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石鎮

盤石鎮

(同頁消岐義詞條)雲陽縣盤石鎮位於雲陽縣境西南部的長江南岸,與雲陽新縣城隔江相望。面積53.53平方公里,轄19個村、1個居委會,210個村民小組、5個居民小組,9416戶,31294人。盤石鎮轄22個村委會、2個社區居委會,面積92.71平方千米,總人口49468人。鎮政府駐盤石街道社區居委會盤石。是雲陽縣四大古鎮之一、三峽庫區移民搬遷重點鎮、重慶市級試點城鎮、重慶市經濟百強鎮。松桃縣盤石鎮距縣城東北約19公里。全鎮國土面積約118平方公里,轄20個行政村,總人口1.64萬人,少數民族占84.1%。耕地面積約1020公頃。

基本信息

概況

盤石鎮雲陽縣盤石鎮
盤石鎮位於雲陽縣新城南岸,與雲陽新縣城隔江相望,是雲陽縣四大古鎮之一、三峽庫區移民搬遷重點鎮、重慶市級試點城鎮、重慶市經濟百強鎮。地理座標東經180○39'—44',北緯30○50'—55'。東鄰鳳鳴鎮、院莊鄉,南連萬州區牡羊鎮,西接九龍鄉,北臨長江,因鎮江邊有一形如磨盤的巨石而得名。盤石鎮與雲陽新城相距僅1300米;東距宜昌市288公里;西距重慶市337公里、萬州五橋機場42公里。

盤石鎮地處三峽庫區腹心地帶,地勢南高北低,南部丁家樓子海拔999米,平均海拔高度600餘米,呈三山夾兩溝,深丘緩坡,土壤以紫色土和冷沙黃泥為主。本地區屬於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具有春早、夏熱、秋涼、冬暖,四季分明,立體氣候明顯等特點。年平均氣溫17.9℃,年日照時數為1537.4小時左右,年均降雨量1134mm,無霜期304天,適宜各種農作物、經濟林木、自然植被和動物的生長。

經濟

盤石鎮雲陽盤石鎮

全鎮幅員面積52.4平方公里,總人口3.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萬人,屬典型的農業大鎮。農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麥、紅苕馬鈴薯、蔬菜等;經濟作物主要有油菜、芝麻、豌豆胡豆、黃豆、綠豆、打米豆等。經濟林木種類繁多,有桔、橙、柚、桃、李、杏、枇杷、櫻桃、柿子等幾十種,其中,龍安村的錦橙、四民村的櫻桃、柳橋村的早熟李、永安村的龍眼乃上乘佳品,聞名全縣。副業以豬、牛、羊、雞、鴨、漁的飼養為主,是新縣城市場家禽類、蔬菜類的主要供給地之一,“盤早”牌早熟無公害蔬菜在新城市場占有較大的份額。

盤石鎮農業種植
2003年,全鎮經濟總收入1.39億元,其中農業家庭收入399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03元。糧食總產13453噸,油料256噸,肉類1753噸,水產品83噸,水果582噸,蔬菜3293噸。境內有水庫10座,山平塘690口,抗旱池402口,渠堰185條,共蓄水232.5萬方,有效灌溉面積為10458畝。全鎮現有企業63家,其中鎮屬骨幹企業8家,個體私營企業55家,企業總產值9870萬元,入庫稅金128萬元。

盤石鎮水力、電力資源較好,現有水力發電站2座,總裝機容量185千瓦,有日產1800噸自來水廠一座,為全鎮的農業生產發展提供了一定的能源保證。鎮內交通四通八達,丁(家樓子)永(興)公路、雲利公路、庫周移民公路橫穿全鎮,19個村均通公路,6個村通水路;程控電話裝機容量1萬門,已安裝2000餘門,實現組組通電話,移動和聯通通訊在全鎮各處信號較強。

郵電所1個,文化站1個,閉路電視地面接收站1個,加密電視覆蓋全鎮19個村85%的農戶。集鎮有長期開放的農貿市場1個,面積約1500平方米,攤位300餘個。還組建了盤龍供銷有限責任公司,發展了盤龍超市、中鑫平價超市、熊貓日雜商行等中型商市場,年商品零售交易額達2000萬元。

歷史沿革

國民時期盤石是雲陽縣四大建制鎮之一,1949年12月6日解放,同年12月18日縣人民政府調整行政區劃,名盤石鄉。1961年4月體制調整改為永興公社。1984年改公社為鄉,大隊為村,生產隊為組。1992年9月撤區並鄉,永興鄉和革嶺鄉並為盤石鎮。2003年末,全鎮實有19個行政村91個村民小組,1個居民委員會6個居民小組。

社會事業

盤石鎮早在1958年12月已建成兩幢面積為640平方米的房屋,現有土地5畝的敬老院1家,全鎮五保老人老有所養。鎮政府下設民政辦,按照上級下達的檔案和指示,積極開展救濟、社會福利等活動。一是積極開展救災救濟工作,做到有災查災,籌備救災物質,實事求是地儘快將救災物資送到受災民眾家中。二是貫徹國家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動態管理,按月發放,季度調整。三是深入開展優撫安置,依照法定條件給予應該享受優待、照顧和撫恤的人民民眾一定生活物質保障。四是積極探索農村養老保障以家庭為主,同社區保障、國家救濟相結合的新路子。

盤石鎮盤石國小
盤石鎮現有中學1所,國小17所(其中村校15所),幼稚園2所,在校學生6500餘人,教職工195人。鎮衛生院2所,衛生室19個,病床353張,醫護人員33人。

盤石歷史悠久,在明清時古人曾修建“五廟四宮三寺一堂”,現復建為千佛園;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張桓侯廟遷入鎮內龍安村10組,並於2003年7月19日正式對外開放。盤石鎮黨委政府抓住這千載難逢的契機,成立了城鎮旅遊開發公司,進行準確定位,科學規劃,以地建城,大力招商,現已引資10個項目,桃園旅遊步行街、生態觀光農業旅遊區、雲陽南濱路、千畝竹筍和萬畝竹海、生態植物造漢字“雲陽”工程初顯端倪;三國文化廣場、三國文化長廊、獅子岩休閒渡假區、三峽奇石館、柳橋溝水上娛樂城將構成盤石山水園林立體旅遊。盤石人民勤勞樸實,熱情好客,喜迎八方遊客;盤石人傑地靈,人才輩出,知名人物有譚佑明,親睦村人,原任五機部副部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副會長;歐萬雄,龍安村人,原任國家商標總局局長;何天淳,龍安村人,現任雲南省教育廳廳長;劉長江,盤石鎮街道居委人,現任宜昌市大拱橋客運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盤石人民在三峽百萬大移民中發揚了“舍小家,為大家,奉獻家園為國家”的移民精神。於2000年初盤石鎮龍安、永安、長安村70戶295名農村移民開始分散自主外遷到湖北廣東四川、重慶、湖南安徽等地;於2001年7月21日盤石鎮黨委政府集中外遷盤石鎮龍安、永安、永興、長安、柳橋村139戶658人到江蘇省大豐市;於2002年6月11日鎮黨委政府集中外遷盤石鎮龍安、四民、長安、柳橋、永興、永安村68戶289人到江蘇省東台市的南沈、海豐、四灶鎮等。去年9.28三峽移民文化藝術節返鄉的移民高興地說:“我們過上了美好幸福的生活”。我們喝彩,我們祝福,我們致敬……

特色產品

工業產品 盤石鎮工商業起步較早,歷來是江南物資集散地,是全縣鄉鎮企業發展重點鎮。被譽為“雲陽的十大經濟小巨人”的生物廠(旭達藥業)生產的胱胺酸胺基酸口服液遠銷全國各地,有口皆碑;五金廠(森達連桿曲軸廠)是雲紅牌曲軸廠的的曲軸配件主要生產基地;盤龍公司生產的盤龍茶、歧陽相思茶首次亮相第一屆9.28三峽移民文化藝術節就獲響噹噹的品碑效應。

盤石鎮張飛廟
農副產品 盤石鎮氣候宜人,土壤肥沃,山川秀美,適宜各種農副產品的生長。高中山以蠶桑、山羊、生豬的品質好,深受外商的青睞;低山沿江河谷一帶,四民村的櫻桃竹筍;柳橋村的早熟李、日本李、玫瑰李;永安村的龍眼;龍安村的錦橙;“盤早”牌早熟無公害蔬菜聞名全縣,實乃特色佳品,遠銷上至重慶、成都,下到宜昌、武漢。

旅遊產品 盤石鎮隨著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張飛廟遷入鎮內,傾力打造張飛廟精品旅遊區,旅遊產品市場非常活躍,旅遊食品有:蜚聲海外的桃片糕、張飛廟廟牌川味香腸、千年飄香的杜公酒等;旅遊工藝品有:張飛銅塑象、三國十八般兵器、太乙玄精石、雨花石、字畫扇、對聯、畫屏、編鐘等等。

發展規劃

兩大篇章

盤石鎮發展中的盤石
盤石鎮近期規劃為建設兩篇大文章:即:“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城鎮旅遊建設”。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以全縣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135”戰略為指導,明確主導產業,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明確低山以水果、蔬菜和城郊生態觀光農業三大產業為主,中高山以蠶桑、畜牧、糧油三大產業為主。堅持特色、規模和效益優先原則,規劃建設了“五大基地”:蠶桑基地、蔬菜基地、優質果品基地、觀光農業基地和制種基地,同時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拓展就業空間,增加農業收入,實施科教興農戰略,深化農村改革。旅遊建設:堅持高起點規劃,商品味設計,高質量建設,高效能管理,依託“國保”張桓侯廟遷入鎮內的契機,傾力打造張飛廟旅遊精品區,從而使旅遊業成為第三產業的龍頭和鎮域經濟的支柱產業。

五大戰略

一是城鎮化戰略,堅持與張飛廟建設配套,大力改革和調整鎮域經濟,建立健全農村勞動力的培訓機制,積極拓展農村就業空間,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完善流動人口管理,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平穩有序流向城鎮安居樂業。

盤石鎮發展中的盤石
二是旅遊帶動戰略,以“國保”張桓侯廟為龍頭,加速配套建設四大旅遊景點,形成湖光山色的柳橋溝水上娛樂城;獨具魅力的三峽奇石館、三國文化廣場、三國文化旅遊長廊;栩栩如生的仿古千佛園;鳥瞰雲陽最佳的觀景台—獅子岩休閒渡假區的山水園林立體旅遊。

三是基礎設施建設以南濱路、通鄉油路、雲利路修建為重點,加強城鎮和農村的電網改造、電話通訊、水利設施、村組公路的整治力度,確保水、電、視、訊和路等基礎設施漸臻完善。

四是農業產業化戰略,按照今年中央1號檔案精神,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牢固樹立“民眾利益無小事”的思想。加快調整農業產業化結構,大力發展莊園和專園經濟,增強農民增收致富能力。

五是新型工業化戰略,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通過改制和重組,讓旭達藥業公司、盤龍有限責任公司、森華連桿曲軸廠等重點骨幹企業大大煥發了生機和活力,在市場競爭中發揮了各自優勢,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松桃縣盤石鎮

松桃縣盤石鎮鎮政府駐地黃蓮寨,距縣城東北約19公里。全鎮國土面積約118平方公里,轄20個行政村,總人口1.64萬人,少數民族占84.1%。耕地面積約1020公頃。主要農產品有稻穀、玉米、烤菸。有鎮駐地和芭茅兩個農貿市場,盤石趕農曆二、七;芭茅為湘黔邊境農貿市場,農曆五、十趕集。全鎮4個村通電,16個村通公路。

盤石鎮盤石鎮
鎮境內的響水洞油粘米、十八箭紅粘米歷史悠久,曾經為“貢米”。響水洞苗寨至今保存著完整獨特的苗族語言,遺存有古吊腳樓,古樸濃郁的傳統文化上刀梯、下火海、花鼓舞、獅舞、八人秋千等民間絕技蜚聲海內外,苗家婦女挑針引線所辦的刺繡廠織錦東渡扶桑。改革開放以來,響水洞民族文化村重新修建了風雨橋、水車等景觀,滲透了現代文明氣息。中央電視台“正大綜藝”專程來此拍攝“響水洞民族文化村”專題片並已播放。

2007年,地方國民經濟生產總值達到1986萬元,比上年增長5.8%;財政收入完成155.2萬元,占任務的105%,其中財政部門完成2460元,占任務的5%,國稅部門完成95萬元,占任務的213%,地稅部門完成50萬元,占任務的62.5%,菸葉稅完成10萬元,占任務的40%,人均純收入達到1051元,同比增長18.4%。全年實現糧食總產量7525噸,同比增長8.2%,肉類總產量1565噸,同比增長5.4%,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038元,同比增長16.8%。年末牛存欄數4317頭、同比增長4.5%、出欄991頭,同比增長5.8%;豬年末存欄數14311頭、同比增長5.2%、出欄13913頭,同比增長5.5%;羊年末成欄7681隻、同比增長4.3%、出欄7815隻、同比增長4.8%;家禽年末存欄數41913隻、同比增長6.2%、出欄48966隻、同比增長6.6%。能繁母豬的核實和投保工作全鎮有558戶,655頭每頭享受50元的補貼金,並全部投保。共引進資金400萬元,其中:芭茅“青梅”鉛鋅選礦廠、碉邊林場板材加工廠等商家,已落戶我鎮並投產運行。加之,前期投資開發盤石鑫源公司,鑫駿達鉛鋅選礦廠,盤石鎮工業興鎮戰略已是雛形。總出生179人,政策內出生160人,政策外出生19人(其中一孩3人,二孩8人,多孩8人),人口出生率9.51‰,符合政策生育率89.36%,政策外多孩率4.47%,政策外二孩占二孩比例13.8%,手術完成495例。

相關詞條

南潯鎮 溪口鎮 大濟鎮 塘棲鎮 留下鎮 慈城鎮石浦鎮 梁弄鎮 臨浦鎮 王江涇鎮 李莊鎮 盤石鎮 後溪鎮 清泉鎮 元通鎮 福寶鎮 寶山鎮 和順鎮 黑井鎮 石羊鎮 晉城鎮 陳貴鎮 洈水鎮 新溝鎮 蔡家榨鎮 五里界鎮 安山鎮 張灣鎮 鐵山鎮 金山店鎮 保全鎮 興國鎮 白沙鎮 龍港鎮 洋港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