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鞏寺

石鞏寺

位於二都鄉二都村西北2.5公里處。從二都向西北行入山口,豁然開朗,別有天地。群山環抱、溪水清秀、稻田縱橫,婉若圖畫。諸山林木陰鬱,橫帶蒼煙白靄,石突起,正居其中。從旁仰望,石樑亘,如橋空架,高十餘丈;梁下現大洞天,空靈明,如懸明月於半天。上岩山崩裂,天諸山林木陰鬱,磺帶蒼煙白靄,石鞏突起,正居其中。從旁仰望,石樑橫亘,如橋空架,高十餘太梁下現大洞天,空靈明徹,如懸明月半天。鞏上岩山崩裂、天然形成三疊。最上岩、高廣7尺,名為夾鞏。中岩高一太五、六尺,有方磚一塊,鐫“馬祖石窟”4字,嵌入石壁。岩中有石榻,可以平臥,可以盤腿而坐。西有一折縫,唯蝙蝠可至,露出豆標竹子一束,“馬祖板”一塊,相傳為唐代馬祖禪師戲占拋入,千年不壞。撫州郡守張伯琮書有“石鞏”二大字,每字寬丈余,刻在倒懸蒼崖上,字跡依衡可辨。《徐霞客遊記》中謂石鞏“東西橫跨,若飛梁天半,較貴溪石橋,高與大俱倍之。”

基本信息

簡介

石鞏寺位於宜黃縣二都鎮二都村西北2.5公里處的太極岩風景區。始建於南北朝時。唐肅宗敕封為“石鞏義泉寺”。宋仁宗敕封為“石鞏義泉古寺”,賜匾石鞏為“江西第一名山”。

寺名由來

石鞏寺周圍地貌奇特,山色秀麗,古剎入口兩側,各有一山拔地而起,一座似獅,一座如象。從寺內沿石級而上,約百米開外便有巨石如拱,石鞏寺就坐落在石鞏山上的石鞏洞中。“石鞏”即“石拱”,如橋橫空,鞏上岩山崩裂、天然形成三疊,是丹霞地貌的最典型代表,狀如太極圖,故又稱太極岩,跨徑40餘米。最上岩,高廣7尺,名為夾鞏。中岩高一丈五、六尺,有方磚兩塊,分別鐫刻“馬祖法窟”、“百丈清規”,嵌入石壁。岩中有石榻,可以平臥,可以盤腿而坐。西有一折縫,唯蝙蝠可至,露出豆標竹子一束,“馬祖板”一塊,相傳為唐代馬祖禪師戲占拋入,千年不壞。撫州郡守張伯琮書有“石鞏”二大字,每字寬丈余,刻在倒懸蒼崖上,字跡依衡可辨。

寺廟歷史

石鞏洞頂摩岩石刻“石鞏箭開”四個大字,洞兩旁各立一塊高2.3米、寬1.3米的石碑,上面刻著自漢末至唐、宋、元、明、清歷朝石鞏寺盛況。其中記有:宋仁宗敕封石鞏寺為“石鞏義泉古寺”的金字大牌,並且號稱石鞏寺為“江西第一名山”,同時贈撥全省一年稅收征糧的巨款重修寺殿。所以宋朝為石鞏寺興盛之最,僧人達七百餘人。入石鞏洞,豁然開敞,高寬均約20米。洞內殿宇房屋鱗次櫛比,排列有序。三層樓閣的宏偉建築雄踞洞中,號稱“二殿”,此殿既深且闊,三層樓閣。一層是寶殿廳,內置千手觀音、飄海觀音、正直觀音等六尊大觀音以及馬祖、文殊、普賢、訶嘯、蘭士意、韋陀、彌勒、阿蘭、伽葉、釋迦牟尼等多尊大菩薩,廳中氣氛極為肅穆莊重;二層側門窗洞開,光線明朗,安放的是十八飄海羅漢、二十四位諸仙及各種佛像120餘尊,多屬宋朝製造,雕刻精細,神態各異,栩栩如生;三層是各朝不同書法的條幅題刻,如“千秋鞏石,有月長存;五夜靈鍾,無風自扣”、“石鞏月明,太虛留幻景;雪灘風定,極樂悟玄機”等等。
隨石鞏洞三樓天梯石級攀登而上,即為鞏之頂峰,極目遠望,無限風光盡收眼底。鞏之四周有十八石峰,各具神態,如眾星拱月,世有“古八羅漢拱如來”之說。此十八峰依其開頭分別名為:獅山象山虎山馬山、狗山、鐘山鼓山、木魚山、鐵牛挨磨(二山相挨)、鯉魚挽水(二山連結)、金鐘蓋龜(山中有山)、老鴉抱蛋(二山相疊)、二顆龍珠(二山對峙)等,是因民間傳說和形狀酷似各種不同動物與物體而分別得名。下了鞏山,步下三樓,越出寺堂大門,沿東路來到學舌狗山腳,只要輕輕說、笑、吟、唱,立聞回聲,餘音裊裊,趣味無窮。
寺廟因坐落在太極岩石鞏之下,故得名“石鞏寺”。南北朝時,義泉和尚雲遊至此,驚慕石鞏景色,認定這裡是參禪修練的勝地,使落腳結廬修舍,日耕夜禪,善男信女也資助建廟。從此,香火日盛,義泉和尚乃是石鞏寺開山祖師。據清同治《宜黃縣誌》載:唐肅宗(756-761)時,馬祖道一“自建陽(屬福建)佛跡嶺遷至宜黃石鞏,結庵鞏下”,開堂說法,廣招門徒。故石鞏寺也稱“馬祖第一道場”。馬祖道一常在太極岩下坐禪說法,四海信徒雲集。他和弟子百丈、懷海等後又在南昌(洪州)、贛州等地廣泛說禪講法,創有13個道場,逐形成中國佛教禪宗“洪州宗”派系,被佛教界譽為“馬八祖”。唐時,寺內高僧惠藏禪師曾在太極岩下掘出泉水,為百姓放水抗旱,拯救災民,因而石鞏寺被唐肅宗敕封為“石鞏義泉寺”。
相傳在漢末,贛江岸十戶遭受水災的難民,逃荒至石鞏寺山腳下安家立業,不料省城有一富豪戶,看定十八群山圍石鞏是十八書生伴帝王,石鞏山乃“帝王‘靠背’”,因此硬要趕走村民,霸占山地葬墳。此事激怒了一個叫馬祖的善良神仙,他一箭將石鞏山射成大洞,毀了“靠背”,從此,村民得以安居樂業。石鞏洞中的寶殿寺堂,就是後人為紀念馬祖恩德而興建。

歷史重建

千年古寺因朝代歷經繁多,世態滄桑,曾有多次被毀又重建。主要記載於《縣誌》中的有,後唐時被毀,宋代元佑二年(1087)又重建。1934年間國民黨孫連仲部隊,為修碉堡圍剩紅軍,拆毀下殿40多間。“文革”中又被拆去寺內二殿石鞏洞屋二十六間,佛像被毀,改為農業中學。1985年開始重建,先後建成法堂、客堂、僧舍、齋堂、恢復了正常佛事活動,這一訊息和照片很快發展在香港新聞畫報上,石鞏寺名聲益振。
1996年5月,在宜黃縣委統戰部的籌措下,各級政府和百姓的大力支持,重建石鞏寺,並初具規模。新建大雄寶殿為磚木仿古結構,占地480平米,高15米,面寬五間,進深五間,56根柱落地、四周迴廊環繞。莊嚴肅穆。又重建普同塔和清規墓塔。現正按規劃籌建觀音堂天王殿、藏經樓和祖堂。
每年都有成千上萬信徒和遊客進寺上香,每逢雙休日、節假日,菩薩生日來人更多,海內外女士先生也紛至沓來。正如殿門對聯所說:“石鞏日期太虛留幻境,雪灘風定極樂悟玄機”。石鞏寺不愧為馬祖第一道場,太極岩不愧為江西第一名山。

寺廟景觀

太極岩位於宜黃城南13公里處,是一個被多位專家認定,為全國罕見,江西獨一無二的丹霞地貌風景區,共占地約1.23千畝。太極岩風景區共分為三大景區、19個景點:一是以雄踞中央的太極岩石鞏,四周擁有18座山峰,各具形態,形成18羅漢拜觀音的典型大自然景觀區;二是以石鞏義泉寺,簡稱石鞏寺為中心的佛教文化寺廟景觀區;三是以觀音坐蓮、鐵牛推磨等景觀組成的佛教園林景觀區。《徐霞客遊記》中謂石鞏“東西橫跨,若飛梁天半,較貴溪石橋,高與大俱倍之。” 高度形象地評價了太極岩的神奇景觀。據《宜黃縣誌》記載,全縣四大名勝:石、桃、今、巴(即二都石鞏寺,蘭水桃花山,澄源今古堂,棠陰芭蕉寺),石鞏寺列為第一。而石鞏寺勝跡之最乃是石鞏山洞,石鞏洞屹立在十八群山之首,坐北朝南,冬暖夏涼。

石鞏十二景

象山峰、獅子峰羅漢峰貴人峰、趙州橋(即畢竟橋)、揖雲橋、石鐘山石鼓山、磨盤石、滴油岩、潺湲亭、太極岩。

石鞏寺禪師

馬祖禪師,俗姓馬,法名道一,漢州什邡人。容貌奇異,牛行虎視,引舌過鼻,足下有二輪文。幼依資州唐和尚,落髮受具於渝州園律,師唐開元中羽禪,定於衡岳傳法,院遇讓和尚,同參六人。惟師密受心印六祖熊和尚,嘗謂讓日向,後佛法,從汝邊去,馬駒踏殺天下人,厥後江西,法嗣布於天下,時號馬祖始。自建陽佛跡岩,遷至宜黃石鞏,結庵鞏下,貞元四年正月中,登豫章建昌石門山於林中,逕行見洞壑平坦處,謂侍者曰:吾之朽質當於來月歸斯地矣。二月四日,跏跌入滅。權德輿為碑,元和中追謚大寂師,塔曰“大藏嚴”。(尤志)
惠藏禪師,法名惠藏,逸其姓,本以弋獵為事,不喜沙門。唐明皇時,馬祖結庵於石鞏。師因逐群鹿自庵前過,馬祖迎之。師問祖:“曾見鹿否?”祖曰:“汝是何人?”對以獵者。祖問:“汝解射否?”曰:“解。”曰:“汝一箭射幾個?”曰:“汝一箭一個。”祖曰:“若然,非解射也。”師問和尚:“解射否?”祖以“解”對。又問:“一箭射幾個?”祖曰:“一箭一群。”師曰:“彼此生命何用射他一群?”祖曰:“汝既知如此,何不自射?”師曰:“若教某甲自射,直是無下手處。”祖曰:“這漢曠劫無明煩惱今日頓息。”師擲下弓箭,投祖出家。一日在廚作務,次祖問:“作甚么?”曰:“牧牛。”祖曰:“作么生牧?”曰:“一回入草去”。驀鼻拽將回,祖曰:“子真牧牛?”師便休。後傳祖法,常以弓箭接機。有問道者,見其張弓挾矢,輒懼而走。獨三平和尚披胸示之,師乃擲弓授以道要。(尤志)

江西旅遊景點

江西省地處中國東南偏中部長江中下游南岸,古稱“吳頭楚尾,粵戶閩庭”,乃“形勝之區”。自古以來江西地區人文薈萃、物產富饒,素有“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之譽。 江西共擁有2處世界遺產;11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36處國家級森林公園;3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5個國家重點保護寺觀(滕王閣:江南三大名樓之一);52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省各類風景名勝區(點)多達2400餘處。
玉簾泉瀑布| 諾那塔院| 好漢坡 | 柘林湖 | 胡耀邦陵園 | 安義古村群| 八一公園 | 南昌人民公園| 象湖風景區| 南昌青山湖 | 銅鈸山國家森林公園| 徽饒古道 | 鳳凰湖景區| 疊山書院| 雙塔公園| 明月山溫泉風景名勝區 | 大蓮| 銅鼓紀念館| 玉華山| 宜春鐘鼓樓| 新余仙女湖 | 抱石公園| 羅坊會議紀念館| 花園山莊 | 嚴嵩洞| 高嶺瑤里風景名勝區 | 景德鎮陶瓷歷史博覽區 | 高嶺山| 古市街古瓷客遺址| 武功山| 瑤金山寺| 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 萍鄉岩溶博物館 | 楊岐山| 渼陂古村| 文天祥紀念館| 吉安鐘鼓樓| 領袖峰景區 | 青原山風景名勝區| 葛仙山| 寶方寺| 從姑山| 翠雲山| 沸珠泉| 沙洲壩革命舊址群 | 羅漢岩| 譚邦古城| 上堡梯田 | 三疊泉| 三清山| 龍虎山| 寶葫蘆農莊 | 白鹿洞景區| 疏山寺| 天花宮 | 仙都觀| 雲居山真如寺| 湘洲| 九曲 | 聚星塔 | 碑林| 瑞金革命遺址| 湖田古窯遺址| 水口塔 | 宋應星紀念館| 煙水亭| 牯嶺街| 贛州文廟| 翠岩禪寺| 石鞏寺 | 三爪侖| 南浦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