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償債能力

短期償債能力

企業以流動資產償還流動負債的能力、反映企業償付日常到期債務的實力。

基本信息

概念介紹

短期償債能力指標是指企業以流動資產償還流動負債的能力、反映企業償付日常到期債務的實力。

計算與分析

分析企業短期償債能力,通常可運用一系列反映短期償債能力的指標來進行。從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含義及影響因素可知,短期償債能力主要可通過企業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的對比得出。因此,對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指標分析,主要可採用流動負債和流動資產對比的指標,包括營運資金、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比率和企業支付能力係數等。

1.營運資金

營運資金是指流動資產減去流動負債後的差額,也稱淨營運資本,表示企業的流動資產在償還全部流動負債後還有多少剩餘。其計算公式為

營運資金=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從財務觀點看,如果流動資產高於流動負債,表示企業具有一定的短期償付能力。該指標越高,表示企業可用於償還流動負債的資金越充足,企業的短期償付能力越強,企業所面臨的短期流動性風險越小,債權人安全程度越高。因此,可將營運資本作為衡量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絕對數指標。對營運資金指標進行分析,可以從靜態上評價企業當期的短期償債能力狀況,也可從動態上評價企業不同時期短期償債能力的變動情況。

2.流動比率

流動比率是指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率,表示每一元的流動負債有多少流動資產作為償還保證。其計算公式如下。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X 100%

一般認為,或從債權人立場上說,流動比率越高越好,表示企業的償付能力越強,企業所面臨的短期流動性風險越小,債權越有保障,借出的資金越安全。但從經營者和所有者角度看,並不一定要求流動比率越高越好,在償債能力允許的範圍內,根據經營需要,進行負債經營也是現代企業經營的策略之一。因此,從一般經驗看,流動比率為200%時,認為是比較合適的。此時,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較強,對企業的經營也比較有利。

對流動比率的分析,可以從靜態和動態兩個方面進行。從靜態上分析,就是計算並分析某一時點的流動比率,同時可將其與同行業的平均流動比率進行比較;從動態上分析,就是將不同時點的流動比率進行對比,研究流動比率變動的特點及其合理性。

3.速動比率

速動比率又稱酸性試驗比率,是指企業的速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率,用來衡量企業流動資產中速動資產變現償付流動負債的能力。其計算公式如下。

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

其中,速動資產=流動資產-存貨

速動比率可以用作流動比率的輔助指標。用速動比率來評價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消除了存貨等變現能力較差的流動資產項目的影響,可以部分地彌補流動比率指標存在的缺陷。在一些存貨等項目短期變現弱的企業,流動比率較高時,流動資產中可以立即變現用來支付債務的資產較少,其償債能力也不理想;反之,在一些流動資產項目短期變現能力高的的企業,即使速動比率較低,但流動資產中的大部分項目都可以在較短的時問內轉化為現金,其償債能力也會很強。所以,不能單純的說流動比率與速動比率哪一個更準確,應將兩者結合起來,結合企業的具體情況而論。

一般認為,在企業的全部流動資產中,存貨大約占50%左右。所以,速動比率的一般標準為100%,就是說,每一元的流動負債,都有一元幾乎可以立即變現的資產來償付。如果速動比率低於100%,一般認為償債能力較差,但分析時還要結合其他因素進行評價。

4.現金比率

現金比率是指現金類資產對流動負債的比率,該指標有以下兩種表示方式。

(1)現金類資產僅指貨幣資金

當現金類資產僅指貨幣資金時,現金比率的計算公式表示如下。

現金比率=貨幣資金/流動負債X 100%

(2)現金類資產包括貨幣資金和現金等價物

當現金類資產除包括貨幣資金以外,還包括現金等價物時,即企業把持有的期限短、流動性強、易於轉換為已知金額的現金,價值變動風險很小的投資視為現金等價物。按照這種理解,現金比率的計算公式表示如下。

現金比率=(貨幣資金+現金等價物)/流動負債X 100%

現金比率可以準確地反映企業的直接償付能力,當企業面臨支付工資日或大宗進貨日等需要大量現金時,這一指標更能顯示出其重要作用。

5.企業支付能力係數

企業支付能力係數是反映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重要指標。根據企業支付能力反映的具體時間的差異,支付能力係數可以分為期末支付能力係數和近期支付能力係數兩種。期末支付能力係數是指期末貨幣資金額與急需支付款項之比。其計算公式如下。

期末支付能力係數=期末貨幣資金/急需支付款項

其中,急需支付款項包括逾期未繳款項、逾期銀行借款、逾期應付款項等。該指標大於或等於說明企業有支付能力;反之,說明企業支付能力差。期末支付能力係數的值越低,說明企業支付能力越差。近期支付能力係數是指在近期可用於支付的資金與近期需要支付的資金之間的比值。其計算公式如下。

近期支付能力係數=近期可用於支付的資金/近期需要支付的資金

近期支付能力係數指標在計算時必須注意以下4個問題。

①這裡所說的近期,可根據企業的實際支付情況而定,可以是三天、五天,也可十天或半月,當然也可計算企業當天的支付能力。

②該指標分子和分母的口徑應一致,即分子和分母所說的近期相同,企業可用於支付的資金數額,包括現金、銀行存款、近期可收回的應收款、近期現銷收入、其他可收回的資金等。

③近期需要支付的資金,是指到最後支付時點企業需要支付的資金數額,包括已經到期需要歸還的各種負債、近期將要到期的負債,以及近期其他應付款或預交款等。

④企業近期支付能力係數對於評價企業短期或近期的償債能力狀況和財務狀況有著重要的作用。當近期支付能力係數大於或等於1時,說明企業近期支付能力較好;反之,則說明企業近期支付能力較差。該指標越低,說明近期支付能力越差。

6.反映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輔助指標分析

1)應收賬款周轉率和應付賬款周轉率的比較分析

一般來說,應收賬款周轉速度越快,表明企業回款迅速,收賬費用和壞賬損失越少;同時也表明企業的流動資產流動性高,償債能力強。如果應收賬款占流動資產比重很大,即使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指標都很高,其短期償債能力仍值得懷疑,需要進一步分析具體原因。通常,應收賬款周轉率越高、平均收賬期越短,說明應收賬款的收回越快;否則,企業的營運資金會過多地呆滯在應收賬款上,影響正常的資金運轉。企業購人材料等物資的目的,在於通過企業的加工製成產品,然後通過銷售收回現金,並實現價值的增值。從這個意義上講,因賒購商品所產生的應付賬款,應由賒銷商品回收的現金來償付。在資金周轉上,二者與資金周轉期密切相關,而且必須相互配合。應收賬款與應付賬款這種相互關係對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產生如下影響。

(1)應收賬款與應付賬款的周轉期相同

在這種情況下,通過賒銷商品所回收的現金恰好能滿足償付因賒購業務而產生的債務,不需動用其他流動資產來償還,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指標不會因應收賬款和應付賬款的存在而改變。

(2)應收賬款的周轉速度快於應付賬款的周轉速度

假定企業應收賬款的平均收賬期為30天,而應付賬款的平均付款期為60天。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流動比率就會降低,以流動比率反映的企業靜態短期償債能力就會相對差一些。但是由於流動資產中的應收賬款周轉速度快,而流動負債中的應付賬款周轉速度慢,從動態上看,企業的實際償債能力較強,因為在企業的應收賬款回收兩次的情況下僅支付一次現金去償付應付賬款。

(3)應收賬款的周轉速度低於應付賬款的周轉速度

假定企業應收賬款的平均收賬期為60天,應付賬款的平均付款期為30天,那么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流動比率就會提高,以流動比率反映的企業靜態短期償債能力就比較強。從動態上看,企業的實際短期償債能力是低於以流動比率表示的企業短期償債能力水平的。這是因為每當企業將其賒銷商品所產生的應收賬款轉化為一次現金時,就要支付兩次現金去償付因賒購業務產生的應付賬款,這樣只有在動用其他流動資產的情況下,才能按期償付因賒購而形成的債務。以上僅就應收賬款和應付賬款的周轉速度進行了分析,當其規模不同時,也會相對增強或減弱因周轉速度不同對短期償債能力的影響。這種對比不僅可以就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之間的對應項目進行,也可以按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整體進行分析,因為短期償債能力分析本身就是建立在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關係的基礎之上的。

2)存貨周轉率分析

就一般企業而言,存貨在流動資產中占有相當比重。儘管存貨不能直接用於償還流動負債,但是如果企業的存貨變現速度較快,意味著資產的流動性良好,會有較大的現金流量在未來注人企業。企業投資於存貨的目的,在於通過存貨銷售而獲得利潤。一般的製造企業為了配合銷售的需要,都要維持相當數量的存貨。存貨對企業經營活動的變化非常敏感,這就要求企業應將存貨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上,使其與經營活動基本上保持一致。因此,分析企業短期償債能力時,必須考慮存貨變現速度。存貨周轉率是衡量和評價企業購入存貨、投入生產、銷售收回等各環節管理狀況的綜合性指標。一般來講,在銷售規模一定的情況下,存貨周轉速度越快,存貨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動性越強,存貨轉換為現金和應收賬款的速度就越快;反之,存貨的周轉速度就越慢。存貨周轉分析的目的是從不同角度和環節上找出存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使存貨管理在保證生產經營連續性的同時,儘可能少地占用流動資金,以提高流動資金的使用效率,增強企業短期償債能力,促進企業存貨管理水平的提高。應當指出的是,進行短期償債能力分析時,不能孤立地根據某一指標分析就下結論,而應根據分析的目的和要求並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將各項指標結合起來綜合考慮,這樣才有利於得出正確的結論。

財務管理術語

財務管理是在一定的整體目標下,關於資產的投資,資本的籌資和經營中現金流量,以及利潤分配的管理。

財務活動
財務關係
財務管理目標
企業籌資
融資租憑
資金成本
成本習性
資金結構
證券投資組合
營運資金
固定預算
彈性預算
增量預算
定期預算
滾動預算
現金預算
投資中心
責任預算
責任報告
業績考核
內部轉移價格
營運能力
比例合併
半成品成本
保留盈餘
本利比
並行審計技術
標準成本中心
百分率法
本金
補償性餘額
標準工資
標準工資率
部門預算
保證
撥備
不合理保留利潤
邊際資金成本
保證債權
部門邊際貢獻
財務評價
財務評價體系
產值最大化
成本費用利潤率
產權比率
長期債務

財務管理
財務風險
財政赤字
財務預測
財務協同效應
財務困境
財務預算
財務政策
存貨
財務估價修正
籌資風險
財政管理體制
財政監督
成本分配
長期償債能力
超額利潤
財務檢查財務總監
出資違約責任
財務診斷
存貨舞弊
差別財務報告
財務總監委派制
財務流動性風險
財務危機成本
財務資源
財務風險管理
財務公司
財務欺詐
存貨投資
成本企劃
籌資渠道
產品全生命周期成本
財務結構
財務集中控制
財務支撐力
財務運行機制
財務異化
財務信息
財務管理環境
財務契約
財務預警
現金浮游量
產權比率
財務治理
充分就業預算
財務情況說明書

存貨損失
獨立董事
定額成本制度
定價成本
短期償債能力
電子預算
企業對外投資
單位成本彈性預算
獨立財務報告
單獨財務報表
定金
遞延年金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非財務信息
非財務指標
負債結構
非經常性損益
非經營性資產
複合財務係數
法定資本制
過度資本化
固定資產折舊
公允價值
固定資產投資
股東財富最大化
固定資產租賃
公司公積金
工會資產
固定資產經濟壽命
股權投資差額
固定資產原價
固定資金
股權收購
國庫單一賬戶
工資成本
股權重組
關聯方占款
股權出資
公司清算
固有風險
匯率風險
匯率
獲利能力
財務諮詢
財務流程
會計報表

貨幣資金
合併價差
互補性資本
或有會計事項
或有支出
貨幣空間價值
經營槓桿
借貸資本
借款費用
經濟利潤
淨利潤
基準收益率
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
經濟收益
精細化財務管理
借款管理
集成化財務管理
經營性資產
給付
拒絕履行
金融資產轉移
技術入股
會計成本
會計師事務所
會計欺詐
庫存現金管理
會計信息化
會計對象
會計本質
利息資本化
零營運資金管理
利潤庫
利潤質量
流動資產投資
利潤質
綠色財務管理
利潤計畫輪盤
流動資金
流動資金管理
利潤預算管理財務彈性
赤字財政
初始現金流量
存貨形態
存貨清查
COSO報告
次級債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