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縣

巫山縣

巫山縣位於重慶東北,三峽庫區腹心。東鄰湖北巴東縣,西接奉節縣,南與湖北省建始縣毗連,北與巫溪縣及神農架林區接壤。縣境東西最大距離61.2公里,南北最大距離80.3公里。總面積295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0274公頃。轄11鎮、37鄉、567個村。境內有舉世聞名、以峽谷、江河風光為代表的長江三峽;有幽深秀麗、以探險、休閒、漂流旅遊為主要內容的小三峽、小小三峽;有曲徑探幽、以神女峰為代表的巫山“三台八景十二峰”景點群。探明煤炭5.7億噸,原煤1.7億噸,鐵礦1.53億噸,石灰石10億噸,石煤5億噸,大理石川乙立方米,石膏8000萬噸,銅、硫鐵、粘土曠儲量豐富且有一定開採價值。烏桕、高級造紙原料蓑草產量居全國前列;魔芋倍受日商青睞,蠶絲兌楦出口日本;中藥材中的“廟黨”貝母、“北岸連”、黃柏、厚朴行銷東南亞;柑桔、烤菸、油料、生豬、山羊板皮等大宗農副土特產品已形成較大生產規模,在全國、全市具有較大優勢。

基本信息

簡介

巫山縣巫山縣

巫山以上古唐堯時代巫鹹(堯帝的御醫)而得名,春秋戰國為楚國巫郡,秦漢改郡為縣,時名巫縣,距今2235年。巫山位於重慶最東端,地處三峽庫區腹心,東鄰湖北巴東,南連湖北建始,西抵奉節,北依巫溪,幅員面積2958平方公里,轄26個鄉鎮、315個村、30個居委會,總人口61萬。共有20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6839人。縣境東西最大距離61.2公里,南北最大距離80.3公里。最低海拔156米,最高海拔2680米(太平山)。境內山地占96%,丘陵平壩占4%。基本縣情可概括為“一戶五縣”。一戶:地處庫區腹心重慶東部,是“渝東門戶”。

五縣:一是經濟小縣。有貧困人口6.6萬人,其中絕對貧困人口21555人,是新一輪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土地瘠薄,人均耕地占有量不足1畝,主要經濟指標低於全市14個貧困區縣的平均水平。2007年,實現GDP27.3億元,居全市第36位。

二是礦產資源富縣。已探明礦藏15種,其中煤炭儲量4.7億噸,占重慶總量的1/6;鐵礦儲量3億噸、石煤5億噸、大理石1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達27萬千瓦,已開發利用3萬千瓦,開發潛力巨大;天麻黨參等土特產倍受歡迎。

三是旅遊強縣。長江三峽橫貫縣境,小三峽、小小三峽被譽為“中華奇觀”、“天下絕景”。小三峽位列重慶市首屆十佳景點榜首,是“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國家首批“AAAA”、“AAAAA”級旅遊景區和國家級生態示範區。日接待遊客能力達到2萬人,最高年接待中外遊客133萬人次,是“中國優秀旅遊名縣”和“中國旅遊強縣”十七強。

四是文化名縣。200萬年前的龍骨坡“巫山人”是亞洲人類的發源地,5000年前的大溪文化遺址是新石器文化的代表,有《神女賦》、《高唐賦》、竹枝詞等名詩名賦,有神女峰、高唐觀、楚陽台等名勝景觀,有歷史悠久的巫文化、巴楚文化和神女文化,有秦末漢初古棧道、千年懸棺、漢墓群等古蹟40多處,珍稀文物1000多件,居三峽庫區之首。

五是移民大縣。是三峽工程重慶庫區首淹首遷縣,按三峽工程正常蓄水位175米方案,全縣將淹沒陸地面積49.3平方公里,涉及14個鄉鎮、60個村,淹沒縣城1座、建制鎮1座、鄉級鎮6座、場鎮2個、工礦企業48家,需動遷人口9.1萬人,占全縣總人數的15%,農村移民生產安置4.9萬人。已順利完成一、二、三期移民任務,目前正全力開展四期移民攻堅。

行政區劃

巫山縣巫山縣
人民政府駐巫峽鎮。現轄巫峽、福田、龍溪、大呂、廟宇、雙龍、官陽、騾坪、抱龍、官渡、銅鼓11個鎮,五龍、白雲、白果、紅椿、大山、龍井、兩坪、望霞、建坪、南陵、曲尺、大溪、金坪、龍霧、錢家、何尚、起陽、平河、廟堂、當陽、鴛鴦、三溪、田家、月池、楚陽、竹賢、石碑、青峰、洛陽、鄧家、雪花、篤坪、培石、新花、雙廟、新營、平南37個鄉,18個居委會,566個村委會。

人口

總人口58.3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49萬人。

民族

民族有漢族、土家族蒙古族回族苗族彝族朝鮮族滿族等8個,其中,漢族占總人口的99.89%。

歷史沿革

巫山縣歷史悠久。戰國間,巫屬楚國之巫郡。秦昭襄王三十年(公元前二百七十七年)建巫縣。東漢建安十五年(公元二百一十年),劉備荊州,析巫縣置北井縣。蜀漢章武二年(公元二百二十二年),縣境屬吳,隸屬宜都郡。吳孫休永安三年(公元二百六十年)分宜都郡置建平郡,治巫縣。西晉秦始四年(公元二百六十八年)隸屬巴東郡。隋開皇三年(公元五百八十三年)置建平郡,巫縣更名為巫山縣。清康熙九年(1670年)大昌縣併入本縣,1951年3月,湖北省建始銅鼓鄉劃歸本縣官渡區境域,1961年3月,龍溪人民公社所屬上安、下安、雙河三個大隊的山地1784.5畝,水田342.3畝析出,劃歸巫溪縣境,形成至今的巫山縣境。

巫山縣歷史文化厚重,距今二百零四萬年前的龍骨坡“巫山人遺址”,是亞洲古人類起源地之一;距今五千年的“大溪文化”則是新石器文化的傑出代表;漢墓群出土的大量文物證明,農業、手工業自漢代始即具一定規模。

巫山人傑地靈,在革命戰爭年代,無數優秀巫山兒女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當中以李季達烈士為傑出代表,他是中共早期革命活動家,一九二一年赴法國留學,與先期赴法的趙世炎、周恩來李立三鄧小平陳毅等一起學習馬克思主義。回國後歷任中共天津地方執行委員會書記、天津市委書記。一九二七年八月被軍閥褚玉璞殺害,終年二十七歲。

重要歷史事件:董必武一九二一年八月來巫聯絡川軍援鄂,是共產黨人最早涉足巫山的一次革命活動;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十九日,賀龍率領紅三軍轉戰川鄂邊途經巫山,紅軍沿途宣傳,為民除害,在民眾中留下深遠影響;一九四九年十月二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一二四師三七0團政委陳鵬率部入城,巫山解放;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七日,四川省巫山縣人民政府成立。一九九七年六月二十八日,巫山縣劃歸重慶直轄市。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豐富

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化工原料、非金屬礦四大類,其中以煤、鐵、硫鐵礦石灰岩、硫儲量最多,分別為1.7億噸、1.53億噸、1億噸、0.5億噸。境內雨量充沛,溪河眾多且比較大,易於集中落差,理論水能蘊藏量27423萬噸。可開發量達352萬千瓦。珍稀動物有金絲猴、鬣羚、牛羚、白唇鹿鴛鴦大鯢、紅腹角雉、白尾椎紅雉、綠尾紅雉、獼猴、穿山甲、水獺、大靈貓、小靈貓、猞猁、獐、馬鹿斑羚、白冠長毛雉、金雞,有各種野鳥100餘種,有豺、狼、熊、野豬、鹿等走獸50餘種。珍稀植物有獼猴桃、野生大豆、三葉、金桔、桑、辛荑、香樟、重陽木、銀杏紅豆珙桐、三尖杉、杜仲

魚類資源

巫山地處川東多元複合褶皺地帶,既是西南區物種向華中區延伸的過度帶,又是川江水系咽喉與長江魚類一回遊往返之地,水域類型多樣,生態環境良好,魚類資源種群十分豐富。據調查,上至高山溪泉,下至低山河谷,均有魚類分布。由於有這樣特殊的地貌與環境,構成了巫山漁類資源的四大特色:分布廣、種類多、品位高、前景好。三峽工程蓄水以來,根據調查,現已知境區分布魚類有10目、24科、174種,占原四川已知魚類247種的70.5%,特別是境區的大寧河,魚類資源種群尤為豐富,現已知魚類166種,占縣境區內已知魚類174種的95.4%,還有主要水生經濟動物11大種類;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魚類4種,國家二級保護魚類3種,省級保護魚類10餘種;國家二級珍稀水生保護動物2種,省級珍稀水生保護動物3種,可說是魚類資源“一大寶庫”。

生物

據初步調查發現省級新記錄魚類有中華裂腹魚、光唇裂腹魚、黃鰭鯛、卷口魚條紋墨頭魚白肌銀魚、大銀魚、柏氏薄鰍、點面副沙鰍粗壯高原鰍等11種。

農業

巫山縣巫山縣
巫山山高坡陡,糧食作物以玉米洋芋紅苕為主,次為小麥水稻豆類;食用油料以芝麻、油菜為主;蔬菜以葉菜、瓜類、豆類為主。建有烤菸、蠶桑、水果等重點骨幹項目基地。1998年,全縣糧食產量231052噸,油料產量6494噸,菸葉產量7050噸,茶葉產量77噸,水果產量9595噸。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1577萬元(現價)。農村經濟正向農工商、種、養、加一體化的格局轉變。巫山歷史上為"樹雜山如畫,林暗澗疑空"的多林縣。境內森林分用材林、經濟林、防護林、薪炭林4個林種。有馬尾松、華山松柏木杉木油桐、馬桕、柑桔漆樹。巫山草山寬廣、牧草繁茂、畜禽飼料豐富,適宜大力發展畜牧業,畜牧業以豬、為主,為山羊基地。水產以塘、庫養魚為主,有青魚草魚鰱魚,引進革鬍子鯰魚越冬保種成功。1998年,全縣豬肉產量28581噸,水產品產量570噸。

工業

巫山縣擁有捲菸廠、火電廠、水泥廠、化工總廠等重點企業。煙廠為巫山支柱產業,隨著三峽工程移民遷建,建工建材將成為巫山的又一支柱產業。1998年,巫山縣全部工業總產值32447萬元(現價)。縣區骨幹企業有:巫山捲菸廠,創建於1977年,1983年正式納入國家計畫,固定資產總額為8000萬元,年生產嘴煙綜合能力達12萬大箱,年制絲線生產能力達15萬大箱,年創利稅3800萬元,特製的"小三峽"牌、"神女峰"牌香菸分別榮獲四川省95年工業產品博覽會金獎、銀獎。巫山縣水泥廠是廣東省對口支援聯辦廠,已有三年歷史,年產量達17萬噸,水泥質量屬工程指定產品之一。

旅遊

巫山縣巫山縣
縣境名勝古蹟主要有:大廟龍骨坡古人類化石遺址,發現距今201-204萬年的人類門齒化石,是我國境內發現最早的人類化石。大溪遺址,位於夔峽東口長江南岸,與大溪河交匯處三級台地上。新石器時代墓葬群集中於溪北。大寧河小三峽中巴霧峽北口、滴翠峽飛雲洞口均有懸棺,是古代巴人生活的遺存。有溝通古代蜀、巴、楚三國的大寧河古棧道,有宋代大詩人陸游入蜀曾憩息過的清水洞,現名"陸游洞"。有袖珍古鎮大昌完好的"明清風格"的古建築群。入夢如幻的巫峽、大寧河小三峽及馬濾河小小三峽。小三峽系全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之一,1995年接待中外遊客81.3萬人次。巫山縣擬建“巫山猿人博物館”、“巫山文化館”、“巫山風情民俗館”、“巫山農家美食館”等,正在申報巫山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

人口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巫山縣常住人口為495072人(戶籍人口63萬人),占重慶市常住人口的1.72%。

性別構成

2010年,巫山縣常住人口中,男性為254793人,占總人口的51.46%;女性為240279人,占總人口的48.54%。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6.04。

年齡構成

2010年,巫山縣常住人口中,0-14歲的人口為104843人,占總人口的21.18%;15-64歲的人口為337677人,占總人口的68.21%;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52552人,占總人口的10.61%。

民族組成

2010年,巫山縣民族主要有漢族、土家族、蒙古族、回族、苗族、彝族、朝鮮族、滿族等8個,漢族占總人口的99.89%。

教育程度

2010年,巫山縣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程度的13582人;具有高中(含中專)程度的40789人;具有國中程度的141771人;具有國小程度的228331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

經濟

2011年,巫山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34201萬元,同比增長18.5%。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41795萬元,增長5.4%;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25654萬元,增長20.8%;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66752萬元,增長24.2%。三次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7.3%、34.6%、58.1%,分別拉動經濟成長1.4、6.4、10.7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比為23.5:32.2:44.3。2012年,巫山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03497萬元,同比增長11.6%。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56929萬元,增長5.1%;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45352萬元,增長15.9%;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01216萬元,增長11.8%。三次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9.8%、42.6%、47.6%,分別拉動經濟成長1.1、4.9、5.6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比為22.3:34.9:42.8。

第一產業

2011年,巫山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25470萬元,同比增長6.5%,其中:農業產值107862萬元,增長4.4%;林業產值19972萬元,增長17.0%;牧業產值93757萬元,增長7.6%;漁業產值749萬元,增長10.1%;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3130萬元,增長9.9%。農作物播種面積90582公頃,增加3043公頃,增長3.5%。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62708公頃,增長2.9%;油料作物播種面積10989公頃,增長1.3%;棉花播種面積146公頃,下降0.7%;麻類播種面積20公頃,下降9.1%;菸葉播種面積4274公頃,增長14.6%;藥材播種面積2221公頃,增長15.0%;瓜果類播種面積290公頃,增長0.7%;蔬菜播種面積8600公頃,增長3.6%;其他農作物播種面積1334公頃,下降0.6%。
2012年,巫山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48377萬元,增長4.9%,其中:農業產值120113萬元,增長4.5%;林業產值22786萬元,增長9.8%;牧業產值100975萬元,增長4.3%;漁業產值1023萬元,增長27.4%;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3480萬元,增長2.0%。年農作物播種面積91002公頃,增長0.5%。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61729公頃,下降1.6%;油料作物播種面積11547公頃,增長5.1%;棉花播種面積143公頃,下降2.5%;麻類播種面積20公頃,與上年持平;菸葉播種面積5070公頃,增長18.6%;藥材播種面積2275公頃,增長2.4%;瓜果類播種面積297公頃,增長2.6%;蔬菜播種面積8805公頃,增長2.4%;其他農作物播種面積1116公頃,下降16.3%。

第二產業

2011年,巫山縣實現工業總產值239861萬元,增長33.3%;實現工業增加值140358萬元,增長21.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5家,實現工業總產值159061萬元,增長46.5%。其中:輕工業11965萬元,增長46.4%;重工業147096萬元,增長46.5%。從所有制看:集體企業7662萬元,增長33.9%;股份合作制企業99598元,增長34.6%;其它經濟類型企業51801萬元,增長79.7%。實現建築業總產值306648萬元,增長70.2%,其中:16家三級以上本地建築企業實現產值77653萬元,增長128.2%。2011年實現建築業增加值85296萬元,增長20.3%。
2012年,巫山縣實現工業總產值266032萬元,增長14.7%;實現工業增加值142154萬元,增長13.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5家,實現工業總產值166542萬元,增長10.1%。其中:輕工業13767萬元,增長22.7%;重工業152775萬元,增長9.1%。從經濟性質劃分看:國有控股企業30609萬元,下降8.4%;非公有制企業135933萬元,增長15.4%。實現建築業總產值344256萬元,增長12.3%,其中:14家三級以上本地建築企業實現產值68538萬元,下降12.0%。2012年實現建築業增加值103198萬元,增長18.5%。

第三產業

2011年,巫山縣實現郵電業務總量21338萬元,增長9.5%。2011年末,擁有固定電話用戶56593戶,下降12.7%,其中:私人電話用戶53892戶,下降3.1%,占95.2%;行動電話用戶286538戶,增長8.7%。網際網路用戶25066戶,增加4486戶,增長21.8%。年接待旅遊者393萬人次,同比增長26.8%,其中:國內旅遊接待369.2萬人次,增長26.8%;入境國際旅遊接待23.8萬人次,增長25.9%。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0410萬元,增長19.0%。其中: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75157萬元,增長65.4%;限額以下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118708萬元,增長2.2%。按行業分: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193865萬元,增長20.0%;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26545萬元,增長11.9%。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和個體戶38家,住宿餐飲企業和個體戶21家。2011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881650萬元,,增長19.9%。其中:單位存款餘額311528萬元,增長20.6%;儲蓄存款餘額526161萬元,增長24.9%。各項貸款餘額301972萬元,增長12.7%。其中:短期貸款餘額86067萬元,增長6.7%;中長期貸款餘額208394萬元,增長15.1%。2011年,現金淨投放39736萬元,存貸比為34.3%。

巫山縣紅葉節(2張)2012年,巫山縣實現郵電業務收入23785萬元,增長11.5%。2012年末,擁有固定電話用戶54952戶,下降2.9%,其中:私人電話用戶47104戶,下降12.6%;行動電話用戶346995戶,增長21.1%。網際網路用戶30219戶,增長20.6%。年接待旅遊者501萬人次,同比增長27.5%,其中:國內旅遊接待481萬人次,增長30.3%;入境國際旅遊接待20萬人,下降16.0%。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7424萬元,增長16.8%。其中: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113468萬元,增長31.5%;限額以下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115449萬元,增長5.0%。按行業分: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228917萬元,增長16.6%;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28507萬元,增長18.1%。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和個體戶54家,住宿餐飲企業和個體戶27家。2012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1046803萬元。其中:單位存款餘額349717萬元,儲蓄存款餘額632753萬元。各項貸款餘額398367萬元,其中:短期貸款餘額122234萬元,中長期貸款餘額273688萬元。2012年,現金淨投放3.74億元,存貸比為38.1%。

社會

教育

截止2012年底,巫山縣擁有學校300所,其中:完全中學2所、高級中學1所、普通中學17所、國小239所,專任教師5145人。2012年新建中國小“六大功能室”136間,標準化實驗室38間,新增圖書14萬冊。新建農村少年宮學校2所。

文化

截止2012年底,巫山縣完成26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評估定級工作;新建8個鄉鎮文體廣場、3條健身路徑工程和48個村級文體廣場;組建文藝宣傳隊伍28支;農村惠民電影按期保質開展;新安裝6016套直播衛星設備,文化館、圖書館免費開放。投資近1000萬元打造《巫山神女》室內歌舞劇;斥資1000萬元打造濱江雕塑一條街。

衛生

截止2012年底,巫山縣有衛生機構344個(不含診所),其中:縣級公立醫療衛生機構7家、衛生院24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所、民營醫療機構4個、村衛生室308個。擁有衛生人員數1556人(含臨聘人員),其中:有執業醫師(包括執業助理醫師)836人,有註冊護士685人。有床位1449張。
2012年,完成6個鄉鎮衛生院、1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改擴建項目,新建60個合格村衛生室,標準化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縣、鄉、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

體育

2012年,巫山縣舉辦“體彩杯”象棋圍棋大賽、“紅葉杯”老年門球邀請賽等各類大中型民眾性體育活動6次,參與人數達3000餘人;舉辦各類運動會30餘場次,參與人群達16000餘人;組織100人次參加重慶市第二屆老年人運動會5個項目的比賽。數次派員參加重慶市各項體育競賽,榮獲金牌50枚、銀牌52枚、銅牌31枚,尤其是在重慶市第四屆運動會中,巫山以4金、1銀、5銅的優異成績,在青少年組排名中名列金牌榜第七、獎牌榜第八、團體總分第十一。2012年,向上級業訓部門輸送射箭運動員3名,跆拳道運動員5名;8名運動員獲國家二級運動員稱號;2名運動員獲得國家一級運動員稱號。

城建

2012年,巫山縣改造城區背街小巷、人行道7萬平方米;最佳化井蓋設定,新建護欄1700米;新建、改造路燈208盞;改造集仙、秀峰、飛鳳廣場,升級廣場地磚,栽植桂花300株、黃桷樹250株;新建改造排水管網17公里,疏通管網10.8公里,清淤675立方米,更換井蓋173套、雨蓖子190個。

交通

1999年,巫山縣有公路346條,總里程達3179.17千米,其中:國道2條134千米,省道1條28千米,縣道3條215.17千米,鄉村公路340條2800千米。318、209兩條國道公路線自東至西橫穿縣境,縣級公路建(業州鎮)官(官店鎮)公路分別與318、209國道在紅岩寺鎮和業州鎮相交,貫穿縣境南北,形成以“兩橫(318、209國道)一縱(建官線)”為主骨架、乾支相連、城鄉一體、周邊通達的公路網路結構雛型。
至2012年末,巫山縣公路通車裡程4483公里,其中:等級公路里程3790公里。

領導

縣委領導

縣委書記:何平;
縣委副書記:李春奎(兼)、劉詩權;
縣政府領導
縣長:李春奎;
巫山縣小三峽
副縣長:譚明連、陳紹叢、賀瑋、唐守淵、金亞、姚力沛、王春梅(女);

縣人大領導

主任:譚觀銀;
副主任:李尚昆、朱宏祥、蹇興銀、羅良谷、王國瓊(女);
縣政協領導
主席:劉大勇;
副主席:王軍、向又新、冉賓雁、李岳(女)、曹誠仲、李振國。

名人

李汝為

李汝為,原名李昌純。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5年2月,先後任中共湯溪工委書記,川東遊擊縱隊巴北支隊政委。1948年2月19日夜,帶領游擊隊轉移中被捕。1948年2月22日,在雲陽農壩鄉英勇就義。

李季達

李季達(1900-1927),字世昌。1922年,李季達加入旅歐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6月,組織領導民眾聲援上海五卅反帝愛國鬥爭。1925年8月,領導天津工人發動寶成、裕大紗廠工人大罷工。1927年6月,李季達任順直省委宣傳部部長、工人部部長兼天津地委書記等重要職務,積極參與領導北方各地黨的工作。1927年8月,由於叛徒告密,李季達等天津黨組織12位領導成員先後被捕。1927年11月18日下午1時,在天津南市上權仙影院附近的刑場英勇就義。

特產

巫山烤魚

巫山烤魚是一種發源於巫山的特色美食,採用“先烤後燉”的獨特做法,融合了烤、燉兩種烹飪工藝的精華。

巫山包面

包面,餛飩的一種,屬於麵點小吃,呈三角形,小巧而秀挺。

水口鈕絲面

水口鈕絲面產於大寧河畔水口鎮,清朝上貢珍品。因空心、細膩、味美、細白如銀絲、回鍋不爛而得名。手工製作,做工考究,有合面、盤案、上筷、上廂、上架、切裝等複雜工序。

翡翠涼粉

翡翠涼粉也稱為臭葉子涼粉,因顏色翠綠、清香滑嫩得名。製作方法:將“臭黃荊”的葉子盛於器皿中,用沸水淋在葉子上,再用棍子攪拌成墨綠色汁液;接著用筲箕過濾掉碎渣,再用紗布過濾一遍,最後用純草木灰做的滷水點鹵,再輕輕地攪拌均勻,等涼透後拌作料即可食用。

景點

巫山縣境內有以峽谷、江河風光為代表的長江三峽;有以探險、休閒、漂流旅遊為主要內容的小三峽;有曲徑探幽、以神女峰為代表的巫山“三台八景十二峰”景點群。巫山小三峽巫山小三峽是長江支流---大寧河在巫山縣境內的龍門峽、巴霧峽、滴翠峽的總稱,為國家AAAAA級景區。巫山縣景點(3張)象鼻山象鼻山在巫山縣城東側大寧河對岸文峰觀下,粗大的“象鼻”伸入江水中,俗稱江東嘴。在大寧河與長江匯合處,是江、河的“分水嶺”,也是神女廟古遺址所在地。

巫山梨子坪森林公園

巫山梨子坪森林公園面積1388公頃,平均海拔1800米,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是鑲嵌在大、小三峽之間的一顆綠色明珠

寧河古棧道遺蹟

大寧河古棧道遺蹟在龍門峽西岸崖壁之上,距河面約15米處,依次排列著無數勻整、方正的石孔。棧道石孔多呈四方形,孔徑20厘米見方,孔深30厘米左右,孔距130—200厘米。

大昌古鎮

大昌古鎮建在大寧河畔,占地約10公頃。解放街呈“T”字形,串通東、西、南3座城門,東西街長350米,南北街長200米。鎮內建築屬磚木結構,大多為四合井院,青磚黛瓦、雕樑畫棟,翹角飛檐、古樸幽雅,具有濃郁的江浙風格。

重慶市縣以上行政區劃

行政區代碼郵編駐地街道(個)鎮(個)鄉(個)
渝中區500103400010和平路管家巷9號12
大渡口區500104400080新山村53
江北區500105400020寸灘街道金港新區93
沙坪壩區500106400030天星橋鳳天大道8號1312
九龍坡區500107400050楊家坪
南岸區500108400064南城大道199號77
北碚區500109400700512
萬盛區500110400800萬盛街道新田路2號28
雙橋區50011140090012
渝北區5001124011201212
巴南區500113401320魚洞街道219
萬州區500101404000陳家壩街道112813(1)
涪陵區50010240800051822
黔江區500114409700城西街道31512
長壽區500115401220鳳城街道216
江津區500116402260幾江街道323
合川區500117401520南津街道中南村327
永川區500118402160中山路街道319
南川區500119408400東城街道31417
綦江縣500222401420古南鎮19
潼南縣500223402660梓潼街道2173
銅梁縣5002244025603223
大足縣500225402360棠香街道2202
榮昌縣500226402460318
璧山縣500227402760璧城街道2101
梁平縣500228405200梁山鎮258
城口縣500229405900葛城鎮717
豐都縣500230408200三合鎮1912
墊江縣500231408300桂溪鎮1411
武隆縣500232408500巷口鎮1115
忠縣500233404300忠州鎮226
開縣500234405400漢豐街道42113
雲陽縣500235404500青龍嘴22220(1)
奉節縣500236404600永安鎮1614(3)
巫山縣500237404700巫峽鎮1115(2)
巫溪縣500238405800城廂鎮1020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500240409100南賓鎮1220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500241409900中和鎮1418
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500242409800鍾多鎮1425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500243409600漢葭鎮1128
合計500000400015渝中區人民路232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