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陵園

胡耀邦陵園

胡耀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一屆重要國家領導人,原中共中央總書記。1989年4月15日7時53分逝世後,骨灰安葬於江西省九江市共青城市的富華山,坐西朝東,面對鄱陽湖,緊靠廬山,蒼松翠柏環繞的墓地上,矗立著一座用3塊0.8米厚的白花崗岩拼成直角三角形的巨碑,頂端高4.5米,底長10米。碑石右上方雕刻著胡耀邦側面頭像,左面依次刻著中國少年先鋒隊隊徽、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徽、中國共產黨黨徽,表明胡耀邦曾經是黨、團、少先隊的領導人。主碑前立著用6塊墨晶玉花崗岩拼成的長方形銘文碑,上面鐫刻著由中共中央撰寫的“胡耀邦生平”。兩條墓道彎繞,均鋪有73級石階,象徵墓主人73年人生的曲折道路。

基本信息

簡介

胡耀邦陵園胡耀邦陵園

胡耀邦陵園坐落在江西共青城的富華山。陵園樸實簡潔,沒有雕像,沒有高聳的墓碑。胡耀邦的墓碑是用0.8米厚的3塊白花崗石拼成,呈直角三角形。直尖向天,頂端高4.5米,底長10米。碑面右上方是胡耀邦側面浮雕頭像,左面依次雕刻著中國少年先鋒隊隊徽、中國共青團團徽、中國共產黨黨徽。主碑前是用6塊墨晶花崗岩拼成的銘文碑,上面鐫刻著由中共中央撰寫的“胡耀邦生平”。1990年12月5日,由時任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的溫家寶和其家屬陪送胡耀邦的骨灰安葬於富華山。陵園背倚富華,俯瞰鄱陽,青山碧水,坐西向東,鍾靈毓秀,幽靜肅穆,松柏蒼翠,綠茵滿坡。陵園內還建有“胡耀邦紀念館”,介紹他的生平和陳列了一些他的生前用物,中國共產黨的三級組織他都擔任過最高領導人。

共青城是一座年輕而特別的城市,1955年10月98名上海青年志願者在鄱陽湖畔昔日荊棘叢生、荒蕪人煙的灘涂野嶺上豎起旗幟,圍塗造田,開山墾荒,五十多年來,幾代共青人始終發揚“堅忍不拔、艱苦創業,崇尚科學、開拓奮進”的共青墾荒精神,建起了一座工業發達、旅遊興旺、商貿繁榮、設施完善、機構健全的新興城市。共青城的發展凝聚著胡耀邦的深切關懷,鼎力支持和殷切期望,胡耀邦兩次考察共青,並三題其名:共青社——共青墾殖場——共青城。

選址始末

胡耀邦逝世不久,夫人李昭便向中國共產黨中央提出:將胡耀邦的骨灰安葬在他生前寄於熱切希望的共青城。這一要求得到了黨中央的批准。
據說在為胡耀邦勘選墓址的那一天,天下著霏霏細雨,胡耀邦的親屬和共青城的領導一起冒雨踏勘了幾個地方都覺得不理想,而當他們來到富華山時,雨卻突然停了,露出了太陽。登高環視,地勢開闊,大家一致贊同陵園就建在這裡。說來神奇,自從胡耀邦的英靈決定來此安息後,這座原本山體裸露、紅土映目的荒山,逐漸變得鬱鬱蔥蔥、翠色慾流,四季常青的樹木密密麻麻地從山頂一直延伸到湖畔。
1990年12月5日,胡耀邦逝世一年又八個月之後,他的骨灰由李昭率子女和時任中央辦公廳主任的溫家寶陪伴登機南下,專程護送到共青城,並舉行了安葬儀式。

環境

胡耀邦陵園胡耀邦陵園

陵園位於廬山南麓,背依蔥蘢蒼翠的富華山,面朝煙波浩渺的鄱陽湖,周圍風景肅穆而寧靜。陵園占地面積不算太大,隨著地勢自然起伏,園中綠草如茵、鬱鬱蔥蔥,顯然是有專人在精心管護著。陵園最高處被蒼松翠柏環抱的就是胡耀邦同志陵墓。

墓碑

胡耀邦陵園胡耀邦陵園

由於胡耀邦同志逝世時是73歲,陵園的設計者便處處突出“73”這個數字。例如:墓碑重達73噸,台階共73級,噴泉的眼有73個。但這些特色如果不經介紹者挑明,人們不一定能看出來。能看出來的是陵園像一座巨大的森林公園,滿山遍野,鬱鬱蔥蔥。古人云,“青山有幸埋忠骨”,富華山就是這樣一座“有幸”的青山。
沿著台階拾級而上,肅立於胡耀邦同志的墓前。這座墓碑與眾不同,宛如一面飄揚著的旗幟,上面刻有胡耀邦同志的頭像和中國共產黨共青團、少年先鋒隊的標誌,它表明,墓主人生前曾擔任過這三個重要組織的最高領導人。這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是相當罕見的,似乎沒有第二人。

墓碑周圍擺放著幾塊大小不等的碣石,其中一塊背面刻寫著胡耀邦夫人李昭同志題寫的“光明磊落,無私無愧”八個大字,這應該是對胡耀邦同志一生的高度概括和深情讚譽。

設計

桑任新同志主持

胡耀邦陵園胡耀邦陵園
胡耀邦墓園設計由江西省城建雕塑創作室和江西省美術家協會負責,桑任新同志主持。

旗幟

整個墓碑像一面直角三角形的旗幟,高4.43米,底邊長10米,碑重73噸。三角形花崗岩碑上,雕刻著中國少年先鋒隊隊徽、中國共青團團徽、中國共產黨黨徽。象徵著胡耀邦一生與這三個政治組織的特殊關係。墓碑的右上方,是胡耀邦頭部側面雕像,栩栩如生。像周圍嵌作不規則形狀,有很強的立體感。從正面看,整個圖像是微笑著的;從左側看,則是憂國憂民之態。墓碑的後面有火炬形的草坪,綴以從井岡山運來的9塊巨大花崗石。

李昭親筆字

在緊靠墓碑右側的一塊石頭上,有李昭親筆題寫的“光明磊落無私無愧”八個大字。

73級石階

從陵園入口處到墓碑前,有兩條彎繞的墓道,均鋪有73級石階,象徵著胡耀邦73年人生的曲折道路。

旗角

“旗角”刺向廣袤的藍天,“旗子”下面還有一塊黑色大理石的墓碑,橫跨陵墓的底部,用金色的字型刻寫著耀邦同志的生平和評價,落款:中共中央委員會

歷史淵源

胡耀邦生前曾兩次親臨共青城,與共青人結下了深情厚誼。第一次是1955年11月29日,當時胡耀邦任團中央書記,他到江西考察工作時,聽說上海第一支由98名青年組成的志願墾荒隊已在德安縣東南荒涼的九仙嶺下安營紮寨,便坐著一輛鐵路壓道車,冒著寒風,顛簸100餘公里,趕到墾荒隊駐地看望大家。胡耀邦向隊員們詢問了生活、生產等情況,隊員們請胡耀邦為墾荒隊創辦的合作社命名時,他略加思考,用小山竹夾著藥棉,飽蘸了濃濃的墨汁,寫下了三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共青社。胡耀邦還應邀在墾荒隊員於維忠的筆記本上題詞:“決心為共產主義奮鬥。”
1978年,共青團中央授予志願墾荒隊“新長征突擊隊”稱號。胡耀邦得知這些情況後,十分高興,於這一年的9月26日為他們題寫了場名:“共青墾殖場”。這五個大字一直高高矗立在共青場部大樓頂上。
1984年12月12日,胡耀邦第二次視察共青城,此時他已擔任黨中央總書記,共青墾殖場也成為全國聞名的現代化大型農場,產品遠銷世界34個國家和地區。胡耀邦聽了場領導的工作匯報後,發表了獨特的見解,參觀了展覽大廳,登樓眺望了鄱陽湖遠景,還談笑風生地和17名老墾荒隊員合影留念,並再一次應邀揮毫寫下了“共青城”三個大字。

不解之緣

胡耀邦陵園胡耀邦陵園

江西是胡耀邦同志參加革命之初浴血戰鬥過的地方,那時他是革命隊伍中著名的紅小鬼之一。1955年10月,98位上海青年受蘇聯共青團員開發西伯利亞、建立共青城事跡感染,回響黨和政府號召,志願來到這裡(當時屬德安縣)的九仙嶺下開始進行艱苦的墾荒創業。當年11月29日,時任團中央書記的胡耀邦同志來到這裡看望慰問大家,在臨時搭建的草棚里,他用竹棍夾著棉團題寫下“共青社”三個字。以後的歲月里胡耀邦同志一直牽掛著這裡。1978年9月,他又親筆題寫了“共青墾殖場”名字。1984年12月,已經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同志第二次來到這裡視察,其間親自題寫下“共青城”一名。1990年12月5日,在辭世一年零八個月後,遵照本人遺願,胡耀邦同志的骨灰終於安葬在共青城富華山上。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胡耀邦同志生前勤政愛民的風範永遠鐫刻在人民心中,他去世後人民依然深深地懷念著他,每年前來陵園瞻仰憑弔的各界民眾有100多萬人次。

豐功偉業

胡耀邦陵園胡耀邦陵園

胡耀邦是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人民軍隊傑出的政治工作者,長期擔任黨的重要領導職務的卓越領導人。他在長達60年的革命生涯中,為中國人民的解放和幸福,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和繁榮,為改革開放的實行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推進,嘔心瀝血、奮鬥不息,貢獻了畢生精力,建立了不朽功勳。他的歷史功績和優秀品德永遠銘記在黨和人民心中。

臨終遺願

胡耀邦同志1989年4月15日在北京病逝後,其夫人李昭向黨中央報告了其生前遺願:“青山處處埋忠骨,何必都進八寶山”。共青城在江西省德安縣鄱陽湖畔。胡耀邦與共青城有著特殊的關係和感情。他生前曾兩次親臨共青城視察,三次為共青城題名。胡耀邦對共青團工作有種深深的情結,也自然會在共青城找到其百年歸宿。
胡耀邦以其光明正大,實事求是,享譽於共產黨內外,江西是胡耀邦的祖籍,他從小參加革命,曾在江西這片紅色的土地上戰鬥過多年,共青城又是在他親自關心下成長起來的。胡耀邦平素酷愛大自然,喜歡山水,喜歡綠色,所以,讓他的魂靈回歸大自然,安葬在江西共青城的風水寶地上,既是對逝者最好的紀念,也是對生者最大的安慰。

墓園設計

胡耀邦墓園設計,由江西省城建雕塑創作室和江西省美術家協會負責,桑任新同志主持。
整個墓碑像一面直角三角形的旗幟,高4.43米,底邊長10米,碑重73噸。三角形花崗岩碑上,雕刻著中國少先隊隊徽、中國共青團團徽、中國共產黨黨徽。象徵著胡耀邦一生與這三個政治組織的特殊關係。
墓碑的右上方,是胡耀邦頭部側面雕像,栩栩如生。像周圍嵌作不規則形狀,有很強的立體感。從正面看,整個圖像是微笑著的;從左側看,則是憂國憂民之態。墓碑的後面有火炬形的草坪,綴以從井岡山運來的9塊巨大花崗石。在緊靠墓碑右側的一塊石頭上,有李昭親筆題寫的“光明磊落無私無愧”八個大字。從陵園入口處到墓碑前,有兩條彎繞的墓道,均鋪有73級石階,象徵著胡耀邦73年人生的曲折道路。
胡耀邦少年時投身中國革命,成為“少共”的領導人;青年時獻身共青團,成為一代傑出青年領袖;晚年致力中國共產黨的改革開放事業,在鄧小平的麾下衝鋒陷陣,死而後已。“旗角”刺向廣袤的藍天,“旗子”下面還有一塊黑色大理石的墓碑,橫跨陵墓的底部,用金色的字型刻寫著耀邦同志的生平和評價,落款:中共中央委員會。

夫妻情深

李昭原名李淑秀,1921年生於湖南寧鄉,是中國共產黨的同齡人。與胡耀邦認識後,於1941年冬喜結良緣。婚後,他們一直遵循婚前的約法三章:首先是志同道合的同志,然後才是伴侶;建立小家庭後,不忘共同的事業,不忘為共產主義奮鬥的大方向;能經受住各種嚴峻的考驗,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夠互相幫助,互相鼓勵,攜手前進。夫妻四十八年,相敬相愛。
新中國成立後,胡耀邦擔任團中央領導職務十年,青年團工作搞得有聲有色。李昭則一直在北京市工作,擔任市紡織局局長兼黨委書記。從1981年起,胡耀邦任中共中央主席和總書記6年多,李昭始終平易謙和,沒有“第一夫人”的頤指氣使,也從不在公眾場合露面,只默默幹著自己的工作。
李昭和胡耀邦有著共同的情趣:讀書。胡耀邦喜歡讀中外歷史,馬列理論。李昭則喜歡讀經濟類和技術類書籍,對服裝設計之類的書籍,興趣尤濃。他們還愛好書法,每天工作再忙,也要擠點時間練練字。李昭和胡耀邦共有四個孩子,三男一女。他們對孩子的教育和管理,非常嚴格。

安葬始末

一九九零年十二月五日,胡耀邦逝世一年又八個月之後,他的骨灰被運離北京,初冬的北京,寒風蕭蕭。霧氣還未散盡的清晨里,人們匆匆的腳步又走進新的一天。長安街上車水馬龍。匆忙中,誰也沒有注意有幾輛轎車正悄然駛出中南海,急速地向北京機場駛去。
這一天,中國人民的偉大兒子胡耀邦的骨灰將由他的親屬們陪伴著登機南下,此時,胡耀邦猝逝已一年又八個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喬石來到機場,為當年的總書記送行;中央辦公廳主任溫家寶與胡耀邦的親屬一起扶靈到“共青城”參加安葬儀式。胡耀邦遺像攝影者杜山應胡耀邦夫人李昭的邀請,也登上了飛機。如洗的陽光透過機窗照射在覆蓋著鮮紅黨旗的骨灰盒上。一路風塵,護送到共青城後,埋葬在他生前寄予熱望的“共青城”——江西省德安。這位生前極為好動,充滿活力,驅車走遍中國79%貧困縣的共產黨人,將永遠長眠在那片青山綠水間的紅土地里。
儘管此事當時沒有作任何宣傳,但訊息不脛而走。第二年的清明節期間,到胡耀邦墓地瞻仰的人就有很多。至今2010年,已有三十多萬人從四面八方,來到這個小城來瞻仰胡耀邦的墓地。胡耀邦墓已經成為當地地標建築和愛國愛黨教育基地。

相關內容

胡耀邦陵園胡耀邦陵園

共青城位於江西省北部、昌九工業走廊中段,距南昌、九江均為50公里。北倚廬山、東連鄱陽湖。

共青城,共和國歷史上鐫刻著這一頁——1955年10月15日鄱陽湖畔九仙嶺下開來的第一支志願墾荒隊便是98名上海熱血青年。

共青城,從胡耀邦1955年11月29日看望墾荒隊員時題名“共青社”算起,已走過近五十二年。1955年11月29日、1984年12月12日胡耀邦同志曾兩次親臨共青,三次為共青題名:共青社、共青墾殖場、共青城。

共青城是胡耀邦同志革命征途的第一站,1955年10月15日第一支由98名上海熱血青年組成的志願懇荒隊到這裡的四十天,胡耀邦受黨中央和毛澤東的委託,專程趕來看望大家。耀邦踏著草叢中的小徑,健步登上山城,參觀走訪了懇荒隊,了解了他們的工作、學習、生活情況。從那時起就跟這塊熱土結下了不解之緣。現如今共青城在一代又一代有志氣的共青人、勇敢拼搏的共青人的努力下,在雜草叢生的湖畔灘涂、荒山野嶺上建起了一座美麗的新興城市。

江西旅遊景點

江西省地處中國東南偏中部長江中下游南岸,古稱“吳頭楚尾,粵戶閩庭”,乃“形勝之區”。自古以來江西地區人文薈萃、物產富饒,素有“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之譽。 江西共擁有2處世界遺產;11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36處國家級森林公園;3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5個國家重點保護寺觀(滕王閣:江南三大名樓之一);52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省各類風景名勝區(點)多達2400餘處。
玉簾泉瀑布| 諾那塔院| 好漢坡 | 柘林湖 | 胡耀邦陵園 | 安義古村群| 八一公園 | 南昌人民公園| 象湖風景區| 南昌青山湖 | 銅鈸山國家森林公園| 徽饒古道 | 鳳凰湖景區| 疊山書院| 雙塔公園| 明月山溫泉風景名勝區 | 大蓮| 銅鼓紀念館| 玉華山| 宜春鐘鼓樓| 新余仙女湖 | 抱石公園| 羅坊會議紀念館| 花園山莊 | 嚴嵩洞| 高嶺瑤里風景名勝區 | 景德鎮陶瓷歷史博覽區 | 高嶺山| 古市街古瓷客遺址| 武功山| 瑤金山寺| 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 萍鄉岩溶博物館 | 楊岐山| 渼陂古村| 文天祥紀念館| 吉安鐘鼓樓| 領袖峰景區 | 青原山風景名勝區| 葛仙山| 寶方寺| 從姑山| 翠雲山| 沸珠泉| 沙洲壩革命舊址群 | 羅漢岩| 譚邦古城| 上堡梯田 | 三疊泉| 三清山| 龍虎山| 寶葫蘆農莊 | 白鹿洞景區| 疏山寺| 天花宮 | 仙都觀| 雲居山真如寺| 湘洲| 九曲 | 聚星塔 | 碑林| 瑞金革命遺址| 湖田古窯遺址| 水口塔 | 宋應星紀念館| 煙水亭| 牯嶺街| 贛州文廟| 翠岩禪寺| 石鞏寺 | 三爪侖| 南浦亭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