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溪鎮

靈溪鎮

靈溪鎮位於浙閩交界,是浙江省蒼南縣最南端的一個縣治。全鎮面積88.5平方公里,總人口22.6萬人,下轄9個辦事處,112個行政村、24個居民區。靈溪地理條件優越,交通便利,西南距閩東地區僅16公里,104國道橫貫全鎮,客貨車直達全國20多個大中城市,沿海高速公路、溫福鐵路穿過鎮域並在鎮內切口設站。靈溪鎮大力推進城市化戰略,社會經濟快速發展。2003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5.67億元,工農業總產值61.92億元,稅收收入25890萬元,綜合經濟實力在溫州市三十強鎮中名列第九,是浙江省社會綜合改革試點鎮。2011年,撤銷觀美鎮、鳳池鄉、浦亭鄉建制,其行政區域併入靈溪鎮。調整後,靈溪鎮轄5個社區、18個居民區、146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江濱路。溫福鐵路、G15瀋海高速、104國道穿境而過。

基本信息

行政區劃

2011年,撤銷觀美鎮、鳳池鄉、浦亭鄉建制,其行政區域併入靈溪鎮。調整後,靈溪鎮轄5個社區、18個居民區、146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江濱路。溫福鐵路、G15瀋海高速、104國道穿境而過。

靈溪鎮

位於蒼南縣中部。縣政府駐地。轄大門、靈堡、城中、蓮池、玉龍、古磉、上街、鳳山、雙台、柴街巷、黃宅內、會龍門、塘北、站東、韓頭橋、站北、靈浦、望江、橫陽、南鶴、站前、城北、珊瑚23個社區(居民區),112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江濱路。 【沿革】1959年建靈溪管理區。1961年成立公社,1981年設鎮,1992年大觀、對務、南水頭、渡龍四鄉併入。1997年,面積54.1平方千米,人口10萬,轄古磉、上街、鳳山、雙台、柴街巷、黃宅內、會龍門、塘北、站東、城中、
靈溪鎮
靈溪鎮
山前、蓮池、望鶴、韓頭橋、道門、商城、站北、靈浦18個居委會和家堡、雙靈、古磉、雙垟、大門、廳基、樟浦、雙台、下東垟、岩頭、龍渡、魚塘口、垟 、後垟、坑底、嶺北、大觀、南邊、溪心、龍頭、水頭、坑源、五畝、金岙、曉豐、南岙、田埌、北山下、壩頭、下埠街、嶺前、翁家垟、過港、秦岙、宕豐、渡龍、雙匯、葉家垟、嶼湖、宕頂、西程、埭頭、白鶴、望鶴、宮後陳、西山、靈豐、山東、五垟、洽尾繆、東倉、上江、水門內、上垟莊、河尾莊、上林、官堂、新建、靈堡59個行政村。2000年,撤銷滬山鎮、靈江鎮、瀆浦鄉建制,併入靈溪鎮,轄115行政村、26居民區,駐江濱路。 2008年末,面積83.2平方千米,人口21.08萬人,轄大門、靈堡、城中、蓮池4個社區,古磉、上街、鳳山、雙台、柴街巷、黃宅內、會龍門、塘北、站東、韓頭橋、靈浦、站前、站北、望江、玉龍、南鶴、橫陽、城北18個居民區,樟浦、家堡、雙台、雙靈、古磉、下東垟、雙垟、大門、廳基、西山、宮後陳、靈豐、山東、五垟、洽尾繆、東倉、上江、水門內、上垟莊、河尾莊、上林、官堂、新建、靈堡、岩頭、龍渡、魚塘口、垟貢、後垟、坑底、嶺北、大觀、南龍、溪心、水頭、坑源、五畝、金岙、曉豐、田、北山下、壩頭、下埠街、嶺前、象松、過港、秦岙、渡龍、雙匯、葉家垟、嶼湖、宕頂、西程、埭頭、白鶴、望鶴、余橋、水垟、凰山前、蔡宅、聯進、橫支、四大、橫河、金福、橋底、營垟、內李、王宅、梧梅、浦邊、江蘇、河口葉、新港、倉浹、滬山、新溪、台溪、柳莊、五愛、三河、山北底、鳳陽、畔垟、門前、山南、周林、浦口、後蔡、前蔡、新橋頭、新浦、百丈、塘下、橫浦、華山、大洽頭、上劉、紅星、塔里、橫江、平水橋、雙家垟、棋南、湯家垟、山腳李、平南、下匯周、斗南、郭家車、鎮江、上垟112個行政村。

觀美社區

位於蒼南縣中部,橫陽支江上游。面積42.5平方千米,人口2.88萬人(2008年末)。轄觀美、鳳鶴、茂竹、雙溪、寨嶺腳、桃湖、碗窯美、樓下、頂垟、十字路、中嶼、三聯、大路、岩聯、新岸、三美、東陽17個行政村。鎮政府駐觀美村,距縣城5千米。 【沿革】1958年建觀美管理區。1961年成立公社,1984年稱鄉,1991年設鎮,1992年華陽鄉併入。1997年,面積42.5平方千米,人口2.6萬,轄觀美、馬路、大埔、岩尾、馬聯、新莊、北岸、西鳳山、鳳鶴、桃湖、雙仕、茂竹、寨嶺腳、中坑、雙溪、亭子、西古、九甲、福清、馬家、分評、樓下、燕子窩、頂垟、牛角灣、十字路、碗窯美、赤山、仕生29個行政村。2011年撤銷建制併入靈溪鎮。

鳳池社區(原鳳池鄉)

位於蒼南縣北部。面積14平方千米,人口1.11萬人(2008年末)。轄板岙、雙益、水月、垟岙、徐溪、灣旦、大坡、白水、浦內洪9個行政村。鄉政府駐板岙村,距縣城3.5千米。 【沿革】1959年成立鳳池管理區。1961年建公社,1984年設鄉。1997年,面積14平方千米,人口1.1萬,轄板岙、徐溪、漁池、白水、灣旦、大坡、岩水、垟岙、水月、埔內洪、雙益11個行政村。2011年撤銷建制併入靈溪鎮。

浦亭社區(原浦亭鄉)

位於蒼南縣北部。面積27.3平方千米,人口1.37萬人(2008年末)。轄燕頭、蒼溪、靈浦、浦南、石聚、玉泉、和平、大亭8個行政村。鄉政府駐燕頭村,距縣城5千米。 【沿革】1959年建浦亭管理區。1961年成立公社,1984年設鄉。1997年,面積27.3平方千米,人口1.3萬,轄燕頭、嶺頭、觀湖、羅溪、內樟岙、新開田、大亭、大明、直瀆、浦岙、嶺東、張家腰、鋒底、新同、下岙、小玉蒼、浦南山、麗灣18個行政村。2011年撤銷建制併入靈溪鎮。

滬山社區(原滬山鎮)

位於蒼南縣北部,距縣城6千米。1959年成立滬山管理區。1961年建公社,1984年設鄉,1995年撤鄉改鎮。1997年,面積14平方千米,人口2.1萬,轄滬山、新溪、台溪、柳莊、五愛、三河、山北底、鳳陽、畔垟、門前、山南、周林、浦口、後蔡、前蔡、新橋頭、新浦、百丈、塘下19個行政村。2000年撤銷建制併入靈溪鎮。

靈江社區(原靈江鎮)

位於蒼南縣北部,橫陽支江東、北岸,距縣城8千米。1956年併入蕭江鄉。1958年建蒼橋管理區。1961年成立公社,1984年設鄉,1988年改為靈江鎮。1997年,面積9.3平方千米,人口1.6萬,轄港巷陳、新渡2個居委會和新港、江蘇、余橋、水羊、凰山前、蔡宅、王宅、聯進、橫支、四大、橫河、金福、橋底、營垟、內李、梧梅、浦邊、河口葉18個行政村。2000年撤銷建制併入靈溪鎮。

瀆浦社區(原瀆浦鄉)

位於蒼南縣中部,距縣城4千米。1958年成立瀆浦管理區。1961年建公社,1984年設鄉。1997年,面積8.9平方千米,人口2萬,轄橫浦、華山、大洽頭、上劉、紅星、塔里、橫江、平水橋、雙家垟、棋南、湯家垟、山腳李、平南、斗南、下匯周、郭家車、鎮江、上垟18個行政村。2000年撤銷建制併入靈溪鎮。

地理環境

靈溪地處亞熱帶沖積平原,氣候宜人,山水清秀,唐代高僧慧明(元朗)《招玄覺大師山居書》中稱道:“自到靈溪,泰然心意。高低峰頂,振錫常游。石室岩龕,拂手宴坐。青松碧沼,明月自生。風掃白雲,縱目千里。名華香果,蜂鳥銜相。猿嘯長吟,遠近皆聽。鋤頭當枕,細草為氈……”靈溪鎮內,三山點綴,兩水縱橫,是充滿靈秀之氣的山水城鎮,鎮政府依此提出了構築三山兩水公園格局城市的構想。近年來通過治山理水,如今柳依長堤,塔映斜陽,登山臨水,滿目蒼翠,實為人居樂園。

靈溪鎮周邊旅遊景點眾多,是浙江省級風景名勝區“濱海――玉蒼山”風景區的中心部份,連結著玉蒼山和濱海兩個主題。玉蒼山集山、石、溪、瀑、潭、湖、林、寺為一體,有玉蒼雲海、仙人碇步、石海仙蹤、碗窯古寨、玉龍湖法雲寺等景點,並有“養在深閨人未識”的浙江九寨溝――莒溪大峽谷。濱海部分,南北海岸線150多公里,有大小沙灘十餘處,其色如金,其潤如玉,其柔如絲,不溫不粘,是理想的海濱浴場。靈溪交通便捷,大小客車直達各景點;服務行業發達,鎮內各檔次的賓館眾多。泉聲雲影,山色水光,只為欣賞它的人存在。靈溪的山水,靈溪的人民歡迎你的到來

歷史沿革

靈溪鎮古稱靈溪市。明隆慶元年(1567)屬平陽縣歸仁鄉三十五都。民國初年屬南港鎮歸仁鄉。民國十九年(1930)建置靈溪鎮,屬第三區。民國二十七年(1938)屬南港區,民國二十九年屬靈溪區,民國三十六年(1947)屬南港區。建國後1950年5月屬靈溪區,1958年稱靈溪管理區,屬靈溪人民公社。1961年改稱靈溪人民公社,屬靈溪區。1982年3月,為直屬鎮。1990年7月,全國第四次人口普查,時靈溪鎮轄9個行政村,13個居民區,9681戶,38692人。1992年,對務、大觀、渡龍、南水頭4個鄉併入靈溪鎮;同年,因“平原引水工程”需要,吳家園、險口兩村80戶346人遷入靈溪鎮,時全鎮人口19404戶,77493人。2000年,滬山鎮、靈江鎮、瀆浦鄉併入靈溪鎮,是年全鎮人口49614戶,183612人。2005年,轄9個辦事處、3個社區、16個居民區、112個行政村,在冊戶籍55746戶,197157人,其中靈溪鎮城區人口為121281人。

經濟建設

靈溪鎮靈溪鎮
商貿經濟是靈溪發展的搖籃。早在西晉時期,靈溪便集貿成市。商貿經濟更是快速發展。目前全鎮有副食品、水產品、家電、家具、服裝等專業市場20多個,市場輻射全國24個省(市)。2003年市場成交額64.7億元,浙閩副食品商城、浙福水產城已成為浙南閩東北頗具影響的龍頭市場。浙閩輕工城、浙閩農貿綜合市場、浙閩車城等一批上規模、高檔次的專業市場正在建設與招商之中。

工業經濟是靈溪發展的支柱。靈溪工業從家庭作坊起步,形成目前塑編、儀器儀表、食品、印刷四大支柱產業體系。2002年被命名為中國塑膠包裝第一鎮,浙江熊貓乳品有限公司、蒼南儀表廠等企業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同類產品生產廠家,“香巴佬”品牌是全國食品行業市場占有率最高的500強品牌之一。省重點建設工程溫州家具產業園區一期用地4900畝,項目總投資約12億元,建成後可年新增工業產值100億元,將成為國內最大的家具生產、流通和研發中心。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靈江山海協作區的建設,必將為靈溪工業經濟插上騰飛的翅膀。

農業經濟是靈溪發展的基礎。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工業化理念指導農業生產,大力發展效益農業,極大地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全鎮農田適度規模經營面積近兩萬畝,創辦了馬蹄筍花卉、大棚蔬菜、優質水果、名貴淡水魚、珍禽等一大批農業生產基地和龍頭企業,農產品種植結構、產銷方式逐步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過渡。

城鎮建設

靈溪鎮靈溪鎮
量增與質變相結合自1981年靈溪確定為蒼南縣治伊始,便充分發揮了縣城的集聚效應,走出了一條人民城鎮人民建的路子。1982年打開城門,打破城鄉戶籍界限,鼓勵先富起來的民眾自理戶糧進城投資建設,1984年首次公開拍賣土使用權,開有償出讓土地的先河,有效解決了建設資金缺短的困難。至2000年完成公建項目600多個,建成區擴大到9平方公里,使縣城建設得到充分的量的增長。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城鎮建設發生了質的提高,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已成為經營城市的目標,規劃的龍頭作用得到加強,城市建設更為有序;民房建設逐步告別單間獨戶形式,走進住宅小區建設;城市形象得到重視,整山治水和綠化工程全面開展;房地產公司、市政公司、物業管理、業主制等新鮮事物進家入戶,縣城城市建設、管理已逐步走向市場化道路。全鎮基礎設施配套齊全。交通:104國道貫穿全鎮10多公里,溫福鐵路已列入國家"十五"計畫,同(江)三(亞)高速公路已經開工並將在境內切口設站。通訊:滬閩大容量光纜幹線在境內切口,開通了與國內外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長途直撥電話。電力:由華東大電網供電,鎮內建有渡龍山110KV、上林110KV輸變電工程,電力穩定可靠。供水:上游是目前溫州地區最大的水庫--橋墩水庫,並已規劃建設?步水庫,有充足的優質水資源。教育、娛樂、服務等城鎮基礎設施基本配套。

鎮名由來

靈溪鎮東有溪,狀似游龍,是傳說中山龍過溪的穴位,古稱“龍溪”,因閩南方言“龍”與“靈”諧音,後世傳為“靈溪”。
如今這個網路發達時候,靈溪人為了更好的在網上溝通,於是把“靈溪”簡稱“07”所以07就成為了靈溪的網上代名詞廣為流傳。

自然環境

靈溪地處亞熱帶沖積平原,氣候宜人,山清水秀,唐代高僧慧明(元朗)《招玄覺大師山居書》中稱道:“自到靈溪,泰然心意。高低峰頂,振錫常游。石室岩龕,拂手宴坐。青松碧沼,明月自生。風掃白雲,縱目千里。名華香果,蜂鳥銜相。猿嘯長吟,遠近皆聽。鋤頭當枕,細草為氈……”
靈溪鎮內,三山點綴,兩水縱橫,是充滿靈秀之氣的山水城鎮,鎮政府依此提出了構築三山兩水公園格局城市的構想。2000年來通過治山理水,鎮內柳依長堤,塔映斜陽,登山臨水,滿目蒼翠,實為人居樂園。

旅遊資源

靈溪鎮周邊旅遊景點眾多,是浙江省級風景名勝區“濱海——玉蒼山”風景區的中心部份,連結著玉蒼山和濱海兩個主題。玉蒼山集山、石、溪、瀑、潭、湖、林、寺為一體,有玉蒼雲海、仙人碇步、石海仙蹤、碗窯古寨、玉龍湖、法雲寺等景點,並有“養在深閨人未識”的浙江九寨溝――莒溪大峽谷。濱海部分,南北海岸線150多公里,有大小沙灘十餘處,其色如金,其潤如玉,其柔如絲,不溫不粘,是理想的海濱浴場。
靈溪交通便捷,大小客車直達各景點;服務行業發達,鎮內各檔次的賓館眾多。

經濟發展

靈溪鎮深入實施跨越式發展戰略,強攻猛進抓落實促發展,全力以赴保平安構和諧,全鎮經濟社會總體上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2006年,實現生產總值34.1億元,同比增長12.8%;財政總收入4.1億元,同比增長21%。

富民攻堅工作

2006年,靈溪鎮積極落實對欠發達地區的各項扶持政策,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開發,引導和支持欠發達地區發揮自身優勢,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取得了一定成效。積極引導農民參加農民技能培訓,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組織了電腦、烹飪、縫紉車工適用技術知識、農機知識、水工管理人員等培訓8期,參訓人數達1342多人。有效提高了農村勞動力素質,緩解了部分勞動力就業問題,增強了欠發達地方扶貧造血功能。以實施“十村示範、百村整治”工程和鄉鎮康莊工程為抓手,加快農村新社區建設。認真抓好“十村整治、百村示範”工程建設,10多個村參與了創建活動,村莊面貌進一步美化。全面完成了“康莊工程”建設。與此同時,與人民民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一批工程相繼建成投用。繼續做好對括山鄉的結對幫扶工作。2005年確定了10個扶貧幫扶項目,2006年已落實幫扶資金35萬元,幫助該鄉發展生產,增強自我發展能力。與此同時,配合抓好山海協作工程的建設,不斷增強山海協作示範基地的吸引能力。

精神文明建設

2006年,靈溪鎮大力抓好“三沿”整治工作。成立了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和督查組,簽訂了責任書,“三沿”綠化、環境衛生整治等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深化基層文化陣地建設和文明創建工作。啟動了城西辦事處雙垟村鄧氏祠堂、城南辦事處溪心村曾氏祠堂改建為鎮文化站辦公和活動中心試點工作。通過了“東海明珠鎮”複評驗收,承辦了全省“東海明珠”鄉鎮業務研討會。廣泛開展文明單位、文明機關、文明家庭、文明非公企業、文明經營戶、文明街(路)等創建活動,全鎮擁有各級文明單位95家(其中省級2家,市級18家,縣級71家),市級文明村1家,文明行業7家,文明示範點23家,市級文明示範街1條,文明非公企業5家。通過了四星級文明鎮複評,完成了縣城進出口亮化、道路綠化等,仁英路步行街已竣工運行。大力推進農村文明創建活動,24個共建結對村與共建單位投入500餘萬元建設文明村。積極開展“三新三力”岩頭村試點工作,試點各項工作開局良好、進展順利,農村黨員幹部民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了進一步增強。

合作醫療參保

2006年,靈溪鎮通過上級鼓動,上下聯動,左右互動,全民參加合作醫療的參保意識大為增強。2006年,合作醫療參保率達到了縣裡下達的任務,醫療核銷有上千例,總計120多萬元。按照建立公共財政的要求,積極調整支出結構,將本級承擔的補助資金列入財政預算,保證及時足額到位,不打任何折扣。加強基金管理,做到專戶儲存,專款專用,嚴格實行基金封閉運行,確保合作醫療基金全部用於參合農民的醫療補助。

生態建設

2006年,靈溪鎮根據縣委、縣政府提出的“生態立縣”戰略,大膽實踐,城鄉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生態縣建設得到了穩步推進。堅持用完整的規劃統領生態縣建設。發揮規劃的龍頭作用,重視規劃修編工作,初步形成了完整的規劃體系,使建設更加規範、有序。堅持用紮實的措施推進生態縣建設。把村莊環境整治作為工作的切入點,把“改路、改廁、改水和美化環境”作為村莊環境整治的主要內容,從中心村到自然村,分步建設,逐步推進。先後組織了27次集中大行動,廣泛開展廢塑膠污染整治,強化重污染行業的環保治理,共出動3000餘人次,搗毀洗滌池300餘個,設備105台,取締造粒點20餘個,有效地打擊了非法廢塑膠洗滌活動。堅持營造生態人居豐富生態縣建設。積極支持新區建設,穩妥推進舊城改造,不斷拓展城市空間。堅持把生態縣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以村莊環境整治為基礎,以小康示範村建設為樣板,以生態村為目標,不斷改善廣大農村地區的生產、生活、生態環境。

平安建設

2006年,靈溪鎮始終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在推進經濟加快發展的同時,高度重視“平安靈溪”建設。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平安防範新體系。層層簽訂平安建設目標管理責任書,層層明確責任,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並不斷完善檢查考評機制。以防控工作為中心,以打擊促防控,形成了以政府牽頭、派出所為核心、社會聯動的防控體系,構築了以巡邏防控隊、“110”動態巡邏、綜治巡防隊、村居巡邏隊等隊伍為有機力量的動態多位一體的巡防模式。2006年,共立各類刑事案件1764起,與上一年同比發案數上升14.79%,共破刑事案件694起,破案率為39.34%,其中“兩搶”案件182起,同比上升32.96%,飛車搶奪案件共發85起,萬元以上的“兩搶”案6起。立治安案件1754起(其中偷竊310起),查處1300起,查處率90.6%,共抓獲各類違法犯罪人員1337名,其中刑事拘留319人,取保12人,勞教25人,強戒26人,追逃54名,治安拘留174人,治安罰款714人,警告13人。圍繞“發現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處置得好”的目標,構建維穩工作“四大機制”即:預警機制、調處機制、應急機制、責任機制。建立不穩定因素定期排查分析制度,實行半月一次不穩定因素排查分析;構建縱向到村居社區、橫向到部門單位的多方面、多層次的情報信息網路;建立完善應急處置預案,成立了應急小分隊,確保一旦發生群體性事件能夠立即啟動,快速反應,依法妥善處置。鎮綜治工作中心認真總結實踐經驗,不斷完善工作機制,整合調解工作資源,形成合力。共排查疏理出各類疑難重大糾紛和社會不穩定因素如意外死亡、婚姻家庭、消費經營、損害賠償、土地徵用、契約違約、房產買賣等案件173起,成功調解172起,調解成功率為99.4%。協助村居、社區化解矛盾糾紛607件,調解成功率達96.1%,有效地維護了社會的穩定和經濟建設。

信訪工作

2006年,靈溪鎮緊緊圍繞“保穩定、促發展”這個大主題,從狠抓信訪工作機制入手,加強對信訪工作督辦力度,取得了明顯成效。以責任制為抓手,實行領導包案聯繫制度,定期研究解決重大信訪案件,特別在“兩會”、“國慶”期間,多次召開信訪工作專題會議,布置信訪工作,制定“兩會”、“國慶”期間處置發生重大疑難、群體性信訪事件的預案,最大限度地減少集體上訪、越級上訪和重複上訪,首次實現了信訪零進京。共受理民眾來信110件,來訪接待25批520人次。來信來訪立案查辦80件,結查65件,原有的上京重複訪、越級重複訪也從30件下降到18件。

社會事業

靈溪鎮靈溪鎮
兩個文明同步靈溪鎮一貫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各項社會事業蒸蒸日上。通過舉辦文明市民學校、開展"文明單位"、"文明居民"等系列活動,文明縣城創建工作全面鋪開。1996年開始實行全民治安大巡防,全鎮社會治安狀況明顯好轉,得到中央政法委的充分肯定,《法制日報》和《浙江法制報》對此作了專題報導。堅持"科教興鎮"戰略,教育事業得到快速發展,近年共投入資金2億元,創辦高級中學3所、初級中學11所、國小30所、文化技術學校1所、幼稚園87技術所,初等教育、職業教育和學前教育全面發展,2000年被評為市級教育強鎮,力爭今年進入省級教育強鎮行列。廣泛開展"亮麗工程"建設,全面實施"藍天、碧水、綠地"工程,開闢城區綠地面積8.5萬m2,縣城形象得到改善。精神文明之花結出了豐碩的果實,如今靈溪民風淳樸,社會安定,先後被命名為溫州市文明示範鎮、市三星級文明鎮、全國綠化百佳鎮、浙江省綠化先進單位、浙江省衛生縣城、浙江省百強鄉鎮、浙江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和溫州市全優鄉鎮等榮譽稱號,並被省政府列入社會綜合改革試點鎮行列。

投資優勢

靈溪鎮靈溪鎮
經過20年的發展,靈溪固有的優勢進一步明顯,新的發展優勢逐步凸現。這種優勢將是靈溪鎮加快發展的巨大動力。一是政治優勢。靈溪是蒼南縣城,全縣經濟、政治、文化中心。這一特殊地位的確立,形成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傾向性引導,加速了各生產要素的集聚,已經對靈溪快速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通過政治結構功能的客觀影響、縣委縣府的大力支持和縣各職能部門的密切配合,靈溪將進入一個快速發展的新階段。二是經濟優勢。比較而言,靈溪民營經濟發展較早,經過十多年的原始積累,已有相當的物化勞動存量和生產再投入能力。就經濟總量而言,行政區劃調整後,已占全縣的1/3以上,而且主要經濟指標的增幅在全縣前茅。堅實的經濟基礎,良好的發展勢頭,為靈溪今後的發展提供高位三是區位優勢。靈溪位於浙閩邊界,地處縣域中心,是周邊及南港片30多個鄉鎮大量人才和生產要素轉移的首選地,是浙閩邊界經濟文化交流互補的集散地和104國道沿線經濟輻射帶商品流通的中繼站。隨著今後鐵路、高速公路的建成,靈溪的這一優勢將會得到更充分的體現。

四是人文優勢。在靈溪人民身上體現出來的靈溪精神可以概括為"艱苦創業、自強不息、務實創新、敢為人先"。在沒要國家一分錢的情況下,走出一條"自我發展、自我建設"的路子,把一個原來人不足萬、經濟蕭條的農村小集鎮建設成一個初具規模的現代化城鎮。這種靈溪精神,在今後加快靈溪城市化的過程中,將發揮巨大的、獨特的創業能動性。

發展戰略

靈溪鎮靈溪鎮
根據靈溪發展的現狀,靈溪鎮今後發展的思路是"圍繞城市化、依託大交通、發展大工業、開拓大市場、促進大發展"。根據《靈溪鎮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五"規劃》,今後一個時期靈溪鎮將重點實施以下四個戰略:

一是加快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提高國民經濟整體素質。農村經濟方面,到2005年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標準,抓住糧食市場開放之機,建設萬畝現代農業園區,實施萬畝中低產田改造,鼓勵適度規模經營和專業化生產,大力發展效益農業。工業經濟方面,以市場為導向,最佳化重組產業結構,積極發展區域特色經濟,加大創新力度,提高競爭力。計畫投入10億元資金,完成占地1500畝工業示範園區建設(目前一期建設近尾聲,二期500畝已成立園區管委會進行招商引資,將於9月份開始建設),投入60億元,規劃建設5.15km2園區。商貿經濟方面,依託鐵路、高速公路,重新規劃形成新的市場群,建設有建材裝飾市場、家電市場、文教具專業市場、汽摩配批發中心等十大專業市場,形成集商流、物流、人流、信息流為一體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

二是積極推進城市化建設,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充分利用"城中有山、城中有水"的地理環境優勢,構築生態型山水城市,到2005年城市化水平達60%以上。加快以城市交通、能源、防災、通訊、市政公用、環境、精神文明設施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以配套的設施、良好的形象、完善的功能促進城市經濟健康發展。目前江南新區已完成前期工作,將於11月底進區建設,站前大道、2km2新中心區已完成國際方案招投標,建興路改造即將啟動,17個住宅小區也已陸續啟動。進一步完善鎮村體系,以城區為核心,交通幹線為紐帶,規劃中心村、新村,形成規劃科學、布局合理、協調發展的村鎮體系。

靈溪鎮靈溪鎮
三是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重視科教工作,逐步實施"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構築知識經濟時代的終身學習體系,實現教育現代化。實施人才工程,加快科學技術向生產力的轉變,進一步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成長的貢獻值。圍繞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環境整潔優美、社會秩序良好、服務質量優良、基層社區文明、文化事業繁榮六大目標,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全面發展社會事業,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四是營造良好發展環境。轉變政府職能最佳化服務,改正政府管理過多、過細、過死的弊端,營造更大的發展空間。要規範經濟秩序,杜絕不正當行為造成的不公平競爭,要確保社會穩定,切實加強社會綜合治安治理活動,維護良好的社會秩序。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妥善處理涉及民眾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切實做好信訪工作,確保社情穩定。

老城改造

蒼南縣建興路(金鄉路以西)南側地塊控制性詳細規劃評審會。蒼南縣建興路(金鄉路以西)南側地塊控制性詳細規劃評審會。

2009年9月蒼南縣規劃建設局主持召開蒼南縣建興路(金鄉路以西)南側地塊控制性詳細規劃評審會。縣發改、國土房管環保供電、靈溪鎮等十幾個部門專家領導,以及相關村居幹部及人大代表參會議,並進行集中評審。
縣城靈溪老城改造一直以來成為倍受各級領導、代表委員以及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重大民生工程。靈溪鎮堅持把老城改造列入為民辦實事的重要議程,作為加快建設現代化城市,推進省級文明縣城創建的重大載體來抓。據了解,這次建興西路南側地塊位於靈溪鎮南側,南臨橫陽支江、東至金鄉路、西至104國道,總規劃用地面積約53.10公頃。其功能定位為蒼南縣老城商業中心的有機組成部分,集商業休閒居住功能於一體的城市濱水住區、經貿經濟市場區。片區的主導屬性為居住用地。總建築規模約為61萬平方米,主要包括所有新建建築,以及現狀居住建築。

蒼南縣建興路(金鄉路以西)南側地塊控制性詳細規劃評審會。蒼南縣建興路(金鄉路以西)南側地塊控制性詳細規劃評審會。

該規劃由浙江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設計,共分文本、圖集、說明三個部分。規劃的目的是不僅要強化物質空間的規劃,還要強調通過整合區塊優勢資源與區位環境交通文化等要素,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活力、營造城市環境、展示城市新形象。規劃的重點在於挖掘區塊優勢資源,確定發展契機,使本區塊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

單向通行

為維護蒼南縣城良好的道路交通秩序,預防減少交通事故,提高通行效率,結合道路實際情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五條第四款等規定,決定從2013年9月22日起,靈溪鎮三條道路實行單向通行。塘北路金鄉路口至東倉路口路段實行機動車由西往東單向通行;河濱路東倉路口至公園路口路段實行機動車由東往西單向通行;廳基巷玉蒼路口至河濱路口路段實行機動車南往北單向通行;上述路段禁止機動車違法駛入,全程電子監控抓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