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港鎮[浙江省蒼南縣轄鎮]

龍港鎮[浙江省蒼南縣轄鎮]

龍港鎮隸屬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地處溫州市南部,蒼南縣北部,位於浙江八大水系之一鰲江入海口南岸,東瀕東海,西接104國道、瀋海高速公路和溫福鐵路,南依江南平原,北為鰲江;是聯合國開發署可持續發展試點鎮、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浙江省中心鎮和小城市培育試點鎮、浙江省城鄉統籌現代商貿服務示範鎮和溫州市強鎮擴權改革試點鎮。截至2015年,龍港鎮轄17個社區,28個居民區,171個行政村,幅員面積172.05平方公里,總人口達50萬。2011年實現生產總值146.2億元,工業總產值331.3億元,財政總收入14.8億元。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龍港鎮龍港鎮
1983年10月1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以浙政[1983]148號檔案批覆同意建立龍港鎮,為蒼南縣直轄鎮。
1984年劃沿江鄉方岩村、河底高村,龍江鄉金釵河村、江口村、下埠村組建龍港鎮。
1984年6月,蒼南縣撤區建鎮,實現以鎮轄鄉,龍港鎮轄白沙鄉、龍江鄉、沿江鄉、湖前鄉4鄉。
1985年2月,因鎮管鄉不符合憲法規定,又恢復區建制,白沙龍江、沿江、湖前4鄉復歸宜山區。
1985年4月,設龍港區,轄白沙、龍江、沿江、湖前和海城鄉共5鄉。1988年10月,湖前鎮改為直屬鎮。
1992年,沿江、龍江、白沙、海城四鄉併入龍港鎮。
2000年,撤銷湖前鎮、平等鄉、江山鄉,所屬行政區域(除江山鄉後垟增、梁宅2村)併入龍港鎮。
2011年,舥艚鎮、蘆蒲鎮、雲岩鄉併入龍港鎮。
調整後龍港鎮面積172.05平方公里,人口49萬多人,轄12個辦事處,107個行政村、24個居民區,鎮政府駐河底高村。分為城南、城北、沿江、龍江、白沙、海城、江山、平等、湖前、舥艚、蘆蒲、雲岩十二個辦事處。
2012年5月,全鎮將12個辦事處調整為17個新型社區。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2年撒區擴鎮並鄉後,龍港鎮轄社區:江浦通港海港建新、鎮前、龍躍、沿河、文衛、江灣;村:新渡、方岩下、河底高、金釵河、江口、下埠、池浦、朝西屋、流浦、柳江、鹹園、磚瓦、新陡門、新蘭、東排、西排、新美州、洪宮、塗廠、黃家蓬、瓦窯頭、李家垟、下澇、浦後、三大屋、河北廟、黃中、象北、象申、象南、七河、劉北、劉西、劉南、方北、方中、方南、章良、岑浦、下東莊、二河、海頭、河尾、前東、朝北處、後岸、民主、海下、新垟。
2011年浙江省政府批覆蒼南縣部分行政區劃調整,撤銷舥艚鎮、蘆浦鎮、雲岩鄉建制,其行政區域併入龍港鎮。調整後,龍港鎮轄6個社區、25個居民區、171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河底高村。

政區劃分

2012年五月,全鎮將12個辦事處調整為17個新型社區,分別為:江浦社區、城南社區、龍躍社區、城北社區、沿江社區、龍江社區、白沙社區、海城社區、龍浦社區、湖前社區、鳳江社區、江山社區、平等社區、舥艚社區、蘆浦社區、雲岩社區、新城社區。

社區名稱 覆蓋村居數 覆蓋村居名稱 社區駐地
江浦社區 6 江口村、下埠村、池浦村、江浦社區、通港居、龍華居 江浦社區
城南社區 6 金釵河村、鎮前居、朝西屋村、建新居、海港居、西南居 朝西屋村
龍躍社區 7 河底高村、方岩村、龍躍居、站前居、沿河居、百有居、江濱居 河底高村
城北社區 7 新渡村、流浦村、永盛居、江灣居、建北居、文衛居、泰安社區 新渡村
沿江社區 9 東排村、西排村、柳江村、望城居、龍湖居、新陡門村、新蘭村、鹹園村、磚瓦村 柳江村
龍江社區 12 新美洲村、塗廠村、黃家蓬村、浦後村、三大屋村、李家垟村、洪宮村、龍威居、河北廟村、下澇村、瓦窯頭村、繁華居 黃家蓬村
白沙社區 11 象南村、象中村、象北村、劉南村、劉西村、劉北村、七河村、方南村、方中村、方北村、黃中村 黃中村
海城社區 12 朝北處村、後岸村、海頭村、前東村、海下村、新垟村、河尾村、民主村、章良村、岑浦村、二河村、下東莊村 朝北處村
龍浦社區 4 下垟鄭村、陳良村、雙桂村、龍浦社區 下垟鄭村
湖前社區 9 東河村、西橋村、楊家宅村、三垟村、長連屋村、朱家站村、李莊站村、匯龍村、雙龍村 西橋村
鳳江社區 7 鳳江村、凰浦村、水深村、新光村、童處村、麟頭村、林陳村 凰浦村
江山社區 21 下灣村、振棋村、王公門村、壽山村、都口村、平橋村、三大廟村、盧處村、東莊村、月星村、周家車村、文樓村、大店村、薛中村、薛南村、薛北村、新河村、西河村、上河頭村、郭宕村、水門村 周家車村
平等社區 18 孫店村、施良村、余南村、吳蘭樓村、余北村、林官倉村、張東村、韓家垟村、張西村、吳家弄村、希賢村、陳華垟村、仕家垟村、陳宅村、徐家莊村、梧橋村、陳家宅村、環河村 張西村
舥艚社區 20 舥艚村、方城底村、平安村、泮河東村、泮河西村、老台村、老陡門村、北嶺村、東浦口村、山塘村、東山周村、中段村、浹底村、橫池村、垟底張村、七一村、爐頭村、乾頭村、七二村、林家莊村 中段村
蘆浦社區 14 蘆浦村、前垟底村、南宕村、黃樓下村、東門垟村、石路村、林家院村、鑒後垟村、縣後村、鑒後西村、前垟村、鑒後東村、增產村、儒橋頭村 蘆浦村
雲岩社區 13 瑞岩村、聯友村、雲岩村、鳳山村、金中村、鯨頭村、三峰村、梁峰村、士金兜村、山前村、港頭村、中對口村、上對口村 雲岩村
新城社區 17 新橋村、仙坭船村、浦東村、九刀連村、浦前村、夏口徐村、黃東村、馬鞍橋村、黃庫村、倪前村、倪後村、北大垟村、水心村、馬路下村、陳處村、金家沿村、西浦口村 陳處村

地理環境

龍港鎮龍港鎮
龍港鎮地處溫州南部,位於浙江八大水系之一鰲江入海口南岸,東瀕東海,西接104國道、同三高速公路和溫福鐵路,南背依經濟發達的江南平原,北岸為平陽縣鰲江鎮。是溫州市和浙江省的經濟強鎮,浙江省教育強鎮,浙江省文明鎮,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全國民眾體育先進鎮,浙江省體育強鎮,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試點鎮。2010年底,龍港鎮成為浙江27個小城市培育試點鎮之一。現轄17個社區,28個居民區,171個行政村,轄區面積172.05平方公里,總人口達43.6萬。2014年是龍港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市文明創建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一年來,我們在縣委、縣政府和鎮委的正確領導下,在鎮人大的監督支持下,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全面落實鎮黨代會決策部署,認真執行鎮人大各項決議,積極應對金融危機等各種不利因素影響,以深化“責任捆綁攻堅”為載體,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實幹爭先,聚力抓改革、促轉型、治環境、惠民生,紮實做好各項工作,較好的完成了年度目標任務,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績。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6.1億元,同比增長11.1%;工業總產值377.9億元,同比增長10.2%;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0.8億元,同比增長10.7%;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2.2億元,同比增長15.5%;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531元,同比增長11.2%,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83元,同比增長13.1%。成功獲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榮獲全國文明鎮、省級生態鎮、省體育特色鎮、省老年體育特色項目之鄉等稱號。
現轄9個辦事處、23個居民區和107個行政村,轄區面積117.1平方公里,人口43.21萬。建城區面積15平方公里、人口15萬。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龍港有接近四十萬的常住人口。高中;龍港第二職業學校,龍港高級中學,龍港第二高級中學,龍港第三高級中學(巨人),興港高級中學,江南高級中學。現有龍港一中,龍港二中,龍港三中,龍港四中,龍港五中,龍港六中,龍港七中,龍港實驗中學,龍港九中,龍港十中,龍港十一中,龍港十二中,龍港十三中,龍港十四中,文匯中學(溫州實驗中學龍港校區)共14所國中。有龍港一小,龍港二小,龍港三小,龍港四小,龍港五小,龍港六小,龍港七小,龍港八小,龍港九小,龍港十小,龍港十一國小,龍港第十三國小,龍港湖前國小,龍港鳳江國小,龍港白沙國小,龍港海城國小,龍港平等國小,龍港江山國小,龍港蘆浦國小,龍港鎮巴曹第一國小,龍港舥艚二小,龍港雲岩學校,還有蒼南青華學校,潛龍學校,江南實驗學校。
龍港,曾是農民自費造城實踐的熱土,因率先推行土地有償使用、戶籍管理制度和發展民營經濟等三大制度改革,在二元對立的城鎮與農村之間聳立的高牆上打開一個口子。石破天驚的創舉,曾讓世界為之震驚,被譽為“中國第一座農民城”。從五個小漁村到中國第一座農民城,從農民城到產業城,從產業城再到小城市,28年來,龍港實現了城市發展“三級跳”,先後獲得“中國印刷城”、“中國禮品城”、“中國印刷材料交易中心”和“中國台掛曆集散中心”四張“國”字號金名片。2010年,躋身浙江省首批27個小城市培育試點鎮。
2011年,血液里深深滲入了城市夢想的龍港人又一次迎來大發展的機遇,溫州市統籌城鄉發展的“1650”大都市圈發展格局和蒼南縣委“雙海雙區”發展戰略助飛龍港人的夢想。溫州市政府在保留龍港鎮建制鎮的同時,設立龍港綜合功能區(龍港新區),進一步拉開城市發展框架。未來龍港城市將以“一橫兩縱”的發展軸和兩條特色濱水景觀帶以及濱江產業、濱江生活、濱海中心
和濱海產業四大功能板塊為基本骨架,構建“三軸、兩帶、四板塊、多中心”的城市整體空間新格局。區劃調整後的龍港,港口優勢進一步擴大,產業結構空前最佳化,工貿業發展迎來新的契機。甬台溫高速複線、蒼南電廠、跨江大橋、城市綜合體、體育館等一批重大項目加快推進,城市硬實力穩步增強;中國(龍港)印刷禮品文化節、舥艚開漁節和社區文化節等品牌活動精彩紛呈,省級森林城鎮、省級綠色城鎮和市級生態鎮“三鎮聯創”活動持續推進,全力打造“全國文明城鎮”,城市軟實力進一步提升。
蛟龍出港續傳奇,展望未來風滿帆。龍港人將繼續發揚農民造城精神,以決戰必勝的信心,獨立鰲頭的胸襟和乘風破浪的氣勢,舉全鎮之力以龍港新區、舥艚港區、產業園區為主戰場,外聯內優,著力抓好投資驅動、產業升級、城市提質、城鄉統籌、文化引領和管理創新六大戰略重點,力促經濟、城鎮、社會轉型發展,著力打造獨具魅力的濱海宜居城市,真正實現龍港人的現代城市夢。

人口民族

人口

1990年,龍港鎮總人口47952人。

民族

龍港鎮人口以漢族為主。

交通

龍港水陸交通便利,鰲江港是浙江省五大港口之一,陸路與國內39個大中城市有客運往來,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使龍港成為浙南閩北的主要物資集散地,全鎮現已建成禮品、腈綸毛毯、陶瓷、服裝、建材、水果、家具、水產品等十五個專業市場,其中溫州禮品城是國內最大的室內禮品城。

經濟

綜述
2006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70.3億元,是2001年的1.8倍,年均增長12.6%。2009年,農業總產值32567萬元,工業總產值233539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188元2011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146.2億元。
第一產業
2009年,農業總產值32567萬元,增長2.7%,農民人均純收入11188元,增長8.1%。
第二產業
2006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61.6億元,年均增長13.1%,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工業產值75.2億元,年均增長28.8%。2009年,工業總產值2335390萬元,增長10.2%,工業性投資92330萬元,增長-12.1%。2011年,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331.3億元。
第三產業
2006年實現財政收入6.5億元,年均增長19.2%;稅收總收入由2.6億元增加到6.3億元,年均增長19.4%。200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7328萬元,增長15.8%。2011年,財政總收入14.8億元。

社會事業

教育

轄區國小
龍港第一國小 龍港第二國小 龍港第三國小 龍港第四國小 龍港第五國小
龍港第六國小 龍港第七國小 龍港第八國小 龍港第九國小 龍港第十國小
龍港第十一國小 龍港第十二國小 龍港第十三國小 舥艚二小 舥艚一小
湖前國小 鳳江國小 江山國小 平等國小 白沙國小
海城國小 蘆浦國小 新城學校 雲岩學校 潛龍學校
龍港鎮藝術實驗學校 江南實驗學校 馬鞍完小 新城二小
轄區國中
龍港一中 龍港二中 龍港三中 龍港四中 龍港五中
龍港六中 龍港七中 龍港實驗中學 龍港九中 龍港十中
龍港十一中 龍港十二中 龍港十三中 龍港十四中 新城學校
雲岩學校 溫州實驗中學龍港校區(文匯中學) 潛龍學校 青華學校
轄區高中
龍港高級中學 龍港第二高級中學 龍港第三高級中學(巨人中學) 興港高級中學
江南高級中學

資源

龍港水產品、蔬菜、水果等農副產品資源豐富,海水捕撈業、養殖業和種植業發達,水產品年產量在8500噸以上,3700畝水產養殖園區和3000多畝蔬菜、水果基地能向周邊城市提供大量的農副產品。

發展戰略

龍港以建設鰲江流域區域中心城市為目標,緊緊圍繞“人”和“城”這兩大主題,深入開展省級文明城鎮創建活動,不斷提高市民素質和城鎮品位,促進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先後建成30幢高樓,同時建成江濱外灘廣場、龍翔廣場、金河廣場、大橋公園、象湖公園等廣場公園,城鎮道路燈亮燈率達95%,城市長大了、長高了、變亮了、變美了。通過文明城鎮和文明單位、文明行業的創建,人的素質也有了明顯提高。
當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鰲江流域城市化發展,強化溫州南部地區在該市區域經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為建設鰲江流域區域中心城市,實現龍港第三次跨越提供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我們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貫徹落實省委“八八戰略”、“法治浙江”、市委“三個溫州”以及溫州第三次跨越和蒼南縣委“後發崛起、全面跨越”的戰略要求,緊緊圍繞建設鰲江流域區域中心城市的目標,堅持城市化與產業化良性互動,全面實施“六六”發展戰略,即實施產業提升工程,建設實力龍港;實施城市提質工程,建設都市龍港;實施生態支撐工程,建設生態龍港;實施社會進步工程,建設文化龍港;實施平安和諧工程,建設平安龍港;實施改革創新工程,建設活力龍港,通過產業提升、招商引資、環境最佳化“三大工程”和新農村建設、平安創建、執政能力“三項建設”,做到在鰲江流域城市化進程中率先垂範、走在前列、發揮主戰場作用,引領鰲江流域的跨越發展。

建鎮初期

突破土地政策禁區,吸引農民進城
龍港是改革開放的產物。龍港農民城建設起因於1981年平陽和蒼南分縣。
新設的蒼南縣出於縣域經濟發展考慮,需要擇地建設本縣港口和經濟中心。經過反覆考察,最後把地點選擇在鰲江南岸的方岩下。但當時方岩下這個地方僅僅是處在鰲江南岸渡口位置的一個小漁村。作為一個新建的縣,要把這么一個地方建設成為具有縣域經濟中心的地位的港口城鎮,並非易事。儘管在港區建設初期,他們仍然按照計畫經濟時期政府投資的思路,對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也作了一定的投資,但是港區建設很快就陷入資金難以為繼的困境。正在建設者們為之困惑的時候,《光明日報》上一則刊登山東濰坊“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報導,啟發了他們的思路。當時,蒼南縣有6500個萬元戶,其中有90%以上都在港區附近的江南三區。這部分農民經濟上富裕了,也要求有一個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當時,他們還不敢想像進溫州、上海這樣的大城市,而這裡畢竟是規劃中蒼南縣未來的港口城鎮和經濟中心,如果能把他們動員過來建設港區的話,這個經濟中心就有希望了。然而,儘管1983年10月12日蒼南縣已經正式獲準在方岩下的位置建立龍港鎮,但是這個新建的龍港鎮還僅僅是有個初步的框架,卻缺乏居民居住而人氣不旺的空殼鎮。1984年中央1號檔案出台了“允許農民自理口糧到集鎮落戶”的政策,從此,城鄉戶籍制度這堵築在中國的城鎮與農村之間關閉了幾十年的高牆,終於稍稍開了個小口。
為了動員農民進城,籌集公共建設資金,新任的龍港鎮黨委書記陳定模使出兩個“絕招”,他總結說:
當年,我是一靠“嘴皮”,二靠“地皮”,來吸引農民進城的。一靠“嘴皮”,是指宣傳。二靠“地皮”,是指出售土地使用權。用老百姓的話講,就是賣宅基地。按照當時國家的土地政策,農村土地只能由國家徵用,無償劃撥,卻不許買賣的。出售土地是嚴重違法的。但是,土地是稀缺資源,無償使用會帶來極大的浪費。所以,我們決定農民進城建房,需要宅基地的,按照不同地段,收取不同的費用。1984年9月25日頒發的鎮府(84)19號檔案《關於本鎮農民、居民建房有關規定》,規定不同地段徵收不同市政設施配套費的標準:即金釵河至方岩老街每間收5000元;金釵河水閘南至岱頭河,第一碼頭和東西大街(東起江濱路口、西至規劃中的郵電大樓十字路口)每間收4000元;江濱路收3000元;其餘在14米以上的大街兩旁建房的每間收2400元;14米以下的小街每間收700元;純屬解決住房困難而在居民點建房的每間收200元。
當農民們得知不管戶口,只要能在龍港建房就可以進城時,經過短暫的觀望以後,為了解不開的城市情結,為了多年來做個城裡人的夢,人們開始蜂擁攜款進城。當年就有三省七縣5000多戶申請到龍港建房落戶,共收到地價款近1000萬元。
於是,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造城運動正式開始。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進城辦公室前每天熙熙攘攘,人們懷著對未來城市的良好預期,有的要選擇地段,有的要定址放樣。通往龍港的新建公路上,一輛輛滿載建築材料的汽車在穿梭飛馳。新建的樓房天天在升高,新澆的街道日日在延伸。不到3年時間,一座新興的小城鎮已經初具規模。數萬名農民離土離鄉,遷入自己建造的“城市”——龍港。
小城鎮建設初期碰到的難題主要是人口集聚、建設資金和產業集聚“三大難題”。龍港鎮發揚“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在全國率先推出“三大改革”:一是實行戶籍管理制度改革,解決了農民進城問題;二是實行土地有償使用制度改革,解決了建城資金問題;三是實行發展民營經濟改革,解決小城鎮的發展問題。通過這三大改革,在短期內有效地解決了小城鎮發展過程中的人口集聚、建設資金來源和產業集聚“三大難題”,成功地走出了一條不依賴國家投資、主要靠農民自身力量建設現代化城鎮的新路子,被海內外譽為“中國農民自費造城的樣板”和“中國第一座農民城”,實現了從小漁村到“中國第一座農民城”的第一次跨越。龍港的迅速崛起,引起了黨和國家領導人萬里、宋平、喬石、李瑞環、習近平等和有關部門及國內外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

發展

產業化與城市化的良性互動
由於大量經濟精英的集聚,建鎮後龍港經濟發展非常迅速。到1990年,全鎮工業總產值達2.32億元,成為溫州市第一個工業產值超兩億元鄉鎮。1994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9.2億元,工業總產值16.4億元,財政收入8301萬元,農村居民人均收入3688元,綜合經濟實力躍居全市鄉鎮第一。1996年,國家十一部委在龍港正式實施小城鎮綜合改革,在行政管理體制、財政管理體制、計畫管理體制等七個方面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探索建立新的小城鎮運行機制,建立了浙江省第一個鎮級金庫,實行計畫單列,享受部分縣級經濟管理許可權,有力促進了龍港經濟社會的發展。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完善,龍港的改革先發優勢逐步弱化,土地等要素短缺的劣勢逐步顯現,在激烈的區域競爭下,大量的企業和資金外流,到上世紀末龍港的發展陷入了困境。
2002年,時任龍港鎮鎮長的湯寶林認識到:“龍港的發展遲緩是缺乏自己的特色產業。農民當年可以進城,也可以出城,不發展我們的特色產業,農民城將成為一座空城。”為此,他提出了產業化與城市化良性互動發展的思路。
龍港鎮黨委、政府同時在全社會發動了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當年龍港人憑著敢為天下先的開創精神,創建了農民城,但龍港人不能坐在功勞薄上吃老本。如果仍自喜於“中國
農民城”的創業成績,就會落伍。2003年3月,龍港鎮“砸掉”了聳立在104國道旁10年之久的“中國農民第一城”的碑牌,決心“拆碑造新城”。通過近幾年的努力,龍港鎮以城市化建設為龍頭,以招商引資為突破口,以工業園建設為載體,集中精力抓產業集聚提升和城市框架構築,逐步擺脫了困境,城鎮化水平逐步升級,實現了從“農民城”向“產業城”的第二次跨越。
一是突出產業集聚提升,以產業化帶動城鎮化協調發展。龍港鎮先後規劃建設了示範印刷工業園、小包裝印刷工業園、塑編工業園、城東綜合工業園等4個工業園,已建成園區面積3.4平方公里,208家企業進駐投產。工業園產值占全鎮規模企業工業產值的70%左右。同時,該鎮加快利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印刷、紡織、禮品等傳統支柱產業,大力培育不鏽鋼、微晶玻璃、超細纖維和陶瓷等新興產業,初步實現工業結構從單一的勞動密集型結構向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並存結構轉變,經濟組織形式從家庭工業、合夥制企業向公司制企業轉變。全鎮銷售產值超10億元企業4家、超億元企業接近30家,十多家公司升格為全國無區域集團(企業),獲得中國馳名商標5個。2002年以來,相繼被中國印刷技術協會、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商業聯合會命名為“中國印刷城”、“中國禮品城”、“中國印刷材料交易中心”和“中國台掛曆集散中心”。並且,該鎮主動承接溫州中心城區和其他發達城市的產業梯度轉移,有選擇性地引進一批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環境污染少的項目,達到“引進一個,帶動一片,形成一個新興產業”。截至2007年,共引進超億元工業項目18個,總投資50多億元,這些項目大部分已經投產,成為推進龍港工業經濟快速發展的一大亮點。2011年,瑞田鋼業產值突破20億元,為全國不鏽鋼行業五強之一。肯德基、麥當勞、世紀聯華、蘇寧電器等一批國內外知名連鎖商業企業先後進駐龍港。為扶持印刷、禮品等傳統優勢產業,該鎮每年還舉辦中國(龍港)印刷與禮品文化節暨印刷與禮品博覽會,全力打造“中國印刷城”和“中國禮品城”“國字號”品牌。工業企業的迅速崛起,不僅為全鎮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同時也成為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主渠道,為促進農民增收開闢了廣闊的空間。大量的農業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一大批農民經商辦廠率先致富,就地安排和轉移農村勞動力就業達18萬人。2010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12822元,65%左右來自農民個體經商或企業打工的收入。
二是突出城市框架構建,以城鎮化帶動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是小城鎮建設成敗的關鍵。多年來,致力於小城鎮的科學規劃、建設和管理,提高居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已經成為龍港鎮黨委、政府的自覺行為和發展追求。按照鰲江流域中心城市的要求,龍港鎮完成了新一輪城市總體發展規劃及消防、交通、供電、給排水等一批專項規劃的編制。規劃了占地面積4.26平方公里的未來城市中心區。並注重與周邊鄉鎮、地區規劃的相銜接。在鎮財力非常有限的情況下,該鎮集中財力抓好一批事關發展大局的甌南大橋、世紀大道、電力調度中心、體育中心、消防中隊營房遷建、中心衛生院、污水處理廠、自來水廠擴建、城區燃氣管道工程、白沙河整治及龍港高級中學遷建等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初步構築了“六縱六橫”的城市交通網路,使城市框架擴大一倍,城市功能進一步完善。全鎮有高樓40多座,中高檔住宅小區10多個,廣場及公園7個。已經全面啟動的江南海塗圍墾工程圍墾面積達4.37萬畝,工程完工後將能再造一個新龍港。同時,樹立“以人為本,以環境為中心”的城市發展觀,充分運用市場機制,對城鎮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進行重組和經營,積極把可以投入市場營運的城市基礎設施,如將廣告、公車線路、停車場(點)、垃圾場、供水廠和公廁等設施的使用權和經營權推向市場。充分運用好城市品牌、城市形象、城市競爭力等無形資產,建立好物質資本結合的多維度經營方式,以促進城市建設和發展進入良性循環軌道。主要是實行土地資源市場化,投資主體多元化,公共基礎設施效益化,政府投入產出最大化。該鎮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各項事業不斷發展。
堅持走大社會辦大教育的路子,高標準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高中段教育普及率97%,形成了公辦、民辦一起上,普教、職教、成教、幼教、特教五教一體,各具規模,頗有特色的教育新格局,全鎮現有54所中國小校,68所幼稚園。衛生事業也有了長足的發展,形成了以縣二醫(龍港醫院)、龍城中醫院5所大中型醫院為主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為依託,覆蓋城鄉的衛生保障體系。村村通有線電視,有線電視覆蓋率100%,龍港廣電站現自辦節目播出12個小時,有線頻道用戶45餘萬戶。成立了全省第一個鎮級體聯,下轄協會(俱樂部)13個,龍港籍運動員在國際、國內賽事上多人次獲得冠軍。鎮文聯擁有會員1680人(其中國家級10人、省級38人),出版文藝專集21部(其中國家級出版社10部),工作經驗多次在省市會議上得到肯定和交流。幾年來,龍港鎮先後主辦了電視吉尼斯200架鋼琴大聯奏、承辦了全國第17屆“青春詩會”、全國“中華婦女風情”攝影大獎賽等百餘項文藝活動,獲得各類獎項500多
人次,其中國家級30多人次、省級50多人次。並且,龍港鎮結合“市民素質提升工程”,大力開展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城鄉垃圾一體化長效管理機制在全鎮鋪開,農業生產、生態、生活環境大為改觀,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逐步提高。先後被評為浙江省教育強鎮、浙江省衛生鎮、浙江省文明城鎮、全國民眾體育先進鎮、全國投資環境百強鎮等。

新城建設

龍港新城瀕臨蒼南東部沿海,是浙台(蒼南)經貿合作區的核心區,是蒼南縣實施“雙海雙區”戰略主陣地。新城西起時代大道,東至二期圍墾區,南至崇家岙港區,北至鰲江南岸,規劃總面積為106.8平方公里。
龍港新城功能定位為:以建設區域中心城市和現代化都市區為目標,培育行政、金融、高等和職業教育、創意產業、港區經濟、休閒旅遊服務等新型城市職能,增強制造、商貿、物流等傳統城市職能,建成浙江一流、溫州領先的生態工貿濱海城區。
龍港新城共有五個區塊:中央商務區、產業集聚區、港口經濟區、現代農業綜合區和新城拓展區。
中央商務區:規劃面積18.6平方公里,是今後鰲江流域中心城市的核心,具有行政、商務、金融、居住、會展、體育、文化等城市職能。
產業集聚區:規劃面積12.1平方公里,集中布置在圍墾區的南部,與港口經濟區相鄰。產業布局應有臨港產業、新興產業和高科技產業,建設方式以蘇州、新加坡工業園為藍本,注重文化教育和休閒娛樂的配套建設。產業集聚園建設將體現功能的複合,滿足生產、生活的需求,以築巢引鳳、築巢“留”鳳,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龍港新城位於蒼南縣東部濱海地段,區域面積為106.8平方公里,首期開發面積40平方公里,人口規劃為20萬,總投資約1000億元,是浙江鰲江流域中心城市的核心區、浙台(蒼南)經貿合作區主平台、浙南沿海先進裝備產業集聚區。龍港新城規劃中央商務區、產業集聚區、港口開發區、現代農業綜合開發區和新城拓展區等五個區塊。

特色美食

龍港特色美食街
百有街——有不少油炸食品,特色飲食
龍躍路——有不少酒家飯點,休閒餐廳,特色小龍蝦。
宮後路——整條街從頭到尾都是小吃店,正宗水煮魚都能在此吃到,深夜十二點還有許多人徘徊,
五十米之泰安地---有不少餐廳茶館--如去茶去、阿波羅、拉芳舍、捨得坊等美食之家
還有部分美食集結地,如西城路、夜晚的外灘等。

著名人物

陳堯英:(1108~1178),字秀伯。溫州學者葉適稱之為“平陽豪士”。
吳寶秀:(?一1600),字汝珍,號惺台。河前(今湖前鎮)人。性聰穎。9歲在舅家夜見隔籬有火光,其舅出句命對:“火照竹籬千孔子”,吳寶秀應聲道:“風飄紙畫一張飛”。體弱多病,而以忠義自許。明萬曆十七年(1589)中進士,授大理評事,遷寺副、寺正。二十六年冬,出任南康(在江西)知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