYY 烏克蘭

中國時間表

5月12日 《無極》十分鐘片段首映
5月14日 《黑社會》首映

第58屆坎城電影節第58屆坎城電影節

5月17日 《青紅》首映,惟一入選競賽單元的內地影片
5月17日 “香港之夜”活動
5月18日 “中國之夜”活動(廣電總局籌辦在坎城慶祝中國電影百年)
5月20日 《最好的時光》首映

競賽片名單

競賽片

1)《旅鼠》lemming 導演多米尼克·摩爾(Dominik Moll),法國
2)《痛擊》Bashing,導演小林政廣(Masahiro Kobayashi),日本
3)《公里為零》Kilometer Zero,導演辛那·薩利姆(Hiner Saleem),伊拉克
4)《何處尋真相》Where the Truth Lies,導演阿托姆·伊格揚(Atom Egoyan),加拿大/美國
5)《最後一日》Last Days,導演加斯·范桑特(Gus Van Sant),美國
6)《躲避》Caché,導演麥克·漢尼克(Michael Haneke),法國
7)《黑社會》Election,杜琪峯中國香港
8)《天堂里的戰爭》(Battle in Heaven) 卡洛斯·雷加達斯(Carlos Reygadas), 墨西哥
9) 《既生之則安之》(Once You're Born You Can No Longer Hide),導演馬可·圖里奧·吉歐達納(Marco Tullio Giordana),義大利
10)《曼德勒》Manderlay,導演拉斯·馮提爾(Lars Von Trier),丹麥
11)《暴力史》A History of Violence,導演大衛·柯南伯格(David Cronenberg),美國
12)《破碎之花》Broken flowers,導演吉姆·賈木許(Jim Jarmusch),美國
13)《青紅》Shanghai Dreams,導演王小帥中國
14)《孩子》L'enfant,導演達內兄弟(Jean-pierre Dardenne/Luc Dardenne),比利時
15)《繪畫還是做愛》Peindre ou faire l'amour,導演阿諾·拉盧(Arnaud Larrieu)/讓-馬內·拉盧(Jean-marie Larrieu),法國
16)《罪惡之城》Sin City,導演羅伯特·羅德里格茲(Roberto Rodriguez)/弗蘭克·米勒(Frank Miller),美國
17)《別來敲門》Don't come Knocking,導演維姆·文德斯(Wim Wenders),美國
18)《電影故事》Keuk Jang Jeon( Conte de cinema) 洪尚秀(Hong Sangsoo),韓國
19) 《自由區》Free zone,導演阿莫斯·吉達(Amos Gitai),以色列
20) 《艾斯卡達的三次葬禮》The Three Burials of Melquiades Estrada,導演湯米·李·瓊斯(Tommy Lee Jones),美國
21)《最好的時光》Three times,導演侯孝賢中國台灣

非競賽片

《賽末點》Match Point,導演伍迪·艾倫(Woody Allen)
聖誕快樂》Joyeux Noel,導演克里斯蒂安·卡西雍(Christian Carion)
《星戰前傳3:希斯的復仇》Star Wars : Episode 3 - Revenge of the Sith,導演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
《小賊·美女·妙探》Kiss, Kiss, Bang, Bang,導演沙恩·布萊克(Shane Black)
甜蜜的人生》A Bittersweet Life,導演金知雲(Kim Jee-Woon)
《午夜電影》Midnight movies: from the margin to the mainstream,導演斯圖爾特·薩繆斯(Stuart Samuels)
《跨越橋樑》Crossing the bridge,導演費斯·阿金(Fatih Akin)
《噩夢的力量》The Power of nightmares,導演亞當·柯蒂斯(Adam Curtis)
《獨眼的復仇》Pour un seul de mes deux yeux,導演艾維·莫葛洛比(Avi Mograbi)
《被燒毀的劇院的演員們》Les Artistes du theatre brule,導演潘禮德(Rithy Panh)
《這不是我夢想的生活》C'est pas tout àfait la vie dont j'avais revé,導演米歇·皮高利(Michel Piccoli)
《辛迪》Cindy,導演貝特朗·波尼洛(Bertrand Bonello)
《狸御殿》Princess raccoon,導演鈴木清順(Seijun Suzuki)
恐色症》Chromophobia,導演瑪莎·費因斯(Martha Fiennes) (閉幕片)

落幕

第58屆坎城電影節於北京時間2005年5月22日凌晨正式落下帷幕。來自比利時的《孩子》摘得金棕櫚枝,美國獨立導演大師吉姆-賈木許的《破碎之花》則榮獲“評審團大獎”,令法國電影18年來“國貨奪標”的熱切願望再度落空。不過,麥可-漢尼克的《躲避》還是為法蘭西挽回了面子,繼4年前探討受虐畸戀的《鋼琴女教師》囊括了評審團大獎、最佳男女主角3項榮譽後,這位坎城的常客、法蘭西本土的大師終於問鼎最佳導演的桂冠。備受關注的由王小帥執導的《青紅》則獲得了評審會獎。
而湯米-李-瓊斯《艾斯卡達的三次葬禮》一舉斬獲最佳編劇、最佳男主角兩項大獎,轉身導演的李-瓊斯不僅問鼎影帝,而且處女作即或如此盛譽,可謂本屆坎城最大的驚喜。而《自由地帶》的漢娜-拉斯洛以配角身份登上影后的寶座,更是坎城“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慧眼又一次顯靈。
眾所周知,坎城電影節有兩大傳統。一是法蘭西出品的熱情奔放,宛如地中海畔的棕櫚樹和金沙灘上的比基尼;二是褒貶不一的特立獨行,有人指責是商業炒作的噱頭掩蓋了藝術的光芒,有人總結為每年格調迥異的評審會成員跳躍性的審美作祟。
如果說77歲的奧斯卡是位年屆耄耋的老人,那么,58歲的坎城絕對是更年期的主婦,想給她把脈比登天還難。敢預測奧斯卡的媒體,幾乎沒誰有勇氣在坎城影展面前造次,最佳導演、最佳編劇、影帝、影后——能蒙上一個就了不得,而通常處心積慮的算計都不免“四大皆空”,更不要提“金棕櫚獎”和“評審會大獎”——在坎城影展參賽的作品,千萬別獲得當地媒體的一致追捧,否則100%顆粒無收。
不過,本屆坎城電影節似乎在庫斯圖里卡大師的帶領下,對評論界的認識在一定程度上做出了妥協示好之態。在大師扎堆的今年,兩個大獎都顯得波瀾不驚,3位早已被業界公認的大師再次披荊斬棘、脫穎而出。
金棕櫚獎得主《孩子》的導演來自比利時的達內兄弟,6年前他們曾憑《羅塞塔》勇奪金棕櫚獎,當時,媒體一片感恩戴德地稱頌坎城總算給了與兄弟倆非凡的才華相匹配的名譽和聲望。本片是繼《兒子》(英文版標題“The Son”)之後的新作(《孩子》的英文版標題“The Child”),達內兄弟將半紀錄片風格的、晃動的、肩扛鏡頭的真實感,頑固地追求到底,不僅在展映期間,獲得了當地觀眾的一致認可,更成為有史以來第5位入主“雙金棕櫚”俱樂部的成員(絕對比2000萬美元片酬俱樂部的門檻要高得多),堪稱天時、地利、人和,無可爭議。
而評審會大獎得主吉姆-賈木許的《破碎之花》,則是另一次眾望所歸的結果。比爾-莫瑞扮演的男主人公某日突然收到“一封陌生女人的來信”,聲稱他有個兒子,已被撫養成人——為了找出答案,他不得不開始思考並處理與曾經交往的女人們混亂、糾纏的關係。比爾-莫瑞、傑西卡-朗格、莎朗-斯通、茱莉-德爾佩、蒂爾達-斯文頓……豪華的演技派陣容錦上添花的同時,平凡的情節再次因賈木許的原創力而化腐朽為神奇。老賈獨特的世界觀,多年來在坎城影展屢試不爽,此次雖再度與金棕櫚(最佳長片)相距咫尺擦身而過,但評審會大獎也足以說明其成就之不凡。
同樣,評審們依然為媒體準備了充分的噱頭:
《艾斯卡達的三次葬禮》,本是似曾相識的故事——為實現對已故知己的承諾,男主人公曆盡千辛萬苦,最終將其屍體運抵墨西哥。本劇是2年前令人驚異的佳片《21克》(讓壞小子西恩-潘二度稱帝水城威尼斯,並為娜奧米-瓦茨贏得了首個奧斯卡提名)的編劇吉列莫-阿里加的新成果,作為奧斯卡金像男配角(93年的《亡命天涯》)湯米-李-瓊斯的導演處女作,登入坎城本來已是看點十足。結果“演而優則導”的老湯不僅成就了吉列莫-阿里加勇奪最佳編劇獎的神話,更以台前幕後萬能雙棲的姿態,問鼎坎城影帝。恐怕,再沒哪個電影節如此對“新人”(我指導演)不遺餘力地大力扶植了:斯蒂文-索德伯格、拉斯-馮-特利爾……現在又多了個湯米-李-瓊斯,恭喜發財!
而阿莫斯-吉達的《自由地帶》居然捧出了影后漢娜-拉斯洛,則更令人驚掉了下巴。原以為本片最大的賣點是請到了聖城耶路撒冷出生的娜塔麗-波特曼領銜;另外,在猶太教聖地“嘆息之壁”拍攝接吻戲,遭到教徒們激烈指責的爆料也是絕佳炒作。但已過中年的拉斯洛居然憑藉片中出鏡不多的配角位置一鳴驚人,一方面樸實無華的演技無懈可擊(這與去年威尼斯電影節因《維拉-德雷克》上位的艾美達-斯丹頓相似);另一方面,之前的大熱門丹尼爾-奧特尤爾因媒體的過分吹捧終於引發了評審會的逆反心理(這與前年坎城影展上,《狗鎮》的妮可-基德曼的遭遇雷同),也不能不說是重要的客觀原因。
至於《青紅》獲得評審會獎,並不意外。描述我國當今城市與農村的經濟、文化差異巨大的社會現實,堪稱王小帥的看家本領,而上海的夢與現實云云,正好能將王小帥的鋒芒完全展示出來。當然,我之前曾預言過,本片無競爭力染指大獎(金棕櫚/評審會大獎),特別是在今年,各路大師們多年密制的烈藥面前,即使是一杯濃茶,依然顯不出分量。不過,對中國電影不可等閒視之的心態,似乎在全世界電影人的心中泛濫開來,不僅是章子怡成為首次出席慈善酒會的亞洲明星並有幸繼奧斯卡之後頒獎坎城——《青紅》、《黑社會》、《最好的時光》,兩岸三地不同風味、不同性格分別進入競爭單元,本身已是中國電影獲得的至高禮遇。加之,評審會成員中有我們的“華人標籤”名導吳宇森,因此,本就品質不俗的《青紅》雖不算極出類拔萃,憑其實力奪得“評審會獎”仍屬情理之中、水到渠成。連賈木許都謙稱自己是侯孝賢的學生,這當然是恭維和客套,但同樣也是不折不扣的稱讚和敬意。
姜文曾經說影評人對電影的指指點點就像太監評論做愛,也許坎城電影節正是聽見了這番話,才死心塌地地邀請他在前年做了一回評審。無獨有偶,姜文那一屆評審對《狗鎮》的態度,與去年《花樣年華》的冷遇幾乎如出一轍,影評人推崇什麼,評審會就對什麼不予理睬,套用金庸先生的《白馬嘯西風》:“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歡!”不過,第58屆坎城電影節,卻在喧囂浮華背後,給了影迷更多的欣喜——不僅是在一蟹不如一蟹的電影節衰退潛流中逆水行舟的品質,更是不譁眾取寵、不矯揉造作的中肯的結果。

歷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獲獎影片

屆數
年份影片導演
國家
第3屆坎城電影節1949年《第三人》卡羅爾·里德英國
第4屆坎城電影節
1951年《米蘭的奇蹟》/《茱莉小姐》維托里奧·德·西卡
/阿爾夫·斯約堡
義大利/法國
第5屆坎城電影節
1952年《兩分錢的希望》/《奧賽羅》雷納托·卡斯特拉尼/
奧遜·威爾斯
義大利/美國
第6屆坎城電影節1953年《恐懼的代價》亨利-喬治·克魯佐法國
第7屆坎城電影節1954年《地獄門》衣笠貞之助日本
第8屆坎城電影節1955年《君子好逑》德爾伯特·曼美國
第9屆坎城電影節1956年《寂靜的世界》路易·馬勒法國
第10屆坎城電影節1957年《四海一家》威廉·惠勒美國
第11屆坎城電影節1958年《雁南飛》米哈依爾·卡拉托佐夫東德
第12屆坎城電影節1959年《黑人奧菲爾》馬賽爾·加謬法國
第13屆坎城電影節1960年《甜蜜的生活》費德里科·費里尼義大利
第14屆坎城電影節1961年《維莉迪安娜》/《長別離》路易斯·布努埃爾/Henri Colpi西班牙/法國
第15屆坎城電影節1962年《諾言》Anselmo Duarte葡萄牙
第16屆坎城電影節1963年《豹》盧奇諾·維斯康蒂義大利
第17屆坎城電影節1964年《瑟堡的雨傘》雅克·德米法國
第18屆坎城電影節1965年《決竅,如何得到》理察·萊斯特英國
第19屆坎城電影節1966年《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 /
《紳士現形記》
克勞德·勒魯什/皮亞托·傑米法國/義大利
第20屆坎城電影節1967年《放大》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英國
第22屆坎城電影節1969年《如果》林賽·安德森英國
第23屆坎城電影節1970年《風流醫生俏護士》羅伯特·奧特曼美國
第24屆坎城電影節1971年《送信人》約瑟夫·羅西英國
第25屆坎城電影節1972年《通往天堂的勞動階梯》/
《企業家之死》
Elio Petri/弗朗西斯科·羅西匈牙利/義大利
第26屆坎城電影節1973年《稻草人》/《受僱者》Jerry Schatzberg/阿蘭·布里吉斯美國/法國
第27屆坎城電影節1974年《竊聽大陰謀》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美國
第28屆坎城電影節1975年《烽火歲月志》Mohammed Lakhdar-Hamina瑞典
第39屆坎城電影節1976年《出租汽車司機》馬丁·斯科塞斯美國
第30屆坎城電影節1977年《我父我主》保羅·塔維安尼/
維克托里奧·塔維亞尼
義大利
第31屆坎城電影節1978年《木屐樹》埃曼諾·奧爾米義大利/法國
第32屆坎城電影節1979年《鐵皮鼓》/《現代啟示錄》沃爾克·施隆多夫/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西德/美國
第33屆坎城電影節1980年《影武者》/《浮生若夢》黑澤明/鮑勃·福斯日本/美國
第34屆坎城電影節1981年《鐵人》[波蘭電影]安傑依·瓦依達波蘭
第35屆坎城電影節1982年《失蹤》[美國電影]/
《自由之路》
科斯塔·加夫拉斯/尤馬茲·古尼美國/法國
第36屆坎城電影節1983年《楢山節考》今村昌平日本
第37屆坎城電影節1984年《德克薩斯的巴黎》維姆·文德斯法國
第38屆坎城電影節1985年《爸爸出差時》埃米爾·庫斯圖里卡南斯拉夫
第39屆坎城電影節1986年《戰火浮生》羅蘭·約菲英國
第40屆坎城電影節1987年《惡魔天空下》莫里斯·皮亞拉法國
第41屆坎城電影節1988年《征服者佩爾》比利·奧古斯特瑞典/丹麥
第42屆坎城電影節1989年《性、謊言和錄像帶》史蒂文·索德伯格美國
第43屆坎城電影節1990年《我心狂野》大衛·林奇美國
第44屆坎城電影節1991年《巴頓·芬克》喬爾·科恩 伊桑·科恩美國
第45屆坎城電影節1992年《善意的背叛》比利·奧古斯特英國
第46屆坎城電影節1993年《霸王別姬》/ 《鋼琴別戀》陳凱歌/簡·坎皮恩中國/法國
第47屆坎城電影節1994年《低俗小說》昆汀·塔倫蒂諾美國
第48屆坎城電影節1995年《地下》埃米爾·庫斯圖里卡法國
第49屆坎城電影節1996年《秘密與謊言》邁克·李法國
第50屆坎城電影節1997年《櫻桃的滋味》/《鰻魚》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今村昌平
伊朗/日本
第51屆坎城電影節1998年《永恆的一天》西奧·安哲羅普洛斯希臘
第52屆坎城電影節1999年《美麗羅塞塔》讓·皮埃爾·達內/
呂克·達內
比利時
53屆坎城電影節2000年《黑暗中的舞者》拉斯·馮·提爾丹麥
第54屆坎城電影節2001年《兒子的房間》南尼·莫萊蒂義大利
第55屆坎城電影節2002年《鋼琴家》羅曼·波蘭斯基法國
第56屆坎城電影節2003年《大象》格斯·范·桑特美國
第57屆坎城電影節2004年《華氏911》麥可·摩爾美國
第58屆坎城電影節2005年《孩子》讓·皮埃爾·達內/
呂克·達內
比利時
第59屆坎城電影節2006年《風吹稻浪》肯·羅奇法國
第60屆坎城電影節2007年《四月三周兩天》克里絲蒂安·蒙吉羅馬尼亞
第61屆坎城電影節2008年《牆壁之間》Chris Staron法國
第62屆坎城電影節2009年《白絲帶》麥可·哈內克奧地利/法國
第63屆坎城電影節2010年《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泰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